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來三年入園增加20萬人 託兒所如何能回歸?

2020-12-24 東方網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職工在單位上班,嬰幼兒誰來照顧?如此後顧之憂,讓很多企業員工難以定心。昨日,記者從上海市政協「健全公共託幼服務體系」提案專題座談會上了解到,相關部門正開展解決嬰幼兒託幼問題的研究調研,推動有條件的園區、企事業單位建立託幼機構或設施。

  託兒所已成稀罕物

  爸媽上班,孩子去託兒所,這是很多成年人心中的童年記憶。如今在上海,託兒所卻成了稀罕物。

  據了解,20世紀80年代,上海曾在條件成熟的企事業單位中廣泛開辦託兒所、幼兒園,至1985年末,企事業單位託兒所通過挖潛、增加收託近萬人。直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人口高峰的逐步消退,以及上海學前教育的逐步發展,企事業辦託兒所逐步淡出,有些停辦,有些改為了敬老院所。

  市政協委員陳磊、王祿寧、蔡金萍的調研發現,上海目前每年新生兒出生為25萬左右,而全上海託兒所總數只有40所,僅能招收18至36個月的6000多名幼兒,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矛盾更為突出的是,據現行規定,女性產假至多143天,這也就意味著5至18個月的嬰幼兒必須由家庭自行解決撫養照顧問題。對許多沒有祖父輩協助的雙職工家庭而言,要麼母親放棄工作,要麼高價聘請保姆或月嫂,對家庭的經濟生活及女性個人事業發展都帶來了不小影響,市民育兒壓力非常大。

  為此,三位委員建議,0-3歲託育服務的配置應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政府除了要關注以提高父母育兒水平為目的的鐘點制早教機構建設,更要關注「母親要上班,孩子無人帶」的全日制託育服務真空地帶,儘快出臺相關政策,調動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園區、社區街道及企事業單位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分擔政府責任,優化「二孩政策」下的養育氛圍,能自行按需為社會提供多樣化的託育服務。

  學前教育法規空白

  單位託兒所能否回歸?這成為一個矚目的焦點。

  此前攜程曾為內部員工子女開辦親子園,聘請第三方早教機構管理,服務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半,每月收費2580元。這一舉措儘管在員工內部極受歡迎,但因為「沒有取得行政許可」被相關部門叫停。

  今年1月5日,國務院曾經出文,提出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普惠性託兒所和幼兒園等服務機構。不過,市教委秘書長王從春指出,關於學前教育,全國及各地仍沒有較為系統的法律規定,尤其是針對0-3歲的嬰幼兒相關法律法規幾乎空白。上海曾受教育部委託,承擔了學前教育法的立法研究和起草工作,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仍未出臺。

  「教委將適時向立法部門提出立法建議。」王從春指出,上海將會加快對學前教育相關工作的政策和規範性文件的梳理和修訂,進一步系統規劃本市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服務形式和內容。

  正開展相關調研

  「企事業單位辦託幼事業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市總工會副主席何惠娟表示,作為今年的課題之一,上海市總工會將開展《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工會如何推動解決嬰幼兒託幼問題的研究》調研,研究如何利用工會資源,推動有條件的園區、企事業單位建立託幼機構或設施,為職工解決後顧之憂。

  在對基層企業的排摸中,市總工會發現,有些育齡職工集中的單位積極回應職工呼聲,自籌資金為職工子女開辦託幼、暑託班等,受到了職工歡迎,工會組織將及時總結推廣這些單位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推動有條件的單位學習他們的做法,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嘗試開辦託幼機構和設施。

  不過,何惠娟也指出,由於目前本市不少職工上下班路途耗費時間較多,帶著孩子不方便,因此還需要大力發展社區託幼機構。

  未來三年入園增加20萬人

  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獨立法人的幼兒園1510所,其中公辦948所,佔總數的62.78%;民辦562所,佔37.22%。全市在園3至6歲兒童達53.59萬人,其中非滬籍為22.25萬人,佔總數的41.51%。公辦園在園兒童36.75萬人,佔總數的68.58%;民辦園在園兒童16.83萬人,佔31.42%。

  市教委表示,上海學前教育面臨一定挑戰,人口出生高峰帶來的入園矛盾仍較突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據市衛生計生部門預測,未來三年上海在園兒童總數最高值將達70萬人,比當前增加20萬人。而中心城區和人口導入地區的土地資源緊張、師資隊伍培養需要周期等問題,也加大了全市學前教育資源規劃和布局的困難。在這一背景下,上海市教委表示,要確保本市符合條件的3至6歲兒童的入園需求。

