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帶幼兒玩轉皮影

2020-12-2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湖南省文化廳幼兒園梅溪湖分園小劇場裡,皮影戲《肥貓哥兒》正在上演。幕後配合的,是兩位老師;臺前說故事、配音的,是20多位小朋友。

「傳統文化進幼兒園的過程中,我們曾走了些彎路。」園長詹霞回憶道,剛引入皮影戲時,教師們想的多是如何讓孩子們學會操作皮影,「其實很難」。

孩子們的手小,靈活度和力度都不夠,如果一味追求操作的熟練度,反而挫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什麼辦法既能讓孩子們開心地學,又能體現傳統文化的韻味?

幼兒期是發展語言的關鍵期。一幕幕皮影戲,仿佛一個個「看劇說話」的腳本,孩子們可以在觀戲的同時,任意展開想像,編排童話故事。「皮影戲等傳統文化進幼兒園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孩子將來成為皮影藝人。」詹霞說,在明白了這一點後,幼兒園對於孩子是否會操作、操作熟練與否不再著意強調,而是將目標定位於「在傳統文化的薰染中,發展幼兒的音樂、美術、語言等能力」。

省文化廳幼兒園本部與湖南省湘劇團、花鼓戲劇團同在一個院子裡,與其他劇團、湖南大劇院一步之遙。幼兒園的一些教師有的就是這些劇團的退役演員,園內的孩子也大部分來自演職人員家庭。這些便成為得天獨厚的資源。

在籌備園慶60周年時,園本部要重新裝修,梅溪湖分園也正在籌辦。寒冷的冬雨中,詹霞領著記者參觀開辦不到一年的梅溪湖分園,皮影廳、戲劇室、陶藝室、茶藝區、小博物館充滿濃鬱的中國特色;走廊、過道、玻璃牆甚至廁所,都有京劇臉譜等傳統文化的元素和標識。

環境改造易,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和教學活動中,卻不容易。副園長陳錚介紹說,「幼兒園把所有老師全部派去參加培訓,短短一年多時間,就有8000多人次參培,開展教研200多場。」「送出去」的同時,幼兒園還將藝術家們「請進來」,省舞協主席楊霞來了,省湘劇院院長王陽娟來了,省花鼓劇團名角劉趙黔來了,木偶皮影戲保護傳承中心的數位專家連連送戲上門。

孩子們在幼兒園耳濡目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新生入園,最喜歡做的事是和小木偶交朋友;晨會遊戲,小朋友們表演皮影、木偶精彩劇目;區域活動,小朋友們可以製作皮影、製作戲曲服飾道具,就是幼兒課間操也都加入了有趣的傳統戲劇元素,可以說是「整天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裡」。教師們十分了不得,他們自導自演皮影戲,自己做皮影片子,堪比專業人士。

