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公園城市建設提升城市顏值和宜居度

2020-12-20 四川新聞網

川化記憶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5日訊(記者 戴璐嶺)「以前的川化攀成鋼老廠區,現在成了居住最舒適的區域之一,我身邊曾經離開青白江的親戚朋友好多又選擇回來居住了。」在青白江土生土長的毛曉慶感慨地說。

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記者從成都市青白江區了解到,近年來,隨著青白江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快,成都市青白江區成功實現從「三高一低」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的轉變,自然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鳳凰湖溼地公園

公園城市魅力凸顯

小遊園、微綠地點綴在城市各個角落,碧波蕩漾的長流河、國際範的陸港綠道……如今的青白江,公園城市的形態正加速形成,移步易景、綠意盎然。

晚飯後,61歲的王建國帶著小孫子來到大時代1956長流河綠道散步。白鷺飛過,小朋友興奮地跳起來:「爺爺,這裡好美,有花有草還有白鷺!」提到現在的居住環境,王建國很高興,對孫子說:「是啊,我們出門就是公園,真好。」

主城區有大時代1956、鳳凰湖、怡湖公園、鳳凰綠道等,而各鎮的公園城市建設也如火如荼。位於歐洲產業城的東山公園已進入收尾階段,將於近期開放,一改毗河以南無公園的尷尬局面。屆時,與同是毗河以南的房車營地、天驍馬術俱樂部、我的田園和杏花山上等休閒度假項目一道,為一座人文和諧、包容開放、富有親和力的公園城市錦上添花。

近年來,成都市青白江區堅持公園城市理念,加快美麗公園城市建設,夯實生態本底。籌資7億元實施「綠肺」「綠腎」「綠屏」「綠廊」等森林城市工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青白江片區增綠增景1萬畝;對長流河、繡川河等主要河流開展水環境深度治理和生態景觀提升;建成陸港綠道、大時代1956一期濱水綠道等天府綠道185公裡;啟動東山公園、東湖公園等「百個公園」示範工程建設……

同時,成都市青白江區堅持經營城市的理念,利用長流河核心區、鳳凰綠道良好的公園場景區域,發展商圈及夜間經濟等,探索公園城市多元化投資建設運營模式。依託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青白江片區和亞歐特色農產品小鎮建設,經營森林康養、山地運動、民宿酒店等業態。發揮社區治理黨建引領,打造川化記憶、字庫新語等治理品牌,有力推進公園城市共建共享。

長流河綠道

環境治理力度加大

近日,青白江生態環境局組成專項檢查組對全區醫院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貯存、處置情況進行了檢查,嚴防因醫療廢物導致病源傳播和環境汙染事故的發生。

據悉,疫情發生後,成都市青白江區生態環境、衛健、水務、綜合執法等部門迅速行動,統籌抓好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和環保監管工作。截至今年6月,已安全處置醫療機構涉疫廢物1.7噸;設置專用收集容器1500餘個,收集社會廢棄口罩3噸,全部規範焚燒處置;加密飲用水源地、醫療機構、隔離場所水質監測,強化醫療機構、城鎮汙水處理廠等重點點位監管,涉疫汙水做到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同時,成都市青白江區全力推進生態環保項目。2019年12月,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隔離工程全部建成,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保護飲用水源地。今年,位於城廂鎮的第三汙水處理廠投運,進一步提升成都市青白江區汙水處理能力。歐洲產業城汙水淨化廠一期工程主體建設完成95%……

此外,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也極大提高,監管服務實效提升顯著。

6月3日,青白江生態環境局大氣防治科科長蔡葉玲通過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平臺,查看企業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實時數據。平臺上,每一臺非道路移動機械都能清楚地顯示出車牌號、排溫、壓差、累計運行時間、使用具體位置等信息。「我區工業、物流企業眾多,叉車、行車之類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十分必要,如果僅依靠執法人員監管是難以全面覆蓋的,通過這個新平臺,我們就能快速發現非道路移動機械是否存在違規操作。」蔡葉玲介紹。

