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點,上海閔行區萬科幼兒園中班小朋友Olivia在媽媽的陪伴下早早打開手機裡的「抖音」直播平臺,準備收看來自園長、老師和小夥伴的直播。一個多月沒有回到校園,媽媽表示Olivia「特別想快一點兒回到幼兒園」。
1點30分,直播活動開始。園長媽媽和老師們先是繪聲繪色地介紹了近期幼兒園開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再邀請了就讀於園所中班的Megan小朋友用英文向大家介紹如何正確洗手,最後還帶領著屏幕前的小朋友們做運動。「這種新穎的方式,給家長們及時傳達學校的信息,不只是學習的,還有身體的,還有安全的,學校真給力!園長和老師們辛苦了!」一位觀看完直播的家長感慨地說。
從2月20日開始,德英樂教育旗下的各幼兒園在「抖音」上紛紛開展直播,與家長、孩子們互動,介紹防疫的注意事項、園所的防疫準備工作、親子居家活動如何開展等內容,並進行相關的答疑解惑,這種生動有趣、新潮別致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粉絲」,直播觀看人數累計達千餘人,獲得了來自家長、小朋友們極高的肯定。
今年由於新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教育部推遲了學校開學的日期。許多學校都開始利用網上平臺與學生、家長們進行交流,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所有學生、家長們都滿意,甚至出現了一些負面事件,導致不少人對於校園直播畫上了問號。
那麼,為什麼初出茅廬的德英樂幼兒園直播,會如此圈粉,如此廣受好評?在本期報導中,筆者成功對話德英樂學前教育管理部趙總督學,一同深入探討背後的故事。
理念引領,著眼未來
問1:請問趙總督學,目前疫情防控下,不少學校都開展了線上直播,您認為德英樂學前教育開展的直播能從中脫穎而出、廣受好評的原因是什麼?
答1:首先,非常感謝廣大學生及家長對於德英樂學前教育的支持!其實一場場火熱直播的背後,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離不開相關人員的精心籌備,但我想最深層的原因在於德英樂學前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學生、家長、教職員工們的認可。正因為有了理念的引領,我們的工作才能緊緊圍繞理念有序展開,學生、家長們才能足不出戶感受到德英樂學前教育的魅力所在。
問2:那麼您能介紹一下德英樂學前教育的理念是什麼?又是如何形成與發展的呢?
答2:「啟蒙心智,激發潛能,擁抱未來」,這就是德英樂學前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發展德英樂學前教育理念的時候,我們在思考我們希望通過德英樂學前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是什麼樣的?我們認為在知識快速迭代、科技迅速發展的21世紀,教育已經不能只局限於簡單培養孩子對於已有知識的積累,而是應該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德英樂的學前教育,啟蒙孩子的心智,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讓他們能夠擁有在未來世界生活的能力,於是我們的理念應運而生。這也是與整個德英樂教育的培養目標一脈相承的,我們希望這些孩子們能成為立身世界的中華英才。
基於「啟蒙心智,激發潛能,擁抱未來」的理念下,我們又思考了另一個問題:如何通過學前教育培養這樣的學生?德英樂學前教育參考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的《Education for Life and Work: Developing Transferabl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21st Century》,及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發布的《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研究報告》,構建了未來公民所需的能力與素養模型(CIS能力與素養模型)。基於認知建構、人格發展、社會性成長3個維度,延伸9個相對應的能力及核心素養,再細分為18個子核心素養,我們對這18個子核心素養都進行了相應的釋義。
德英樂學前教育的課程體系、學生活動、教學特色等所有組成模塊均以此為基礎,實現核心能力及素養的全面覆蓋。
課程教學,重在素養
問3:在幼兒園的保教活動中,課程與活動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您提到德英樂學前教育的課程體系和學生活動是在「啟蒙心智,激發潛能,擁抱未來」的理念下,基於CIS能力與素養模型展開的,您能分別具體介紹一下這些內容是怎樣有機融合的嗎?
