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標榜自己是自由和民主的燈塔,因而也被眾多國家擁躉成為燈塔國。的確,在世界的近代史上,美國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自1776年建國以來,短短兩百四十多年,較之於世界上其他歷史久遠的國家,美國顯得太過年輕,但是在具有現代意義的經濟制度,金融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架構上,美國卻比絕大多數國家更要成熟。
現代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生於英國,自斯密起,到大衛·李嘉圖,再到約翰·穆勒,古典經濟學的歷史完結,這段時期,歐洲大地上經濟學的理論熠熠生輝,等到了馬克思,到了邊沁,經濟學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近代以來,尤其是在美國建立之後,經濟學的火種在北美大陸上形成了燎原之勢,芝加哥學派與劍橋學派比肩而立,美國的成長意外的迅速。
與經濟並行的,還有美國的政治體制,美國的政治制度的基礎是西方的三權分立理論,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分屬三大部門,相互制約,沒有凌駕這之上的權力,這樣才能保證其宣傳的民主、法制與自由。為何沒有平等呢?在美國建國之初,黑奴和女人是沒有權力的,等到了美國南北內戰,黑奴獲得解放,黑人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才真正成為了人,而不是財產。女人爭奪選舉權的運動也持續了很久,但是最終也獲得了成功,時至今日,男女平權與種族歧視在美國依然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這種敏感,也是種好事。
較之於美國,中國的歷史顯得十分厚重,正是由於這種厚重,中國在近現代轉型,想要實現現代化時就不像美國那樣輕鬆,中國背負的東西太多了,歷史文化塑造的國民性格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美國雖然被奉為燈塔,但美國的形式絕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唯一可走的那條路,每個國家都應該有其適合自己的獨特的發展道路,削足適履還有可能失去自己國家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