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園綠地「四化」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劃內容是什麼?

2021-01-09 中國網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戰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明確提出建設「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的發展目標。根據市政府發布的《關於落實「四化」工作提升本市綠化品質指導意見(滬府辦〔2018〕60號)》要求,為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態產品,立足「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特制定本市公園綠地「四化」三年行動計劃。

一、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本市結合重點工程建設、重大活動保障和常態化工作,在公園綠地「四化」方面做了大量基礎工作。通過新建公園綠地、立體綠化等增加城市綠量;通過實施「春景秋色」示範工程,建成90多個示範點,應用色葉、觀花喬灌木品種達204種;積極應用適於高架橋柱及沿口綠化的彩化植物品種,提高城市立面的綠化彩化程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實施古樹保護技術措施208項,完成258株古樹的保護及復壯工作;通過優化植物群落、延長公園開放、宣傳及引導市民參與綠化等多種手段提升綠地綜合效益。

但是,本市「綠化、彩化、珍貴化、效益化」統籌發展方面,與國際一流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現在:綠化方面,綠地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城市立體空間未充分利用;彩化方面,受地域環境與氣候影響,彩化季節性效果差異明顯,夏花種類少,秋色不明顯,冬景不突出;珍貴化方面,重視力度不夠,缺乏引種、篩選和培育的短期及中長期規劃,珍貴植物資源儲備量不多;效益化方面,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程度還需提高,綠化服務功能與市民需求的融合度仍需加強。

二、目標和原則

(一)主要目標

按照上海綠化市容「十三五」規劃和《公園綠地「四化」規劃綱要》的總體布局,力爭到2021年,在公園綠地精品工程建設、綠化科技研發與集成、養護作業能力提升、社會開放服務和公眾參與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苗木儲備、技術培訓、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完善。

1、增加全市綠化總量。推進三林楔形綠地、張家浜楔形綠地等重點公園綠地建設,在郊區新城新建一批公園綠地「四化」示範點,加大立體綠化建設,三年建設綠地360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500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m2以上,新增立體綠化總量120公頃。

2、提高「四化」植物應用比例。新建公園綠地建設中,彩化喬木數量佔總喬木數量的比例≥70%;彩化灌木數量佔總灌木數量的比例≥70%;新建公園綠地珍貴化樹木數量佔總樹木數量的比例≥10%;改建公園綠地珍貴化樹木數量佔總樹木數量的比例≥8%。同時推廣自然式與混合式植物配置方式,引導植物群落穩定、自然、多彩、長效的配置方式。

3、加強古樹及珍貴化樹種保育力度。完成古樹保護技術措施15項,創建古樹示範點4個。加大珍貴化苗木的引種和培育,加快珍貴化樹種的應用力度。

4、提升綜合效益。城市綠地布局更加均衡,以綠道連接綠地斑塊,增強綠地穩定性。增加鄉土樹種應用比例,優化植物結構,提高生物多樣性。提升公園綠地的整體開放程度,提高公園延長開放比例達95%,基礎設施更人性化,市民參與水平顯著提升。

5、技術標準支撐進一步加強。綠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每個區建設1處道路綠化示範街區,推進完成28項標準和標準化試點,完成8項標準修編,行業標準規範體系逐步完善。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社會聯動。加強市區聯動、部門聯動、社會聯動,完善政策,整合資源、資金和項目,協同推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與公眾參與的作用。

2、堅持規劃引領、建管並舉。通過統籌規劃,增強「四化」工作系統性,注重優化結構,注重均衡布局,注重功能複合。既重視綠化工程建設,從規劃源頭上注重「四化」提升,又重視挖掘存量綠化資源「四化」潛力,提升養護管理能效,實現公園綠地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3、堅持問題導向、服務優先。以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短板為導向,因地制宜推進「四化」建設。加快完善公園綠地生態格局,充分發揮公園綠地的綜合效益,提升公園綠地社會服務水平、市民參與度和滿意度。

