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 陸梓華)上海已有幼兒園162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004所,佔比61.7%,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70%,基本構建起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但與此同時,上海仍面臨著幼兒入園高峰的壓力。為保障適齡幼兒入園需要,整體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對公平、科學、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醞釀一年多的《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今天正式出爐。《行動計劃》在園舍建設和幼兒受惠等方面明確了具體目標,將按常住人口每萬人配建1所15班的幼兒園的標準,計劃三年內新建和改擴建90所幼兒園,有條件的公辦幼兒園和新建幼兒園要儘可能開設託班。
新小區配套園應是「公辦」或「普惠民辦」
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是目前學前教育面臨的客觀問題。針對「入園難」「入園貴」等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行動計劃》也開出了「普及普惠」的「藥方」,除了計劃三年新建和改擴建90所幼兒園,提出了「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適齡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要從目前的97%提升至99%」的目標,還提出要將「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實際辦園點數佔比)從目前的61.7%提升至65%」,並將「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保持在現在的70%,普惠性學前三年教育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保持在85%」。
《行動計劃》明確,要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應辦成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已建的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各區根據實際情況將其辦成公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或者通過購買學位等方式,確保適齡幼兒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權利。
鼓勵公辦園和新建園開設「普惠性」託班
0-3歲的嬰幼兒「無人看護」,正在引起越來越多新手爸媽的焦慮。然而,公益性託育機構太少,營利性託育園太貴,託育資源也面臨挑戰。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上海就在探索0-6歲託幼一體化工作。此次《行動計劃》在推進託幼一體方面也提出各區要統籌解決區域內託幼服務的供給總量、託幼需求結構和託幼服務質量。「有條件的公辦幼兒園和新建幼兒園要儘可能開設託班,政府加大對開設託班園所生均經費、編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時,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託班,鼓勵集體辦託兒所擴大辦所規模。」
《行動計劃》將逐步緩解學前教育師資緊缺現狀。一方面將擴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人數每年達到3000人以上,幼兒園教職工人數增加10%,達7.3萬人左右。另一方面著力提升教師素質,幼兒園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提升至80%;每所公辦幼兒園力爭有1名高級教師,中級和高級教師比例達28%;每10所幼兒園中有1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園;培養一定數量的卓越教師、名師、名園長。
與此同時,《行動計劃》提出了整體提升本市幼兒園辦園質量的發展指標。公辦示範性幼兒園比例要從目前的5%提升至10%,公辦市級幼兒園比例從目前的36%提升至50%。未來三年,指導郊區符合條件的看護點達到民辦三級幼兒園標準。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郊區民辦三級幼兒園申辦二級幼兒園。
園區安全風險防控需「全覆蓋」
近幾年,各地關於幼兒的安全傷害事件頻發,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市教委將修訂並頒發《上海市幼兒園裝備指南》,編制並印發《上海市幼兒園專用活動室建設要求》,指導幼兒園合理配置裝備和設置功能性活動室,進一步規範管理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和幼兒自帶玩教具入園等。全覆蓋的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將建立,包括,各幼兒園將實現安全技術防範設施(如視頻監控設施、報警設備等)覆蓋幼兒集體活動區域等。《行動計劃》明確,要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強化治安防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等工作,園長將承擔安全管理主體責任。
此外,相關部門還將研發幼兒園公共安全教育遊戲和繪本,健全幼兒園公共安全教育制度,提高幼兒感知、體悟、躲避危險和傷害的能力,並加強對幼兒園教職工的急症救助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