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歲彩虹橋、500歲鎮海橋、400歲樂成橋…… 盤點那些毀於洪水的...

2020-12-20 荊楚網

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在這場洪澇災害中,多處文物古蹟接連受災,僅7月6日至8日3天內,樂成橋、鎮海橋、彩虹橋3座珍貴古橋相繼遇洪受損,讓人扼腕、嘆息。

江西婺源彩虹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 俗稱 廊橋,被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

■ 年代 建於南宋(1127-1279年)

■ 級別 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江西省婺源清華鎮

婺源彩虹橋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其名取自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彩虹橋全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兩旁設長凳。橋下有4墩5孔,溫婉秀麗,矗立於河水中間。彩虹橋兩岸,群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古廊橋之一,被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

7月8日,洪水淹至彩虹橋面,受洪水巨大衝擊,上遊順勢由洪水衝下大樹直接撞擊橋面上的磚木結構,彩虹橋東端引橋至二號橋墩的橋面(兩廊一亭)被衝毀。

安徽宣城市樂成橋

安徽宣城市樂成橋

■ 俗稱 南河橋,又稱三溪大橋

■ 年代 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 級別 2004年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三溪鎮徽水、抱麟溪、玉溪三流匯聚處

樂成橋是旌德最大的古橋梁,在皖南地區僅次於歙縣的太平橋,被譽為「皖南第二大古石橋」,距今已有470多年歷史。

現存的樂成橋為11孔石拱橋,是清康熙年間由眾人集資重建,全長156米,寬6.20米,橋面至河床高9米。橋孔淨跨度尺度不一,中孔為11.50米。橋面兩側設有石質欄杆。

樂成橋的南端是曾經店鋪林立的三溪老街,古橋、古渡口、古鎮千百年來演繹著一幕幕悲歡離合。

7月6日,樂成橋被洪水衝壞。從橋墩到橋面,再到大部分橋體,洪水吞噬下的樂成橋最終只餘下4個橋孔依舊矗立。

安徽黃山市鎮海橋

安徽黃山市鎮海橋

■ 俗稱 嫁女橋,又稱屯溪老大橋

■ 年代 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 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

位於安徽省的鎮海橋,距今已有484年歷史,它的修建過程有一段傳奇佳話,是一位明代富商戴時亮為嫁女獨資建造,所以此橋又有「嫁女橋」之名。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戶通道。

鎮海橋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屯溪鎮海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長133米,兩端引橋各15米、寬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至15米不等,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

1934年5月,作家鬱達夫遊到屯溪,曾在新安江邊夜泊。他「斜倚著枕頭,合著船舶上的雨韻」留下膾炙人口的絕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7月7日,鎮海橋遭受滾滾洪水的侵襲,轟然坍塌。橋上的老構件被洪水裹挾著離去,只剩下幾個橋墩。

湖南馬頭溪風雨橋

湖南馬頭溪風雨橋

■ 年代 明末清初年間

■ 位置 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韭菜埡村

風雨橋因其廊亭可遮風擋雨而得名,是建在溪溝河流之上的一種橋。多為木質構造,遠看似屋,靠近瞧卻是橋,橋面的兩側安裝有板凳和護欄。

風雨橋既可以供行人無阻礙順利過河,又可以避風雨,歇歇腳。

根據2010年湖南交通文化遺產普查統計,湖南境內現存廊橋及風雨橋300餘座,主要分布在湘西南地區的古驛道及湘中茶馬古道上,馬頭溪風雨橋便是其中之一。

6月13日上午,在兇猛的洪水中,馬頭溪風雨橋轟然垮塌,隨後被衝走,只剩下橋墩。

保護古橋,宜早不宜遲!

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16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一些文物單位受損嚴重,四川阿壩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維會師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蒙古伸臂橋、哈爾橋、阿斯久橋等,被洪水衝毀;湖北武當山五龍宮龍虎殿,湖南朱家大院、體仁堂、龍山裡耶瞿家大院和吳楊支祠等古建築,因洪水房屋倒塌嚴重。

800歲彩虹橋、500歲鎮海橋、400歲樂成橋……這些古橋見證了當地的發展和興衰,也承載著無數人的珍貴記憶。然而,短短時日,這些見證歷史的古橋被洪水衝毀,贏了時光卻敗給洪水,令人無不落寞扼腕。

洪水兇猛,並不能說明古橋受損的必然性。凡事預則立,防護措施實一些,應對洪澇的措施周全一些,文物受損的概率就小一些。

每一件文物因歷史悠久而越發閃耀著文化和文明的光芒,保護它們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瑰寶,保護中華歷史的傳承之道,也是保護我們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

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多一些敬畏,多一些緊迫感,多一些行動力,讓每一件文物都健健康康而富有生命力。

願損毀的古橋早日修復,濃縮時光的歷史底蘊,感染著一代又一代!

