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工具之矩陣圖

2021-01-07 雲質信息

1. 什麼是矩陣圖

20世紀末,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科幻電影《The Matrix》(譯名為《黑客帝國》)。《黑客帝國》三部曲展現的是,人們所生活的世界是由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智能「矩陣」控制的虛擬世界,一切看似「真實」的信息由其創造並傳播,人類為了自由與「矩陣」鬥爭。

在數學中,矩陣(Matrix)是一個按照長方陣列排列的複數或實數集合,最早來自於方程組的係數及常數所構成的方陣。這一概念由19世紀英國數學家凱利首先提出。

矩陣是高等數學中的常見工具,也常見於統計分析等應用數學學科中。在物理學中,矩陣在電路學、力學、光學和量子物理中都有應用。當前非常熱門的計算機領域,如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神經網絡都是基於矩陣形成的算法。

可以預見的是,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以質量知識庫等為基礎,質量管理也將向智能化進化。

矩陣在組織管理中有很多應用,比如風險評估矩陣、概率影響矩陣、道斯矩陣(SWOT分析)、職責分配矩陣RAM(RACI)、散點圖矩陣、相關性矩陣、優先級矩陣、波士頓矩陣等,使用這些矩陣可以更有效和高效進行戰略決策、質量管理、項目管理和持續改進等,矩陣圖則是質量管理人員常用的QC新七種工具之一。

矩陣圖,是從需要分析的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組,分別排成行和列,找出行與列交叉點的關係或相關性的大小,從而探討問題點的一種方法。

矩陣圖可以展現2組或2組以上成對因素間的關係,同時能獲得更多的相關性信息,其特點如下:

(1)分析成對的影響因素,方便做多元性評估;

(2)成對因素之間的相關性清晰明了,便於確定重點;

(3)可根據多元性評估,將潛伏的各項因素找出來;

(4)在系統圖、關聯圖、親和圖等手法已分析至極限時,可以結合使用矩陣圖。

例如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實際上就可以看作是按照「緊急」和「重要」2組成對因素(時間組:緊急/不緊急是一組,重要程度組:重要/不重要為另一組)組成的矩陣圖,只不過是更加清晰地放在二維坐標軸的四個象限裡而已。

在複雜的質量問題中,往往存在許多成對的質量因素。可以將這些二元因素找出來,形成矩陣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形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在確定二元因素交叉點時,可以進行團隊頭腦風暴。如果交叉點能夠取得數據,就按照計量型數據標出;如果無法取得數據時,則依經驗轉換成計數型數據再決定。

有時候二元因素交點的重要度各不相同,可以用文字或數據寫在交點上,使重要度更明確,也可用各種記號區別。

2. 矩陣圖的類型

可以根據所分析因素的成對組數不同,把矩陣圖按照形狀進行分類。常用的的矩陣圖有:L型、T型、Y型、X型、C型和屋頂型(Roof Shaped Matrix)等,形狀的不同取決於成對因素組數的多少。

L型矩陣圖

用矩陣的行和列排列成的二元表A&A或A&B來表達一組成對因素A、A或兩組成對因素A、B,形似字母『L』,所以稱為L形矩陣圖。L型矩陣圖是最基本的矩陣圖,非常適用於表示兩組成對因素之間的關係或相關性的大小,在組織中最為常見且使用者較多,例如員工素質矩陣。

T型矩陣圖

是三組因素A、B、C組成的兩個A&B、A&C的L型矩陣圖合在一起形成的矩陣圖,形似字母『T』,所以稱為T形矩陣圖。T型矩陣圖可以清楚表達A、B、C 間三組成對因素的關係,譬如可用於分析質量問題「缺陷一原因一工序」之間的關係,也可用於新產品或新材料開發「成分一特性一用途」之間的關係等。

Y型矩陣圖

是三組因素A、B、C組成的三個A&B、B&C、C&A的L型矩陣圖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矩陣圖,形似字母『Y』,所以稱為Y形矩陣圖。Y形矩陣圖可以清楚表達A、B、C三組成對因素彼此間的關係。

