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淺析:藝術教育中的重建主義思潮

2021-02-19 中央美術學院高參小美術教育

溫斯洛還認為,在指導性活動和創造性活動之間存在著某種平衡關係。指導性活動是指包括來自教師的控制、命令、跟蹤、模仿、批評、練習、閱讀、示範和暗示等在內的那些課程。創造性活動必須包括自由、原創性、實驗、想像、靈感、情感、表達(expression)和理解等等。在創造性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孩子談論他們最感興趣的人和事,來幫助他們回憶自己的經驗,而在指導性活動中,教師所關注的是用藝術的方式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菲爾茲通學校工藝教學計劃是一個藝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聯動的例子。藝術的教學活動是與其他科目結合起來進行的。工藝教師與學校其他科目的教學人員在一起,共同設置他們的教學計劃,這些藝術課程的設置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科目的主題相聯繫的。如果三年級的學生正在學習東部叢林地區印第安人的生活,那麼藝術課程就一定是關於這一地區的特產材料製品以及產品的製作活動等方面的內容。孩子們將學習那些以當地印第安人文化為背景的著名的實用物品,並努力嘗試類似的製作活動,如鹿皮靴、服飾和禮品等等。學生們在學習美國第一批白人殖民者歷史的同時,也學習如何紡織羊毛和染布,如何用木材製造肥皂、蠟燭和工具等等。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中,對種族混合學校藝術教學計劃的批評,開始出現上升勢頭。批評者主要反對把藝術變成其他科目教學的附庸,不重視藝術自身的價值。他們還指出這種教學方法只適用於那些擁有精通學校所有教學科目、且能力特別強的教學人員的學校,或是能夠提供通過小組教學集中知識和智慧的一種教學環境的學校,公立學校幾乎不具備實施這種教學計劃的彈性管理方法。

除了藝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融合外,重建主義藝術教育還十分重視社區在藝術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超越學校範圍的社區被認為是一種適當的藝術教育活動場所。1933年-1938年明尼蘇達州的奧瓦通納藝術教育五年計劃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該計劃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對所選擇的社區進行全面的考察,以確定藝術在該社區中的作用和藝術課程所強調的重心。第二是為社區學校制定藝術科目的課程計劃。第三是研究藝術與該社區日常生活在哪些方面有可能發生關係(Ziegfeld,1944年,PP.4—6)。

在第一年中,小學班級教師在齊格菲爾德和計劃組其他成員的指導下,開展藝術教學活動。這都是一些自由的創造性活動,如插圖、造型和結構等。計劃組成員們向這些教師進行示範表演,告訴他們怎樣才能把藝術教學與學校其他教學科目結合起來。到了第二年秋天,該計劃組取得了一些關於社區研究的成果,這就使得他們能夠設計出一種新的藝術教學方法:

    他們已經發現,  雖然藝術關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它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較重要的領域產生關係時——換言之,當它與日常經驗密切相關時,它就顯得非常偉大和充滿意義。因此,如果藝術要想成為一種有用的表現手段,那麼它就絕不能脫離基本的生活領域。例如,對每個人來說,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自我和個人的問題構成了最重要的經驗範圍。其次是個人的家,作為社區研究的結果就這樣被一一揭示出來了。就孩子而言,接下來便是學校,再後就是整個社區。(Ziegfeld,1944年,p.62)

齊格菲爾德認為,應該把藝術教學內容與這些生活領域有機的聯繫起來,另外他還確定了九個方面的藝術課程內容。其中包括商業藝術、工業藝術、消遣藝術、基礎設計原理和色彩,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作出明智的判斷和擴大他們的藝術視野。在計劃實施的第三個年頭,該計劃的以下目標得到了確定:

    (1)培養全面適應環境的完整人格。

    (2)在運用多樣化的工具和媒介的過程中,體驗各個藝術領域中的創造性活動。

    (3)培養對環境藝術的認識和欣賞。

    (4)培養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方面問題的能力。

    (5)通過創造性的解決藝術方面的問題來提高學生改善環境的興趣。

    (6)逐漸形成敏銳的藝術晶鑑賞能力。

    (7)獲得有助于欣賞藝術作品或解決藝術問題等方面的知識。

    (8)培養進步和開放的藝術觀念。

    (9)擴大業餘愛好的範圍,提供消遣和娛樂的方式。

    (10)獲得開發非常才能的機會。

    該計劃所涉及的藝術活動範圍十分寬泛,其中包括素描、繪畫和速寫等。學生們獲得了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色彩、形式及設計要素的各種機會。教師利用藝術圖解其他科目的內容,如歷史、文學和地理等。課堂教學的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與環境方面的藝術問題有關。學生們或是構思房屋的草圖或是設計房屋的模型;他們繪製室內裝飾設計圖和戶外環境美化設計圖。他們為當地商店設計櫥窗,為當地罐頭廠設汁產品標籤,以及從事工業產品草圖設計等活動。隨著藝術向其他科目的不斷滲透,它還被用來為校內的其他公共事業服務。