綜合新華社、黃山日報、瀟湘日報、央視新聞等報導

相關焦點

  • 文物專家:衝毀的國保古橋怎麼救
    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一些地方的文物保護單位受到洪水威脅。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下午4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受損嚴重。其中,安徽黃山屯溪區鎮海橋、江西婺源清華彩虹橋兩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受損尤其引人注目,前者近500歲,後者則800多歲了。
  • 婺源彩虹橋800多年歷史,部分被洪水衝毀,「燕嘴墩」立了大功
    這幾天,一直在關注婺源彩虹橋部分被洪水衝毀的消息,去年的秋天,我專程去了彩虹橋景區,如今物是人非,痛心不已。彩虹橋位於婺源縣清華鎮,建於南宋年間,已有800多年歷史,全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為長廊式人行橋。7月8日晚,彩虹橋東端引橋至二號橋墩的橋面(兩廊一亭)被洪水衝毀。
  • 兩水似明鏡彩虹橋—江西婺源一種頗有特色的橋
    婺源 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的橋,這種橋不僅造型優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裡供行人歇腳。這座廊橋就是彩虹橋。這個彩虹橋可不是漫威中阿斯加德的那個彩虹橋,哈哈哈。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 婺源 廊橋的代表作。
  • 800年古橋被洪水衝毀,引發「全民尋寶」,有人出價千元買一根木頭
    7月9日,航拍洪水中的彩虹橋。人民視覺 「彩虹橋被毀了」。 彩虹橋始建於南宋,取名自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距今已有800年歷史。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古廊橋之一,被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 彩虹橋被毀,只是今夏南方洪災中的一個小插曲。
  • 贏了時光卻敗給洪水?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 婺源彩虹橋受重創(圖)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7月8日,因受強降雨影響,始建於南宋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婺源彩虹橋在遭受洪水侵襲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東端引橋至二號橋墩之間橋面的「兩廊一亭」等部分被衝毀。
  • 成都這座橋突然火了,橋上遊客堪比春運火車站,太瘋狂了
    安順廊橋其實成都本身就有不少知名的橋梁,曾經說起成都的橋,很多人第一反應絕對是九眼橋,安順廊橋,彩虹橋,但是在2020年,說起橋,就絕對會換成五岔子大橋。五岔子大橋位於成都雙流區,其中一端連接江灘公園內,跨過成都的母親河府河,連接梓州大道,江灘公園以及府河對岸的中和老城區,這條橋是真正渡人的橋,只允許行人和非機動車行駛,而且連非機動車和行人都進行了分離。
  • 安徽黃山開始打撈被洪水衝垮的古橋原料:儘快原樣修復
    央視新聞7月11日消息,7月7日上午,受持續強降雨的影響,位於安徽黃山屯溪區的一座明代始建的古橋被洪水衝斷。這座大橋又名「屯溪橋」,俗稱「老大橋」。今天,安徽黃山市多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對該橋散落的橋梁構件、石料等原料開展打撈工作。
  • 鎮海憩橋村:低調的古村落裡藏了不少故事
    82歲的胡高法是名「老鎮海」,從出生就在這片土地,做了多年的地方志工作,對鎮海的角角落落都很熟悉。看到本報刊出將尋訪寧波最美老地名的啟事,胡師傅說他一定要為鎮海貴駟街道的憩橋村點個讚。她告訴記者,以前這附近房子不多,後來人丁興旺起來,大家都圍繞著憩橋兩岸造房子,每日茶餘飯後的保留節目就是聚攏在橋上坐坐聊聊。誰家兒子考了大學,誰家女兒要出嫁,誰家孩子接了老媽出國旅遊,這些信息都在橋上流轉。除了這橋本身頗有歷史淵源外,憩橋的「憩橋龍」也是出了名的。村民們都說,「憩橋龍」一出,再大的火也滅得了。這「憩橋龍」便是憩橋救火會的滅火器。
  • 蘇州山塘河500歲古橋萬點橋「生病」了,「站」起來了!
