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在上個星期就公開表態:春節能不回家的暫時就不要回,避免出現交叉感染。鍾南山院士也在此前發聲:病毒已出現環境傳人的現象,疫情防控依舊嚴峻。
上一個冬天,我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迎來」未知病毒的侵襲,把原該「走親訪友,家滿人圓」的春節變成了「封城鎖門的居家抗疫」。
在長達一年之久的抗疫中,我們儘管取得了足以自傲的成績,但卻還是沒能把新冠病毒徹底消滅。那面臨即將到來的春節,今年冬季疫情還會爆發嗎?國家會提倡外出人員不回家過年嗎?
冬季疫情再次爆發的可能性不可忽視
01、冬季病毒活性更強
我們在上一個冬天其實就已經知道低氣溫是新冠病毒存活的極佳生存條件。武漢疫情的爆發甚至全球疫情的第一次爆發都是集中在上一個冬季。原本以為夏季的高溫能夠徹底消滅病毒,但卻沒想到它們依舊「頑強」。在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情況下,新冠病毒把眾多西方國家「虐了個遍」。現在,冬天又來了。意味著病毒再次迎來最適應的氣溫環境,迎來了自身活性最強的一個時期,這對於我們疫情防控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02、年末人員流動巨大(春運)
交通部數據:2019年春節前10日,我國通過各類交通工具輸送的旅客人次達到7億人。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口遷移活動」,春運背後是數以十億計的人員密集流動。在病毒最活躍的時期,面對人流量如此巨大的密集移動,其背後「交叉感染」的風險有多大?我覺得難以想像。(這也是為什麼張伯禮院士建議能不回家的就不要回家過年)
03、病毒變異現象突增
就在12月20日,英國爆發了「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率劇增70%,導致眾多英國人想「逃離英國」。除此之外,在最近的幾個月,全球多個國家都出現了病毒的快速變異現象。面對在冬季突然大量變異的病毒,我們的防控手段,治療辦法肯定都將遭到「強烈挑戰」。變異病毒的傳染性,感染率,致死率,病變情況都需要時間去查明驗證,而這個「等待的時間」裡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政策上會提倡外出人員儘量不回家過年
不論是春運大規模的人員流動,還是冬季病毒的活性加強,亦或是變異病毒增多,其實都是指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病毒依舊可怕,疫情依舊嚴峻,儘量避免外出流動。在今年國慶節前後,其實就有不少官方媒體或政府單位就「節假日時期儘量不出門、少出門」做了提倡宣傳。其次張伯禮院士這樣的專業人士也已經公開發聲,建議大家不要全部選擇回家過年,可以暫時不回的就不要回,最大程度的保障個人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所以,我認為後期應該會有部分地區或政府職能單位向公眾呼籲宣傳:遠距離人員,能不回家就儘量不要回家過年,可以等疫情完全穩定下來後再選擇回家。(特別是攜帶小孩或老人流動的,由於免疫力低下,感染風險真的很高)
對於確實必須回家過年的人,也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提前跟單位協商,爭取錯開春運高峰,不要「擠春運」;
2、堅持之前行之有效的防護辦法,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
3、企業提前做好春節放假安排,做好預案(考慮外地人員先放假);
4、返鄉之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做核酸檢測,這既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遠在千裡之外等你的家人們負責。
結語
綜上表述,我認為今年冬季疫情一定範圍內爆發的可能性不小,我們一定要做好防護準備;其次政府部分也應該會提倡部分人員儘量選擇不要回家過年,保障個人安全。當然,儘管冬季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但我們只要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積極的響應政府的防控制度,就不用太過於擔心,可以回家好好過年。張伯禮院士說,今年的春節疫情肯定不會像去年「武漢疫情」那樣嚴重,做好防護的情況下,老百姓是可以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的。這一年,我們「實鼠不易」;新的一年,希望「牛轉錢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