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釗霞律師,
廣州離婚律師王幼柏離婚律師團隊核心成員,專注婚姻家事領域
黃磊曾經在某節目上說過"我經常會幻想女兒出嫁的畫面,我一定會哭。但是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黃磊站在父親的角度可能會認為,沒有婚禮就是對這段婚姻不夠重視,沒有把它看作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來做,這既是對女兒的不尊重,也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所以,這樣的男人他不讓女兒嫁。
沒有婚禮就不嫁女兒,儀式感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想了想,婚姻中的儀式感還是挺重要的。
這不,國家也發聲了。據民政部網站9月8日的消息,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開展婚前輔導、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儀式常態化等一系列措施。
《意見》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頒證儀式常態化,讓新人更有儀式感。《意見》強調各地要著力提升結婚頒證服務水平,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至少設立一個獨立的頒證大廳,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儀式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
自此,結婚領證就儀式感十足了,不再是簡單排隊、拍照、填表、發證的簡單流程了。
消息一出,當天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民們的熱議。
網友紛紛各抒己見,有支持的聲音,也有反對的聲音。支持者表示:"這舉措非常好,儀式感還是要的,能夠為今後留下難忘的回憶"。反對者則笑嘲:"不如加個結婚冷靜期"(因前不久的新《民法典》剛提出了離婚冷靜期)、"都是一些形式主義"、"有個儀式就有用了?"
在我看來,這一舉措與即將實施的《民法典》確定的"離婚冷靜期"是一脈相承的,其目的均是維繫婚姻家庭的穩定性。婚姻是家庭的紐帶,婚姻家庭和諧事關民生幸福和社會穩定。當今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領證時增加儀式感,也能提醒前來領證的年輕人把婚姻當回事,而不是簡單草率領個結婚證。因此,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以減少離婚,是值得嘗試和肯定的做法。
儀式感在維繫一段婚姻關係的長久穩定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認,再轟轟烈烈的愛情,待激情褪去,最終都回歸於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中。而儀式感則可以提醒我們銘記愛初心,抵擋歲月及日常瑣碎的消磨,維繫婚姻的長久幸福。
高質量婚姻的相處需要有儀式感,才能讓愛情保鮮,銘記愛的初心
我們都知道黃磊和孫莉是模範夫妻,結婚多年恩愛如初。除了懂得婚姻的相處之道,黃磊重視儀式感也是他們感情保鮮的秘訣。
黃磊與孫莉結婚20周年紀念日,黃磊又隆重地舉行了一場婚禮,與同一個人,再辦一個婚禮,這恐怕只有他做過。他說他很在意這種儀式感,如果彼此都開心,每一年辦一個都行。
當然,我們做不到也不需要每年一場婚禮,但是為生活增添儀式感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其實儀式感是提醒我們在某個重要的時刻與重要的人一起度過,給自己愛的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重新找回愛和依戀,銘記愛的初心。如此一來,夫妻感情才不至於在瑣碎的每一天中消磨殆盡。
婚姻生活中的儀式感,可以化解生活中瑣碎、抱怨,切實保護婚姻
小美和小華登記結婚後,每天的生活被工作、孩子、生活瑣事塞滿。因為缺乏儀式感,小美都早已忘記愛情的模樣,忘記曾經與小華轟轟烈烈的愛情,感情也是越來越淡,爭吵、抱怨越來越多。
情人節這天,小美下班後看著大街小巷的情侶都手捧鮮花,甜蜜地約會,心生羨慕。不料小美回到家中,小華劈頭蓋臉就抱怨道:"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啊,孩子一直在哭鬧找你,晚飯還沒準備,冰箱也沒有菜了……"小華一直在絮絮叨叨不斷。而小美心中本來就積壓的不滿像決堤一樣宣洩出來,爭吵也不可避免。
其實,如果這天小華能夠為小美準備一份專屬的儀式感,雖然孩子依然要照顧、晚飯還得繼續準備。但是就是這麼突如其來的一份儀式感,就化解了心中的所有不滿,暫時從家庭的角色中抽離出來,享受此刻,從而避免了爭吵。
那些攜手走過二、三十年依然幸福的婚姻,難道就沒有爭吵、抱怨了嗎?不可能的,兩人面對生活中的繁瑣,肯定會發生摩擦的。黃磊和孫莉攜手走過了20年的婚姻而幸福依舊,這肯定是離不開婚姻生活中的儀式感,黃磊本身就是個重視儀式感的人。
在儀式感面前,那些平日裡的辛苦、委屈和沉重,得以被釋放和安撫,從而化解生活中瑣碎、抱怨、恩怨,學會互相包容和理解,切實保護婚姻長久幸福,這大概就是"儀式感"給我們婚姻生活帶來的意義。
儀式感是雙方行為,而絕不是單方給予的行為
一段好的婚姻需要雙方用心經營,感情也是需要雙方的付出,僅僅靠一個人的努力的婚姻必然無法長久穩定的。婚姻關係中,雙方都是平等的主體,都渴望被深愛、被關注、被需要。如果一方從不給予也不參與,那另一方必然會傷心、失望,最終所有的熱情都會耗盡。因此,婚姻中專屬的儀式感一定是相互的給予、相互配合。
你可以想一下這樣的情景:丈夫在結婚紀念日這天,特意訂了高級餐廳,用心準備了鮮花、禮物。滿懷期待邀請自己的妻子出席,心想一定要給妻子留下美好的回憶。而妻子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心中只有工作,結婚紀念日早拋到九霄雲外。這天,接到丈夫的邀約也沒太在意,如常在辦公室加班。直到晚上8點多才想起赴約,著急忙慌趕到,連忙道歉。不僅如此,吃飯過程中,妻子仍然在一邊工作,電話、信息忙個不停,忽略了丈夫精心準備的一切,全程跟丈夫沒有任何情感交流。丈夫禁不住心生失望,與丈夫所期待的情景相距甚遠。
這頓飯對於丈夫來說是賦予了特別意義,而妻子只視為一頓佔據了自己工作時間的晚飯。妻子的態度如同一盆冷水劈頭蓋臉潑過來,久而久之,丈夫也會失去準備儀式感的積極性。所以婚姻中專屬的儀式感必然是屬於雙方的,而僅有單方參與,另一方怠於配合的話,不僅儀式感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反而可能引發夫妻矛盾。
婚姻之所以不同於愛情,因為愛情是刻骨銘心、感天動地,而婚姻更多的是朝夕相伴和柴米油鹽,攜手走過瑣碎的每一天,共同面對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而儀式感便是日常瑣碎中的調味劑,為漫長婚姻生活增添色彩,抵擋日常瑣碎的消磨,維護婚姻的幸福長久。最後,願每一段婚姻都可以收穫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