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莫言:人,不能像狗一樣活著

2020-12-23 陝西法制網

我5歲的時候,正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瀰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溼,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我母親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

有一段時間,村子裡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裡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裡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地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為什麼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現在,儘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裡所包含著的面對苦難掙扎著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著我,激勵著我。

在那些飢餓的歲月裡,我看到了許多因為飢餓而喪失了人格尊嚴的情景,譬如為了得到一塊豆餅,一群孩子圍著村裡的糧食保管員學狗叫。保管員說,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保管員便把那塊豆餅遠遠地擲了出去,孩子們蜂擁而上搶奪那塊豆餅。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到眼裡。回家後,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都是一樣的,何必為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他們的話,當時並不能說服我,因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並不一樣!但我也感到了他們的話裡有一種尊嚴,這是人的尊嚴,也是人的風度。

人,不能像狗一樣活著。飢餓的歲月使我體驗和洞察了人性的複雜和單純,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學的靈魂。

來源讀者文摘雜誌

相關焦點

  • 在單位裡像狗一樣的活著
    為什麼我會把這篇文章的題目起的不那麼積極,原因總歸是那麼讓人不快樂的。為什麼我要在單位裡像狗一樣活著,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就幾點,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有一顆向上爬的心,如果你不上進,你又何必把自己弄得像狗一樣,天天加班,努力的完成老闆布置下來的任務。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可能會請瑞典大使館的人代領吧。  正在翻譯莫言作品《蛙》  預計明年出版  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陳安娜和丈夫萬之告訴記者,最近,陳安娜翻譯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翻譯對象依然是莫言的作品,她說自己正在翻譯莫言的作品《蛙》,這部瑞典文版的《蛙》大概明年就能正式出版。
  • 亞歷山大大帝最羨慕的人是誰?竟是一個像狗一樣活著的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也有羨慕的人,這個人不是他博學的老師亞里斯多德;也不是他偉大的父親腓力二世,而是那個「像狗一樣活著」的第歐根尼。他主張人們恢復簡樸自然的理想狀態生活,自己卻過上了乞丐一樣的生活,做著人們難以理解的事情。一次,第歐根尼看見一隻狗在河邊喝水,他突然頓悟,自言自語道:「如果狗沒有碗能行,那為什麼我不行?我太愚蠢了,每天還要帶著碗,這是個負擔。」於是,第歐根尼丟掉了自己唯一的碗,還邀請那隻狗和他住在一起,拜狗為師。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 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可能會請瑞典大使館的人代領吧。正在翻譯莫言作品《蛙》預計明年出版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陳安娜和丈夫萬之告訴記者,最近,陳安娜翻譯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翻譯對象依然是莫言的作品,她說自己正在翻譯莫言的作品《蛙》,這部瑞典文版的《蛙》大概明年就能正式出版。
  • 莫言:我的母親
    他的母親不識字,沒有讀過書,但她教給了莫言許多優秀品質。母親,是天生的「教育家」。莫言筆下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讓人感到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謹以此文祝所有母親節日快樂!保管員說,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保管員便把那塊豆餅遠遠地擲了出去,孩子們蜂擁而上搶奪那塊豆餅。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到眼裡。回家後,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都是一樣的,何必為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
  • 莫言女兒管笑笑也是作家 創作小說《一條反芻的狗》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對得獎,莫言顯示了他超乎尋常的冷靜:「諾貝爾獎是一個重要獎項,但絕對不能說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代表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看法 修路捐款有事找莫言總是第一個   「莫言永遠都不像有的名人,一有點兒小名氣,立即闊起來了,擺名人架子。莫言可不是那種人。」昨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在高密市委宣傳部採訪。副部長竇吉進實話實說:「每次我們高密有什麼重大文化活動,就給他北京家打一個電話,莫言不討價還價,更不要錢,就積極回來參加。」
  • 【重讀經典】 | 母親(莫言)
