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迴避型人格」是一個不常被提起、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
然而,不管概率有多小,只要你的家人或伴侶是這1%,那麼對你們的影響就是100%的。因此,了解迴避型人格的一些特徵和表現就非常有必要了,尤其是你感覺到家人或伴侶有這個傾向。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言行,也有助於協助他們克服這種人格障礙。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就是對社交有一種極度強烈的壓抑感,對批評和拒絕有一種極度強烈的不適感和悲觀情緒。
也就是說,因為害怕被批評或拒絕,這1%的人會迴避工作、學校、聚會等任何社交場合,會把自己孤立和隔絕起來。
02
和「迴避型人格」的家人或伴侶生活在一起時,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他們有一種自卑感,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很弱,總給人一種冷漠、置身事外的感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很不受歡迎,不能融入任何一個群體,包括家庭和親戚的群體。
他們很害羞、內向、沒有安全感、不願意動。如果可以,他們會一輩子呆在熟悉的舒適區。一旦有變動或突發狀況,他們會不知所措、焦慮害怕。
他們不喜歡身體上的接觸,避免和不熟悉或不信任的人握手、擁抱、組隊運動、分工合作。
他們對自己心生厭惡,因為他們一方面低自尊,一方面又高度敏感。他們覺得自己無足輕重、低人一等、不夠好、不管再怎麼努力也於事無補。
03
有一個「迴避型人格」的男人這樣剖析過自己:
我特別討厭別人批評埋怨我,可我卻總忍不住每天批評埋怨自己。我總會給自己灌輸很多「你真沒用」、「你太無能」、「沒有人會喜歡你在乎你」的負面思想,導致了我越來越厭惡自己。
我防備心很強,不相信任何人,即使是最交心的朋友和最親密的愛人也可能背叛我。雖然我很厭惡自己,但這個世界上能相信的也只有自己。因此,我不會和任何人說心事,我不想暴露自己的問題和弱點,即使對方是我的愛人和家人。
我總是一個人硬抗,從不開口向別人尋求幫助。因為我害怕別人為難,害怕別人拒絕,害怕別人覺得我很麻煩,更害怕別人看不起我。
我和愛人也沒有太多的感情交流,說得好聽一點是相敬如賓,說得難聽一點是各過各的。我從來沒有送過她玫瑰花,也沒有在情人節、聖誕節、生日這樣的日子和她去餐廳吃過飯,更沒有當眾和她舉止親密。她也埋怨過我為什麼這麼冷血,但我總覺得過於親密的愛情有點愚蠢和羞恥。
我話很少,即使在家裡也可以一天零交流。其實有時候我也想說一兩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但總是抓不住準確地說話時機,還沒說出口,時機已經過了,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不敢冒險,錢都存銀行,從來不敢買股票或者基金。我也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因為怕出錯、怕做不好而尷尬。我只想平平淡淡地、按著一貫的生活軌跡,二十年、三十年、一輩子都不要改變。
04
「迴避型人格」的人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只是相比想像中被批評或拒絕所帶來的痛苦,他們寧可承受被隔絕和被邊緣化而帶來的痛苦。
他們每天都經歷著這種自我孤立、自我厭惡的狀況和心理,很不舒服,也沒有邏輯可言。
同時,他們也會因此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不能表現得和其他人一樣正常。這使得他們原本的低自尊更低到了谷底,而將自己「與世隔絕」反而成了他們處理這種自卑感的唯一方式。
看到這裡,你的家人或伴侶是「迴避型人格」嗎?想知道如何與「迴避型人格」相處,如何幫助他們克服迴避型人格嗎,敬請關注之後的相關文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