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納米製程翻車,英特爾拿年薪 2700 萬的首席工程師開刀

2020-12-16 海外黃老邪

英特爾近期新聞連連。6 月中才剛走一個技術高層(Jim Keller),這個月首席工程師 Renduchintala 也宣布離職。加上早前蘋果正式與英特爾晶片說再見、 7 納米製程晶片難產的消息,英特爾是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這次進行內部組織重整與換血,會是執行長史旺改回 純血」(英特爾自家培養的工程師)傳統,扭轉劣勢的第一步嗎?

英特爾周一 ( 27 日) 拋出人事震撼彈,宣布首席工程師 Murthy Renduchintala 將離職,技術部門將分為五個團隊,是英特爾上周財報揭露或將晶片生產外包之後的最新動向。

7 納米晶片難題新任團隊將委託臺積電代工

在英特爾有 24 年資歷的 Ann Kelleher 將帶領 7 納米和 5 納米晶片研發。英特爾上周表示,7 納米 CPU 將比預定時間晚六個月推出,而且為了維持產品競爭力,不排除委外代工生產,市場看好臺積電將受益。

英特爾正在整頓技術、系統架構暨客戶群,新團隊的主管將直接向執行長史旺 ( Bob Swan ) 匯報。

人才外招失?首席工程推不7 納米晶片製程離

Murthy Renduchintala 的離開,是因為 7 納米製程將延後至少 6 個月,研發技術進度落後於同業而負責。據傳,他的薪資水準也是英特爾最高的主管之一,在截至 2019 年底的年度總薪酬達 2,688 萬美元。

Renduchintala 原本負責廣泛業務,於 2015 年加入英特爾,被視為權力僅次於史旺的重要主管。他曾擔任高通執行副總裁,而且從 2018 年 4 月就擔任 Accenture ( ACN-US ) 董事至今

英特爾素來以內部培育和拔擢人才著稱,而 Renduchintala 是少數從外部招攬的高階人才,當時英特爾為了把業務重心從 CPU 擴大納入更廣泛產品,而找上這位矽谷老手。他將在 8 月 3 日離職。

英特爾去年以 10 億美元價碼,把手機數據晶片業務賣給蘋果。此外,去年 11 月,史旺向投資人表示英特爾將在 2021 年初趕上 7 納米製程腳步,但這個計劃上周因為製程落後而被打亂。

