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能雕塑出來 一秒識生字2小時讀三千字(圖)

2020-12-11 搜狐網

    首席記者張可丹實習生石可欣文記者許俊文圖

  閱讀提示

  無需反覆記憶,一秒鐘就能讓不識字的兒童認識一個字,兩小時能夠閱讀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昨天,自稱「早教專家」、能夠「雕塑神童」的蔡華在鄭州開始推廣他創造的「超常教育理論」,這位來自江蘇淮安的「教育專家」稱,他要以其「另類教育」向傳統教育挑戰。而其遮遮掩掩的「自創派」理論也同時受到了各方的質疑。

  只顧測試不願現場授課

  昨天上午,根據蔡華的要求,記者從鄭東新區嘉貝幼兒園中班挑選了5名小朋友,讓其當場教這些孩子閱讀。

  據蔡華稱,他自創的教育模式為超常教育的一種形式,通過講故事、設置情景等方式,能用兩三個小時教會任何一名會說話、智力正常的幼兒讀3000字左右的課文,課文來自其自編的一套教材。

  昨天,面對5名從未見過面的孩子,蔡華說,他得先測試一下這些孩子的水平。

  當得知一名孩子根本不認字,剩餘4名只認識幾個簡單的如「人、口、大、小」之類的字後,蔡華搖了搖頭說:「我還得再測試。」

  測試題為:「一隻公雞幾條腿」、「兩隻公雞幾條腿」、「一隻青蛙幾條腿」、「4隻青蛙幾條腿」之類的算術題。

  5名孩子認真地扳著手指頭數了起來,自己手指頭不夠數時,就借其他小朋友的手指頭數。儘管如此,仍舊有一個孩子答出「一隻公雞4條腿」。

  聽到孩子們的答案後,蔡華稱,今天的課只能進行到這兒,「這些孩子對生活觀察不夠細緻」。然而,當記者要求他現場進行「超常閱讀」試驗時,蔡華卻以教學方式不能公開為由,表示改天才能正式教。

  自稱神童可以「雕塑」

  蔡華稱,他教授的孩子,識字的過程非常簡單,可以說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的。他說,傳統的課堂上,學生需要反覆念讀、抄寫才能記住一個字,但他的模式只需讀一遍,學生就能記住。「一秒鐘認識一個字,2個小時能讀出3000字的課文,這都是完全可以達到的,神童也完全可以雕塑……」

  蔡華所採取的是一種什麼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一個生字過目不忘並理解它的意思呢?他稱,這是其高明之處,不能外傳。「我不能展示我的教學過程,把孩子交給我,可以過幾天再看結果……」

  闡述自創理論三大特點

  60歲的蔡華是江蘇淮安市一所中學的退休教師,1996年他在當地創辦了一家「超常教育研究所」,研究如何開發幼兒的學習潛能。據他稱,他當年就開始接收學生,並按照他的教育模式進行培養。

  此行至鄭州,他想將這套理論推廣給感興趣的幼兒機構,以便更多人能夠認同並受益於他的教育理論。

  儘管不願公開具體教學方式,但他稱自己的教育理論有三大特點:一、能夠讓幼兒快速進入閱讀狀態,開發幼兒智力,提高聰明程度。二、全息課程,即不分學科教學,把所有信息都通過一件事物傳達給學生,只要學生願意了解的信息、知識,全部教授。三、個案教學,「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設定不同的教學模式」。

  兒子做試驗高中就退學

  蔡華對於自己的超常教育理念非常看好,他說,研究這套理論是從1985年起,1994年他開始著手研究幼兒超常教育理論,並開始教授自己的兒子。

  「我兒子根據我的教育方式學習,非常聰明,成績也較好。」但他說,兒子自升入高中後,就明顯與高中的教育環境格格不入,並不願再繼續讀下去,「我支持他退學回家,他後來自學完了大學課程,如今自己開了公司。」