    這一計劃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在卡內基基金中斷後奧瓦通納地區的公立學校仍繼續支持這項藝術計劃。該基金會曾出資出版這一計劃的結果性報告和課程大綱,其中有一些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再次印刷。該計劃組成員接到來自多方面的請求,希望他們能開辦夜校,講授有關藝術科目的教學問題。市立圖書館的負責人介紹說,藝術書籍的流通量增大。來自該市居民的直接讚許同樣也說明這項計劃所取得的成就。

1938年,奧瓦通納的高中課程被明尼阿波利斯的大學附屬中學所採用,在那裡教授藝術的教師曾是該計劃組的一名成員。這項工作,促使國家教育研究協會開始著手編寫第一部藝術教育年鑑專輯《美國生活中的藝術和教育》 ( Art in American Lifeand Education,NSSE,  1941年 )。這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在1941年—1987年期間一共出現了4個版本。

相關焦點

  • 進步主義教育思潮及實驗
    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始末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指產生於19世紀末並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的一種教育革新思潮。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是作為進步主義運動的一部分發端的。進步主義運動是19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廣泛的社會改良運動。進步主義者力求同時改革教育和社會事務。
  • 「人本主義」和「人本主義哲學思潮」隨想錄
    這樣,Anthropology這個詞所表示的意思,就與用Humanism來指稱的那種強調人在宇宙中的核心地位的哲學理論相近,以至於可以用這個詞來指稱一種與科學主義哲學思潮相區別、相併立的一種哲學思潮。總之,無論在西方或中國哲學界,都並沒有統一的人本主義哲學概念。
  • 警惕歐美新民粹主義思潮右轉的危害
    進入21世紀以來,民粹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呈現新的崛起態勢,特別是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粹主義最為突出,而且有集體右轉的趨勢,成為具有世界危害的國際思潮。這股新民粹主義思潮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與經濟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本土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多種思潮合流,引發經濟全球化進程出現動蕩與回潮。
  • 消費主義思潮的困境與超越
    消費主義思潮的困境與超越 2017年01月14日 08:35 來源:《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餘保剛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意識形態既有理論化的存在形式,也有感性化的存在形式
  • 淺析建構主義教學觀
    淺析建構主義教學觀建構主義(constructionism)也可譯為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認知理論,建構主義的興起是近20年來的事情,但建構主義的思想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談到建構主義起源時,紐西蘭學者諾拉(R.Nola)指出,「在反對用直接教學方式以形成知識基礎的原因方面,蘇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圖(Plato)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構主義者。」
  • 蕭功秦:中道理性要超越激進主義
    但同時也要看到現在的一系列問題和困境,比如強國家弱社會的體制,威權政治自利化的傾向,利益壟斷下的貧富兩極化,國富民窮,「國有病」的困境,創新能力弱化的困境等等,所有這些因素所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形成了目前出現的左右兩種激進主義思潮的崛起。這本書我就強調在面臨改革的鎖定狀態以後左右兩種激進主義思潮怎麼會重新崛起,兩種思潮崛起後可能有什麼後果,為了避免這個後果為什麼要重建社會等等。
  • 我們的樂高教育理念
    今天來聊一下我們的樂高教育理念,想必一說起樂高教育,我想多數家長都會聽到看到STEM教育。那麼是什麼STEM教育,在這裡我現在簡單介紹一下:STEAM教育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為加強美國K12關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
  • 芻議社群主義正義觀教育
    當前,我國社會面臨多元社會思潮的影響與衝擊,尤其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侵襲,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無意中移植了自由主義的思維方式,社會一些領域對羅爾斯正義二原論片面篤信,個人主義泛濫,誠信問題凸顯,道德滑坡,社會信仰出現危機,使得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及時斧正,回歸社會主義價值規範。
  • 猶太復國主義,讓消失三千年的國家,再次獲得重建
    19世紀80~90年代,在俄國、法國、德國出現反猶太主義浪潮後,為了免遭迫害,流浪兩千多年的猶太人形成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要求回到古代故鄉巴勒斯坦,重建猶太國的政治主張與運動。又稱猶太復國運動。這種運動追求的是自身民族的自由,然而卻忽視了其他民族的合法權益。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消費主義作為當代青年文化思潮之一,不單純是一種影響—反應的關係,需將其放置在轉型中國的複雜語境中,一方面解讀青年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在消費主義體系中的呈現方式; 另一方面,也從中探討中國消費主義文化自身的運行邏輯。