4、堅持科技支撐、系統示範。進一步推進「四化」成套技術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選擇規劃有特色、方案有亮點、工作基礎好的地區,率先開展試點,聚焦精品打造。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多樣化的科技成果,服務全市「四化」建設工作。

三、主要任務

(一)提高綠化總量

1、公園綠地

加大世博文化公園、三林楔形綠地、張家浜楔形綠地、上海植物園北擴等重點工程的推進力度,加快郊區新城綠地和大居綠地建設,重點加強松江南部、奉賢南橋、青浦新城等大居綠地的建設,增加城市綠地總量,打造一批色彩豐富、景觀優美、生態與社會效益兼具的精品綠地。從系統化、精細化、功能化三大角度著手,努力推進綠地500米服務半徑掃盲實施計劃。

2、郊野公園

加快推進合慶、莊行和漕涇等郊野公園建設,做好郊野公園建設方案審核與苗木質量管控,推廣符合鄉村風貌的「四化」植物品種,引導鄉村風貌塑造,打造鄉村自然景觀和自然野趣。積極篩選、試種、推廣一批珍貴的植物品種,為上海增添珍貴化的植物資源。

3、崇明花島

以第十屆花博會為契機,推進崇明花島建設。按照「一軸、一帶、三區」的規劃布局,建設主題演繹軸、十裡花溪帶、核心展示區、森林景觀區和配套服務區等項目300公頃左右。注重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舉辦各類花卉主題論壇,深化產業合作,引導建設花田、花溪、景觀廊道,打造崇明點線面相結合的花島大地景觀。

4、立體綠化

按照《上海市立體綠化專項規劃》總體布局,充分利用屋頂、牆面、橋柱、圍欄、沿口等推進立體空間綠化,全市每年新增40公頃立體綠化,同時對具備條件的高架橋柱和牆面載體,建設花柱和花牆,計劃三年完成花柱1000根,花牆5萬米。以建國70周年和進博會為契機,全市計劃調整高架沿口花箱17.5萬箱,打造「申字形」(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和內環高架)高架沿口掛花。

(二)打造彩化亮點

1、公園改造

形成市、區、鎮工作合力,推進泥城河濱公園、周浦文化公園、新橋公園、廟行公園、頤景園、紫藤文化園、豆香園、塘橋公園、華夏公園、紀王公園、水生園、西洋園、陳行公園等公園的改造工作。在公園改造過程中,積極貫徹「四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布置花壇花境,增加開花灌木和色葉喬木,努力打造「彩化」示範亮點。

2、街心花園創建

新建和改造提升街心花園150個,凸顯「小」「多」「勻」的布局優勢,調整綠地植物群落結構,適當集中化、規模化種植色葉、觀花喬灌木,增加開花地被與花壇花境,引導主題街心花園建設。挖掘城市文脈與區域特色,營造場所精神,提升街心花園的整體品質。提升綠地開放共享程度,增加人行步道和座椅等服務設施,滿足市民休閒、遊憩和健身需求,增強感受度。

3、花卉布置

重點保障人民廣場、外灘、陸家嘴三個市級核心區域在建國70周年、建黨100周年以及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期間的花卉景觀,提高用花總量和苗木質量,營造喜慶節日氛圍。引導各區圍繞重點區域和重要道路,通過花壇花境、自然花海、組合花卉和主題景點等布置形式,打造景觀亮點,提升全市彩化、美化水平。每年常態化花卉布置面積10萬㎡以上。

4、綠化特色道路與林蔭道創建

結合綠化特色道路與林蔭道創建工作,引導道路綠化景觀向彩化、效益化轉型,提升道路沿線綠地品質,突出主題植物特色與節點設計。在道路分隔帶、路側綠地、路邊圍牆及隔離護欄等空間,因地制宜的集中應用一批觀花、觀葉、觀果、觀幹植物。建成20條綠量充沛、特色顯著的綠化特色道路。創建命名50條林蔭道。加大新優色葉、觀花行道樹品種的推廣力度,優化行道樹生境,充分發揮其生態與社會效益。

