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不換
「教育公司一定要有充分的預付款留在帳上」。
面對今年以來頻發的教育機構跑路現象,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很擔憂。
這份擔憂對應的數字是,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共有1.2萬家教育機構跑路、關停,其中大部分都是英語培訓機構。
復盤眾多跑路、倒閉的教育機構可以發現,出現的最多原因是管理層將預付款拿去後盲目擴張、投資,結果導致資金鍊斷裂,可見俞敏洪的擔憂不無道理。
此前,「跑路「的字眼時常在P2P行業,或者是老賴身上看到。今年以來,這個扎眼的動詞卻頻頻闖入被視作為潔淨之地的教育行業。
當跑路的教育機構們在講壇上口若懸河,教導臺下學子要做個負責、踏實的人,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01 新東方擠兌危機
2003年,非典帶來的恐慌席捲了整個中國,同時也蔓延至了培訓行業。
出於避免學生大面積感染疾病的考慮,北京各大培訓機構被政府要求停課,隨後大量學生紛紛前往培訓機構要求退款。
這讓當時的「培訓一哥「新東方倍感危機。
當時是4月份,新東方已經把預付款花在租教室、印資料宣傳等方面,幾乎把預付款花完了,公司面臨著2000多萬元流動資金的嚴重赤字。
然而,此時一方面排著長龍的退費學生從新東方辦公室一直排到了樓下,另一方面新東方的老師工資照發、學校租金照付。
報名學生人數銳減掐緊了新東方的收入源頭,退款又撕開了支出的裂口。毫無疑問,新東方已經陷入了財務危機。
俞敏洪後來回憶說,「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如果處理不當,新東方可能面臨倒閉」。
面對不斷加劇的財務危機,心急如焚的俞敏洪給朋友打電話求援。憑藉俞敏洪的好人緣, 當天下午2000萬元的款項便進入了新東方的帳戶。
但即便2000萬元的「救火錢「到帳了,新東方卻仍沒有落袋為安。
當時並沒有現在的手機支付,而且大多數學生也沒有銀行卡,所以退款一般是直接用現金。
然而銀行卻告訴新東方的的財務人員,每天最多只能提50萬元現金,這個數字根本就無法支付新東方每天需要應對的學生退款。
「如果學生們發現無法退款的話,新東方很可能出現難以遏制的擠兌風險,一想起這些我就害怕「,俞敏洪後來回憶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憂心忡忡的俞敏洪找到銀行領導協商,「非典一定會過去,非典之後如果還想讓新東方把學生的學費存到你們銀行,那麼請你們現在就給新東方開具一套可行性解決方案「。
在艱難的談判後,銀行方面終於鬆口,答應只要是新東方提款提多少辦多少,不設上限。此後最多一天,新東方財務人員從銀行提了400多萬元,用來應對學生的退款壓力。
當排著長龍隊伍的學生一個個拿到退款時,事情卻慢慢發生了轉機。那些排在隊伍後面的學生,發現任何時候來新東方退錢都能拿到現金,反而心裡踏實不急著退款了。
當年5月底,非典帶來的恐慌逐漸減弱,大批新東方學生又把學費交了回來。6月,俞敏洪把借的錢悉數還清。
短短一兩個月,新東方經歷了一場在瀕死的邊緣徘徊,又重新回歸正軌的驚險風波。
此後,新東方定下一個規矩——不論新東方規模多大,支出不能超過儲存現金的30%,帳上的餘額必須隨時隨地能支撐全部學生的學費以及員工的工資,一定不能把預收款當成現金流。
02 激進的攬金術
16年後,當新東方的擠兌危機漸漸被人遺忘時,今年又一場退款風波在英語機構韋博上重現。
只是這一次,韋博英語沒能像新東方那樣挺過來。
今年國慶節剛過,就有媒體曝出老牌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疑似 跑路。
當時,韋博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城市的分店已關門,其中北京有六個校區還拖欠員工工資。
當然更慘的還是韋博的學員。光是在北京地區,就有近3000名學員被韋博英語誘導申請了數萬元的培訓貸,涉及金額近億元,其中大部分是剛畢業的職場小白,以及還未畢業的學生。如今他們不僅沒有課上,每個月還要償還貸款,可謂苦不堪言。
在確認韋博跑路以後,大量學生、家長跑到門店討要說法。然而據網友爆料稱,韋博英語董事長高徵宇現身以後,還手捧一杯飲料,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最終學員們也沒討要到個具體說法。
直到事件愈演愈烈,韋博英語CEO高衛宇才發布公開信表示,「由於業績持續下滑、成本攀升,公司運營遇到困難,原本既定的融資計劃由於業績的持續惡化不斷被推遲」。
成立於1998年的韋博教育,稱得上是培訓界的元老級人物,旗下擁有韋博英語、韋博開心豆少兒英語、韋博嗨英語三張王牌。截止到今年10月,韋博教育在全國60個城市開設近200家培訓中心,對外宣稱累計學員數量超過30萬人。
儘管已經擁有相當大的體量,但韋博仍未感到滿足,近幾年仍處在快速擴張中。但伴隨著近幾年場地租金、獲客等成本快速上漲,從2015年開始韋博英語就累計虧損上億,依靠融資來進行輸血。