X型矩陣圖

是四組因素A、B、C、D組成的A&B、A&C、C&D、B&D的L型矩陣圖合在一起形成的矩陣圖,形似字母『X』,所以稱為X形矩陣圖。X形矩陣圖可以清楚表達A&B、A&C、C&D、B&D四組成對因素間的相互關係。

C型矩陣圖

是以A、B、C三組因素為邊所形成的六面體,A&B&C所確定的三維空間上的交叉點表示A、B、C三組因素間的關係,形似字母『C』,所以稱為C形矩陣圖。

C形矩陣圖比較複雜,類似三維散點圖,但是又有所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總結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屋頂型矩陣圖

一組因素A、A或兩組因素A、B的L型或T型矩陣圖合在一起使用,以表示一組因素組內的關係或兩組因素的相互關係及組內的關係,其中組內的關係形狀類似於「屋頂」,所以稱為屋頂型矩陣圖。屋頂型矩陣圖常用於QFD,利用多組成對因素形成帶「屋頂」的質量屋,QFD是加強版的屋頂型矩陣圖。

除了以上矩陣圖外,還有P型矩陣圖 ,是由A、B、C、D、E五組因素組成的L型矩陣圖合在一起形成的矩陣圖。

不同形狀矩陣圖的適用場合如下表:

3.矩陣圖的應用

在組織管理、個人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矩陣圖均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以下僅列出幾個方面,供讀者參考:

(1)競爭對手分析;

(2)新產品策劃和實現;

(3)新課題研究,新產品、新材料開發;

(4)根本原因分析;

(5)優先級排序;

(6)多因素關係分析;

從PDCA的角度,矩陣圖的應用總結如下:

矩陣圖利用多元的思考方式和各因素間的組合關係,著眼於由行的因素與列的因素所構成的二元因素交叉點,在短時間內從二元因素的分配中探索問題的所在及問題的型態,分析現象、問題與原因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探求解決問題的構想,進而獲得解決問題的對策。下面僅列出部分應用場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總結。

1)根本原因分析

當過程中存在多種不良現象,且它們具有若干個共同的原因時,希望搞清這些不良現象及其產生原因的相互關係,就可以應用矩陣圖,分析產生不良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並結合其他質量工具,進行根本原因分析並採取糾正預防措施,把這些不良現象一舉消除。比如:

a.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客戶投訴,以質量特性和缺陷組成L型矩陣圖,或者以質量特性、工序和缺陷組成T型矩陣圖,分析質量特性、工序和缺陷的關係和相關性,並尋求對策以採取糾正預防措施;

b.進行質量改善,將一次交檢合格率FPY、工序和生產節拍組成C型矩陣圖進行相關性分析,進而採取措施提高FPY和返工返修率;

c.將設備利用率、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三組因素組成Y型矩陣圖進行相關性分析,以確定提高OEE的措施;

d.管理評審時,匯總最近幾年三方審核時出現的不合格項,結合發生的過程、職責和措施,形成X型矩陣圖,以評價質量體系的有效性並找到改進的機會。

6sigma方法論中的測量階段,使用因果矩陣C&E(Cause & Effect Matrix)進行流程輸入分析,這時的C&E矩陣也可以看作是簡化版的QFD,而C&E的輸出可以用於FMEA及control plans中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2)質量功能展開QFD

比如新產品開發時,利用矩陣圖,從設計到生產的每個過程都進行質量功能展開,明確客戶要求的產品特性或服務特性與實現這些特性的過程之間的關係,找到改進切入點,從而提高設計質量、縮短開發周期並降低成本。

日本企業應用QFD是非常成功的。應用QFD的企業,成本可以削減50%,開發時間縮短30%,生產率提高200%。上世紀70年代後期,日本豐田公司在應用QFD後,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能夠以每三年半時間投放一項新產品。與此相比,同時期的美國汽車公司卻需要5年時間才能夠把一項新產品推向市場。

