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膽小、自卑!都是你這5種行為造成的!家長別再錯下去了

2020-12-15 J媽學堂

同事家的小孩,在聚會上表現的非常內向,這使得同事非常的尷尬,覺得他家孩子上不了臺面。後來也陸續的,和他孩子接觸過幾次,發現他家的孩子,其實並不像同事所說的那樣。

因為在熟了後,發現他家孩子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思想的人,而且也很有自己的觀點。但同事卻始終認為,他家的孩子有問題,甚至會當面否定孩子,這也使得孩子在很多場合,變得越來越不願意說話。

所以這使得同事懷疑自家孩子,是不是有性格孤僻或者自閉症的情況。但其實像同事家的小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膽小怕事,也不一定是有問題,只不過是家長的認知,出現了一些偏差。

為什麼小寶寶膽小怕事不是毛病?

中國式家長的教育理念,就是希望自己家的小孩,能和大多數小孩一樣。希望小孩能見人就打招呼,在有很多長輩的地方能夠唱個歌,表演個節目,自己臉上也就有面子了。

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實很多小孩已經非常反感家長的這種行為,所以也會讓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寶寶膽小怕事,想著給他們進行糾正。

經過統計,有85%的成年人在他們小時候,都或多或少遇到過,家長誤以為他們膽小怕事的情況發生。甚至膽小怕事這個名詞,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哪怕已經是成年人了,家長還始終認為他們非常內向,上不了臺面。

所以很多時候,寶寶的膽小怕事,其實並不是毛病。因為他們也有可能,會像同事家的小孩那樣,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罷了。

根據育兒專家的統計數據,寶寶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下面事情出現膽小,都是正常的。

1、嬰兒看到陌生臉孔

當嬰兒大約8–9個月大時,他們就能認出自己認識的人的面孔。這就是為什麼新面孔對他們來說似乎很恐怖的原因。他們可能會哭泣或緊貼父母以感到安全。

2、幼兒感到分離焦慮

在10個月至2歲之間的某個時間,許多幼兒開始擔心與父母分開。他們不希望父母在日託或睡前離開他們。他們可能會哭泣,要求抱抱,希望留在父母身邊。

3、幼兒看到「假裝」的東西

4至6歲的孩子想像力很豐富,但是他們不能說出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不是。在他們看來,他們想像出來的就是真實的。

所以孩子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恐懼,是他們的發育規律,家長不能過早過度糾正。

如果家長過度的,給孩子進行糾正的話,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家長過早糾正孩子膽小怕事會有什麼弊端?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比較內向,或者不願意和陌生人說話,都感到非常頭痛,覺得自己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內向太膽小了,而且還非常擔心,孩子之後該怎麼辦?因此他們會試圖糾正孩子這種行為習慣,但卻沒想到自己的做法,給孩子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弊端。

1、會讓孩子越來越牴觸交朋友

有的孩子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可能並不是出於內向或者其他原因,不願意和他人進行過多的溝通。有可能只是孩子,和這個小朋友不合眼緣,所以不願意去交這個朋友,這在我們成年人的社交生活中也常常會出現。

如果家長強迫孩子,讓孩子和他們不喜歡的人,進行溝通交往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但很多家長卻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一開始不熟,玩一玩就熟了,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因為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小組,對孩子交友心理進行過研究,發現孩子在三歲左右,就已經對朋友的選擇有了自我判斷。如果家長強行去糾正,他們這一行為的話,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2、會讓孩子對某些事情更加的反感

我們常常會在生活中看到這種情況,就是小孩不願意吃什麼,家長越會逼著他去吃什麼。就拿我自己親身例子來說吧,我從小就不愛吃菠菜,覺得菠菜有股怪味,但是我媽媽卻總強迫我吃菠菜。長大以後,我和她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她才明白原來我不愛吃菠菜並不是挑食,是真的不喜歡。

這也是很多家長會做錯的一件事情,所以在《和平父母,快樂孩子》這本書中,作者也曾經建議家長,在孩子不喜歡某些事情的時候,或者抗拒某件事情不願意去做的時候,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可以適當的詢問他們原因,因為強迫式的教育,並不一定是真正有效的。

3、會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對一些有心理疾病的成年人做過調查,發現他們有75%的人,對於某種事物的恐懼,往往源自童年時期。

這是因為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不願意做的時候,會反思道而行之,他們甚至會強迫孩子去接受他們害怕或者不願意做的事。那麼這種過度的糾正,反而會起到,把孩子一直往外推的效果。

例如有的孩子,對於昆蟲是比較恐懼的,但家長卻認為昆蟲,並沒有什麼值得恐懼的地方。反而會抓來昆蟲給孩子,想讓孩子適應這種恐懼感,但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抗拒。

家長面對小寶寶膽小怕事,應該怎麼做?