答3:好的。比如在課程體系這個模塊,基於能力與素養模型,我們需要建立與之吻合的且具有貫穿性、邏輯性的課程體系。
有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不需要課程體系,只是為了有人能帶孩子玩,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就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但在德英樂學前教育,我們認為,課程體系需要既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特徵,又能全方位實現他們核心能力與素養啟蒙階段的培養。
因此,我們建立了德英樂學前教育GLLASS課程體系,包含遊戲(G)、生活(L)、學習(L)、藝術(A)、科學(S)、運動(S)六大模塊。除了根據《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設定的生活、運動、學習、遊戲四個模塊,GLLASS課程體系還創新性地加入了藝術與科學模塊,讓幼兒的核心能力與素養得到全方位的啟蒙。
GLLASS中的每一個模塊下都設置了豐富多樣的課程,通過各個模塊下的課程,有效、有側重地激發孩子們潛能,培養他們的核心能力與素養。例如,在靜安德英樂幼兒園的線上直播活動中,Rika老師給小朋友們演示了白醋加蘇打製作「動力船」的科學小實驗,就是屬於園所開展的科學(Science)模塊下的STEAM課程中的一個小實驗。通過這個小實驗,讓孩子們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探究動力船是如何獲得動力的,引導他們通過實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啟蒙孩子們在認知建構維度的核心能力與素養。
在此次疫情下,德英樂的各個幼兒園第一時間以CIS能力與素養模型為基礎,根據GLLASS六大模塊進行精心設計,形成與線下保教內容相輔相成的完整的線上資源推送方案。從2月17日開始,每一天都為孩子們、家長們提供豐富的、有針對性的線上親子居家活動資源,讓孩子們的能力及核心素養在家也能得到發展。
再如學生活動,我們認為核心能力與素養的培養不止限於書本與課堂,亦可來源於生活——一輪激動人心的體育競賽,一個令人興奮的節日活動、一回藝術啟蒙的博物館之旅、一場溫馨有趣的親子遊戲、一次學會奉獻的愛心義賣……在德英樂學前教育,無論在日常活動(結合GLLASS課程體系開展)中還是在拓展活動(主題式開展)中,我們都致力於為孩子們創造各式各樣與世界互聯的機會。例如在拓展活動中,我們分成了四大主題:繽紛節日、奇妙世界、溫馨親子和愛心公益,每個大主題都有側重地指向了不同核心能力與素養的培養。以周浦德英樂幼兒園開展的屬於「奇妙世界」主題下的「博物館神奇旅行」系列活動為例,孩子們跟隨老師,通過實地參觀航海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等,增強對於藝術的理解,了解世界的奧秘。再比如浦東萬科幼兒園開展的屬於「溫馨親子」主題下的「親子運動會」活動,家長與孩子們共同在賽場上拼搏,增強了體魄,增進了親子感情,重點培養了孩子們的思維策略、創新素質、心智和諧、團隊協作和領導意識。
在德英樂學前教育,每一個課堂、每一門課程、每一場活動都是根據我們的理念精心設計、打磨和實施的。正因如此,我們才能保證我們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理念緊密融合,為我們的孩子武裝上應對未來世界的最強「武器」。
精緻服務,彰顯專業
問4:這些與理念相輔相成的課程與學生活動是如何在園內開展的呢?
答4:我們致力於為德英樂學前教育的孩子們提供高品質、國際化的教育資源,這要求我們不僅要用匠心鍛造課程與活動本身,更深層次地是需要注重整個園所管理與服務的精緻化、精細化。
從宏觀的管理思路上來說,德英樂學前教育管理部確定了「五個中心」的工作思路以及「六大任務」的工作重點,以此來統籌指導每個幼兒園的管理與發展。
五個中心:以幼兒安全為中心的貼心服務、以幼兒成長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探索、以能力提升為中心的教師專業發展、以增強凝聚力為中心的團隊文化建設、以規範激勵為中心的有效管理實踐
六大任務:發展規劃、課程研發、教學研究、教師發展、綜合評估、運營管理
通過確立工作思路及工作重點,我們能夠根據每個幼兒園的發展階段、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管理與支持。
再回到教學的具體操作上,將CIS能力與素養模型下建立的課程體系與學生活動轉化成教學實踐時,我們需要搭建真正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場景,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場所、學習方法來實現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認知發展階段設定的教學目標,並設計合理的反饋機制。在教學實踐的開展中,德英樂學前教育始終倡導真正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每一個個體自主進行探索與思考。
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我們採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契合學生個體能力水平特點,在園內同時開展個別教學、分組教學、小班教學,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匹配其認知發展水平的教學。
在教學場所的選擇上,我們選擇打破固定課堂邊界,搭建無圍牆學校。