相關焦點

  • 推不動7納米製程,英特爾開鍘年薪2700萬的首席工程師
    英特爾近期新聞連連。6月中才剛走一個技術高層(Jim Keller),這個月首席工程師Renduchintala也宣布離職。加上早前蘋果正式與英特爾晶片說再見、7納米製程晶片難產的消息,英特爾是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 為7納米延遲負責,英特爾首席工程師下月離職
    英特爾(intel) 昨(27)日宣布,該公司首席工程師Murthy Renduchintala將於8月3日辭職。據悉,Murthy Renduchintala的離開,是為7納米製程將延後至少6個月,研發技術的進度落後於同業負責。
  • 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新智元導讀】截至發稿前,臺積電最新市值超越了晶片大佬英特爾。英特爾近期受挫不斷,7nm製程工藝難產,股價應聲而落,首席工程師也宣布離職。晶片江山,恐將易主。臺積電市值反超英特爾,一度躋身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截至發稿前,臺積電市值為3471億美元,超越了晶片大佬英特爾。
  • 英特爾大地震:首席工程師離職,技術部門一分為五
    集微網消息,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英特爾首席工程師Murthy Renduchintala將離職,原因是7nm製程將延後至少6個月,研發技術的進度落後於同業。據了解,Murthy Renduchintal目前還身兼英特爾的技術、系統架構與客戶團隊總裁。他將在8月3日離職,而他領導的團隊也將分拆,改由其他主管率領。英特爾在聲明中表示,這一調整是「加速產品領導並改善製程技術執行的焦點與責任感」。
  • GF技術長:10納米製程性價比不佳 看好7納米全球四強爭霸
    答:我們的FinFET製程分為兩個世代,包括14納米和7納米。過去我們的14納米是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作,在7納米上我們選擇不同技術,加上收購IBM資產後,我們的研發資源變廣,因此決定自己開發7納米製程技術。
  • 7nm工藝延期股價暴跌,英特爾組織架構大調整,首席工程師下月離職
    北京時間 7 月 28 日,英特爾 CEO Bob Swan 正式宣布,對公司的技術組織和執行團隊進行調整。Murthy 的離職與組織架構的變動,昭示著英特爾領導層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上周,英特爾 2020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原定於 2021 年底推出的 7nm CPU 晶片將推遲 6 個月。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前 7nm 製程存在問題,實際生產進度比內部目標落後了一年。這一宣布震驚了華爾街。
  • 製程之爭背後有玄機:英特爾真的較AMD失去創新力了嗎
    以此衡量,英特爾的 14nm 工藝在柵極距 (Gate Pitch)、鰭片間距 (Fin pPitch)、金屬柵距 (Metal Pitch) 等與半導體工藝微縮定律密切相關的關鍵指標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廠商,並最終導致在決定性能的電晶體密度上,其14nm 工藝可以達到每平方毫米 3750 萬個電晶體,而三星、臺積電的工藝只有 2900 萬、3050 萬個電晶體/
  • 英特爾創造性技術改進,提升10納米產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了滿足龐大的客戶需求,英特爾在過去幾年裡將14納米和10納米的製造能力提高了一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特爾找到了創新的方法,通過良率改進項目和對產能提升的大量投資,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輸出更高的產量。這段視頻講述了這一歷程,其中還介紹了重新利用現有的實驗室和辦公空間進行製造的情況。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製造與運營總經理Keyvan Esfarjani說,"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的晶圓產能翻了一番,這是一項重大的投資。
  •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2020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來源:新京報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梁孟松。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官網梁孟松是引發這場震動的主角。早年梁孟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師從胡正明教授(曾任臺積電技術執行長),獲得博士學位後入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1992年前往臺積電任職,成為臺積電近五百項專利的發明人,負責或參與了每一個世代製程的最先進技術。2009年2月,梁孟松離開臺積電,在大學教書。後在同為半導體工程師的韓裔妻子的推動下,梁孟松加入三星電子,從此揭開了他的個人秀。
  • 英特爾10nm的前世今生
    英特爾就是一個例子,憑藉其10nm製程技術,他們制定了雄偉計劃,以至於不得不推遲使用這種製程的大批量生產,改變其路線圖,甚至重新考慮其戰略的某些方面。英特爾在10nm製程上取得了進步,但是臺積電和三星在7nm、6nm、5nm和更小的製程節點上一點點精進,我們不禁在想英特爾現在究竟什麼位置?
  • 英特爾技術專家為您解答一切45納米技術端倪
    45納米製程技術中突破性的電晶體技術,有效減少了影響PC設計、尺寸、功耗及成本的電晶體漏電流,並且延續了摩爾定律的指導意義,使得電腦在功耗降低的前提下,性能不斷提升。我們相信,45納米產品的發布將為消費者市場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成為PC銷售引人注目的增長點,英特爾超越未來的創新科技理念將再次使消費者獲益匪淺。
  • 英特爾CEO將換人?傳候選人已有三位,鮑勃·斯旺時代將結束
    過去一年裡,英特爾基於 10nm 和 7nm 的製程一直在延遲發布,為此市值大跌,英特爾技術部門也重組拆分,目前 Ann Kelleher 博士宣布接管 7/5nm 工藝開發大任,而首席工程官 Murthy Renduchintala 已於 8 月 3 日從英特爾離職。
  • 7納米是晶片業的「有錢大戶」,「貧富差距」將持續擴大
    追著摩爾定律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場馬拉松賽事的過程中,由於 7 納米的門票越來越昂貴,聯電、 GlobalFoundries 紛紛宣布棄賽,這個發展不讓人意外,未來摩爾定律的路徑發展,將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強築起。
  • 臺積電攻堅2nm投入8000工程師人力,到底工藝極限是幾納米?
    圖片來自OFweek維科網7nm的「極限」根據維基百科定義:摩爾定律(Moore's law)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其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經常被引用的「18個月」,是由英特爾執行長大衛·豪斯(David House)提出:預計18個月會將晶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即更多的電晶體使其更快),是一種以倍數增長的觀測。
  • 英特爾透露10nm一再延期原因,2021將發布 7nm GPU
    在 10nm 晶片研發和量產上,英特爾拖延了數年,最終臺積電(TSMC)搶先量產了 7nm,失去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在昨天的英特爾投資者日上,英特爾執行長 Bob Swan 和 Murthy Renduchintala 談及了公司在製造方面的新進展,並總結了經驗和教訓。
  • FinFET逐漸失效不可避免,英特爾研發全新設計的電晶體GAA-FET
    製程的演進是各項技術和產業逐步成熟、變革的必經之路,亦是根基。 隨著製程工藝的升級,電晶體的製作也面臨著困難,英特爾最早在22nm節點上首發了FinFET工藝,當時叫做3D電晶體,就是將原本平面的電晶體變成立體的FinFET電晶體,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耗。 FinFET電晶體隨後也成為全球主要晶圓廠的選擇,一直用到現在的7nm及5nm工藝。 隨著製程技術的升級,晶片的電晶體製作也面臨著瓶頸。
  • 臺積電7nm產能已滿 預計招工3000人年薪200萬
    儘管現在也開始受到了一些來自三星和威脅,但7nm產能早已被訂購一空。有報導稱,臺積電計劃再招工3000人,從而滿足生產的需求。臺積電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欲招聘職位包括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師、製程整合工程師,以及生產線技術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