  為此,上海將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單位、組織或個人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合法合規承擔社會責任,為廣大家庭提供託管服務和學前教育。

相關焦點

  • 公辦託兒所回歸上海社區,送給「生了孩子沒人帶」的你
    這個現狀即將改變年內上海將建成20家公辦社區幼兒託管點其實曾幾何時,誰沒有上過託兒所呢,不稀奇的呀~回首過去,託兒所是小夥伴們第一次接觸社會的場所,許多人兒時的第一份記憶就來自於託兒所生活。託給老人怕辛苦,託給私人託兒所又怕不靠譜,矛盾重重,全面二胎政策下,能否恢復公辦託兒所?近年來,在適齡人口增加、二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上海進入了生育高峰。據統計,上海有超過10萬的2-3歲幼兒有入託需求,然而目前僅有少數幼兒園有條件開設託班,公辦、民辦加起來,也只能接收1萬多人。
  • 二孩困擾年輕父母 託兒所「回歸」單位辦園靠譜嗎?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我國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夫婦有9000多萬對,預計到2050年,全國勞動人口將增加3000萬左右。面對二孩,子女的照料、幼兒園入園、小學入學等實際困難成為年輕父母的困擾。  □新聞背景  鼓勵女職工集中的單位恢復託兒所  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相關人士介紹,根據測算,全國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夫婦有9000多萬對,預計未來幾年,新生兒會有所增長。
  • 近藤大介:日本的「託兒所荒」
    上海的攜程親子園發生幼師虐待兒童事件,疑似受虐兒童的耳朵青紫的照片也在網上曝光。這則新聞讓我深感震驚的並不是虐童事件本身的惡劣性質,我的感觸反倒是:「真沒想到類似的事情也在中國發生了。」日本設立託兒所的歷史要早於中國,而且託兒所並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的範疇,而是作為「教育服務行業」發展起來的。迄今為止日本的託兒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 嘉定爸爸媽媽看過來,公辦託兒所回來了
    一直困擾著上海的年輕父母,因為「入託難」。BUT!這個現狀即將改變,年內上海將建成20家公辦社區幼兒託管點!託給老人怕辛苦,託給私人託兒所又怕不靠譜,矛盾重重,全面二胎政策下,能否恢復公辦託兒所?近年來,在適齡人口增加、二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上海進入了生育高峰。
  • 上海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 公辦幼兒園佔比超60%
    央廣網上海9月20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上海3至6歲學前教育已經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入園貴」問題也得到有效控制,總體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位置。全市超過60%的幼兒園為公辦幼兒園,超過70%的孩子在公辦幼兒園就讀。
  • 《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今天公布 三年內將...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 陸梓華)上海已有幼兒園162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004所,佔比61.7%,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70%,基本構建起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但與此同時,上海仍面臨著幼兒入園高峰的壓力。
  • 2015上海徐匯區託兒所幼兒園招生報名工作意見
    徐匯區託兒所、幼兒園2015年招生工作實施意見  根據上海市教委《關於學前教育入園(入託)工作指導意見》、《關於來滬人員隨遷子女就讀本市各級各類學校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為積極應對入園高峰,滿足適齡兒童的入園需求,規範學前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現就徐匯區2015年託兒所、幼兒園招生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 上海率先公布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未來3年每年新增50個普惠性...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上海在全國率先公布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邀請陳群副市長,市教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上海完善0-6歲託幼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公辦幼兒園開辦託班
    投中教育9月20日訊,今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就上海完善0-6歲託幼服務體系的有關情況展開介紹。>「入園貴」問題也得到有效控制,總體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位置。二是大力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公平,通過三年努力,使全市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適齡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99%,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覆蓋率達到65%、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達到70%,普惠性學前三年教育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5%。
