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不韋的故事
蘇不韋,東漢人,字公先,父親韋謙,起初任郡府督郵。當時,魏郡人李暠任美陽縣令,他與宦官中常侍具瑗相互勾結,貪婪暴戾,百姓十分痛恨他們。前後監司畏懼他們的權勢,沒有人敢追查法辦。蘇謙到任後,查到了他們朋比為奸的證據,於是將李暠遣送到左校服役。
經過數次提升,蘇謙官至金城太守,後去職回返家鄉。根據漢朝的法令,凡被免職或被罷免的太守縣守,如果不是皇上下詔徵見,不能隨便回到京城洛陽。但蘇謙私自返回洛陽,而李暠這時在朝廷擔任司隸校尉,李暠知道蘇謙私返洛陽後,便逮捕了蘇謙,嚴加拷問。蘇謙在獄中去世。而李暠仍不解恨,對蘇謙的屍體加刑,以報宿仇。參這一年,蘇不韋正滿18歲,被徵召到公車署,等候考試。他得知父親,於是將父親的屍體運回家鄉,將其掩埋但不舉行葬禮。他仰天長嘆道難道世界上只有一個為父報仇的伍子胥嗎?」他把母親隱藏在武嘉中,改名換姓,變賣全部家產招募劍客,想在荒山野地阻殺李暠,沒有成功。
李暠升任大司農,當時右校堆放柴草的雜屋在寺北牆下,蘇不韋與堂兄弟潛入雜屋,晚上則鑿暗道,白天則隱跡。如此一個月之後,所鑿暗道已經通到李暠臥室的床底下。他們謀刺李暠時,李暠恰好去上廁所,蘇不韋於是殺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兒子,然後留下書信,揚長而去。李暠十分驚慌,為防止被刺殺,他在房屋周圍種上荊棘,在臥室地板上鋪上石板,一天換九次地方,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麼地方。
每次外出時,即披盔帶劍,全副武裝,保鏢、武衛前呼後擁。蘇不韋知道李暠有所防備,於是日夜兼程,趕到魏郡,掘開了李暠父親李阜的墳墓,割下李阜的腦袋,以祭典於父親的墓前。他還把他阜的腦袋擺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貼上一張字條,字條上寫道:「李暠父親的頭顱。」李暠心中有鬼,不敢上奏皇上,只好請求退職,回到家鄉,私下派人重新修茸了父親的墳墓。然後懸重賞追捕蘇不韋,但一連幾年沒抓到。李暠既傷心,又惱怒,導致病發吐血而死。
後來,蘇不韋遇皇上大赦天下得以回家。他回家後,便將父親改葬,舉行了葬禮。士大夫大多譏諷他發掘別人的祖墳,歸罪於死人,不符合古義只有任城人何休把他比作伍子胥。 蘇不韋以匹夫之力,建立了遠遠超過萬人軍隊的功績,如果把他和伍子胥比較,他難道沒有超過伍子胥嗎?」人們自此對蘇不韋刮目相看。
樂羊子妻的故事東漢時,洛陽樂羊子的妻子是一名誠實善良、知書達理的賢惠女子,雖然家境貧寒,但是非常自愛。她為人們留下了「勸夫修行、勸夫求學、勸婆修德、捨生取義」四則故事。勸夫修行。
樂羊子在立志讀書、考取功名的求學期間,一個有錢人贈送給他一大塊金子,他收到金子後就回到了家中,將金子拿出來給妻子看,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清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的施捨的食物,何況是別人有求於你的贈送,你如果得到了這塊金子,就會丟失了誠實守節、廉潔自律的高尚品行,不要讓這塊金子來影響你品德的修行。」樂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捐給了鄉裡,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勸夫求學。在外求學一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樂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剪刀來快步走到織布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布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樂羊子聽了非常感動,出外求學七年都沒有回家,最後終於學有成就。勸婆修德。
樂羊子在外求學期間,他的妻子在家辛勤操持家務,奉養婆婆。有一天,鄰家的一隻雞跑到她家的院子當中,她婆婆竟然把雞抓了殺了,並且煮了一鍋,吃飯時,樂羊子的妻子看見雞肉不但不吃,反而哭了起來,她的婆婆感到很奇怪,就問她:「有雞肉吃,你應該高興,你哭什麼?她說:「我是因為自己沒有把家務操持好,讓大家貧窮而傷心,要是兒媳有能力的話,您也不至於去吃別人家的雞啊。」她婆婆聽了之後,滿面羞愧,悄悄地把雞肉倒了。
捨生取義。有一天,一名強盜想搶樂羊子的妻子做老婆,就先劫持了樂羊子的母親。他的妻子聽到聲音後,拿著菜刀就跑出來,這名強盜說:「你如果放下刀跟我走,我就饒了你們的性命,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先殺了你婆婆。」樂羊子的妻子仰天長嘆一聲,舉起菜刀就刎頸自殺了。這名強盜一下子愣了,放下她婆婆就逃跑了。當地太守得知這件事後,迅速派人將這名強盜抓獲就地正法,並賜給樂羊子的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