3)風險評估

利用矩陣圖可以評估各種風險,從組織戰略、運營、設備故障、產品質量、ESH乃至日常生活的個人投資等,都可以通過矩陣圖,簡單明了表達出風險的程度或相關性。

在汽車、鐵路等行業,使用FMEA等工具,通過對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進行失效評價,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完成失效模式、失效影響、失效起因和控制的初始確認以及嚴重度S、頻度O和探測度D的評級後,必須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來降低風險。由於資源、時間、技術和其它因素的固有限制,必須選擇如何最好地將這些工作進行優先排序。

2019年發布的FMEA第5版手冊使用措施優先級(AP)方法代替RPN,提供了所有1000種S、O、D的可能組合。根據不同的S、O、D組合,可以通過查表確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的優先級(AP)。

針對不同AP優先級,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風險級別,同時也可以判定現有的控制是否充分。該方法首先著重於嚴重度,其次為頻度,然後為探測度。其邏輯遵循了FMEA的失效預防目的。

4)試驗設計DOE

使用DOE時,通常要做多因子試驗,在y=f(x1,...xi,...,xn)中,如果試驗的因素xi較多,可能就需要對試驗因素進行篩選。這時可以對一些歷史數據進行整理或者完全可靠的經驗理論分析,然後應用矩陣圖,來減少試驗因子,再使用一些低解析度的兩水平試驗或者專門的篩選試驗來尋找優化的試驗結果,以減少試驗投資和縮短試驗周期。

5)多因素分析

本文開始時,我們說過矩陣圖上各因素間交叉點的關係,如果能用數據表示,就可以量化交叉點的相關性。如果因素比較多,也就是多個變量,人工分析處理這些數據可能比較困難,這時就需要用計算機進行矩陣解析,通過計算機建模整理和分析,確定哪些因素是相對比較重要的。

譬如,當我們進行產品設計選擇方案時,往往需要對內外部的多種因素加以考慮。對多種因素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整理和過濾後,即使已藉助矩陣圖等工具,可能仍無法對這些因素的重要性進行評估和排序。

新產品開發、質量評價、質量功能展開QFD、根本原因分析、試驗設計DOE、風險評價等情況,如果因素較多,情況比較複雜時,用計算機進行多因素矩陣解析,可以快速確定哪些因素是重要的質量特性。

現代製造業進行產品設計時,已廣泛使用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求解分析複雜工程和產品的結構力學性能,把產品各個環節的因素中的信息集成起來,使其產生並存在於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應用CAE,可以在產品設計初期,即圖紙設計階段,通過建立基本的計算機分析模型,對所設計的產品進行強度、壽命及特性預測,從而指導產品設計,使產品設計指標得到保證,有效地提高設計產品的可靠性,縮短設計周期。

4.矩陣圖應用舉例

我們曾在檢查表和柏拉圖兩篇文章中提到,某公司為了降低產品AT25 B88 2020的洩漏率,已採取了一些措施,將洩漏率降低到1.66%。但是對標國外兄弟工廠此類件的洩漏率水平<1%,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所以立項對這個產品的洩漏率進行改善。

質量部IPQC主管組織了一次頭腦風暴,團隊成員提出的16條改進建議如下:

