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小孩在餐桌上有這3種「行為」,以後情商多半高不了

2020-08-28 優優育兒師

前幾天在視頻軟體上看到一個點播量非常多的育兒視頻,,講師就是家喻戶曉的李玫瑾老師,她告訴我們,小孩的成長過程有好幾個塑造期。學前階段是塑造小孩性格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小孩在餐桌吃飯有這三種&34;,將來成人大都是低情商,父母應該立即引導且改正。

讀到這裡,許多家長可能會問:公安大學的老師怎麼會講育兒知識呢?她的演講有事實依據嗎?對李老師提出質疑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還有人公然在李教授的演講會上反駁她,於是李教授回答了令人思考的答案。

&34;

憑藉著豐富的青少年心理疾病與犯罪心理的知識,李教授總是能說清楚人們心中的疑惑,孩子到底是在哪個時期出了問題。根據李教授在視頻上講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值得廣大家長們學習的,她用經驗總結出一個現象:在餐桌上吃飯有這三種&34;的小孩,將來多半沒有出息。所以,作為父母應該隨時關注孩子的動態,如若孩子有不對的地方須及時教育並改正,那樣小孩長大成為定位作為。

行為一:愛與人搶食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愛跟人搶食物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他只要看見自己喜歡的菜,也不管別人想不想吃,就獨自搶在自己面前,不準別人吃。當媽媽教育他,這是錯誤的時候,爺爺奶奶反而護著自己的孫子或孫女,笑稱這只是孩子護食的正常行為,又沒有什麼大礙的。還有不明是非的長輩為此偷樂呢!

這樣想的長輩可真是糊塗啊,孩子不懂得分享,也不考慮周圍人的感受,只想著自己,種種行為都可以反應出情商低。雖然孩子在這個階段能佔到不少好處,可將來長大必定會吃虧,因此父母如果早看到就應早糾錯。

行為二:在吃飯時吵鬧

前不久,我帶歡歡出去下館子碰到一家人,他小孩在餐桌上吃飯很不安分,一會椅子上跳來跳去,一會衝著他媽媽大喊大叫,讓周圍的人吃飯都沒心情了。就在大家差點想動怒的時候,小孩的父親卻跟沒事一樣對他兒子說:&34;

中國有句老話:&34;換句話說,假如你在孩子小時候不好好教育他,那麼對孩子將來發展肯定是不利的,因為誰都不想與這樣人交往。所以如果孩子有類似的行為,該嚴格教育就應該嚴格教育,一味地溺愛他到最後只會害了他。

行為三:不分場合亂講話

這種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不在少數,就好像經常去自己好夥伴那裡蹭飯,還嫌棄他們飯菜不好吃。還有在親戚聚會的時候,在餐桌上對長輩不禮貌,對長輩講的話不理不睬。其實這都是最基本的禮貌,家長別只當小事!