既然家長已經了解到了,自己的一些行為舉止,其實是對孩子的錯誤理解,或者錯誤的做法。那麼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膽小怕事呢?

1、家長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

《兒童的5種愛語言》中就建議家長,在家長和孩子出現分歧的時候,家長不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孩子的想法,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了。

那麼家長在看到自家孩子膽小怕事的時候,不妨也站在自家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舉動。也許家長就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了,反而能讓孩子坦然的面對。

2、家長不要過度否定自己孩子

有的家長在看到自家孩子,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比較害怕或者內向,所以會用一些語言來否定自己孩子,並且進行刺激。有的家長家長會覺得這種做法,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但事實上,這對孩子的內心會造成無形的傷害。

很多孩子都曾表示,因為家長一些不經意的話,對他們的心靈或多或少都有著傷害,甚至一句無意的話,他們會記上一輩子。就像「你不行」,「你怎麼這麼膽小」這類話,家長最好還是要克制住,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去說。

3、家長不要懷疑自己的孩子

家長面對孩子不喜歡某件事情,或者見了小朋友不願意一起玩的時候,家長不要懷疑自己孩子不懂禮貌或者膽小。家長一定要切身去了解一下,具體原因是怎樣的,不能憑藉著自己的想法,就懷疑或者批評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彼此間的關係越來越差。