上面的改進建議涉及到多種類別,團隊將這些方案用矩陣圖進行評估和排序,選出較好的方案。團隊根據評估矩陣排序結果,得出最優的方案為對圓盤焊接參數進行試驗設計。

相關焦點

  • 數據定量幫分析—淺析質量工具優先矩陣圖
    優先矩陣圖也被認為是矩陣數據分析法,與矩陣圖法類似,只是矩陣圖上各元素間的關係用數據進行量化,使整理和分析結果更加精確。它是新的質量管理七種工具之一,是一種定量分析問題的方法。   優先矩陣是針對通過頭腦風暴得到的眾多面臨問題或解決問題的措施,確定優先解決的問題或優先採取的措施的方法。在QC新七種工具中,它是唯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其結果仍要以圖形表示。
  • 第三十三講:矩陣圖
    第三十三講:矩陣圖項目質量管理中提及的老QC七大手法工具已經講解完畢,開始簡述下新QC七大手法,今天第四個:矩陣圖。在複雜的質量問題中,往往存在許多成對的質量因素,將這些成對因素找出來,分別排列成行和列,其交點就是其相互關聯的程度,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形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二、圖形分類把應該分析的對象表示在適當的矩陣圖上,這是矩陣圖在應用上的一個重要特徵。
  • 質量管理基礎方法與工具
    、矩陣圖、系統圖、親和圖、過程決策程序圖、網絡圖、矩陣數據分析法以及KT決策法。質量數據資料分析的基礎工具兩圖一表兩圖一表即排列圖、因果圖和對策表。排列圖是將質量改進項目從最重要到最次要進行排列的一種圖,是為尋找主要問題或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使用的圖。因果圖是一種用於分析質量特性(結果)與可能影響質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種工具。
  • 淺談業務戰略工具—波士頓矩陣與GE矩陣
    本文將對制定業務組合戰略的2個工具「波士頓矩陣」及「GE矩陣」進行分析、探討。首先,我們來看看波士頓矩陣的創立背景及具體內容。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是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波士頓諮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首創的。布魯斯當時使用這個工具幫助他的客戶在幾個業務單元之間尋求最優的資源分配方案。
  • 【直播】質量管理工具(QC新老七種工具)
    主題:質量管理工具(QC新老七種工具)
  • 線性代數(2):矩陣運算之矩陣加法、乘法、除法
    特殊矩陣之零矩陣,如下圖:特殊矩陣之行/列矩陣,如下圖:特殊矩陣之方陣,如下圖:特殊矩陣之數量矩陣,如下圖:特殊矩陣之單位矩陣,如下圖:
  • 來了解一下質量管理工具——質量屋(HOQ)
    質量屋(The House Of Quality),又名HOQ,它是質量功能配置(QFD)的核心。一般QFD的學習會涉及到。同時HOQ也是項目管理十大知識領域領域中質量管理工具中的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引導工具」04-期望與課題的矩陣圖:突破課題繁多的頭腦風暴
    提高執行力的12個工具提高執行力的12個工具期望與課題的矩陣圖突破課題更多的頭腦風暴一、這種時候用得到二、工具的用法1.展開頭腦風暴時,除了寫出「解決方案」的紙外,還要 準備寫出「課題」的紙。2.當出現否定意見時,就寫在寫有「課題」的紙上,繼續 提出解決方案。3.將解決方案(期望)與課題製成一個矩陣圖。
  • 矩陣圖的主要用途你知道嗎?
    一、矩陣圖的主要用途1、確定系列產品的研製或改進的著眼點;2、尋找產品的不良現象與原材料、設備、工藝之間的關係;3、擬定與市場相關聯的產品戰略方案;4、明確產品質量特性與管理職能或負責部門的關係;5、明確用戶質量要求與工序管理項目之間的關係等。
  • 新QC七手法的《矩陣圖》怎麼做?
    2.矩陣圖的特點矩陣圖是一種尋求對應因素之間定性關係的圖形,不是以數據作定量分析。 矩陣圖的特點就是從長期觀察為基礎的經驗中,抽出可靠性程度較高的資料,對其進行仔細分析,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3.矩陣圖的類型①L型矩陣圖。
  • PMP考試筆記-7大基本質量工具:從問題找根本原因