  他說,他的教育目標並非就是讓學生們上大學,而是培養出人才。儘管收學生已有一段歷史,但到目前為止,他仍舊沒有培養出自己預期的學生。他解釋,這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個家長願意把孩子從一生下來就交給他,讓他按照自己的模式進行培養。

  他稱,他就是想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那種模式太死板,孩子們學得也辛苦」。而對於自己兒子經他手培養後在高中階段不適應校園生活的問題,他稱,那種課程和教學方式很難讓孩子感到適應。

  專家表示「催熟」教育不可取

  「即便真能達到效果,這種教育方式也是違反規律的,一般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一學期能掌握兩三百個漢字就不錯了。」鄭州市一所小學的校長說,嬰幼兒可以在早期認識大量的字,這只是一種本能,但這種填鴨式的教育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同時,不恰當的教育模式還極有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自小就產生厭學情緒。

  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海燕說,目前社會上許多早教機構所採取的教育方式均遮遮掩掩,不讓家長觀看教課過程,了解教學方式。「不透明,見不得光的教育方式未必能夠教育出一個健康的人。真正好的教育方式應該讓社會及家長所認可。」

  她說,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有必要,但將早期教育等同於智力開發、早學知識,則是一種誤區。「早教重在啟迪,而非教學,啟迪的內容涵蓋了全面的素質,而非知識的學習。」她強調,提前教授孩子識字,可能對孩子某些方面的鍛鍊有幫助,但是意義並不很大。另外,對一名孩子的培養不僅是學習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其技能、人際交往等諸多方面,如果一名學生智力超常卻不願進學校,融入社會,那他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另外,她分析,「全息教育」針對的只能是低齡學生,到高年級後,憑一個老師的知識很難駕馭各個領域,這對於教授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會顯得非常吃力,這也是如今學校強調教師專業化的原因。

