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娃娃們雖然宅在家裡,但是停課不停學,各種興趣班也紛紛開啟了線上模式。由於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忙,不能在家裡陪他,就把娃送回了外地姥姥家,因此兒子的學習大權便交在了姥姥手裡。
為了完成老師每周的學習任務,起初的時候姥姥也各種擔心,自己不會英語怎麼教啊。。老師作業不知道怎麼完成啊。。兒子不配合怎麼辦啊。。各種疑慮和擔心。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看著姥姥每周第一個交作業,並且得到老師的誇獎,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來了。
其實對於英文啟蒙來說,英文是否標準,好不好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更像是一個陪練的角色,陪伴他進行語言的輸入,輸出及互動,只有當孩子把書本上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裡的日常聯繫到一起,才是真正的做好了啟蒙的任務。
01
學習英語的誤區。
有一天,發現樓下鄰居上來敲門,一臉苦惱,她說,孩子已經上了一年級,之前也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小開始讓她背單詞,剛上1年級,已經掌握300多個詞彙了。但是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的考試成績並不很理想。
詞彙量並不是學習英語的全部,它就像是我們蓋房子,除了需要準備原材料之外,我們還需要明白蓋房子的方法和結構,學習英語也是一樣,單詞就像是房子裡的磚瓦,憑著自己喜好就能搭建出來結實穩固,經得起風雨的房子麼?不一定!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兒子同校還有一個小姑娘,單詞,語法,連同考試成績樣樣漂亮。一直是家長嚴重別人的孩子,曾經得到了無數家長的羨慕。有一次學校來了外賓,邀請小姑娘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給外賓獻花,期間,外賓突然問了小姑娘一個問題,那一瞬間小姑娘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單詞和句法都熟悉,但是英文輸出卻一句也講不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啞巴英語」
美國著名的腦科學實驗室證實了聽說和互動的重要性:「只有藉助有意義的互動交流,語言輸入才能得以接納到小孩子的腦子裡,然後被他加以分析和統計,繼而使今後的輸出成為可能。」
在3-8歲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敏感期,主要側重聽說能力的培養,聽的方面大量輸入幫助孩子磨耳朵,從而培養辨音能力。說的方面主要是以模仿為主,在對應的場景下模仿,在反覆練習中習得詞彙和句子。語言的輸入是基礎,沒有大量的高質量的輸入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語言輸出。
02
那麼在孩子的啟蒙階段,父母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輸入,輸入和互動呢?英文不好的父母也可以嗎?讓我家姥姥用實戰經驗給你支幾招
A 融入兒歌
一聽到兒歌相信好多人會持反對意見,覺得小朋友單詞還不認識幾個,唱兒歌?這事兒不靠譜吧!但其實則不然,好多專家也推薦用兒歌來進行英語啟蒙,挑選適合孩子階段的兒歌,不僅能幫助孩子掌握兒歌的韻律,讓他們對學習英語這件事產生興趣,還能夠在不斷的重複模仿中學習新的詞彙!
姥姥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兒歌打開,設置單曲循環模式,一周聽一首兒歌,前三天用正常模式播放,之後三天調整到120%-150%的慢速模式,最後一天再調整回正常模式,這樣可以幫助剛接觸英語不久的兒子聽清楚了歌詞跟得上外教的節奏,也在不斷的重複中學習了這首兒歌。兒子沒有專門的時間來學習兒歌,就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從早上吃飯的時候一直到晚上上床,只要有時間,姥姥都會放兒歌給他聽,不論他在吃飯,畫畫還是玩樂高,都可以,孩子有的時候看似在專心致志的玩玩具,但其實,為他創造這種英文的輸入環境特別重要。
B 結合生活進行場景再現
人類學家馬琳諾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沒有語言情境,那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麼,語言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我們需要把書本上的英文和日常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多次對應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我們學習中重複不足的問題。有過一些英語基礎的人大概都記得最初學英語的時候英語課本上這樣的對話
「 Hello,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I am fine too.」
為什麼三十多年過去了,這樣的對話還記得這麼清楚,就是因為當年做了大量有關這個對話的練習,以及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對話也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對話裡,在我們反覆的重複的過程中,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子裡,直至有一天,我們不需要進行中英文的轉換可以脫口而出。
姥姥不會英文,但是每節網課開始的時候,姥姥都會坐在兒子旁邊,跟著他一起學習,雖然聽不大明白老師講的每句話都是什麼意思,但是從呈現出來的畫面上,從其他小朋友的反饋上,大致可以猜測出這節課的主題是什麼,學會了哪些新詞彙。比方上一節課老師講的是做飯,下課之後姥姥就和兒子把家裡的廚具都拿出來,讓孩子說這個用英文怎麼說,如果哪個詞說不上來,兩個人重新再看一遍老師的視頻,找到那個詞彙。或者走在超市裡,姥姥也會指著一些食物問兒子用英文怎麼說,走在街上看到小動物,也會問問兒子,如果遇上哪個不知道的,媽媽這個後備軍師隨時出馬解決問題。但是有一點,姥姥只是提醒孩子複習這個詞彙,從來不會告訴他這個詞的發音是什麼。
這樣對應的次數多了,孩子大腦裡反應的是一個個的場景圖片,而不是中文式的翻譯。
C 電子繪本
美國哈弗大學雙語教育碩士 吳敏蘭女士在一次採訪中講到自己的英語啟蒙就是自己英文不標準的母親,他說母親剛到紐西蘭的時候,很多英文不會說,發音也不標準,但是當時母親做了一件最棒的事就是帶著她和姐姐走進了當地的圖書館,坐在角落裡聆聽管理員講英文故事。然後她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學習英文的方式。因為繪本裡面,英文重複性高,單詞也比較簡單。
繪本是孩子打開英語情景大門的一把有趣的鑰匙,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選擇相對句子較短,內容簡單的繪本,小朋友自己可以拿著點讀筆跟讀模仿,慢慢也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
當然,讀英文繪本,方式不僅限於「系統讀寶寶聽」還可以加入很多孩子感興趣的好玩元素,兒子在聽繪本的時候,如果裡面有小猴子,姥姥會讓他假裝是小猴子並作出各種動作,把繪本裡的內容用肢體語言展現出來。激發孩子的興趣。。關鍵是要讓孩子投入的享受這個好玩的學習過程
D 看英文原版動畫片
提前在姥姥的手機裡給兒子下了一些簡單的動畫片,比方小豬佩奇,起初給他放英文版的時候小朋友會比較抗拒,說我看不懂,於是姥姥給兒子先看一集中文再對應重複的看英文版,記住中文只能看一遍哦,這樣中英文結合起來,經過幾周的訓練,兒子已經把看英文動畫片當成一件有趣的事,每次看完都還興致勃勃的跟姥姥講這集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最後總結來說,對於啟蒙階段,父母耐心陪伴孩子多元化的進行英語的輸入,輸出,和互動,不僅能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也為未來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父母是否有基礎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真的不是那麼必要的事情,當然,如果父母懂英語,孩子的英語學習自然會更順暢一點,但是如果不懂,那麼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英語學習的環境氛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