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感:「生死能量的轉換」

2021-02-08 海夫人

 

來看我的一個微博




這條微博下面的一條評論留言


有了死能量怎麼辦?

並非生能量就是好,死能量就是壞,生死能量並不是這麼絕對的區分好或者不好。

初中物理我們就學習了——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風通過風力發電機,風能會轉化為電能,風能轉為電能,能量總數並沒有變,只是形式變了。

生死能量也是如此,生死能量在相互轉化的時候,能量總數並沒有變,只是形式變了。

生能量能夠滋養你,帶給你自信,讓你更有力量。

死能量帶著壓力和窒息感,讓你失去信心,透支分散你的力量。

在自然界,生死能量本來就會自然轉換,易經中的「易」也就是講天下間萬物的變化無常。

當你拒絕接納這種變化,你就是自己強迫一定要全部的「生能量」,就是全部的好,結果你會走入徹底的死能量,沒有變動一定要怎樣就是死能量。



空間感:生死能量的轉換

武志紅:有嬰兒心理的人沒有形成空間感,真切覺得只有目前這一個空間。願望在這個空間不能實現,願望的能量就會變成死能量。

成熟的人知道是有空間的,事情是可以繞彎的,直行的路走不通,可以繞過或退一步,換個空間,等合適的機會到來。


嬰兒和心智不夠成熟的成年人的時間感,只有當下這一瞬。願望升起,當下被滿足,就是生;沒被滿足,就是死;他們會立即暴怒或無助,願望立即變成死能量,要麼攻擊別人,要麼攻擊自己。

成熟的人則有時間感,他們知道生死考驗不再局限於當下這一瞬間,而是可以拉長到很長時間範圍內。隨著時間累積與投入增加,願望實現的可能會增加,生能量逐漸變強。這也是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基礎。


嬰兒和有嬰兒心態的成年人認為,必須在當下這一個時空實現願望,否則願望就死了,自己也要死了。

成熟的人則知道,即便我在很多時空受挫,我還是相信我能在更多時空增加實現願望的可能性。

所謂韌勁,就是可能拿時間與空間,做生能量與死能量的轉換。

成熟的人的能量有了韌勁,輕易不會再破碎,最終會形成穩定的感知:隨著時間累積與空間轉換,願望得生的可能性會增加。由此生能量就變強了,死能量逐漸在變成生能量。


生死能量轉換的空間怎麼來的?


生死能量轉換的空間最初源自父母容器的作用在孩子成長過程,父母對孩子有多接納、多肯定、多欣賞,這份容器的空間就越大。

一個人生死能量轉換的空間感越大,這個人越有彈性和韌性,越能夠自由接納各種情況的出現。


成年後怎樣自己獲得這份空間感


生能量首先代表著對一切狀態的接納,相信自己能行,同時允許自己在某些時候不行,能夠接納這種不行,在不行的時候具有韌勁,並不會因為自己不行就全盤否定自己,也就是不會因為自己不行瞬間進入自己要死的灰暗狀態。

我曾經就是一個死能量具足的人,我特別敏感,而任何一點挫折和不如意都會導致我瞬間崩潰,立刻進入崩塌狀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死了。

我有一個特點,就是無論「死能量」襲來多少次,我都能重新開始,只要給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我都能夠再次重振旗鼓重新開始。(這應該源自我幼年期間(3歲前)從姥姥哪裡得到的無條件的愛)

之前我一直在重複一個事情,就是不斷經歷和體會死能量,然後燃起希望,生能量支撐我,接著死能量再次來襲,無數次就是這樣「生死能量轉換、較量」。

某一天,我突然有所覺察,發覺死能量感幾乎全部來自頭腦,頭腦一種固定的認知模式、思維模式,事情尚未開始做,頭腦就會給出一個模式:一定要這樣,或者最好要這樣,一旦無法達成頭腦鎖定的那份標準模式,整個人就會自動進入死能量狀態。

有了這份覺察,我慢慢就跳出了這樣的模式,就好像破除了這種生死能量糾纏的狀態,從此就是無論順境逆境只是面對,安住當下,保持覺察和看見,不評判。


自我覺察和看見就好像一個緩衝或者說起到剎車的作用,放在生死能量轉換中也就是空間感的開啟。

自我覺察能夠讓你破除頭腦妄念進入真實狀態,看見並接納生死能量的自然轉換,作為主體的我們能夠自由穿梭。


 



海夫人QQ615739433

2020年2月10日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HFRCDWX

長摁下面二維碼,關注海夫人


海夫人的書《愛是最好的良方》《看見才是愛》青島出版社出版,噹噹,京東,淘寶有售,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即可下單購買。


蘋果用戶讚賞二維碼


其他相關文章

孩子需要的是「什麼」症的標籤,還是更好的成長?