相關焦點

  • 3歲認識三千字,5歲半能背600首古詩,神童王恆屹為何被質疑?
    當然,王恆屹不會這道題也是可以理解,要答對這道題,不僅僅是懂得古詩詞就可以了,還得能看懂三幅畫的意思。但王恆屹最後通過「絕地反擊」,又成功闖關成功。在這個環節中,王恆屹的表現更是非常精彩,十幾首詩也是信手拈來。雖然王恆屹最後沒有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走到最後,但已經讓很多人記住了這位只有5歲半的小選手,畢竟他還小,未來的路還很長,人生的機會也很多。
  • 3歲神童認識3000字:被抓住識字敏感期的孩子,有多幸運!
    題目中要從300首唐詩中隨機挑選10首,每一聯僅隨機保留3個字,根據這3個字的提示,補全這一聯。有一道題目撒貝寧只提到作者的姓,他就答出來了;最後,他10道題全部答對。就連「襟、魑魅、殤、窅然「這樣的字都能認出來。
  • 小神童5歲能識三千字,不用光羨慕,學會這些你家孩子也能做到
    當家長的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早早的贏在起跑線上,所以經常對各種早慧的「神童」格外關注,而在最近幾年爆火的神童當中,得到家長們認同最多的就是通過《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節目一炮而紅的小神童王恆屹,他年僅5歲就能識3000字實在讓很多孩子還在學「一」、「二」、「三」的家長羨慕不已。
  • 11歲神童6歲讀初中 有望被中山大學錄取(圖)
    龔民的外公表示,因龔民年齡太小,家人擔心其生活自理能力不夠,故一旦到中大讀大學,在佛山的外公外婆將到廣州陪讀。   「小神童」6歲讀初中  今年3月,就讀於南海中學的11歲學生龔民參加了中大自主招生,面試成績排在所有考生的前20名、總成績排在前30名,獲得A類資格,被大家稱為「小神童」。
  • 小神童5歲能識三千字,不用光羨慕,學會這些你家孩子也能做到
    當家長的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早早的贏在起跑線上,所以經常對各種早慧的「神童」格外關注,而在最近幾年爆火的神童當中,得到家長們認同最多的就是通過《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節目一炮而紅的小神童王恆屹,他年僅5歲就能識3000字實在讓很多孩子還在學「一」、「二」、「三」的家長羨慕不已。
  • 向曾國藩學習記生字
    我們看一下上圖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果左邊的曲線圖不好看,就看右半邊的數據:20分鐘以後,我們記憶的東西就只剩下58.2%,也就是差不多忘了一半。1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裡面,5分鐘也有一個遺忘的量,那我們就採取當天聽寫完後,改錯5遍,把剛才的生字再複習1遍;20分鐘或者半個小時左右複習第2遍;當天晚上睡覺之前拿出生字,讓孩子再複習第3遍。
  • 自學拼音偏旁能讀書 2歲小姑娘認字3000多
    吳迪每天都給渲渲講故事,然後,在渲渲自己讀時,她將渲渲認識的字都記在本子上,再製成卡片,不認識的字她也不強迫孩子去讀,而是等下次渲渲自己感興趣了,主動問媽媽這個字念什麼時,吳迪再告訴她。  渲渲的自學能力很強,所有的拼音、偏旁部首都是她自己認識的。有一次,吳迪故意將「誠實」寫成了「城實」,渲渲脫口而出,應該是「言」字旁。
  • 孩子能夠熟練地讀、背課文,卻不認識單個的生字,家長們可別大意
    不知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每當孩子在讀課文、背課文時流利又清晰,沒有不認識的字。可一旦換種方式,比如家長讓孩子在本子上聽寫生字,或者隨意從書中點個字、詞語什麼的讓孩子認認,他卻又不認識了。這種能讀能背,但卻不能認識單個字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將語文最基礎的生字學會。這種能讀能背的學習,其實是學會知識的一種假象,看似都熟悉了,學會了,實則不然。一般出現這樣的情況,多是字的筆順、部首、結構,還有拼音沒學紮實。生字是學習所有功課的基礎。
  • 小神童王恆屹5歲能識三千字,但我卻不建議太早教孩子識字背詩
    我國的家長們從上個世紀的科大天才少年班開始,就對神童有一種別樣的情懷。而說起最近比較吸睛的神童,可能就是通過《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節目一炮而紅,在家長們的視線裡不斷刷屏了整個上半年的「中華小詩庫」王恆屹了。這位小神童的主要戰績就是5歲就能識3000字,會背唐詩五百八十首。
  • 小神童王恆屹5歲能識三千字,但我卻不建議太早教孩子識字背詩
    我國的家長們從上個世紀的科大天才少年班開始,就對神童有一種別樣的情懷。而說起最近比較吸睛的神童,可能就是通過《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節目一炮而紅,在家長們的視線裡不斷刷屏了整個上半年的「中華小詩庫」王恆屹了。這位小神童的主要戰績就是5歲就能識3000字,會背唐詩五百八十首。
  • 香港神童11歲讀數學碩士 平靜面對外界質疑(圖)