    」看蘇州《一槌·幫》欄目此前報導過山塘河500多歲的萬點橋橋欄石傾倒,壓在管道上,存在安全隱患一事。10月13日,記者來到現場發現,萬點橋橋欄石已修復,周邊老百姓也為修復速度點讚!下午,看蘇州記者來到虎丘山麓、山塘河旁的萬點橋,此前橋那塊傾倒、懸掛在供水管、電纜管上的橋欄石,已安穩地「站立」起來。
  • 南京323歲板橋已成危橋 將啟動首次大修(圖)
    323歲板橋「封橋」啟動首次大修   建於康熙年間,是古代南京南郊交通要道,李白曾漫步橋上留下絕唱   最近,有許多家住南京雨花臺區板橋老街的市民向本報反映,他們每天通行的板橋從今年初開始就被封閉起來——禁止機動車上橋,因該橋連接著板橋街南和板橋街北,封橋給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 多地古橋、古城牆汛期損毀,被洪水侵襲後古建築如何「續命」
    類似湖南張家界市約300年歷史的馬頭溪風雨橋、安徽旌德縣400多年歷史的樂成橋、江西婺源縣800多年歷史的彩虹橋,均受到了洪水侵擾,古橋毀損的消息層出不窮,令人揪心,最近又傳來了重慶63座古建遭遇水災的消息。
  • 國寶級古廊橋: 永和橋
    □  徐美進    永和橋原名永安橋,坐落於安仁鎮,東西走向,橫跨安仁溪上。    永和橋始建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劉養懷、項舜恭為首募款修建,取名永安橋,現還有古石碑存放於西橋頭上。全橋長39丈,上蓋廊屋40餘間。
  • 桂林14歲男孩與父母爭吵後從10米高橋跳江,目前仍在搜救
    桂林14歲男孩與父母爭吵後從10米高橋跳江,目前仍在搜救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2017-07-06 15:26
  • 中國技術含量「最低」的橋,卻使用了800年,永不會被衝垮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說一個中國技術含量「最低」的橋。為什麼這座橋的技術含量最低呢?相對於中國其他的橋梁來說,它的建造工藝簡單,耗費時間比較短,不需要技藝精湛的工程師設計。它就是贛州浮橋,又稱為建春門浮橋。贛州浮橋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建立。
  • 近600歲古橋終於可以「退休」啦
    新橋建成後將替代舊八裡橋的交通承載功能。據了解,新建的八裡橋全長81.0m,寬26.6m,上部結構為一孔等截面懸鏈線鋼筋混凝土板拱橋,下部結構橋臺為實體式臺身接承臺,基礎為鑽孔灌注樁。新八裡橋的建築風貌和老八裡橋完全不同,橋上的護欄屬於簡單的白色設計,護欄不高點綴著裝飾的花紋橋頭兩側的護欄向外延伸似乎模仿了老橋的走勢,站在新建的橋上往東可以很清楚的欣賞到老橋的全貌。
  • 溫州國寶 護法寺橋和塔
    護法寺橋和塔位於溫州市蒼南縣望裡鎮護法寺村。護法寺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47-858),毀於民國。橋和塔為護法寺的組成部分,位於寺前。
  • 80歲大壽不擺慶生酒宴,捐獻畢生積蓄修橋築牆
    80歲大壽不擺慶生酒宴,捐獻畢生積蓄修橋築牆
  • 橋水基金創始人42歲兒子因車禍去世
    來源:EMBA微金頂級投資大師、橋水基金創始人、暢銷書《原則》作者瑞·達利歐今日在其官方微博帳號上表示,其42歲的長子於昨日遭遇車禍去世。該消息發布於今日午間,達利歐表示:「我非常沉痛地告訴大家,昨天我42歲的兒子在車禍中去世,我和我的家人現在正在哀悼和處理這件事,暫時不希望與外界交流。我們知道很多人也同樣感受到我們所感受到的巨大痛苦,我們也向他們表示慰問。願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幸福,尤其是在一年中辭舊迎新之際。」
  • 洪水考驗龍頭橋水庫
    這是寶清縣龍頭橋水庫建庫以來最大一次洪水過程:10日2時,庫水位達到汛限水位,10時40分開啟灌溉洞洩洪;12日15時40分開啟溢洪道加大洩洪流量;水庫水位仍持續上漲,13日20時10分再次加大溢洪道洩洪流量
  • 這個古鎮是徽州典型的江南水鄉,彩虹橋被「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
    彩虹橋因襲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傳說,橋落成之日,有彩虹懸於藍天,雙景媲美。橋長140米,寬7米,上有廊亭,廊亭兩旁設長凳。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也叫廊亭橋,這座橋現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