  • 有點「叛逆」的現代教育思潮
    20世紀後,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及科學文化的發展,教育界也先後出現各種各樣的新的教育思想流派,想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教育觀點。其中就有要素主義、永恆主義和新託馬斯主義等,與之前的大主流進步和實用主義方向不同的是,這幾個有點叛逆,主張恢復西方教育傳統,一致反對進步主義教育和實用主義教育,故又被稱為新傳統教育。
  • 自然主義思潮的全景式鳥瞰
    自然主義是文藝創作中的一個流派和思潮。它作為一種創作傾向,著重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個別現象和瑣碎細節,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實,忽視對生活現象的分析、概括和現實的本質方面,甚至歪曲生活。這是《辭海》對自然主義的解釋。
  • 諸葛沂:西方審美回歸思潮與迪夫•希基的藝術批評
    作為這一思潮的發起者和引領者,藝術批評家迪夫·希基既抨擊由博物館、學院、藝術基金會和藝術專業人士所構成的現代藝術制度化,又批判以格林伯格、弗雷德和斯特拉的理論為代表的現代主義藝術批評和「排外性」藝術自律觀念,他將審美與市場、民主關聯起來,提出自己的審美政治學觀點,呼籲重建一個基於個人審美判斷、共通感和自由交換為基礎的、人人享有審美主權利的藝術世界。
  • 後人類主義對教育的挑戰與重塑
    這就是後人類主義作為學術話語的緣起。作為當代西方後理論的一種形式,後人類主義雖然與很多後現代思潮,比如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新女性主義、後殖民理論等有相近之處,但它更強調跨物種的關係,比如人與動物、人與機器之間「共生」或「共同生成」,以此挑戰傳統上人與非人之間非對稱的權力關係。
  • 2019考研311外國教育史重點: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2019考研311外國教育史知識: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現代歐美教育思潮(10個思潮):   改造主義教育   產生背景:20世紀30年代從實用主義和進步教育中逐漸分化出來,到20世紀50年代形成一種獨立的教育思想   哲學基礎
  • 淺析德國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
    摘要:德國表現主義是在一股反傳統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創作方法上它摒棄了在歐洲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模仿論或反映論,推崇極具個人色彩的表現論的美學。藝術家們在繪畫創作中不再只是客觀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據自己內心內在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意象與幻想進行創作。
  • 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Yicheng一琤結構主義是20世紀50-60年代流行在法國的哲學派別。結構主義最早是由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提出的一個語言學方法,被中歐和東歐一些語言學家和邏輯學家所運用。
  • ...辨識大變局時代的政治思潮——《當代世界政治思潮》概述|中國...
    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在解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中,中國主動承擔大國責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響應。因此,在當代世界政治思潮研究領域,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觀點、中國立場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淺析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教育理念
    ,尤其在《理想國》一書中闡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國家控制教育,注重對幼兒的教育,倡導男女平等教育等等。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一個理想王國的構架,設計了一套理想的社會制度,並指出該社會的統治者和護衛者必須通過教育培養才能具備相應的才能和品質,從而論述了教育在這樣一個理想國家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出了其豐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在如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成了最不容忽視的部分,柏拉圖作為西方教育思想的鼻祖,解讀並借鑑其教育思想的精華是十分有必要的。
  • 探討丨基督教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思想
    而本文所提及的生態女性主義,則是由這兩股思潮交匯所致。其焦點在於:將女性受壓迫的處境與自然受壓迫的處境建立某種內在關聯。然而,眾多思想分支也呈現出不同的理解,文化生態女性主義注重先天的女性功能;社會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側重生存角度;社會生態女性主義視女性功能為習得性特徵;哲學生態女性主義從思想層面切中時代的癥結,可稱為眾多理論的根基;精神生態女性主義強調以自然為基礎,建構超越傳統神學的新文化。2雖然筆者所要闡述的內容更為傾向最後一類,但各思想流派在其批判對象上都較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