2017年11月3日,湖南省「傳統文化傳承與幼兒藝術教育改革」主題會議在長沙舉行,省文化廳幼兒園作為展示單位,向與會的100多名代表作了場精彩的匯報演出。記者在現場看到,當皮影劇《肥貓哥兒》的音樂響起,畫面靈動,一兩分鐘後,孩子們開始根據畫面描述所見場景,猜想後續情節,最後再為劇中角色配音。而此前的「首屆木偶皮影展演」活動,兩個園的1000多名孩子和部分家長參加了表演,在「我最喜愛的木偶皮影節目」評選環節,網絡點擊量達到5萬多人次。戲曲組推出的教學活動《劉海砍樵——花鼓戲欣賞》在全國特色課程研討活動中展示交流,獲得高度好評;教學活動《營救小丑魚》、皮影表演《天掉下來了》,還被推選到「全國幼兒戲劇教育會議」上展示。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4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回放 馬派皮影戲傳承人教你如何玩轉皮影
    回放 馬派皮影戲傳承人教你如何玩轉皮影
  • 湖南幼幼新宇幼兒園:皮影藝術入校園,傳統文化潤童心
    11月11日上午,幼幼新宇幼兒園邀請到了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藝術家們為園區中大班的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皮影戲表演。活動一開始,帶有中國濃厚氣息的舞臺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緊接著,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藝術家們用皮影藝術一一呈現了《肥貓哥兒》《狐狸和烏鴉》《倆朋友》《龜與鶴》四個寓言故事。一張半透明的白布後,藝術家們將故事情節,展現得有聲有色。孩子們隨著劇情時而緊張、時而興奮、時而歡呼,氣氛熱烈。
  • 東營:小皮影 大世界——通過皮影故事教幼兒學禮貌用語
    3月31日,剛踏進東營區實驗幼兒園小一班,就聽到幼兒們拍手喊起來。  專門製作的白布「影子牆」將舞臺和觀眾分成了兩部分。幼兒們坐在幕布的這邊觀看演出,那一邊的老師們則雙手提「皮影木偶」進行表演。一個《小老鼠上燈臺》的故事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了幼兒面前。李萍老師適時對孩子們進行引導:「小朋友們想一想,小老鼠偷油吃該怎樣躡手躡腳?小花貓又是怎麼發現它的?」
  • 北京西派皮影老藝術家路聯達今日收徒,36名弟子行拜師大禮
    今天,湖廣會館內,81歲的皮影老藝術家路聯達收徒儀式在這裡舉行,王熙等36名弟子肅立,行拜師大禮,正式拜路聯達為師,傳承京西皮影藝術。路聯達先生,出生於1938年,從12歲開始熱愛皮影藝術,至今走過了整整70年的皮影藝術生涯。81歲的路聯達見證並親歷了新中國皮影藝術70年的發展。從十幾歲跟隨「德順班」路景達師傅學習皮影藝術,到成為劇團的骨幹演員、業務團長,從現場給毛主席演出皮影戲,到參加全國文代會,從勤奮鑽研皮影技藝到前往日本巡演半年,始終為皮影藝術奮鬥。
  • 成都市第五幼兒園組織幼兒到成都市博物館感受皮影魅力
    成都市第五幼兒園組織幼兒到成都市博物館感受皮影魅力 時間:2018-05-04 14:33:15
  • 曉談二十八期 | 皮影傳人範維國:非遺文化者的產業夢
    出生於藝術世家,自幼受家庭氛圍薰陶,在中國傳統文化、皮影藝術、民間美術、泰山民俗等理論研究方面頗有造詣。  範維國代表作品主要有皮影雕刻畫和皮影創新劇目。其皮影雕刻作品「泰山石敢當」曾獲中國第七屆北交會銀獎和山東省文博會金獎。其演出的皮影戲《泰山石敢當大戰惡狼精》獲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金獎。其雕刻製作的泰山皮影工藝品,獲得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金獎。
  • 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遷館西安音樂廳 看非遺皮影如何「趕潮...
    國寶就應該與市民更近一些提起皮影,也許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只局限於影視作品中一筆帶過的畫面、旅遊景點販售的塑料紙片,但這些都是刻板印象帶來的偏見。這些皮影藝術最精華的部分都被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好好收集、珍藏。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原址已落成4年有餘,收藏國寶級陝西東路皮影200多件,是精品中的精品,展現了清代鼎盛時期皮影藝術的魅力。這裡,不僅僅是一個收藏物品的展館,更是連接每個人,是所有市民共同擁有的文化共享空間。
  • 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將在京舉辦
    我國的皮影藝術院團班社眾多,分布在全國各地。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北京、陝西、甘肅、青海、湖南、山東、四川、遼寧、浙江等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18支民間優秀皮影藝術院團進京,這些皮影藝術家們風塵僕僕,從鄉村走來,從田間地頭走來。18個風格迥異、不同流派的皮影藝術團體,將匯集在風景秀麗的鳳凰嶺腳下,展示千年皮影的獨特魅力。
  • 皮影主題樂園冰雪季特價預售結束
