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圖片為錦鯉媽咪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希望趕緊長大,脫離父母的管束,過得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然後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但是有些人離開了父母卻無能為力,就像失去了依靠。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想去挑戰,但卻又不敢去挑戰。甚至出現問題之後,也不知道如何去面臨選擇。
說白了,就是內心對未知的世界不敢觸碰,甚至恐懼。
失去了「主心骨」的孩子
一直在父母懷抱中長大的孩子,事事都由父母安排,而有一天突然離開了父母之後,孩子就會發現自己的世界一片灰暗,不敢向前進,甚至對未知的事件感到恐懼、害怕,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樣。
笑笑是父母的寶貝女兒,從小也被父母捧在手心上長大,無論是上學問題還是穿衣打扮,笑笑一直是遵從父母的安排,包括在高中,進行文科和理科的選擇,笑笑也是尊重了父母的意見。
但是到了大學之後,笑笑必須開始住校,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笑笑,過著獨自在學校生活的日子,但是笑笑卻發現自己離開父母無所適從,甚至什麼也幹不了。
剛進大學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表現得像脫離父母的小鳥,自由自在地飛翔。唯獨笑笑看著並不開心,離開父母很不自在,甚至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
很多學生在大學為了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都選擇了一些街舞社、外聯社團等等,來擴充自己的課外和交際能力。但是對於笑笑而言,看著各種社團,自己想要報名,卻又怕自己做不好,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選擇。
在大學課程中,學生需要上選修課,可笑笑不知道選什麼好,打電話向自己的父母求助。
但是沒有上過大學的父母,對此也是一竅不通,因此也幫不了笑笑什麼。最後沒有辦法的笑笑,只能跟隨其他同學,進行選修課的選擇。
在大學生活了四年的笑笑,並不像其他學生那樣活潑開朗,去跟其他朋友進行交際。反而,開始把自己悶在了角落裡,不願意和他人交流。甚至在外出實習的時候,都不敢去接觸社會,最終畢業之後還是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什麼是自主感?
自主感就是脫離父母的懷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控制周邊自己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對事件進行選擇和挑戰,從而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的一種感覺和能力。
父母的什麼行為,會讓孩子缺乏「自主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錯誤的教育,甚至會讓孩子缺乏缺乏成長中的自主感,無法主導自己的人生,而這樣幾類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
1、一直安排孩子的人生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為了避免孩子走彎路,都希望能夠安排孩子的人生。
在孩子學習中出現問題,家長第一時間幫助孩子解決;
孩子出現某些問題的選擇時,家長會告訴孩子,最終的解決方式。
可能不是最正確的,但是一定是家長所認為的,還可能不是孩子所想要的。而一直這樣被家長安排的人生,讓孩子失去了主觀能動性,一旦脫離父母的懷抱,孩子將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選擇。
2、總是打擊式教育
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犯很多的錯誤,也會惹來父母無數次的批評。
但是,批評之後的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信心受挫,膽子越來越小,變得越來越自卑,不敢再去對新鮮的事物進行觸摸,從而在獨自面對未知世界時不敢進行挑戰,無法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3、父母總是自怨自艾
如果父母總是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沒有信心,妄自菲薄,那麼孩子也會被這種情緒所影響,失去自主感。
因為自主感本身就是一種自信,要是家長都不認同自己,孩子又怎麼會有認同感呢?
缺乏自主感會怎樣?
缺乏自主感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懷抱,就像失去了主心骨,無所適從,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不會選擇
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總是做好選擇,讓孩子去學習。
而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懷抱,孩子再次面臨選擇的時候,害怕自己選擇的方向是錯誤的,從而懼怕選擇,甚至是不會選擇。
同時,他們對選擇之後所造成的結果和影響一無所知,因為父母在根本上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選擇。
2、不敢負責
另外,這樣的孩子也不敢對選擇之後所造成的結果進行負責,因為在此之前,父母所做的選擇最終所承擔的責任在於父母,而孩子只需要履行其中的義務就可以了。
脫離父母之後,孩子需要自己面臨選擇所造成的結果,但是孩子往往因為不敢負責任,所以才不會進行選擇。
3、不願挑戰,失去可能性
人這一生,好的機遇是難求的,甚至稍縱即逝。
長期在父母庇護下長大的孩子,一旦脫離父母的懷抱,面對良好的機遇,總是考慮再三,甚至因為不願意挑戰,而失去了人生無數的可能性,還可能因為懼怕挑戰,從而錯失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無論自身有多麼優秀,都需要機遇和伯樂,而兩者都到來的時候,卻因為自身的懼怕,而失去機會,這或許是最糟糕的情況。
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主感 ?
孩子的自主感,在孩子漸漸有自我意識之後,家長就應該加以引導。當孩子脫離父母之後,才能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生活。家長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孩子的自主感進行培養。
1、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事情,在這些事情的選擇處理方式上,作為家長,不應該對孩子過多的幹涉、保護。
適當的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面臨選擇時,讓孩子自己做主,從而在不斷的選擇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感,讓孩子不懼怕選擇,勇敢的面臨挑戰。
2、讓孩子承受自己選擇帶來的結果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所做的選擇,承擔一定的後果,作為孩子而言也不例外。
父母更應該在教會孩子如何選擇的同時,讓孩子學會如何承受自己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擁有面臨結果的勇氣,從而不懼怕未來,擁有挑戰未知世界的決心。
3、給予孩子鼓勵
孩子的自信心是在不斷的鼓勵中建立起來的,父母更應該是孩子堅強的後盾,在孩子缺乏勇氣面對事物的結果時,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讓孩子擁有面臨結果的信心和勇氣,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應該去承受,鼓勵孩子獨立成長。
4、發現方向錯誤,學會自主調整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選擇方向是錯誤的,並且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教會孩子,如何通過自主調整,來矯正自己方向上的錯誤,從而教會孩子在面臨錯誤選擇時,減少所造成的錯誤結果,讓孩子在真正意義上能夠得到成長。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成為自己對外炫耀的資本。但是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保護孩子的同時,家長更多應該注重的,是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加獨立的人。
我是錦鯉媽咪,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孕嬰師,多平臺籤約作者。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