我的孩子抽動症好了!

抽動症是一個提醒!

孩子不是抽動症,那又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能量和物質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也可以互相轉換
    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元素除了時間和空間,還有物質和能量,物質是有形的,能量是無形的,物質有大小體積,可以想像出來,能量卻無影無形,無法想像。物質、能量、時間、空間之間會不會存在某種內部聯繫?物質和能量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是否也可以互相轉換?本人的新質能方程中似乎暗藏玄機。我們是如何知道時間的?
  • 磁場電場質量能量可以互相轉換,宇宙還有什麼轉換定律未被發現?
    質能轉化的實質和轉化條件但這質能轉換式目前僅僅在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宇宙天文等方面體現出來(並且體現的幾乎全都是質量轉化為能量,而能量轉化為質量的例子很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很難體現。實際上目前無論是能量轉化為質量,還是質量轉化為能量都很難。
  • 電的能量轉換
    電能又是如何轉換成我們需要的能量形式呢?一、發電機發電機是指將其它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的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它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輸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
  • 宇宙也遵循能量守恆定律,當能量無法進行轉換就是宇宙的終點!
    宇宙當中所有物態的變化都是要以能量的轉化為前提條件,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過程當中是不是有損耗的現象發生呢?以前我們一直信奉的能量守恆定律是真的嗎?或許這裡面存在能量的損耗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能量損耗的數量是比較小的,我們幾乎探測不出能量的損耗程度。有些物理學家認為能量守恆定律是正確的,在這個範圍內有能量是可能利用,而有些能量則不被利用。在宇宙生命存在的過程當中,就是能量利用率在不斷下降的一個過程,當能量變為不可利用時,就是宇宙生命結束的時間了。
  • 和友文匯紫慧明升|世間一切修煉,能量轉換的秘密在於「心識」
    然而,能量物質轉換的意義,核心不在於創造物質,而是運用「心靈的能量」來轉化「心識」。心識,才是一切現象的緣起。火是能量,水也是能量,風也是能量,太陽光也是能量,電是能量,核能也是能量,就連雙手互相摩擦也可產生電磁能量。
  • 微觀能量波動出現新測量方法,用光學顯微鏡能「看到」能量轉換!
    能量的轉換,能夠解釋從細胞活動到火箭上天的各種過程。在一個過程中,在細分的情況下,能量從一個系統中提取出來,並在另一個系統中使用,再在過程中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轉移到別的地方。圖 | 研究中構建的自由能「地形圖」(圖片來源:Nature Physics)論文作者 David Ross 表示:「自蒸汽機問世以來,科學家們通過分析系統中自由能的轉換來理解複雜的系統。在編碼或設計蛋白質以及其他的單分子系統的工作中,這一理念將依然適用。
  • 怎麼樣才能將能量轉換成1g的質量?
    人類已經能夠按照E=mc^2將質量轉化成能量,但能否反過來用能量生成1g質量呢?質量轉換成能量的例子很多,距離我們最現實的案例是核裂變,重核裂變-質量虧損-轉換能量!而能量轉換成質量的案例,儘管理論上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事實操作起來可能還不是一般的困難!一、一克質量需要多少能量來轉換?其實計算並不困難,因為用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還算下即可計算出來!
  • 科學網—我國空間天氣事件能量流動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因此,研究空間天氣事件的能量流動,對理解近地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預報十分重要。 空間天氣事件的背後推手 「所有空間天氣事件背後,都有能量的流動和驅動。」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北辰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 內燃機與電動汽車電機的能量轉換效率比較
    內燃機汽車的致命傷是能量轉換過程損失大、效率低,主要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①根據卡諾循環的原理,汽油內燃機的最高熱效率僅為35%左右;增壓柴油機也只有內燃機與電動汽車電機的能量轉換效率比較電動汽車電機的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高,主要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①雖然汽輪發電機組也遵循卡諾循環的原理,但在排汽餘熱充分利用之後,再加上大型機組的超臨界、超超臨界運行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不光載物,還要承載自己的死能量
    尤其是人生中各種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的建立,挫折受阻,死能量來襲時。當死能量來襲,人往往容易陷入徹底的絕望。這裡的生死能量,不是通俗意義上生命的開始結束,而是白色和黑色的兩種能量。一種被大眾認知為好的,一種被認知為不好的能量。
