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技術長:10納米製程性價比不佳 看好7納米全球四強爭霸

2020-12-14 電子產品世界

  GlobalFoundries收購IBM資產後,雙方技術、晶圓廠、人力進行大規模的整合。已經在半導體產業有超過30年資歷,之前服務IBM約8年時間的Gary Patton,在2015年7月加入GlobalFoundries擔任技術長一職後,一肩扛起7納米製程的研發重任,整合IBM資產後的GlobalFoundries發展的方向更明確,先進的FinFET製程與低成本的FD-SOI製程並進,本報特地專訪Patton講述未來GlobalFoundries發展的藍圖規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39600.htm

  問:GlobalFoundries收購IBM資產後,公司有什麼樣的轉變?

  答:我過去在IBM服務8年,去年7月到GlobalFoundries擔任技術長一職,感受到我們執行長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中,做了很多的改變,加上IBM在45/30/22/14納米製程技術上都有參與,且強項一直是在伺服器運算技術上,這正是半導體產業未來最需要的關鍵技術,雙方的整合會讓GlobalFoundries在技術發展上有更清楚的藍圖。

  產業未來的發展從電腦、網路、手機、移動運算一路走來,看似市場已經趨近飽和,未來十年5G會是重要的成長推手,以及移動運算、物聯網(IoT)、汽車電子等,尤其是網路和5G時代和資料中心要支援高效能運算,都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點。

  問:GlobalFoundries的技術藍圖朝FinFET和FD-SOI並進,可否分別談一下兩者技術的規劃,先從主流的FinFET技術談起。

  答:我們的FinFET製程分為兩個世代,包括14納米和7納米。過去我們的14納米是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作,在7納米上我們選擇不同技術,加上收購IBM資產後,我們的研發資源變廣,因此決定自己開發7納米製程技術。

  之所以從14納米直接跳到7納米,而跳過10納米製程,是因為我們認為10納米對於客戶的功耗、成本等幫助都有限,比較像是一個半製程世代,像是過去的20納米一樣,客戶也認為10納米表現不佳。

  再者,我們聽到許多客戶的反饋,對於7納米技術需求孔急,因此決定傾所有技術資源到7納米製程上,由我親自領軍督導,細數我們7納米的研發人員,除了GlobalFoundries既有的200人以外,還加入來自IBM約500名人員,總共有超過700名研發人員都是集中在7納米製程研發,研發基地主要在Albany,同時在Malta也有部分研發人員,會互相整合。

  根據我們內部規劃,7納米預計在2018年在年上半量產,已經公布的客戶有IBM和超微(AMD),7納米製程的優勢包括多核、高速的I/O、相對14納米的耗電降低60%、效能提升30%、成本降低30%,同時每片晶圓產出多出一倍,同時也提供2.5D/3D封裝技術服務。

  問:為什麼在7納米世代上沒計劃導入極紫外光(EUV)技術?

  答:由於EUV技術要到2019年才能成熟,但我們7納米的主要客戶要求2018年初量產,因此在該製程世代上,我們仍是沿用光學技術,而不會使用EUV技術。

  嚴格來說,我們不確定EUV技術究竟何時能成熟,且客戶也無法等待,至於三星選擇在7納米製程上提前導入EUV技術,代表我們和三星是採用不同的7納米製程技術,但對方的狀況我們並不了解。

  問:除了FinFET技術之外,又推廣FD-SOI技術的用意?

  答:FinFET是非常好的技術,但也相對複雜且成本高,因為需要多2~4次的多重曝光程序,然而有些客戶不需要這麼好的產品性能,尤其是中小型的IC設計公司無法負擔FinFET的昂貴光罩開發成本,不但對於成本要求敏感,又希望在效能上達到平衡,多半是物聯網裝置的客戶,這時後,FD-SOI技術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GlobalFoundries在FD-SOI技術上已經有兩個世代的規劃,首波是22FDX,其製程設計套件(PDK)0.5版在2016年第2季已完成,已經和50個客戶有接觸,預計第4季進入風險試產,2017年第1季量產。

  22FDX與28納米的效能相當,但功耗比28納米HKMG製程減少70%,且單一晶片可整合RF功能,上述這些特色都非常適合物聯網裝置。

  再者,我們的22FDX與會加入embedded MRAM技術,其中的MRAM來自於存儲器供應商EVERSPIN;會在22納米製程世代上加入embedded MRAM技術,是因為embedded Flash從28納米製程後會有瓶頸,因此用embedded MRAM取代,未來在FinFET也會用MRAM技術,包括12FD-SOI也會用。

  另外,我們也開始第二代的FD-SOI技術的開發,稱為12FDX,預計12FDX技術會在2019年量產。從這樣的規劃可看出我們在技術選擇上不走20/10納米,而是走22/12納米FD-SOI,是為了減少2~4次的曝光,可降低光罩成本。

  12FDX相較於16/14納米FinFET製程可減少50%功耗,相較於22FDX製程是完成的世代製程微縮,相較於10納米FinFET製程減少40%光罩。

  目前大陸IC設計客戶對於FD-SOI技術的接受度十分高,未來GlobalFoundries會是全球FD-SOI技術當中,主要的核心供應商。

  問:你們14納米製程已經開始出貨,進度如何?