  • 【資源分享】託兒所/幼兒園入園準備——開學紀念牌+英文兒歌
    提供的教學資源適用於家長、託兒所/幼兒園/早教機構等教育工作者。【資源獲取方法見文末】2020年對於老師和家長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萬幸的是,我們終於盼來了2020年秋季學期的全面開學。各位大小朋友,你們準備好了嗎?豁達啟蒙本期推薦託兒所/早教/幼兒園開學紀念牌1組和入園英文兒歌2首(包括視頻和音頻)。
  • 上海戶籍優先!全上海49家託兒所名單出爐!部分幼中、大班有插班名額!
    在上海,能提供0~3歲託育服務的主要有以下幾類:①公民辦幼兒園託班;②民營的託育機構;③公辦或集體辦託兒所。目前,上海只有46家託兒所,仍在辦學招生,並且總量也不少,主要集中在黃浦、靜安、長寧、徐匯、楊浦、虹口這些中心城區。在詳細了解每一家託兒所之後,入園君也發現了幾個家長容易陷入的理解「誤區」:1、託兒所不僅僅招收託班,也可能招收小班-大班。
  • 公辦園小託班縮緊託兒所被擠爆 雙職工家庭憂心忡忡
    上午,東方網記者走訪了長寧區的部分公辦幼兒園和託兒所。據了解,為了滿足適齡兒童接受3年學前教育,長寧公辦園今天只接受2歲入託幼兒的信息採集,是否開班及招生方案另定。虹橋幼兒園園長胡宏介紹,預計今年來該園報名的小班幼兒將比去年增加30%,要優先考慮他們的入園需求。至於託班幼兒,則將在信息採集後匯總至區教育局,統一調配到尚有空餘學額的幼兒園。
  • 0-3歲嬰託機構是「剛需」 專家:加快建設公辦「託兒所」
    託兒所是「剛需」:30歲母親辭職當了3年全職媽媽考察嬰託中心成了新生父母的一門必修課。嬰託中心離家距離是王雪考量的主要因素,精確到了每個紅綠燈的時間,「孩子太小,冬天接送困難,這些都是額外增加的人力、時間成本。」
  • 2020全上海48所託兒所大匯總!部分託兒所還設大中小班
    選擇價格平均下來較低的託兒所,對於許多工作繁忙的家長來說,不失為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今天託幼君就給大家總結了上海合規的48所託兒所,有入託需求的家長們,也可以考慮一下哦~在上海,能提供0~3歲託育服務的主要有以下幾類:①公民辦幼兒園託班;②民營的託育機構;③公辦或集體辦託兒所。
  • 2020全上海48所託兒所大匯總!部分託兒所還設大中小班!
    今天託幼君就給大家總結了上海合規的48所託兒所,有入託需求的家長們,也可以考慮一下哦~在上海,能提供0~3歲託育服務的主要有以下幾類:①公民辦幼兒園託班;②民營的託育機構;③公辦或集體辦託兒所。那麼,上海有哪些正規託兒所呢?
  • 家長嘆「孩子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為何那麼難?
    雖然這些年經過發展,毛入園率正在增加,但是失衡問題較為明顯。城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稍高一些,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更高,而邊遠農村地區仍面臨師資少、質量差、設備缺的短板。在園幼兒4713.88萬人,其中民辦2649.44萬人,佔比56%。「孩子入園難,難於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2018年11月發布的《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要達到80%。
  • 上海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公布!公辦市一級幼兒園比例將升至...
    行動計劃直面學前教育難題為保障適齡幼兒入園需求,整體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對公平、科學、優質學前教育的期盼,上海自2006年起實施了三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適齡幼兒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加大資源建設,完善保障機制,杜絕「小學化」傾向,提高保教質量,積極應對入園矛盾。
  • 家長最想要的幼兒園託班如何快速回歸
    家長最想要的幼兒園託班如何快速回歸時間:2019/2/24 6:55:36 來源:文匯報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上世紀八十年代,託兒所幾乎遍布上海的街道社區,相當多的企事業單位設有託兒點。隨著經濟社會轉型、企業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託兒所、幼兒園託班等逐漸減少。
  • 中國家庭︱託兒所的「生」與「死」
    新中國成立後,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快速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工業化、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國家主流意識形態開始倡導「婦女能頂半邊天」,「婦女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幹得好」。婦女被廣泛動員起來,走出家庭,參加各類社會性生產。1952年全國女職工約有150萬人,1956年底已達到300萬人。
  • 上海多家託兒所數十年如一日服務3歲以下託育,「媽媽老師」讓你...
    原標題:幼有所育在上海|多家託兒所數十年如一日服務3歲以下託育,「媽媽老師」讓你放心入託上海託育新政下,記者採訪發現,有託兒所為解決雙職工家庭實際困難,在新形勢下主動挖掘自身潛力,擴大現有託班容量,原來的幼教老師主動報考育嬰師證書,以更好適應3歲以下幼兒。  在上海,有一批辦園數十年如一日的託兒所,在上世紀人口高峰時承擔幼兒園功能,增開大、中、小班,在託育機會緊張的情況下,舉辦者積極響應上海託育文件精神,為3歲以下幼兒做好託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