    21:10:08 來源: 德美票務 舉報   唐山南湖24小時 昨天  皮影心動力
  • 皮影戲劇《封存的皮影寶盒》
    哦,不對,還有一個最最最重要的童年樂趣,那就是不管村裡誰家過白事也就是喪事的時候晚上總會有戲班子來村裡唱戲,一般戲臺是大場面,而還有一個小場面就是皮影戲臺,每次戲臺那邊都是藝人帶妝演出,陣勢也是相當大,觀眾也是最多的,而皮影戲這邊總是零零散散的一點點觀眾,而我每次都會拿著家裡的小木凳子坐在第一排,而且一定要坐在靠邊的位置,因為每次我還要扭著頭去看幕布後面的爺爺是怎麼變換手裡的皮影的。
  • 來過這家博物館,才能讀懂陝西皮影的魅力
    一塊白色幕布,幾個皮影小人伴著音樂,變換著動作,隨著藝人的唱腔,跳來跳去……想來這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皮影吧。昨天文博君有幸去到全國唯一一家以明清皮影為主題的博物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這才重新認識了皮影,見識到了真正的皮影魅力。
  • 皮影進校園師生共賞傳統藝術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深圳戲院承辦的少兒演出季攜手杜鵑花皮影藝術中心日前走進蓮塘房地產幼兒園,為現場的孩子們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皮影表演。 當天晚上,皮影戲表演藝術家們為孩子上演了《小刺蝟的煩惱》、《聰明的小猴》、《紅樹林的故事》、《狼來了》、《三隻小豬新傳》等經典劇目。
  • 雲夢皮影簡介(圖)
    雲夢縣皮影戲始於清中葉,至今仍有皮影26臺。演出活動常年不斷,1995年2月由省文化廳授版為「湖北皮影藝術之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前臺演唱兼操縱,後臺司擊樂伴奏,俗稱打鑼腔或二人臺,有戲劇輕騎之稱。    皮影製作,仿戲劇服飾,臉譜,用料從紙到塑料片,透雕鏤空,花紋精細,色彩鮮亮。
  • 多地藝人齊聚,一場皮影盛宴在金匯上演
    看到當地人進行皮影戲演出 感到新奇,回來後仿之 由此誕生了我們奉賢皮影戲 簡訊 昨天(11月25日)下午,金匯鎮開展「傳承美好生活 夢圓幸福金匯」東方美穀皮影節活動,來自上海戲劇學院、唐山皮影劇團以及海寧皮影劇團的專家和金匯鎮皮影傳承人匯聚一堂
  • 皮影戲皮影與動漫結合:從蕭條零落到朝氣蓬勃
    陸豐皮影是透明的,人物臉色紅潤,水袖輕盈。鍾哲平/攝陸豐市皮影劇團副團長、皮影藝人蔡錦鎮,他的父親蔡娘仔是著名皮影戲表演藝術家。鄭迅/攝陸豐皮影戲劇團是整個地方戲田野調查過程中令記者最為「耳目一新」的。嶄新的大樓、井井有條的管理、年輕時尚的工作人員,仿佛與「珍稀劇種」、「傳統民俗」之類的標籤掛不上鉤。誰曾想到,這裡曾經屋漏如注,黯無生機,藝人各奔東西。
  • 全國優秀民間皮影藝術院團大匯演活動在京開幕
    我國的皮影藝術院團班社眾多,分布在全國各地。本次活動以「攀登影戲新高峰」為主題,特別邀請北京、陝西、甘肅、青海、湖南、湖北、山東、四川、遼寧、浙江、廣東、山西、河南、河北等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18支民間優秀皮影藝術院團進京,這些皮影藝術家們風塵僕僕,從鄉野走來,從田間地頭走來。
  • 用皮影講好運河故事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大運河皮影藝術展(預展)同時開展。皮影演員們正在講述皮影故事中國民協皮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策展人林中華介紹,京杭大運河沿岸是我國皮影藝術重要分布區,有多個流派皮影文化遺存。皮影演員正在操縱皮影記者看到,館內匯集了大運河與皮影藝術研究的初步成果,展出了大運河沿岸、周邊9個省份的特色皮影藝術品。
  • 小萌娃玩轉皮影,品味中外傳統文化
    有孩子回答了《小兔子乖乖》《三隻小豬》等等等等,看來小傢伙們準備把平時在幼兒園「區域角」裡的「故事區」搬到皮影上呢。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寶貝們開始迫不及待地做屬於自己的皮影,「我要畫小汽車,剪下來」,「我的是太陽」,「我畫了小公主」,「老師快看,我畫了好多形狀」,「我們一會兒要上去講個馬路上小汽車的故事」…各式各樣的造型設計,讓人忍俊不禁,也由衷佩服孩子們的天馬行空。
  • 皮影的創新與傳承:韓非子劇社讓「古舊變流行」
    廣告 皮影的創新與傳承:韓非子劇社讓「古舊變流行」 2016韓非子劇社成員現場表演了皮影戲《形影不離》《白蛇傳》片段,將創新後的皮影藝術展現給觀眾。  為何叫「偶遇」?沙龍主持人高建城解釋道:「『偶遇』是一個雙關語言,簡單到皮影,複雜到『傀儡文化』,能夠代替人去表演的有各種各樣的偶類。現在我們把傳統理解的皮影,從後臺變到前面來,做了一些嘗試。同時古舊變流行,我們希望在舊的形式裡面找到新的流行的契機。」
  • 歷史的文化,湖南皮影,你了解多少?
    湖南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漢族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史書上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一面白色幕布,一張案板,一束昏黃的燈光,幾個皮影便可在一雙布滿老繭的手中輕舞飛揚,活靈活現,一場精彩絕倫的皮影戲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