因此,假如發現孩子有以上這三種行為,說明小孩低情商。父母們應該及時改正,孩子是否可以擁有高情商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小時候就跟一張白紙一樣,父母應該在孩子小時候讓孩子養好良好的習慣,尊敬長輩,與人友善。這樣待他長大成人後,,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可愛的人,受人喜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餐桌上有這3種舉動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很可能和孩子的情商有關。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專家,在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時候,李玫瑾教授就發現,很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和青少年的個人經歷有關。因此李玫瑾教授近幾年也會開一些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講座,給家長傳授一些育兒經驗。李玫瑾教授談到餐桌禮儀的時候,提到:餐桌上有這3種舉動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孩子的情商有待提高。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應當先了解一下吃飯習慣和情商之間的聯繫,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畢竟,吃飯在我們的普通認知裡就是填飽肚子,哪有什麼其他的含義,為什麼吃飯習慣能和情商掛鈎了,所以,這裡家長可以看看為什麼會說吃飯習慣和情商有聯繫。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餐桌上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但這周註定是不平凡的一次聚餐,原因就是隔壁桌有一個「熊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跑跑跳跳、大聲喧譁,儘管他媽媽在呵斥他,效果卻微乎其微,我不禁轉頭看了看自家乖乖坐著的寶寶,滿心欣慰。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我對孩子要求過於低,其實吃飯就能看出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指出: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若是發現了,就及時糾正。1、喜歡發脾氣有些孩子平時很喜歡發脾氣,有時候一點點小事情就能讓他們崩潰,甚至自己玩著玩著就生氣了。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喜歡埋怨有很多孩子喜歡抱怨,在平時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若是失敗了,就會打開「抱怨模式」,一個勁地抱怨這個沒做好, 那個沒做對,就不知道從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將全部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情商都很低。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多半都有這3種家長,怨不得旁人
    情商有多重要?美國哈佛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為他們的成功20%歸功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的情商高與低,家庭和父母是脫不了干係的」!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吃飯時孩子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有一個對他有求必應的奶奶,雖然平時小寶被奶奶養得白白胖胖的,但是小寶也被奶奶慣出了不少小毛病。這天吃飯時,小寶在餐桌上又把自己愛吃的菜全部攬到自己面前,並且說什麼也不讓別人吃。小寶的媽媽對小寶的這種行為非常不認可,一番勸說無效後嚴厲地責備了小寶。平時被奶奶慣壞了的小寶馬上大哭起來,奶奶也心疼得直安慰小寶,讓小寶媽媽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兇孩子。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李玫瑾教授坦言: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情商高不到哪去
    在中國的部分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能夠一眼看穿他家庭的教養,更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用不著你管!」這句話一出,所有人都隱忍住了怒火,等到聚餐結束之後,大家紛紛默契地把軒軒媽媽拉黑,之後的同學聚會再也沒有邀請過她和軒軒了。其實軒軒在飯桌上的這種行為,正好說明了他的情商不高,否則不會因為自己而讓媽媽成為同學中的交往黑名單。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引言:周末去參加一個同事的婚宴,來的賓客很多,開飯的時候,大家不管相互認不認識,湊在一塊坐。席間,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特別的不消停。飯菜還沒上桌的時候,他一會兒纏著媽媽大喊「餓死我啦,餓死我啦,怎麼還不上飯呀」,一會兒拿著筷子敲打桌子上的碗筷。時不時地還邊踢桌腿嘴裡邊念念有詞。
  • 李玫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情商低不了
    這是因為那些招人討厭的聰明人會表現出情商低、斤斤計較、心胸狹隘等情況,如果你得罪了他,那麼他以後也會不動聲色地來算計你。,李玫瑾教授還肯定的說道:「我在看到他為人處世這方面的時候,就認為他未來的發展前途會特別的好!」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 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李玫瑾教授經過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同時李玫瑾教授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如果你家孩子有,那就偷著樂吧!
  • 孩子餐桌上的表現,折射出一個家庭的教養,這3種行為多半情商低
    年紀再小也會遭人嫌當親朋好友家裡有喜事辦酒宴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就會面臨跟一桌子可能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人坐在一起,有時可能還有小孩。餐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往往情商都不高有吃「獨食」的習慣雖說二胎政策已經開放了,但很多父母考慮到家庭經濟情況以及時間精力方面,還是選擇了要一個孩子。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多半有3種「不合格」的父母,怪不了別人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情商,而不應該僅僅拘泥於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的情商低,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情商低的孩子,背後多半有3種「不合格」的父母,怪不了別人。
  • 李教授坦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3種行為
    李教授坦言:長大後情商都不高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3種行為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分優秀,將來成龍成鳳,不單單是智商方面,我們也更希望孩子擁有很高的情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社會上過得順風順水。可是近期作為教育專家的李教授卻發現了自己孩子情商方面的一個難題。
  • 李玫瑾教授坦言:飯桌上孩子有2個表現,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所以,現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不僅注意自己孩子智商的培養,給孩子報各種智力提升班,甚至也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自己的情商,讓他們在以後的事情工作中能夠更加便利。但是情商的培養和提升,完全是來自於後天的努力,很多人的情商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父母或者身邊的人們對他們的影響,如果身邊人的情商普遍高,那麼他們的情商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而現在很多人都說孩子的情商,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體現出來,甚至在飯桌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李開復教授曾經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智商高的孩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情商高的孩子註定未來表現非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