    流程圖:輸入轉化輸出的順序、分支,估算一個過程的質量成本核查表:核對單,收集數據帕累託圖:20/80原則,識別重要原因直方圖:描述集中趨勢、分散程度,不考慮時間影響控制圖:7點原則、控制界限、規格界限,受時間影響散點圖:XY變量關係、回歸線實施質量保證工具:質量審計/過程分析/7種質量管理和控制工具:親和圖、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關聯圖、樹形圖、優先矩陣、活動網絡圖、矩陣圖
  • 象限圖、矩陣圖、五力分析圖是表達工具,誤用於思考反而束縛思維
    我們在思考中經常用到的各種象限圖、矩陣圖、五力分析圖等,其實都是對「概念(Idea)」的模型化演示,都屬於「概念(Concept)」。明白了這點,大家可以理清一個在職場中普遍存在的誤解:這些被很多人用在思考上的模型工具,並非是合適的「思考工具」,僅僅是用來表達的工具。如果你用這樣的模型去思考,那你的思維本身就會被大大地束縛在一個很低的層級上。
  • 應掌握的「護理質量管理工具」之「推移圖」如何製作?
    推移圖一般是以折線圖形式表現,橫軸時間可以是小時、日、月、年等,各時間點應連續不間斷,縱軸觀察變量可以是絕對量、平均值、發生率等。  普通推移圖製作步驟  推移圖製作步驟可以簡單概括為:  (1)確定主題;  (2)設計推移圖的表格;  (3)收集數據;  (4)依據數據畫出推移圖;  (5)判定推移圖。
  • 【質量工具】層別法的要點是什麼?
    QC七大手法檢查表層別法排列圖直方圖魚骨圖控制圖散布圖數據分層法(Stratification),又稱分類法、分組法、層別法。為區分所收集數據中各種不同的特性特徵對結果產生的影響,以個別特徵加以分類統計,此類統計方法稱為層別法。
  • 質量管理工具之魚骨圖 | 為診療流程「挑刺」
    編者按:在《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實施三周年之際,健康界特推出「醫療質量管理工具」系列報導,梳理各工具的定義、歷史、熱點和趨勢,並精選相關應用案例,希望能幫助大家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醫療質量管理工具。
  • 圖嵌入專題(四):圖嵌入與矩陣分解
    在圖嵌入專題的前三篇文章中,我們分別從圖嵌入算法的整體概況、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嵌入算法以及基於skip-gram的圖嵌入算法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本文從圖嵌入算法與矩陣分解算法的關係出發,對圖嵌入算法進行進一步的介紹。
  • 波士頓矩陣BCG-產品組合Portfolio商務表達工具
    本文將科普BCG波士頓矩陣,並分享BCG excel 模板。 WHAT - 什麼是BCG矩陣? BCG矩陣或增長份額矩陣從本質上講是一個投資組合管理框架,使公司能夠管理其產品線。
  • 質量工具之直方圖
    什麼是直方圖直方圖(Histogram),是頻數直方圖的簡稱,又稱質量分布圖,由卡爾·皮爾遜(Karl Pearson,1857—1936,英國數學家、數理統計學家、生物統計學家,現代統計學科創立者與奠基者)提出,它是用一系列寬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長方形表示數據的統計報告圖,它亦是一個連續變量(定量變量)的概率分布的估計。
  • 質量管理工具之思維導圖 | 護理質量管理之光
    護理工作細緻、繁雜,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能將繁多的信息歸納和提煉成一個樹枝狀結構圖,將信息「可視化」「系統化」,目前該工具不管在護理教學還是在臨床疾病護理上都有運用。定義思維導圖(TheMindMap),又叫心智導圖,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英國記憶大師TonyBuzan在對腦神經生理科學實踐的研究基礎上形成的研究成果,是一種新型的記筆記方式,也可稱為一種思考策略、思考方法、思考工具。
  • 我是工具控:在線導圖工具 — Process on
    平時工作中頭腦風暴、思考問題、整理思路會經常用到導圖工具目前導圖工具非常多,甚至可以說眼花繚亂面對不同的目標,選擇什麼樣的導圖,使用什麼樣的工具,是本次介紹的重點什麼是導圖 ?1、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思維導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