5、綠化特色街區創建

通過局部調整和精細化養護,進一步完善楊浦創智天地、靜安嘉裡中心等8個綠化特色示範街區及人民廣場、外灘、陸家嘴等核心區域的綠化景觀,提升彩化程度。在此基礎上,再建10個綠化特色街區,嚴格把控方案設計、施工質量及苗木儲備等各環節,構造精緻、多彩的城市街區景觀。

6、環城綠帶提升

以已建環城綠帶為基底,兼顧周邊交通布局、綠地區域分布、區域功能特色、綠帶現場實際、市民需求等多重因素,聚焦綠帶「彩化」「珍貴化」「效益化」,結合綠帶改造及養護調整,通過林相結構優化,植物配置改良及多元功能複合,選取環城綠帶寶山富長路段、寶山蘊川路段、普陀紅柳路段、嘉定金沙江西路段、閔行航南路段、徐匯華涇路段、徐匯老滬閔路段、浦東航津路段、浦東唐龍路段,重點打造一批融景觀、功能為一體的示範點,扮靚綠帶,服務市民。

(三)加強珍貴物種保育

1、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以古樹保護示範點創建、技術措施實施的形式,對受建設期生長影響急需保護的古樹或後續資源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三年完成古樹保護技術措施15項,創建古樹示範點4個。

2、加強珍貴化苗木的引種培育

加強珍貴化苗木的重視力度,適當選用榧樹、紅豆杉、東方杉等上海及周邊區域自然分布的有重要保護價值及高經濟價值的物種進行馴化與培育,同時做好引種、篩選和培育的短期及中長期規劃,提高珍貴植物資源的儲備率。

(四)發揮綜合效益

1、共享綠道提升生態品質

一方面,完成外環綠道、沿蘇州河、環澱山湖等600公裡綠道建設目標,連接破碎化的綠地斑塊,增強綠地生態系統結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增加鄉土樹種、開花、觀果樹種的推廣應用力度,優化植物群落配置,合理種植密度,強調群落原有的自然美,提升綠地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

2、增加公園綠地開放程度

依託郊野公園、街心花園、綠道等建設,進一步開放綠地生態空間,提升綠地服務功能;開展公園延長開放適應性評價,至2021年,全市公園延長開放比例達到95%。

3、豐富市民參與綠化形式

以特色公園為載體,舉辦上海國際花展、櫻花節、梅花節、國際蘭展、月季展等公園園藝文化活動,提高公園園藝展示技術水品,滿足市民對生態產品的精神享受;每年通過市民綠化節舉辦「綠化大篷車」、園藝大講堂、「綠色星夢想」電視園藝節目、市民插花大賽等園藝宣傳服務活動,注入市民喜聞樂見的新內容,普及園藝知識,引導市民關注身邊的綠化,營造全社會愛護生態環境的氛圍。

(五)完善技術管理體系

1、出臺專項規劃和指導文件

編制《上海市公園綠地「四化」綱要》《上海市公園綠地「四化」建設導則》以及《上海「四化」木本植物名錄(第一批)》等系列文件,指導全市「四化」建設。引導各區圍繞區域重點和區域特色,編制出臺本區公園綠地「四化」專項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細化項目清單,落實責任主體和保障措施,因地制宜地推進「四化」建設。

2、形成成套化技術體系

加強科技研發和儲備,建立科研及推廣項目庫。根據「四化」目標要求,梳理與「四化」工作有關的科研成果,做好技術集成應用。進一步篩選彩化樹種,引導培育一批彩化苗木基地,深化研究新優植物品種培育、困難立地綠化營建、花灌木應用與養護、道路綠化自然式配置、行道樹種植形式、綠化覆蓋物、土壤改良、結構土應用、綠地效益評價等成套技術。依託上海城市樹木生態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城市植物資源開發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困難立地綠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研發推廣平臺,聚焦樹木健康生長、植物生境改善、植物生態應用、植物資源開發應用和困難立地綠化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套化工程技術體系。