  答:我們的14納米製程已經在2015年第4季進入量產,擁有超過30個客戶,出貨上百個units,包括數十種產品,同時提供晶圓代工和ASIC給客戶使用。

  問:GlobalFoundries也類似臺積電的OIP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可否談一下此部分?

  答:我們的生態系統圈稱為FDXcelerator,目的是縮短產品問世的時間,夥伴們有益華電腦(Cadence)、Synaptics、芯原(Verisilicon)、Invecas、Encore Semi等。

  問:怎麼看與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同業的競爭態勢?

  答:走到7納米製程技術世代,全球只剩下四家半導體廠可以供應,就是GlobalFoundries、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但其中只有兩家是純晶圓代工廠,我們非常看重7納米製程技術,認為這會是半導體產業非常重要且長壽的製程世代,而且我們已經有客戶在手,彼此配合研發,對於7納米製程技術世代的競爭,我們深具信心。

相關焦點

  • 7 納米製程翻車,英特爾拿年薪 2700 萬的首席工程師開刀
    6 月中才剛走一個技術高層(Jim Keller),這個月首席工程師 Renduchintala 也宣布離職。加上早前蘋果正式與英特爾晶片說再見、 7 納米製程晶片難產的消息,英特爾是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這次進行內部組織重整與換血,會是執行長史旺改回 純血」(英特爾自家培養的工程師)傳統,扭轉劣勢的第一步嗎?
  • 推不動7納米製程,英特爾開鍘年薪2700萬的首席工程師
    6月中才剛走一個技術高層(Jim Keller),這個月首席工程師Renduchintala也宣布離職。加上早前蘋果正式與英特爾晶片說再見、7納米製程晶片難產的消息,英特爾是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這次進行內部組織重整與換血,會是執行長史旺改回「純血」(英特爾自家培養的工程師)傳統,扭轉劣勢的第一步嗎?
  • 不受摩爾定律限制,ASML 開始設計1納米製程曝光設備
    在論壇上,與荷蘭商半導體大廠艾司摩爾(ASML) 合作研發半導體曝光機的比利時半導體研究機構IMEC正式公布了3納米及以下製程的在微縮層面的相關技術細節。根據其所公布的內容來分析,ASML 對於3納米、2納米、1.5納米、1納米,甚至是小於1納米的製程都做了清楚的發展規劃,代表著ASML 基本上已經能開發1納米製程的曝光設備了。
  • 蘋果A9若即若離 海思成臺積電16納米首家客戶
    由於蘋果(Apple)分散晶片供應商策略越來越劇烈,臺積電為了確保16納米製程在2016年拿下全球FinFET技術的龍頭,已經開始積極收編眾家16納米客戶。
  • 英特爾創造性技術改進,提升10納米產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了滿足龐大的客戶需求,英特爾在過去幾年裡將14納米和10納米的製造能力提高了一倍。英特爾今年還加速了10納米製程技術的進展。目前,英特爾在美國俄勒岡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以及以色列的工廠正在大量生產10納米產品。2020年,英特爾推出了不斷擴大的10納米產品系列,包括第11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和用於無線基站的系統級晶片英特爾凌動P5900。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早年梁孟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師從胡正明教授(曾任臺積電技術執行長),獲得博士學位後入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1992年前往臺積電任職,成為臺積電近五百項專利的發明人,負責或參與了每一個世代製程的最先進技術。2009年2月,梁孟松離開臺積電,在大學教書。後在同為半導體工程師的韓裔妻子的推動下,梁孟松加入三星電子,從此揭開了他的個人秀。
  • 納米壓印技術助力 卷對卷柔性基板製程前景可期
    NIL)是1995年普林斯頓大學周鬱教授(StephenChou)開發出來,由於技術的製程簡單,卻能獲取納米級圖案,深獲各界重視。,高解析度的製程在噴墨、微觸印刷法則必須有相對應的材料搭配,相對應用的空間比較受限制;而納米壓印則已經有多年的開發經驗,在晶圓的製程已經有應用的實例,是柔性電子圖案化有潛力的技術。
  • 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製程的工廠
    6月12日消息,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nm)技術的工廠。臺積電位於臺灣南科的3納米廠環評已在去年順利通過,將落腳在新竹的3納米研發廠房環評,昨日也順利通過初審,待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後,預計可順利趕上量產時程。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遇阻7納米晶片