    文、圖/本報記者何濤  今年9月,年僅11歲的沈詩鈞將開始攻讀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碩士階段的課程,這無疑又是轟動教育界的一大新聞。  沈詩鈞是香港人公認的「神童」。  剛剛結束的大二學期,沈詩鈞平均每天有5個小時的課程,一周總共有25節課。  個子小定坐第一排  沈詩鈞是小學都沒有讀完,就從小學一下子跳升到大學。面對更自由和更有挑戰性的大學生活,沈詩鈞說自己並沒有什麼壓力,相比讀小學而言,他更喜歡讀大學,「因為不需要學習那麼多的東西。」
  • 香港神童11歲讀數學碩士 父母不再當陪讀(圖)
    沈詩鈞是香港人公認的「神童」。2007年9月,9歲的沈詩鈞被香港浸會大學錄取,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學生,為公眾所關注。  隨後沈父刻意避開媒體,沈詩鈞度過了兩年低調的大學生活。近日,沈詩鈞剛剛結束了大二階段的學習任務。  與內地的神童集中在一起「扎堆」學習不同的是,沈詩鈞在香港浸會大學與20多歲的成年學生一起上課。
  • 你能給這些生字正確組詞嗎?
    我家兒子已經上二年級了,每學習一篇新課文都要按照「4822」的模式(即,每個生字注音4遍,字寫8遍,組2個詞,每個詞寫2遍)抄寫課後生字,隨著學習的深入,需要認識和掌握的生字越來越多了。學完課文做的一些習題和測驗根據拼音寫漢字,給漢字組詞都是重點,因為這些都是學生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所以老師和家長都督促學生要多寫多讀多練,以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字以及組詞。
  • 聽這位教6歲女兒認三千字的媽媽怎麼說
    的確,我爸通過無意識的指讀讓我認會了三四千字,可也正是因為我很早就認了那麼多字,所以很小就如饑似渴的讀了很多書,然後眼睛就早早的近視了,然現在生了孩子還要擔心給孩子遺傳,而我現在給孩子做的這些不就是為了避免這個惡性循環嗎?想到這裡我就對孩子識字少這件事釋然了。接下來只需想一些高效的辦法抓緊學就是了。
  • 3歲認三千多字,5歲半背近六百首詩文,隔代帶娃也可以很優秀
    但同樣的,如果爺爺奶奶輩能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樣隔代帶娃也可以很優秀。大家對於神童王恆屹應該有所耳聞吧?在詩詞大會第五季中,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被主持人稱之為「行走的中華小曲庫」。隨便一個風格的詩詞,都能在短時間內在大腦的信息處理之後,馬上說出詩句。臺下的觀眾都表現出一副十分詫異的神情,被這個5歲神童的詩詞積累所驚豔到。
  • 只學習不知何為朋友 「數學神童」是悲劇?(圖)
    鮑宇陽經歷過數次跳級,小學讀了四年,初中讀了一年,之後直接進入華師一附中理科實驗班讀高中,總共接受了8年正規教育。當記者走近「數學神童」鮑宇陽時,卻意外發現在「神童」光環的背後,響起的並不全是掌聲和讚歌,還有爭論和擔憂———  對話  記者:與「神童」交流有困難  2月14日,當記者走進華中師範大學講師鮑良言家中時,先瞥見沙發上一個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正在看電視。看見記者進來,小男孩迅速鑽到書房裡,關上門。
  • 藉助可愛的事物認識標點,寫好字,讀好詩
    學習本課要完成的任務:1.認識11個生字,和禿寶蓋、四點底2個偏旁,正確規範書寫「下、個、雨、們」4個生字。2.藉助具體事物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3.正確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生動有趣,讀好兒化音。二、範讀引領,孩子開心學讀1.聽老師朗讀兒歌,孩子們聽,可以小聲地跟著後面學讀。2.孩子自己練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拼讀。3.結合插圖,說說青蛙的表情,猜一猜,小青蛙這時什麼心情?
  • 高級教師整理,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2單元生字卡片,值得收藏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位高級教師收集和整理好的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1-2單元的生字卡片供大家學習和使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1-2單元總共有6篇課文,需要掌握48個重點生字,這些生字在考試中經常以各種形式出現,比如:比一比,再組詞;造句、修改病句;看拼音,寫詞語等等。
  • 揭秘「漢字神童」:詞典通讀3遍、每日睡6小時
    揭秘「漢字神童」:詞典通讀3遍、每日睡6小時   因為手機、電腦的普及,很多人提筆忘字。
  • 《瘋狂看圖猜成語》一個貓字一個生字打一成語
    導 讀 瘋狂猜成語一個貓字一個生字答案是什麼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