除了在課堂上汲取知識,教育環境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教師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師,那麼教育環境就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在德英樂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營造緊緊圍繞CIS能力與素養模型,經過深思熟慮和完整規劃。每一所德英樂幼兒園都致力於打造具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幼兒環境,並根據每月主題進行設計,利用實體實物與虛擬空間相結合的形式,契合幼兒社會認知程度,激發孩子們與教育環境進行交互、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上海閔行萬科幼兒園的一次月度環境創設中,結合園所在該學期內開展的STEAM課程,利用不同樓層分別打造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三大主題。每一層樓的走廊、臺階、牆壁、乃至吊頂都布置了豐富的素材。例如在生命科學樓層,通往該樓層的每一級臺階都印有動物的圖案、中英文介紹。走廊裡是熱帶叢林的布置,牆上有孩子們繪製的蝴蝶圖案,角落裡有他們精心搭建的3D恐龍紙板模型,甚至連小小的恐龍蛋都是孩子們親手完成的。結合每個班級不同的叢林動物,小朋友們在樓層裡活動就能感受生命的奇妙與偉大。
同時,我們相信知識的學習還不僅只在幼兒園內,幼兒探索世界的方式也不能只局限於書本。於是,基於不同年齡段,德英樂學前教育會為學生挑選並連接適合他們認知發展的戶外場地與社區環境作為教學場所,充分讓幼兒感知真實社會場景,真正應用知識。在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活動中,上海靜安德英樂幼兒園的老師們就帶領著園裡的孩子去到航站樓體驗如何幫助他人自助值機,上海浦東萬科幼兒園的孩子們則是來到廣播臺成為了一個個小小播音員。
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我們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習自然發生。我們為德英樂的孩子們提供浸潤式、體驗式、項目式的學習方法。
浸潤式:在德英樂幼兒園,中文和英文學習都極具價值,並且地位平等。我們相信,語言不僅是詞彙和句子的排序,更是孩子們了解世界的媒介。因此,我們提供BIE(Bilingual Immersion Education)雙語浸潤式教育,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一位中籍主教老師及一位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主教老師,為學生提供專業、完整的中英雙語體驗。
體驗式:文字與語言的千百次描述也不如一次真實的體驗帶來的感觸深刻。在德英樂幼兒園,每位教師都能積極利用那些可視、可聽、可感的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場景,為學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加深他們的記憶和理解。
項目式:我們無法僅通過被動的知識記憶來掌握批判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跨文化交流等素養,只有與團隊一起面對和解決基於現實場景問題的項目,這些素養才能被習得。德英樂學前教育提供的項目式學習,正是這些素養習得的有力方法。
在反饋機制的建設上,我們要求教師通過持續進行幼兒發展評估,給予幼兒及時反饋,同時我們也通過組織教學觀摩、課題研討等形式,利用可量化的教學評價體系給予教師反饋。在此次疫情下,德英樂的幼兒園不是僅單方面為家長、幼兒提供教育資源,還利用科技化信息平臺,對於幼兒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做出每日一對一的反饋,跟蹤學習進度,把握學習效果。通過師生、家園不斷進行積極的交互反饋,家長們的育兒方法得到了正確的指導,孩子們的能力與素養得到了針對性發展,老師們更好掌握了班級幼兒的生活學習情況,為後續正式開展保教活動做足了積累。
問5:在此次因疫情防控而不能開學的非常時期,許多家長們也非常焦慮,不知道應該如何在家科學地帶娃,尤其是幼兒階段的孩子們又需要家長們的格外看護與陪伴。您有什麼好的做法可以分享一下嗎?
答5:的確,從我們幼兒園老師與家長的溝通當中,前期有不少家長反饋,在面對未來可能好幾個月都要在家育兒的情況,或多或少有焦慮的感覺。首先,因為平時可能家長沒有這麼長時間帶娃的經驗,加之家長們非常密集地接收到的負面消息,所以產生焦慮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園方對於家長的指導、安撫工作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自2020年1月20日,德英樂學前教育管理部也與各個幼兒園召開了數次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相關安排。各個幼兒園都在第一時間利用微信公眾號、家校溝通平臺、電話等方式,告知家長們疫情發展情況,提醒家長們儘量和幼兒少去人流密集場所,注意做好疫情防控,表示園所會和家長一起攜手應對好疫情預防。
1月27日,在接到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於延遲開學的通知後,我們即刻同各個幼兒園開展線上教育資源推送方案以及家長幼兒關懷方案的研討。教師們利用原本寒假休息的時間,加班加點進行活動的設計、測試、迭代,確保能為家長們提供豐富的、高品質的居家育兒教育資源。同時各個幼兒園都積極保持著與家長們的溝通與交流,做到每一日對每一位幼兒都有健康、生活、學習、運動等方面的關心與呵護,對家長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最大程度上給予家長支持。
除此之外,各個園所每日都對教職員工進行健康狀況及所在地進行跟蹤,提前盤點補足消殺防疫物資,對教職工進行防疫健康知識的相關培訓與考試,並制定一系列的開學準備工作計劃,為未來順利開園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家長多一份放心,孩子們多一份保障。
例如,我們的周浦德英樂幼兒園從2月伊始,就為家長發送「每日訊」,向家長們介紹園裡每日的防疫工作開展情況,園裡的家長紛紛反饋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能隨時了解園裡的準備工作」、「寶寶每天都在想念回幼兒園,每天都期待看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
我們要求每一位員工即使不見面,也需要為我們的家長、幼兒提供專業而溫馨的服務。通過這些努力,緩解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指導他們更科學地帶娃,實現家園攜手共育,讓我們的孩子們居家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