    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公司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文 | 陳伊凡編輯 | 謝麗容今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圖截自官網ACS官網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2020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年增6%,7/5納米投資貢獻大!
    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總體資本支出,較2018年減少約3%,即使2020年全球遭遇疫情大流行,導致整體經濟活動出現大幅改變,但在被迫加速數碼轉型下,半導體產業反而相對不受疫情衝擊,甚至加速建置7納米、5納米製程產能,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總體資本支出將較2019年成長約6%,增至1,081億美元規模。
  • 7納米是晶片業的「有錢大戶」,「貧富差距」將持續擴大
    追著摩爾定律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場馬拉松賽事的過程中,由於 7 納米的門票越來越昂貴,聯電、 GlobalFoundries 紛紛宣布棄賽,這個發展不讓人意外,未來摩爾定律的路徑發展,將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強築起。
  • 手機7納米的晶片,與14納米晶片相比,都有哪些明顯優勢呢?
    這幾年,晶片工藝製程開始騷動——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幾乎一年就會升級一次晶片工藝。所以,2019年下半年正式進入7納米時代。一些專業人士就曾強調,14納米工藝的晶片就已經夠用了。那晶片製造商們,為什麼還繼續向更小的工藝製程挺進呢?7納米相比於14納米的晶片,都有哪些優勢呢?
  • 7納米晶片是什麼概念?7納米一定比10納米強嗎?
    7納米(14納米,10納米),這是一個長度單位,但現在似乎在更多的時候,是作為晶片工藝的名稱為大家所知。比如14納米,10納米,7納米,甚至5納米。那麼,這數字越低,是否工藝就一定越好? 那我們就先要知道,這一數字什麼意思。 7納米指什麼?
  • 臺媒: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製程的工廠
    【TechWeb】6月12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nm)技術的工廠。臺積電臺積電位於臺灣南科的3納米廠環評已在去年順利通過,將落腳在新竹的3納米研發廠房環評,昨日也順利通過初審,待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後,預計可順利趕上量產時程。
  • 檢測10納米以下半導體 CD-SEM量測技術邁大步
    今日,針對小於10納米(nm)的尺寸,CD-SEM或其他所有量測設備,必須處理更多的薄膜層、更高的縱橫比(HAR)、更窄的間距,以及三維(3D)架構的輪廓和形狀,人們對於這些設備是否具備此等能力,提出嚴重的質疑。  在量測技術、多重微影技術與材料的改良下,半導體裝置的3D內存與臨界尺寸(CD)能夠沿用到小於10納米製程。
  • 三星3納米製程領先臺積電?臺灣專家表示不屑
    C114訊 8月14日消息(南山)據臺灣媒體報導,三星展示了「環繞閘極」(GAA)製程技術,號稱3納米領先臺積電一年。這到底是不是真的?「製程節點」代表閘極的「平均長度」,會隨製程技術的進步而變小,當縮小到14納米以下遇到問題,因此發明了「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但是5納米以下又遇到問題,才出現「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曲建仲指出,GAA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增加閘極與電子通道的接觸面積,可以增加控制效果減少漏電流。
  • 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興建8,000人技術研發中心預計2021年激活
    在25日開始的「2020年臺積電全球技術論壇」中,臺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總經理張曉強表示,隨著半導體先進位程的複雜化,臺積電在相關的資本支出也越來越龐大。2019年的相關資本資出金額已經幾乎達到30億美元,而這樣的投資金額也是保證先進位程技術能進一步的帶給客戶們。
  • 神奇的納米技術與納米武器
    如今,隨著納米武器的出現,這種「小蟲子」鑽進肚皮的神話正逐步成為現實。  納米武器,顧名思義,是指這種武器尺寸很小。納米(1納米=10-9米),這個計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現,因為它太小了。拿「大」東西頭髮比,普通頭髮就有6萬~7萬納米粗;拿小東西原子比,一納米也就五個原子排列起來的長度。因此,肉眼是根本看不見納米級的物體的。
  • 英特爾技術專家為您解答一切45納米技術端倪
    45納米製程技術中突破性的電晶體技術,有效減少了影響PC設計、尺寸、功耗及成本的電晶體漏電流,並且延續了摩爾定律的指導意義,使得電腦在功耗降低的前提下,性能不斷提升。我們相信,45納米產品的發布將為消費者市場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成為PC銷售引人注目的增長點,英特爾超越未來的創新科技理念將再次使消費者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