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內分泌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似乎現在的發病率還有上升的趨勢。但甲亢的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有些人們常說的甲亢嚴格意義上說叫"甲狀腺毒症",大多數是各種甲狀腺炎症所致,其中很大一部分不需要治療,具體可看以前的文章。
我們今天談到的是需要治療的甲亢,多見格雷夫病。甲亢的經典治療方法主要是三種:藥物治療、碘131治療、手術治療;目前在中國,藥物治療用的最多,也最常見,但是藥物治療有一些副作用,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果正在服用的患者可以學習一下,平時注意一下藥物的不良反應,提早預防。
目前國內用於甲亢治療的藥物主要是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巰咪唑(MMI),國外還有卡比嗎唑(甲亢平)。
抗甲狀腺藥物(ATD)已經用了60餘年,和碘131治療時間差不多長,是甲亢治療的一線治療方法。對於兒童和孕婦目前仍為首選。但是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ATD也不例外,有些患者副反應還比較嚴重,甚至需要停藥換用其它治療方法。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談ATD藥物的副作用:
一,重要/嚴重副作用:
(1)白細胞減少,嚴重導致粒細胞缺乏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是臨床上比較關注的,一般如果出現粒細胞缺乏就很容易出現繼發感染,有時後甚至會出現感染性休克,會有生命危象。所以臨床上剛開始使用藥物時會強調監測血常規,特別是用藥前三個月。但有一點需要說明,有的患者白細胞下降是突發的,很難預測,所以國外指南也沒有硬性規定多長時間監測血常規,只是強調說有症狀如咽部疼痛、發熱等,要及時查血常規。我們一般建議剛開始用藥1-2周就需要查血常規,觀察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變化。
總體來說要到粒細胞缺乏發生率還是比較低的,約為0.3%一0.6%,但是還是要認識對待,如果服藥時白細胞就不高,也就4*109/L左右,就需密切注意,定期監測白細胞,若白細胞少於3*109/L ,中性粒細胞少於1*109/L就應考慮停藥。
另外還需要強調,有些患者初次使用ATD沒有影響白細胞,但甲亢復發再次用藥時,還是可以出現粒細胞缺乏,所以復發也需要監測血常規。
一旦發生粒細胞缺乏應立即停用抗甲狀腺藥物,並禁止使用其他抗甲狀腺藥物,如有感染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同時加用升白細胞藥,可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細胞恢復正常後可停用。
(2)肝臟的毒性或肝損害
ATD引起的肝損害並不少見,但一般程度較輕,停用ATD後多能自行恢復。這兩種抗甲狀腺藥物都可以引起肝損害。甲巰咪唑主要是引起膽汁淤積性肝病,膽紅素的升高為主,肝損害多與藥物劑量相關。而丙硫氧嘧啶主要導致肝細胞損害,肝酶的升高,與劑量無明顯相關性。肝損害可發生在服藥的任何階段,多見於用藥後3個月內,最早可在服藥1天內發生,最長者在1年後發生。
ATD引起致命性肝損傷比較少見,但臨床上還是可以遇見,特別是丙硫氧嘧啶,有時是致命性的。PTU的肝損害發生率顯著高於MMI。PTU誘發的肝炎或肝衰竭沒有劑量依賴關係,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機體的異質性反應有關。
有時候甲亢本身也可以導致肝損害,所以,在臨床上需要鑑別,是甲亢本身所致還是藥物所致,還是其它肝病所致,需要一一排查。
輕度肝損害時患者多無相應症狀,僅有肝功能輕度異常,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需停藥,可減少藥物劑量繼續治療,同時加用保肝藥物,但要密切觀察肝功能情況。如果肝損害加重,轉氨酶在正常3-5倍以上就需要考慮停藥。
如果藥物所致,停藥加保肝治療,肝功能很快能恢復,嚴重肝損害,出現相應症狀,如厭食、噁心、嘔吐、右上腹痛伴黃疸等,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持續明顯異常,多為進行性加重,需要立即停藥並保肝治療。避免導致肝衰竭的後果,可在消化科就診。
二、其它副作用
(1)過敏反應
這在臨床上最常見,約佔1-5%,很多人在服藥1-2周後會出現皮疹、全身瘙癢等症狀,如果程度輕微,可以服用抗過敏藥,嚴重也需要停藥。
(2)消化道反應
有部分患者可出現胃腸不適、輕度腹痛,極少數出現口腔異味、味覺減退等現象。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
多見於PTU,其可誘導產生ANCA,多數患者無臨床表現,僅部分呈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有多系統受累表現,如發熱、肌肉關節疼痛及肺和腎損害,多見於中青年女性。大部分患者經停用抗甲狀腺藥物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症狀很快緩解,預後良好。極少數患者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故使用PTU前最好查ANCA。藥物引起小血管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1)常見發熱、乏力及體重下降;(2)關節痛、肌肉痛;(3)皮膚損害:皮疹、皮膚潰瘍;(4)口腔潰瘍、鞏膜炎、耳鳴耳聾、鼻炎、肺部結節等;(5)神經炎。如果上述5條中的任意3條,需要到免疫科就診,明確診斷,評估是否需要治療。
(4)低血糖反應
因為ATD含有巰基,有些患者可導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這也是我們臨床進行低血糖鑑別診斷的一種疾病。如果服用ATD後出現低血糖,可查胰島素水平、胰島素自身抗體等,進一步明確。停藥後,低血糖症狀常常可消失。
(5)肌肉關節疼
有些患者使用ATD治療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肉、關節疼痛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重者可出現肌肉痙攣抽搐,多見於使用PTU患者。肌痛多見於四肢肌群,血清CPK增高,停藥後一般能緩解。
這裡只是列了一些比較重要和相對常見的副作用,可能還有一些副作用,有些可能與藥物相關、有些可能不一定相關。
總之,是否用藥物治療很多患者也比較糾結,藥物有這麼多副作用,我用不用,還是選擇其它治療方法。其實甲亢的這三種治療方法,各有利弊,都有副作用,有時選擇確實很困難,醫生可能選擇也不一樣。每個患者結合自身的情況和醫生提供的建議綜合考慮,其實醫生也不好替你做決定,因為這些副作用也是因人而異的,個體差異很大,沒有用藥之前都只是個概率問題,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臨床提到的治療方法總體是安全的,藥物也一樣,不然不可能上市,而且用了這麼多年,還在使用。所以,總體上還是可以放心的,只是我們在使用過程中要留意藥物副作用,把損失減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