如今韋博資金斷裂,難以為繼其實在幾年前就埋下了隱患。據一位韋博前員工透露,如果不是盲目擴張到這麼大體量,不至於跑路的局面。
事實上,不僅韋博英語出現退款難的問題,其他諸多英語培訓機構都有此苗頭出現。比如英語培訓三巨頭」中的另兩位——華爾街英語和英孚教育也經常爆出誘導性付費、退款難的投訴。
與當年新東方把預付款拿去付房租、買材料不同,如今大部分培訓機構是誘導性地讓學員支付預付款,然後拿著預付款去投資、盲目擴張,而他們的「誘導術」也是花樣百出。
據南方都市報「培訓機構亂象調查」系列報導,一名曾就職某英語培訓機構的銷售人員稱,培訓機構會對銷售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主要是教學如何判斷潛在學員的需求、刺激他們付費興趣,當然殺手鐧就是各種話術套路。
筆者「有幸」也感受過一次被推銷的經歷。
「英語學習了解一下?「
在地鐵口、學校門口或高檔寫字樓樓旁,你很容易迎面碰到跟你推銷英語課程的小哥哥小姐姐。他們滿臉堆笑,手中拿著表格,拉著你細數學習英語的好處。
如果你眉頭微微一皺,執意要走,他們便會面露難色,讓你幫忙去附近的門店填張表。這樣你有禮物他有提成,一舉兩得。
據業內人士稱,英語培訓的拉客銷售每拉進來一個客戶就能拿到40元提成,甚至更多,平均一個月下來有五千多元的收入。
當你心軟被拉進門店後,則被「交「到課程銷售那裡,迎接你的是一番早已被設計好的銷售話術。
「您平時有什麼愛好呢?「、」家裡還要兄弟姐妹嗎?「,在一番刻意的寒暄後,課程銷售通常話鋒一轉,詢問你對英語學習的看法。不管你作何回答,他都會把英語學習往」能提高自信、」找工作工作容易「等利好上引導。
等到一番堪稱洗腦的銷售話術結束後,能坐著聽完的人已是頭昏腦漲。此時,課程銷售亮出最終目的,趁機給你介紹英語課程的類別、費用等信息。如果你表示囊中羞澀準備離開,他們會拉著你表示可以從合作的金融機構貸款,並選擇分期付款, 可以減少很多壓力。
許多被英語機構「坑「掉的學員,正是聽到可以分期付款後選擇了報名。當他們籤訂好合同背上幾萬元的教育貸時,貸款機構則將款項一次性打到了培訓機構的帳戶上,後者笑盈盈地拿著預付款開啟了瘋狂擴張之路。
03 誘人而危險的預付款
在商業世界裡,瘋狂的背後往往是利益在驅動。而在英語培訓機構瘋狂誘導學員分期付款的背後,同樣是利益引起的躁動在作祟。
從宏觀上看,以目前主流的少兒英語培訓為例,據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近幾年少兒英語培訓市場雖然增速在逐漸放緩,但截止到去年整個市場規模仍達到344億元。
一方面英語培訓市場仍在擴大,培訓機構紛紛通過湧進的預付款跑馬圈地,加大擴張進程,快速蠶食市場增量;另一方面市場的增速在下降,這也讓部分培訓機構提升了危機意識,企圖用規模擴張來加固護城河。
從微觀上看,預付款讓英語培訓機構賺的盆滿缽滿。比如2018年美聯國際總營收為14.24億元,約43.5%的學生使用分期貸款,分期貸款為美聯國際帶來了42.2%的毛收入。
另一面,貸款機構也因教育貸業務而產生了高回報,比如,截止今年7月百度旗下的「度小滿」累計發放教育分期貸款超250億元。除了本息外,部分金融機構還能獲得培訓機構返回的「金融服務費「。
事實上,教育貸本身並不是洪水猛獸。它減輕了學員一次性付款壓力,同時培訓機構增加了生源、金融機構獲得了收益,本是三方利好的事。
然而,正如一個普通人一夜暴富後經常迷失自我一般,當大量的預付款瞬間湧入培訓機構帳戶時,部分管理人員容易膨脹。一旦瘋狂擴張導致資金管理不善,或者融資環境變差,便會引起資金鍊斷裂危機。
這種危險趨勢在今年愈發凸顯。
一方面,今年以來英語培訓市場競爭明顯加強。由於機構同質化嚴重,並且受大環境影響英語需求量下降,機構的獲客成本也在增加。有業內人計算,今年一季度51Talk的單個用戶獲取成本為9742元,而其平均客單價為5900元,遠遠低於獲客成本。
成本的增加,意味著培訓機構的財務壓力在進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外部的融資環境也在變差。本身,國內整體上融資大環境在進入收縮期,培訓機構也難逃陰霾。據燃財經報導稱,在2019年所有上市的教育公司中,超過六成在2019年股價下跌。
股價紛紛下跌,顯然反映出資本的不看好。近日,美聯英語的獨立IPO就宣告失敗,有業內人稱其估值沒有達到資本市場預期。
在愈發嚴苛的外部環境下,當英語培訓機構仍然用手中的預付款,莽撞地衝向市場時,必然會慘烈碰壁,韋博英語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就已經出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以此降低預付款過多帶來的資金風險。
然而,眾多培訓培訓機構依舊「頂風作案「,膨脹的心早已自動屏蔽了外界的約束。
不過,自古以來,凡是「頂風作案「幾乎沒有好下場。
到那時,儘管「作案者「也可以像韋博英語董事長高徵宇那樣,雲淡風輕地喝飲料。
但吞下去,其實是難以啟齒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