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了需要靠斷聯才能解決的事情,那無獨有偶,原因大概率是以下兩點
你的糾纏太過於讓你男友沒有空間,所以他想與你保持距離。你遇到了親密關係類型當中的迴避型人格
今天就講下,如果遇到了迴避人格這種類型的男性,應該如何解決。
one~
咱先來看下迴避人格的特點;
1 遇到壓力,遇到問題,本能的呈現迴避狀態。讓他們主動解決情感問題與矛盾簡直太難了啊。
2 大多數時候呈現的狀態都是不自信的,即使表面淡然自若,內心也容易惶恐不安。
3 習慣被否定,但是又極度害怕被否定。
4 渴望長期關係,又害怕長期關係。渴望自由,又害怕自由。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糾結的位置上。
5 對待伴侶非常的挑剔 。
如果以上五點,對方符合三點及以上。恭喜你,遇到了迴避型依戀人格。
two ~
我們再來深度了解下迴避人格的形成原因;
1 原生家庭; 迴避人格的孩子通常遇到的父母,是不太懂得滿足孩子的短期欲求的,當孩子在希望得到認可的時候,父母中的一方非常習慣於「潑冷水」 。這類人格的孩子毫不誇張的說,是在家教森嚴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他們大多數時候對於自我價值體系的建立,是來自於父母絕對控制權的「褒獎」與「批判」。這種教育環境下,一方面培養了孩子自省的能力,但是也同樣的扼殺了孩子「自體自信」的能力。所以,長大後,他們會時常擔心與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完成「長期親密關係」這項艱巨的「任務」。他們會時常擔心自己是否將要面臨被拋棄的境遇,不安與克制,被壓抑在內心,無法得到和解 。
這像極了在成長過程中,每當他們覺得可以完成父母的期待得到認可的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的打壓一句,讓他們自信全無。
什麼是自體自信呢?
就是當遇到問題與挫折的時候,通過自身的心態建設,恢復自信,恢復解決問題的勇氣的能力。
2 成長經歷 ; 如果一個人原生家庭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依舊成為了迴避依戀人格,另一個原因則是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一定程度的情感創傷。例如初戀的時候,被劈腿過。或者是遭受過長期的校園暴力,被老師長期的過度打壓。這些傷害,不僅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依戀狀態,也會讓他對自我的價值程度產生懷疑,一旦這種懷疑開始了,則很難停止。他們會把人生當中很多事情,都歸咎於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客觀理性的去批判外界。
three ~
那遇到迴避型親密關係應該怎麼辦呢?
1對方會給你很多關於他不自信的測試,你需要比他更堅定的幫他度過。
為什麼迴避人格容易成為渣男渣女,原因其實就在於這裡,一旦迴避人格覺得對這段關係,或者是對於你,做不到把控的時候,他們會產生非常強的「羞辱機制」,那種不自信,那種對自我的懷疑,會非常嚴重的幹擾他們的判斷。他們會把一切矛盾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身上。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逃避問題,忽略問題。非常簡單粗暴的認為,只要是分手了,換人了,之前的問題可能就不存在了。看似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實則是沒辦法面對一個內在力量羸弱的自我。如果能理解他們的,會覺得可以接受。不理解他們的,很容易把他們定性為渣男渣女,逃避責任。
非常容易把分手說出口,其實就是他們在對你的一種「測試」
迴避依戀人格的內心比所有人都渴望被無條件的愛與選擇。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一直是可遇可求的。
所以,有時候對方的情緒化,對方的時不時的改變選擇,其實都是他在測試這段感情,測試你,甚至說是測試自己的一種「病理 」般的狀態。你此時千萬不要被對方所輕易影響,不要被波動情緒,說出一些傷害對方,傷害彼此關係的話,可能對於其他的依戀人格來說,並沒有什麼,但是對於迴避依戀人格來說,確實毀滅的打擊。他會本能且不理智的認為,這就是最後的答案,與自己想的如出一轍。
你需要的是更加有堅定的陪伴與耐心的開導,給對方空間,而不是被迫與對方斷掉聯繫。給對方空間與被迫斷開聯繫完全不同。前者是,我可以去打擾你,但是我依然沒有打擾你,並且讓你儘可能的心理舒適。後者是,我只顧及自己的焦慮感受,所以我與你聯繫或者不與你聯繫都是出於「形勢所迫」 ,而並非是理解你的狀態。這樣是肯定不行的。以他們的敏感程度之深,完全分的清楚你是堅定的選擇他們,還是只是出於自己的情緒需求去逼迫他們。二者的心理導致的行為,偏差很大。
2 依戀與依賴的培養
解決迴避依戀人格,我有非常絕的一招,就是培養他們對你的依賴程度。換句話說就是用「非強勢」的姿態,帶領他們的意識,讓他們在你身上找到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這個點,是我在諮詢裡基本上天天要去闡述的一個知識體系。為什麼我把安全感稱之為知識體系?因為於自己,於對方,建立安全感其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需要從自我的人格上去把自己剖析的非常明白,以及在自我成長自我療愈的上,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OK,說的有點跑題。簡而言之,就是,
不論對方如何,你都要給依戀人格一種感覺,在你這裡,他可以被無條件的接納與認可。你會盲目的崇拜他,盲目的認可他。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原因。而你自身,並不需要任何的外力,去建立安全感,也就是對方不需要絞盡腦汁的為你的安全感去負責,這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太過於重要了。並不是去幫助他們逃避責任,而是迴避依戀人格負擔自己的不安全感已經消耗乾淨自己了,他必然的會難以再去負擔太多別人的安全感。他們能做到的只能是獨善其身。你只有先自己擁有安全感的建立體系,你才能夠給予對方安全感,當你能給對方安全感的時候,就是迴避依戀人格依賴你的時候。而一旦迴避依戀人格依賴你之後,恐怕對方就真的落葉歸根了。相比較其他依戀類型,他們會格外的粘人於專一。所以是情聖還是渣男渣女,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認知與做法。
3 學會維護彼此的邊界
其實安全依戀人格以及焦慮依戀人格,很容易就會在感情中跨越邊界,容易給伴侶造成個人空間被壓縮的感覺。其實說直白點,就是索取給人感覺很粘人。這點放在迴避人格這裡,其實挺讓他們頭疼的。因為迴避人格對於自我的邊界是非常謹慎且保護的。他們並不是希望有更多的個人空間,而是更多的個人空間能讓他們在關係裡感到更舒適,更愜意。
因為刻意且用力的維護親密關係,在迴避依戀人格這裡會覺得特別的累。所以他們更需要自我空間去消化生活與情感當中的負面以及壓力。
所以,如果你對他們的愛是十分,那請留五分給自己,讓他們的個人空間更大些,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斷承擔「被索取」角色的人,那麼他們會在感情裡對你更好,更體貼你。其實迴避依戀的人,都是性情比較溫和的人,他們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愛你。很多人,分不太清,愛與陪伴其實並不能話等號。人和人,畢竟是不同的。就像有的人是大胃王,但是有的人,一天只吃一頓飯也能飽。有的人一天睡十個小時才能精神抖擻,而有的人,睡三四個小時也神採奕奕。個體的不同被看見,需求的不一才能被間歇性滿足。人的生理都有完全差別,何況在親密關係裡面的習慣呢??
所以才會說,愛並不是一味的付出,也不是要求對方必須按照你的預期行事。愛其實就是有智慧的理解,有耐心的包容,有韌性的堅持 。付出在裡面,只是基礎,卻不是永恆的主題。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