3、健全標準規範體系

進一步健全標準規範體系,提升行業標準化管理水平。推進《郊野公園設計規範》《高架橋柱綠化技術規程》等28項標準和標準化試點的制定,推進《行道樹栽植與養護技術規程》等8項標準的修訂,引導推進園林綠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編制等工作,並做好標準的宣貫工作。完善《上海市綠地養護概算定額》相應的標準規範,確保公園綠地養護經費逐步足額到位。

4、健全養護管理體系

推進綠化養護市場化。加大行業監管力度,落實管養責任,通過專業監理、社會監督、績效考核等多種形式,建立完善綠化養護監管體系,推動公共綠地養護管理資源公開化、透明化,逐步建立公正、公平的綠化養護企業誠信制度,提升養護作業水平。

強化信息化管理能力。構建包含公園、綠地、古樹等基礎信息的智能管理平臺,為日常巡查、養護管理、科普查詢等提供基礎數據支持,藉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能。持續推進智慧公園建設,推廣應用綠化養護管理系統。

5、提升行業技術和裝備水平

提升作業人員技能。通過技術比武、勞動競賽等平臺,完善行業技術人才培訓培養體系。每年重點組織8-10種主要花灌木的修剪培訓,市區分級實施,各區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培訓。

提高機械化水平。圍繞行道樹管理、綠地建設和養護,推廣一批行道樹高空作業、深根施肥、電動綠籬修剪等綠化新型機械,每區建設1處道路綠化示範街區,提升綠化養護精細化、安全化、效益化水平。

四、分年度實施計劃

本行動計劃分3年制定每年度的具體任務清單和指標,詳見《上海市公園綠地「四化」工作主要任務分解表(2019-2021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級綠化管理部門加強統籌指導,健全「四化」工作制度,細化工作任務,同時將「四化」的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局年度績效考核,全力推進「四化」工作。區級綠化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制定「四化」實施計劃,明確時間進度,按照市級相關要求認真組織落實實施,確保如期完成計劃任務。

(二)加強統籌協調

公園綠地「四化」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和單位,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中,深化部門協同,全行業上下形成共識。在政策頂層設計、方案審核、審批等方面,明確「四化」要求,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工作成效,打造城市綠化亮點。利用新聞報導、公益宣傳、新媒體等加強宣傳,通過典型示範、展覽展示、崗位創建等形式,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關注「四化」建設。同時要在綠化中挖掘文化自信,提升市民獲得感和認同感。

(三)落實資金保障

進一步加大各級財力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綠化基金」、綠化特色街區、街心花園、綠道、立體綠化等各類市級補貼資金,引導各區將「四化」相關項目納入區級財政預算,提升公園綠地的養護質量和水平,體現「四化」植物應有的效果。

