民間學者硃砂佛經中或發現傳說中的「渤海文」

2020-12-18 中國網

      近日,民間學者李肇倫、王加勳提出或發現失傳千餘年的「渤海文」的蹤跡。據介紹,他們多年收集的藏品中有一套硃砂寫經,經反覆核實認定為佛教經典。其珍貴之處除了以硃砂寫成外,更重要的是以兩種文字對照,除了我們熟知的漢文之外,還並列對照有一種文字。該文字令研究學者們深感迷惑,它既不是契丹大字,也不是契丹小字,更不是西夏字。請教了多位專家認為:雖未確定屬於哪種文字,但均認為此文字值得研究。經過他們反覆思考推敲,以及利用現代分析工具對物品進行驗證,按照「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原則,李肇倫、王加勳大膽推測:這些硃砂文字或為已經失傳的、傳說中的「渤海文」。

關於「渤海文」的記錄,流傳最廣的是「李白醉酒退番書」。傳說,唐玄宗時,渤海國的使者帶著國書來到長安,唐玄宗召見番使,命令翰林學士宣讀番書。不料翰林學士打開番書,見上面文字,竟一字不識。唐玄宗宣詔文武百官,也沒人識得。後由賀知章推薦李白釋讀,且書寫了答書,令渤海人降服。