據悉,今年以來,成都市青白江區還建立完善了「模型+人工+科技」一體化預警預報機制,提升「精準測控」水平,重點強化工業企業和移動源汙染管控,創新開展臺玻公司綠色示範企業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片區生產現場非道路移動機械達標排放等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物流園區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體系。(圖片由成都市青白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綠色生態」提升城市顏值!這個區為公園城市建設打樣
    近年來,新都區積極響應公園城市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汲取國內外先進建設經驗,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總體思路,圍繞「綠道+」進行創新探索,在城市公園、綠道等生態空間中植入文體旅商農多元化產業,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消費新場景,不斷孕育出多種新經濟模式,在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同時,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出「香城智慧」。
  • 成都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自此,成都成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一年多來,成都緊扣「公園城市」理念,探索構建和發展「公園城市」理論體系,高質量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當前,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正全面展開,一幅美麗成都公園城市畫卷正徐徐鋪開。  最近,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有哪些進展?又有哪些新變化?一起去看看。
  • 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成都在公園中建社區
    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如何建?  剛剛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建設畫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7月13日,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系列新聞發布會「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
  • 不斷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 簡陽市大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按照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安排,簡陽市正緊緊圍繞6種公園城市形態,積極進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簡陽市總體建設規劃》編制,認真踐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加快打造「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
  • 成華區 高質量建設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
    【兩會聲音】抓好重大產業化項目建設,發揮比較優勢做強現代產業,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市中優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必要舉措,更是高質量建設「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的現實需要。
  • 成都高新區的公園城市建設法則
    交子公園、錦城湖公園、大源中央公園、新川溼地公園……從高空由北向南俯瞰成都高新區,一座座公園如翡翠般嵌於繁華都市的高樓中。生機盎然的天府美景圖,得益於成都高新區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高品質公園城市建設。剛剛舉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承載力。
  •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從首提「公園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其中,不僅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公園城市系列實踐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生態文明思想城市表達的殷切期許,更是為成都城市發展指引了方向,對於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好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更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成都: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服務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5月30日報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系列指示,成都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定位,正在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交通需求持續增長、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城市交通治理既面臨難得的機遇
  • 成都青羊區將構建「雙心兩軸、六廊多點」宜居公園城市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6日訊(記者 李慧穎)25日下午,成都市青羊區召開建設宜居公園城區新聞通氣會。會上消息,青羊區將繼續圍繞「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總體定位,打造「金融商務中心、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區、天府文化交流與集中展示中心」,構建「雙心兩軸、六廊多點」發展格局,實施「雙擎驅動」,狠抓「改轉建升治」,深入推進從嚴治黨和幹部能力建設,全面落實「中優」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區建設,爭創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樣板區,爭當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排頭兵」。
  • 都江堰打造「公園城市」下的宜居樣本
    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到公園城市示範區,兩年多來,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步伐持續邁進。而一向以山水景致聞名於世的都江堰,在公園城市建設方面有著更為便利的天然條件。據透露,都江堰市力爭到2021年,初步建成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旅遊綜合收入突破300億元,遊客人均消費突破1500元。「吸引人,留住人,造財富」。一直以來默默發力的都江堰,正在努力從旅遊城市向時尚消費城市和宜居城市轉型,而每一步走得如此堅定又穩健,成都極具價值的宜居「黑馬」,原來在這裡。 都江堰的城市魅力令人無法抗拒。
  • 打造宜居公園城市 成都成華區已啟動公共服務設施110處
    央廣網成都6月6日消息(記者 劉濤)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是成都市民的心之期盼。作為成都最大主城區,打造宜居公園城市,成華區又有新消息——不止是塑造大美公園綠地形態,更注重城市品質提升,截止2018年5月,成華區已啟動實施公共服務設施110處,開工項目達62處。  為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開闢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日前,《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出爐,該規劃對公園城市內涵特徵及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總體目標、策略、舉措等方面進行了闡釋。
  • 三年公園城市建設實踐結出理論成果,《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公園...
    封面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上述兩本研究報告系統總結了成都近三年來公園城市建設的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據介紹,成都市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公園城市與成都生態環境建設,公園城市與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等系列研究。
  • 用公園城市理念建設產業功能區 成都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開園了
    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以公園城市理念建設產業功能區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作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生態綠心,在還未正式開放之前,就已小有名氣,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打卡。與其他城市森林公園相比,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因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產業功能區,在生態基礎上更多融合了生產和生活,呈現出獨特的形態。「生產、生活、生態是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所踐行的『三生融合』理念,將持續推進產業功能區生態空間與消費場景、商業場景、生活場景有機融合,提升宜居宜業宜商品質。」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 成都這個區,美成這樣了!
    《城市的勝利》作者格萊澤認為,「城市傾向於通過修建新的舒適物來提升宜居度。我並不反對,但重點是要符合城市的需求。」青白江思考的,正是如何重塑城市的「勝利」。實現宜居宜業居住區青白江順應時代要求,展開了從工業區向公園城市建設的轉型。兩年多的時間,從工業到公園,這裡做出了公園城市建設的「青白江註解」。
  • 探索特大城市轉型方向,成都用「公園城市」演繹「Better City」
    成都的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開創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到2050年,全面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 在上述論壇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認為,公園城市是針對中國乃至世界城市建設的全新理念。
  • 成都高新區著力建設生態城市 投入46億元打造宜居水岸
    人民網成都4月20日電 (王波)記者今日從成都高新區獲悉,該區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累計投入46億元,全力推進宜居水岸建設。其中,已投入32億元陸續打造了錦城湖、大源水系綠地鏈、桂溪生態公園、崇德園水岸等水系景觀項目,成效顯著;未來3年內,還將再投入14億元,圍繞水系南區核心區及西區核心區,對南區(錦江、欄杆堰、肖家河、洗瓦堰、聚寶沱、白楊溝),西區(清水河、摸底河)等8條高新區主要河道(約40公裡)有條件實施段落進行宜居水岸景觀提升打造。
  • 簡陽以人為本 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在上個月舉行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新出爐的《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總體方案(討論稿)》廣受關注。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和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首倡地,成都將繼續先行先試,以新發展理念為旗幟方向,突出生態型、高質量、人本化、有韌性的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特質,努力在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上創新突破、引領示範。
  • 建設公園城市 138個各類公園遍布眉山
    提升公園品質讓城市更宜居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將眉山定位為「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範市」,有利於眉山在國際國內更大空間、更寬範圍內配置優質資源,更有利於眉山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眉山特色」的要求,打造現代公園城市。
  •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案例入選聯合國《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圖為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俯瞰成都  名詞解釋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人類發展報告》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旗艦出版物,是聯合國系統及全球發展領域最為重要的年度報告,被聯合國大會定義為「重要的獨立知識工作」和「提升全球人類發展理念的重要工具」。
  • 郫都區高質推動TOD項目規劃建設 鋪就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幸福底色
    近日,據郫都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作為成都市首批13個軌道交通站點TOD開發項目之一的梓潼宮站TOD一體化城市設計方案已經出爐,這裡將被打造成功能複合、綠色空間交融的宜居活力公園社區。TOD倡導城市公共運輸應當與土地開發使用模式協調,TOD 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彼得·卡爾索普提出,應當以公共運輸節點為中心,建設土地集約使用、功能複合、滿足步行需求的街區。當前,成都正在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