  • 空間感!讓你Logo更加優秀
    利用形態大小變化表現空間感產生空間感最主要的條件就是物體形態的前後距離關係,在視覺範圍中,相同的物體形態因距離遠近的不同,看起來大小也不同,因此,在平面上由於視覺的關係,使較大的物體形態有向前感,也是創造具有空間感標誌圖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 有能量轉為質量的例子呢?轉換出來的物質是什麼?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核彈實現了質量轉為能量,那有什麼能量轉為質量的例子呢?傳說中的宇宙大爆炸就是能量轉換成了質量最大的案例,我們整個宇宙的質量都是從那麼一個緻密的能量團裡轉換而來,但似乎很難證明是不,我們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案例嗎?
  • 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功率密度與系統效率該如何進行平衡
    能量轉換效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各製造商摩拳擦掌希望在95%的基礎上再有所提升。他們明白,當考慮到整個壽命周期成本時,逐步減少能量轉換過程中的小部分損失並不一定會帶來總體成本或環境效益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將更多能量轉換設備集成到更小的封裝中,即提高「功率密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工廠或數據中心的佔地面積,並以現有的管理成本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 別急,這是空間感的塑造
    實際上,這是一個創造空間感的孩子。唱歌必須具有空間感,聲音穿透力和活力,並能還原自然的原始面貌。草圖應具有空間感,並呈現逼真的動畫滾動。思考必須具有空間感,以便我們可以使用理性的觀察來深入事物的本質。設計應具有空間感,並以白色空間的形式創建精彩的場景,給人留下深刻而獨特的印象。數學必須具有空間感,學生可以通過仔細的構想探索世界的深奧。空間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與人類息息相關。
  • 空間感、空間感,拍照怎樣做才能營造空間感?
    大家無論是看攝影教程還是跟別人學習攝影,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空間感空間感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就是空間嘛,那在攝影中如果體現出空間感來?我先給大家看一組照片大家或許就能明白了。大家看下面這兩張照片,覺得有空間感嗎?我想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因為照片就是一個平面而已,何來空間感之說。大家再看下面這張照片有空間感嗎?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有,為什麼會有?那就就要具體照片具體分析了。
  • 大自然能量轉換站—生物體
    生物體為維持生命現象,生物體必須積累有機物;為對抗熵增,必須從外界獲得能量。能量有多種形式,如化學能、光能、熱能、動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轉變。異養生物異養生物: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製成有機物,只能把從外界攝取的現成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了能量的一類生物。
  • 分年齡培養寶寶的色彩感空間感
    >分年齡培養寶寶的色彩感空間感2010-02-22 00:06:00出處:39健康網育兒頻道作者:佚名視覺空間智能是人類享受和駕御高質量生活的一種能力,有了它,「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這項智能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的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那些有出色的視覺空間智能的人對視覺非常敏銳,哪怕是在色彩、形狀上的一些細微的變化,在他們的眼中也無處可遁。
  • 「接化發」過程中的能量轉換原理
    「接化發」問題,用物理語言來描述,大概可以將其簡化為「衝擊載荷下的能量轉化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對「接」、「化」、「發」這三個過程做如下的物理學定義:化:高速衝擊物體的動能逐漸轉化為受力物體的彈性勢能;上面(1)-(5)就是一個完整的「接化發」過程,下面藍色文字對這個過程進行了細節描述,若讀者不願深究,可以直接跳過。
  • 圖像色彩空間與應用轉換
    從圖中可以看成Adobe RGB色彩空間是比sRGB色彩空間大的,但是這個也有缺陷,就是不同色彩空間生成的彩色圖像,在不同的設備上顯示或者瀏覽會出現色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不同色彩空間之間建立轉換模型,實現不同色彩空間模型的轉
  • 「從一個人的能量轉換成一群人的能量」
    「把技術連帶敬業精神一併打包傳輸給新一代的年輕工人」新興產業工人們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年輕人的素質普遍比較高,學習和創新能力強,三位代表都指出,國家高速發展和航空產業的蓬勃給技能人才成長建立了很好的平臺,但是「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偏低,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不強,使得很多年輕人不願進入技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