關於「渤海文」推測的詳細資料,李肇倫、王加勳計劃近期發表,並期望各方學者共同努力,解開這個歷史謎題。

相關焦點

  • 漢譯佛經存在哪些問題?40位學者各抒己見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和雲南高校的近40位學者和30多位學生參加了本次會議。雲南師範大學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廣良教授致歡迎詞,重慶市華巖文教基金會項目部部長劉春林先生代表華巖文教基金會對會議的舉辦表示祝賀,宣方教授、蔣穎榮教授分別發表了講話,隨後向獲得雲南師範大學華巖文教獎學金的同學頒發了獲獎證書。
  • 在民間傳說中的十大神仙
    第一位 閻羅王 閻羅王又稱閻王 他是陰曹地府的冥王,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為其左膀右臂,傳說人死之後都要去陰間去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生前行善者可上天堂享受富貴,生前作惡的人會受懲罰下地獄。在民間傳說中包拯成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認為他死後成為了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在民間就被人們口口相傳為最可怕的死亡之神。
  • 中國古代民間和道教傳說中著名的神仙住所和人間仙境,你心動了嗎
    以「人間仙境」著稱,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便源於此。蓬萊閣臨海,常年雲霧繚繞,恍如身處仙境一般。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海市蜃樓」。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
  • 英國民間傳說中最恐怖的10個故事
    今天,這些開拓性的研究人員的工作已經確保了古老的民間主題和故事繼續迷惑和徵服我們。英國的民間傳說特別豐富,幾個世紀以來,凱爾特人、羅馬人、撒克遜人和諾曼人等不同民族的殖民地,繼承了一種文化上的烏煙瘴氣,產生了一套極其複雜的故事。然而,世代相傳這些故事的農民的生活卻極為悽涼,許多保存下來的故事令人深感不安和恐怖。開著燈:這裡有十個英國民間傳說中最恐怖的故事。
  • 孟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人物,住在奈何橋。她提供孟婆湯給所有去轉世以抹去鬼魂記憶的靈魂。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孟婆是當地政府負責抹去記憶的陰使者,關於孟婆的起源有三種觀點。這一說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道教經典中,在傳統的中國觀念中,具有「人死如雲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的含義。2: 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過去,在孟姜女哭了長城之後,長城下面有無數的骷髏,丈夫的遺骸再也找不到了。為了忘記這些痛苦的記憶,我們製作了孟婆湯,他可以讓人忘記記憶。後來,天堂讀到了她思念丈夫的感覺,這使她免於輪迴的痛苦。
  • 傳說中的神農氏是怎麼發現茶的?
    三問:傳說中的神農氏是如何發現茶的?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時代,神農為普濟眾生,嘗百草,採草藥。有一天,神農嘗到一種草葉,使他口乾舌燥,頭暈目眩。
  • 民間傳說流變:凱爾特傳說中的萬聖節
    在凱爾特人的觀點中,一年的分界線是由白天較多的日子,轉變為夜晚較多的日子。故而這個新年是發生在夏去秋來的時候,也就是北半球的10月31日。 當地仍舊保留著最古早的萬聖節傳統,他們會在萬聖節當天燃放篝火,在食物中放一些紐扣或者戒指,作為惡作劇。能夠吃到的人,將會獲得一年的好運氣。
  • 華山民間傳說
    關於華山的傳說很多,今天就簡單介紹《華山民間傳說》。 相傳大禹治水時,他把黃河引出龍門,來到漳關時,被兩座山擋住了去路。這兩座山南邊的叫華山,北邊的叫中條山。它們緊緊相連,河水不能通過。此時有位叫巨靈的大神來幫忙,將兩山掰開,但是華山卻被掰成一高一低兩山,高的叫太華山,低的叫少華山。這也是李白詩作中「巨靈咆哮劈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的來歷。
  • 西夏文的佛經與大藏經,對西夏佛教傳播與發展有多大影響?
    西夏以党項民族為主體,在不懂漢語的党項族群眾中宣揚佛教,只有漢語佛經而沒有西夏文佛經是行不通的。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佛教,西夏統治者在創製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以後開始大力開展翻譯佛經活動。西夏贖取《大藏經》,一方面旨在珍藏供養,另一方面亦充作翻譯之底本用。
  •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大劫」、「小劫」、「阿僧祇劫」指的是什麼?
    在佛學中,形容極短的時間,往往會用「剎那」來形容,而形容極長的時間,則常常會用「劫」來描述。劫是梵文劫波(kalpa)的略稱,古印度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用劫來描述很長的一段時間了,劫的概念在印度教裡面也有,不過具體的時間長短和佛教的描述不太一樣。佛經中的「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一般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提到劫的時候就是指大劫。
  • 民間傳說中的「五祀」,保佑百姓的六大家神,現在有多少人知道?
    在民間傳說中,就有祭祀五祀的習慣,那麼,五祀是什麼呢?五祀,指祭門神、戶神、井神、灶神、中溜,而中溜就包括土地神和宅神這兩個神明。所以五祀也就有六位神明了。當然,隨著現在人們的祭祀觀念弱化,很多這些習俗、風俗都漸漸地變少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些神明的來歷。民間傳說中的「五祀」,保佑百姓的六大家神,現在有多少人知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擂臺賽尋找民間「段子王」、美國資助修復明代佛經
    擂臺賽尋找民間「段子王」  信報訊(記者張守剛)首屆「幽默之星擂臺賽」即將於12月1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徵集優秀的相聲、小品、笑話段子等幽默表演作品,尋找出民間的「段子王」。  德雲社的火爆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老百姓對民間「笑文化」的強烈需求,也使眾多擁有幽默才藝的「草根」看到走上大舞臺的希望。
  •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首,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梁祝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是一側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而其中又以梁祝傳說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來說都居各類民間傳說之首,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中國古代民間傳說。
  • 專訪心誠則主設計師:你不認識的硃砂,才是國潮中的"頂配"
    、"道家尚硃砂,長以此做引,成丹而服之上仙"、"皇家御筆,畫工丹青,以此為之,必成而不化"...硃砂,曾經是古時華夏大地家喻戶曉的"靈器",是宗教、朝廷乃至江湖民間都奉為至寶的"福佑奇材",而今它的傳奇,可能只是在古書和搜尋引擎中才得見一方...
  • 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年獸和夕獸是何怪獸?為何說它們是杜撰出來的?
    過年來說說年俗,大家知道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年獸和夕獸的來歷嗎?為何說它們是杜撰出來的呢?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年獸或夕獸的形象大都是怪獸(個別版本不同),分別象徵了過年和除夕。為什麼說年獸的傳說不值得流傳?原來這些傳說竟是附會的!年獸和夕獸的傳說大致分為四個版本。
  • 佛經中講述「放生」的含義
    「放生」典出於大乘佛經,盛行於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於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所謂「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
  • 金庸武俠中,那些美妙的佛經
    今天,雲來籍著金庸先生佛教是佛教居士的這個緣故,與大家盤點一下,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提及的佛經有哪些。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的書名,就直接是以佛教中佛的護法,也就是八部眾來取的。很多金迷們研究,發現小說中的人物和天龍八部有各自的對應關係。
  • 佛經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一文帶你看究竟
    在釋迦牟尼涅槃後,他的弟子將他的言教寫成巴利文的佛經。公元4世紀,印度普遍使用梵文,佛教徒就將巴利文佛經用梵文重新編寫,是為梵文佛經。佛經傳入中國後,中國的僧眾所用的漢文佛經一般是由印度梵文翻譯而來,由巴利文到漢文,佛經的翻譯幾經周轉,再加上中印兩國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漢文佛經的翻譯絕非一件易事。
  • 山海經中發現渤海以東存在一個無底深淵,那裡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據古籍記載,渤海曾被稱之為勃海,蘇秦曾說:齊北有勃海,田肯曾說:齊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而在《韓非子》中記載:齊景公遊於少海,故渤海又曾被稱之為少海。在《山海經.大荒東經》中發現,渤海以東竟存在一個無底深淵,書中記載到:「東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
  • 張即之小楷《金剛經》,傳說能「避邪」
    南宋書法雖幾乎全面歇菜,但若非要評其中名留青史的,估計唯有張即之了......他的書法不僅骨力清奇,且傳說還有「避邪」作用,且一字難求。張即之作為南宋有巨大影響的書法大家其書法藝術具有自身的風格特色擺脫了北宋諸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評價張即之的書法藝術「運筆結字不沿襲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