相關焦點

  • 《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今天公布 三年內將...
    為保障適齡幼兒入園需要,整體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對公平、科學、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醞釀一年多的《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今天正式出爐。《行動計劃》在園舍建設和幼兒受惠等方面明確了具體目標,將按常住人口每萬人配建1所15班的幼兒園的標準,計劃三年內新建和改擴建90所幼兒園,有條件的公辦幼兒園和新建幼兒園要儘可能開設託班。
  • 北京陶然亭街道三年行動計劃:500米就有公園 加裝探頭保安全
    每隔300米可見小微綠地,500米就有「公園」,文化節豐富居民生活,243個探頭全方位保障社區……今天上午,2019「共建美好陶然」研討會暨《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街道建設美好陶然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至2021年)》《陶然亭街道社區治理範例》發布會舉行。
  • 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文公布
    中國上海門戶網站9月16日消息,上海出臺《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滬府辦發〔2020〕6號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 《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
    、開發區差異化獎補……  10月10日,《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  1 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 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  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使辦學體制機制更優化,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育管理制度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提升治理能力,激發辦學活力。  學位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 登峰畜牧場地塊規劃調整,新增公園綠地、地下停車場
    為落實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下塘西登峰畜牧場地塊將進行規劃調整,新增防護綠地、公園綠地和一處地下社會停車場。7日,越秀區下塘西登峰畜牧場地塊(越秀區AD0167規劃管理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優化調整徵詢意見公示。
  • 2020年至2022年瀋陽城區綠化行動方案發布計劃新建11座公園和38塊...
    3月26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瀋陽將積極推進增綠、補綠、復綠工程,計劃通過從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時間,按照「三環、三帶、四楔」中心城區綠地系統總體布局,新增綠地面積8.02平方公裡,新建公園11座,新建綠地38塊。
  • 長沙實行新三年造綠行動 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漂亮的公園
    涼亭、長廊、座椅、健身器材,走出家門,就來到了漂亮的社區公園。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與鄰居們一同鍛鍊身體、聊聊天,生活就是這樣愜意。2017年-2019年,長沙實行新三年造綠行動,計劃在全市範圍內建設600餘座公園,使長沙市公園總量達到1000座,成為全國首座擁有千個公園的城市。
  • 2021年汕尾建成區將新增公園綠地約206公頃
    預計2021年建成後,汕尾城市建成區可以增加公園綠地約206公頃,全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將大於等於80%。實施5類15項亮點工程和升級改造工程據介紹,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分為申報、全面實施和迎檢三個階段,目前汕尾已經進入到全面實施階段,按照工作安排,9月份達到省的初檢要求,2021年完成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目標。
  • 西安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西安市政府下發《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要求到202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顯著提高,建成區基本實現無汙水直排口,2021年4月底前完成179條道路雨汙水管道建設;到2021年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到2021年底各汙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原則上不低於
  • 一圖讀懂《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今天發布,和小育一起來看一圖讀懂和政策解讀吧!一、制定《上海市託育服務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背景是什麼?3歲以下嬰幼兒是全社會最柔軟的人群,託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
  • 常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啟新篇章
    據悉,在2017年至2025年這9年間,將每三年實施一個行動計劃。根據《常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以「擴綠、提質、保護、富民、文化」為方向,圍繞「一核、雙心、九極、七板塊、多廊、多點」的森林城市建設總體布局,持續推進森林城市四大體系建設,全面實現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享綠的和諧相融。
  • 2019年大城北地區規劃建設行動計劃出爐
    2月21日,杭州召開大城區地區規劃建設工作推進大會,列出了2019年大城北地區規劃建設的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今年將開工、續建或完工262個項目,涉及交通、市政、生態、公共服務、養老、住房保障、學校以及醫院等各個方面。
  • 廣西貴港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
    廣西貴港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西《貴港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於近日印發,根據方案,到2021年底,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汙水直排口,有效杜絕汙水直排水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主城區雨汙分流及錯接
  • 上海公布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將提升公辦幼兒園比例
    央廣網上海8月3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9月1日起,上海市教委、市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實施。《行動計劃》直面學前教育難題,提出建成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多元包容的學前教育的總目標。
  • 上海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實驗單位公布,虹口...
    市教委說,經區、校申報和綜合評議,上海市教委研究確定上海市徐匯區和嘉定區這2個區為本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實驗區,黃浦區、長寧區、虹口區、浦東新區這4個區為本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創建區;確定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等15所學校為本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種子實驗校
  • 上海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實驗單位公布,浦東...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說,經區、校申報和綜合評議,上海市教委研究確定上海市徐匯區和嘉定區這2個區為本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實驗區,黃浦區、長寧區、虹口區、浦東新區這4個區為本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創建區;確定上海市浦東新區福山外國語小學等15所學校為本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種子實驗校
  • 上海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公布!公辦市一級幼兒園比例將升至...
    市教委等12部門今天聯合印發《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文件提出按照「普及、普惠」的要求,到2020年,上海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適齡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要達到99%;上海普惠性學前三年教育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保持在85%,公辦幼兒園覆蓋率(含辦園點數)提升至65%。
  • 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印發
    近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林業局聯合印發了《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實施期限為2019—2021年。
  • 上海率先公布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未來3年每年新增50個普惠性...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上海在全國率先公布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邀請陳群副市長,市教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上海市加強住宅小區綜合管理三年行動計劃
    (2007-2009年)   住宅小區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場所,是社區管理的基本單元,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住宅小區綜合管理,落實和強化政府公共管理,提高市民居住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建設,特制訂本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