其實小寶寶膽小怕事,在很多時候,真的不是毛病,只是家長習慣性的用自己的觀點,以及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想法。那麼久而久之,也就會對孩子產生越來越多的不滿,家長不妨可以思考一下自己之前的言行舉止,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家長不以為然的3種行為,正在讓孩子變得自卑,看到請及時改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說有什麼是比成績更重要的,那就要數心理和身體的健康了!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顆自信強大的內心,但卻未必能避免一些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行為。
  • 3種性格的家長,孩子都會比較膽小和自卑
    一直以來家庭觀念在我們中國人心中都根深蒂固,古往今來我們一直提倡孝道,對父母卻沒有什麼約束,似乎做父母是天生就會的一項本領。我有個做心理諮詢的朋友,上禮拜和他一起喝茶聊天的時候,說起工作上的事,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現在子女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容易破裂,背後的原因在於家長太過於自以為是了。聽完朋友的話,我感觸頗多。近幾年來,社會的新聞熱點也越來越放更多的關注在不和家庭關係上,青少年人群中,有抑鬱傾向的人數佔比正在不斷攀高,這一切恐怕和家長們的教育脫不了干係。
  • 別不相信,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家長:我知道的太晚了
    但是我們想想,有時候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和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是有問題的,家長的無心之舉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你不想讓孩子長大了也自卑膽小,就最好不要讓孩子在這4種家庭環境裡長大,不要知道的太晚了,後悔都來不及。
  • 孩子的自卑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
    生活中有經常會有一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自卑的現象,卻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自卑大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一、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生活中很多家長經常會向孩子哭窮抱怨沒錢比如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能不能不上班陪我啊?」
  •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我們都知道,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他就會處於一個自卑的狀態,結果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其實孩子的性格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 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出人頭地
    導讀: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出人頭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出人頭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這幾句話不離口,孩子可能會變得膽小又自卑,家長請嘴下留情
    導讀:父母這幾句話不離口,孩子可能會變得膽小又自卑,家長請嘴下留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這幾句話不離口,孩子可能會變得膽小又自卑,家長請嘴下留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有「大出息」
    父親對孩子成長和教育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若爸爸是這3種性格的話,孩子多半膽小又自卑,長大很難有「大出息」這3種性格的爸爸,帶出的孩子將來很難出人頭地①將氣撒在孩子身上的爸爸有些脾氣暴躁的爸爸,會將工作中的不如意都撒在孩子身上,動不動就打罵孩子。這樣的爸爸,會讓這個家的家庭氛圍變得非常糟糕,孩子也會越來越害怕,從小就對爸爸產生恐懼心理,長大後就會變得懦弱和膽小怕事。
  • 6歲前是性格養成期,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家長這4種習慣造成的
    朋友和老公兩個人都非常的精明能幹,平時工作中比較雷厲風行,可是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卻感到束手無策,三歲多的兒子很聰明,就是特別膽小。孩子膽小、內向,對某些事物持逃避態度,多半就是家長不當教育方式造成的。不同的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 孩子沒有自信性格自卑內向,這幾種行為可以明顯看出
    自信的孩子在如今的這個社會當中往往更容易取得大家的喜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具備一顆強大的自信心,可往往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則就得現的非常膽小內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畏畏縮縮。
  • 家長的這9種行為,悄悄讓孩子變得更出色
    媽媽可以陪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於網絡。注意,這時候媽媽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都說出來,邊說還邊感到洋洋自得,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迴避問媽媽問題,變得很自卑。所以,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家長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記得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家長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洗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平復一下心情。
  • 家長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你看看你們班同學XXX,比你強多了;看人家寫的多好,再看看你;看人家考了多少多少分……」有沒有戳中你?孩子在家長的無數次的批評指責中慢慢的就失去了信心,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向。3 有家庭暴力的家庭很多父母不會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比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如果伴隨著家庭暴力的場景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也可能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他會覺得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
  • 孩子膽小不敢表達,家長可以從這5點入手
    對於孩子膽小,可能很多家長會歸咎於孩子天生的性格問題,其實除了先天的性格內向外,還有幾方面的原因導致孩子膽小、不敢說話、不敢與人交流。1、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有很多家長覺得要幫孩子料理好一切事情,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就可以,平時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
  • 不想養出「慫孩子」?孩子自卑膽小,是家長語言暴力的結果
    但是,有些家長總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把孩子說一通,如果只是簡單的批評孩子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的話語過於激烈,充滿了諷刺、詆毀、看不起的詞語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感中,導致孩子對自己造成負面的認知評價,這種想法會不斷延伸放大,進而讓孩子養成膽小的性格。語言暴力是讓孩子變自卑的原因。
  • 孩子如果有這兩種行為,說明他很自卑,家長別不當回事
    文 ❤ 兩口育兒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長大後有什麼樣的性格,取決於小時候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畫了什麼圖案。不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時時刻刻,甚至長大後都處於陰影之中,在陰影中生活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缺乏自信心、膽小、自卑的特點。
  • 越長大越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5種家庭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自卑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信地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但是如今,自卑卻成了孩子存在的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因為自卑,孩子膽小、敏感、不自信,性格上有所缺失。然而孩子自卑,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 孩子害羞膽小、沉默退縮……6種處理自卑的方式,你家孩子哪種?
    2、個體心理差異所至3、父母錯誤教育方法①父母怕什麼,孩子就怕什麼②過分嚴格③嚇唬訓斥孩子④事事包辦⑤缺乏親情4、自卑是造成孩子膽小的重要因素5、過分敏感導致孩子膽小自卑 家長應對:這類孩子因為沒有過多激烈的行為,既不闖禍,也不引人注意,但卻是最為自卑、膽小、不自信的孩子。需要家長高度重視,多多鼓勵,要有耐心,並做好長期引導的心理準備。
  • 孩子多動、自卑、叛逆、膽小、說謊:是因為家長和老師做錯了?
    但是從另一個側面看,他們隨時都無法專注,坐立不安,失去控制,同時所有的行為都毫無目的——這種注意力的缺失,是一種心理失調的體現。蒙臺梭利博士相信,這些孩子的內心遊移不定,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沒有找到能夠踏實工作的對象。就比如,成年人挑選他們以為孩子會感興趣的玩具,希望孩子玩這些玩具,但是孩子並不能堅持玩下去。
  • 心理學家提醒:當孩子出現這5種跡象,很有可能已經陷入了自卑
    但若隨著成長發展到某種程度,也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爸爸媽媽去引導,把這顆自卑的種子扼殺在萌芽中,媽告訴他:你的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性! 想要幫助孩子,就需要觀察、了解孩子的自卑情緒,並給予正確的引導。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很多父母經常鼓勵孩子勇敢大方,看到他膽小、恐懼就十分來氣:帶他出去玩水,在池邊遲遲不敢下去,哄他兇他都不行;遇見陌生人就躲在家裡人身後,讓他打聲招呼比登天還難;孩子晚上睡覺一定要媽媽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成功嚇唬到孩子而沾沾自喜,這只能說明孩子真的害怕了,你無法知道這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