    一年又一年,每年春節家裡最忙的那個人必定是母親,裡裡外外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娘在,家就在!今天「重讀經典」帶來的是莫言的《母親》。此文在《人民日報》2008-01-14第16版上刊登,莫言以樸實無華的語言,為大家呈現出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
  • 《活著》銷量破2000萬冊,莫言:希望自己別再寫可發不可發的作品
    當然這些成績的由來,《活著》佔據大部頭。餘華青年的才情積累幾乎全部付諸於這部書。當近幾年經典文學遭遇網絡文學衝擊後,餘華的《活著》銷量依然勢頭強勁,截止當前銷量突破2000萬冊,為此大作家莫言感慨地說到,希望以後(自己)別再弄些可發不可發的作品,言外之意是要認真地寫,能寫出像《活著》這樣受歡迎的作品。
  • 莫言:做一個晚熟的人
    不過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所言:「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晚熟的人》中能看到莫言的諸多突破,比如聚焦平凡小人物,刻畫時代坐標,首次引入當下社會新鮮元素,亦真亦假打破現實與虛構的邊界等。毫無疑問,那個「講故事的人」又回來了!
  • 莫言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7個問句,卻道出了人性的本質!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明明喜歡做的事,卻為何不能去做?而不喜歡做的事,卻天天被人逼著去做?明明想雙休,卻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只有單休。明明想找個漂亮賢惠的女友,卻找了一個冤家對頭。明明想討好女朋友養只寵物狗,卻發現累死累活活不如狗。明明想賺錢蓋高樓,卻成了房奴。明明想貸款創業,卻發現成了網貸奴。明明想開心快樂,卻發現總有煩心事不休。現實與我們想像的,總是那麼不近人情,總是背道而馳,讓人捉摸不透。這到底是為何呢?自己不夠強大嗎?還是其他原因?
  • 莫言的強項就是他的故事——專訪莫言小說瑞典語譯者陳安娜
    這些人很複雜但很真實。他很真實,但又有像魔幻現實主義的很多奇怪東西,比如剛出生的孩子會和閻羅王一起談話,一個人變成豬或變成驢等等這種很奇怪的東西,把這些很真實很魔幻的東西都弄在一起。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看時就覺得很有滋味。」10月13日,莫言3部小說的瑞典語譯者陳安娜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電話專訪,聊起她讀莫言作品的感受。
  • 關於餘華《活著》大賣,莫言是這樣評價的,你怎麼看?
    一對於餘華的《活著》,幾乎是耳熟能詳。第一次接觸《活著》是在小時候觀看的電視劇《富貴》。不得不說,那時十歲的我,都哭了很多次。一個富家子弟的落寞被餘華刻畫得淋漓精緻。4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餘華教授聘任儀式在該校珠海分校舉行,莫言、餘華、畢飛宇、李洱、葉兆言等著名作家都出席了儀式活動,莫言在活動中笑著說:「餘華是我的好朋友、同學、同行,也是大家都非常尊敬、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他的《活著》已經發行了2000萬冊。
  • 莫言:五年級實際學歷就自稱高中畢業,從此譜寫成功人生
    1955年出生的莫言,正趕上物質貧乏的年代,從小「餓」出了想像能力非同尋常的莫言和所有人童年一樣,是一個喜歡古典志怪和鬼神傳說的孩子,所以四裡八鄉但凡有好看的書,哪怕是連環畫,他都不辭辛苦地弄來讀一讀。上學後,就更是喜歡讀故事,可是學校的生涯有限,小學五年級的莫言不得不提前肄業,到生產隊裡參加勞動。
  • 網上熱議莫言演講 否定者稱深度不夠像中學作文
    北歐孔子學院院長羅多弼是其中一位,他直言中國需要更多的像莫言一樣會講故事的人,他喜歡聽莫言講故事。  羅多弼告訴中新社記者,他看過許多中國作家的作品,對莫言、王安憶、阿城等作家有一定的了解。他說:「莫言獲獎對中國文學界來說,意味著很多。莫言的作品與中國的土地聯繫得相當緊密,他的語言更接地氣,鄉土氣息令人痴迷。中國需要更多的像莫言一樣會講故事的人。」
  • 讀完莫言《晚熟的人》,我被徹底治癒了
    莫言的這本《晚熟的人》讀起來是讓人有些沉重的,但是我在一邊讀它的時候除了真真切切感受到的那份壓抑之外,更多的是釋然,是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曾經遇到的所有事兒那都不叫事兒,我被徹底治癒。莫言治癒了我。
  • 每逢佳節倍思親 《母親》莫言
    莫言與父母母親by莫言我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
  • 品文旅礁溪特色裝潢與宜蘭特色美食交相輝映
    坐落於礁溪溫泉公園旁的品文旅礁溪,以方便的地理位置,坐擁溫泉資源,房間設計別具特色,下面為您介紹品文旅礁溪特色裝潢與宜蘭當地特色美食!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亮點1: 環保概念導入空間設計與住宿「品文旅」兩棟獨立飯店充滿簡約質感,各有不同的主題規劃,分別是「住宿+享食」與「住宿
  • 莫言:「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在《晚熟的人》裡,我既是寫作者,同時也是深度介入到故事裡的一個人物。我與書中的「莫言」相互對視,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莫言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滿載挑戰和收穫的2020年即將走到尾聲。在歲末年終之際,人民網文娛部推出「文藝星開講」年終特別策劃——「收穫2020」,邀請文化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名人,聆聽他們這一年的感悟與心聲,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時光,感受文化賦予人的精神力量。首期邀請的嘉賓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在獲得諾獎八年後,莫言攜《晚熟的人》重回公眾視野。在這部中短篇小說集中,莫言根植鄉土,聆聽四面風雨;塑造典型,挪借八方音容。
  • 《晚熟的人》出版兩個半月加印5次,莫言究竟講了什麼故事?
    莫言在今年8月份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晚熟的人》,這本書兩個半月加印了5次,發行總量超過50萬冊。得到市場認可的同時,中國文學界也給予了這本書高度的讚美,「2020年有了《晚熟的人》,就是中國小說創作的一個豐年。」
  • 薦書|莫言新書《晚熟的人》:「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12作者簡介莫言,山東高密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品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與大師約會》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