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服抗甲狀腺藥物,如果出現發熱、咽痛是藥物副作用嗎

2020-12-23 尋醫問藥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內分泌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似乎現在的發病率還有上升的趨勢。但甲亢的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有些人們常說的甲亢嚴格意義上說叫"甲狀腺毒症",大多數是各種甲狀腺炎症所致,其中很大一部分不需要治療,具體可看以前的文章。

我們今天談到的是需要治療的甲亢,多見格雷夫病。甲亢的經典治療方法主要是三種:藥物治療、碘131治療、手術治療;目前在中國,藥物治療用的最多,也最常見,但是藥物治療有一些副作用,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果正在服用的患者可以學習一下,平時注意一下藥物的不良反應,提早預防。

目前國內用於甲亢治療的藥物主要是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巰咪唑(MMI),國外還有卡比嗎唑(甲亢平)。

抗甲狀腺藥物(ATD)已經用了60餘年,和碘131治療時間差不多長,是甲亢治療的一線治療方法。對於兒童和孕婦目前仍為首選。但是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ATD也不例外,有些患者副反應還比較嚴重,甚至需要停藥換用其它治療方法。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談ATD藥物的副作用:

一,重要/嚴重副作用:

(1)白細胞減少,嚴重導致粒細胞缺乏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是臨床上比較關注的,一般如果出現粒細胞缺乏就很容易出現繼發感染,有時後甚至會出現感染性休克,會有生命危象。所以臨床上剛開始使用藥物時會強調監測血常規,特別是用藥前三個月。但有一點需要說明,有的患者白細胞下降是突發的,很難預測,所以國外指南也沒有硬性規定多長時間監測血常規,只是強調說有症狀如咽部疼痛、發熱等,要及時查血常規。我們一般建議剛開始用藥1-2周就需要查血常規,觀察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變化。

總體來說要到粒細胞缺乏發生率還是比較低的,約為0.3%一0.6%,但是還是要認識對待,如果服藥時白細胞就不高,也就4*109/L左右,就需密切注意,定期監測白細胞,若白細胞少於3*109/L ,中性粒細胞少於1*109/L就應考慮停藥。

另外還需要強調,有些患者初次使用ATD沒有影響白細胞,但甲亢復發再次用藥時,還是可以出現粒細胞缺乏,所以復發也需要監測血常規。

一旦發生粒細胞缺乏應立即停用抗甲狀腺藥物,並禁止使用其他抗甲狀腺藥物,如有感染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同時加用升白細胞藥,可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細胞恢復正常後可停用。

(2)肝臟的毒性或肝損害

ATD引起的肝損害並不少見,但一般程度較輕,停用ATD後多能自行恢復。這兩種抗甲狀腺藥物都可以引起肝損害。甲巰咪唑主要是引起膽汁淤積性肝病,膽紅素的升高為主,肝損害多與藥物劑量相關。而丙硫氧嘧啶主要導致肝細胞損害,肝酶的升高,與劑量無明顯相關性。肝損害可發生在服藥的任何階段,多見於用藥後3個月內,最早可在服藥1天內發生,最長者在1年後發生。

ATD引起致命性肝損傷比較少見,但臨床上還是可以遇見,特別是丙硫氧嘧啶,有時是致命性的。PTU的肝損害發生率顯著高於MMI。PTU誘發的肝炎或肝衰竭沒有劑量依賴關係,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機體的異質性反應有關。

有時候甲亢本身也可以導致肝損害,所以,在臨床上需要鑑別,是甲亢本身所致還是藥物所致,還是其它肝病所致,需要一一排查。

輕度肝損害時患者多無相應症狀,僅有肝功能輕度異常,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需停藥,可減少藥物劑量繼續治療,同時加用保肝藥物,但要密切觀察肝功能情況。如果肝損害加重,轉氨酶在正常3-5倍以上就需要考慮停藥。

如果藥物所致,停藥加保肝治療,肝功能很快能恢復,嚴重肝損害,出現相應症狀,如厭食、噁心、嘔吐、右上腹痛伴黃疸等,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持續明顯異常,多為進行性加重,需要立即停藥並保肝治療。避免導致肝衰竭的後果,可在消化科就診。

二、其它副作用

(1)過敏反應

這在臨床上最常見,約佔1-5%,很多人在服藥1-2周後會出現皮疹、全身瘙癢等症狀,如果程度輕微,可以服用抗過敏藥,嚴重也需要停藥。

(2)消化道反應

有部分患者可出現胃腸不適、輕度腹痛,極少數出現口腔異味、味覺減退等現象。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

多見於PTU,其可誘導產生ANCA,多數患者無臨床表現,僅部分呈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有多系統受累表現,如發熱、肌肉關節疼痛及肺和腎損害,多見於中青年女性。大部分患者經停用抗甲狀腺藥物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症狀很快緩解,預後良好。極少數患者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故使用PTU前最好查ANCA。藥物引起小血管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1)常見發熱、乏力及體重下降;(2)關節痛、肌肉痛;(3)皮膚損害:皮疹、皮膚潰瘍;(4)口腔潰瘍、鞏膜炎、耳鳴耳聾、鼻炎、肺部結節等;(5)神經炎。如果上述5條中的任意3條,需要到免疫科就診,明確診斷,評估是否需要治療。

(4)低血糖反應

因為ATD含有巰基,有些患者可導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這也是我們臨床進行低血糖鑑別診斷的一種疾病。如果服用ATD後出現低血糖,可查胰島素水平、胰島素自身抗體等,進一步明確。停藥後,低血糖症狀常常可消失。

(5)肌肉關節疼

有些患者使用ATD治療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肉、關節疼痛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重者可出現肌肉痙攣抽搐,多見於使用PTU患者。肌痛多見於四肢肌群,血清CPK增高,停藥後一般能緩解。

這裡只是列了一些比較重要和相對常見的副作用,可能還有一些副作用,有些可能與藥物相關、有些可能不一定相關。

總之,是否用藥物治療很多患者也比較糾結,藥物有這麼多副作用,我用不用,還是選擇其它治療方法。其實甲亢的這三種治療方法,各有利弊,都有副作用,有時選擇確實很困難,醫生可能選擇也不一樣。每個患者結合自身的情況和醫生提供的建議綜合考慮,其實醫生也不好替你做決定,因為這些副作用也是因人而異的,個體差異很大,沒有用藥之前都只是個概率問題,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臨床提到的治療方法總體是安全的,藥物也一樣,不然不可能上市,而且用了這麼多年,還在使用。所以,總體上還是可以放心的,只是我們在使用過程中要留意藥物副作用,把損失減少到最小。

相關焦點

  • 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有副作用嗎?做好這3點,或可免受其害
    部分使用抗甲狀腺藥物的患者還會出現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約佔5%,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白細胞減少。其次,是肝臟損害和藥物性皮疹,少部分患者會有粒細胞缺乏嚴重導致剝脫性皮炎而危及生命的情況。雖然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佔比只有5%,但也是患者跟醫生在診治過程中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與患者的甲亢治療療效,還有生命安全相關。
  • 使用抗甲狀腺藥物需要揚長避短
    引 言 抗甲狀腺藥物(ATD)具有療效確切,短期(多為 5 ~ 6 周)即可控制甲狀腺激素水平,不引起永久性甲減是主要的優點。在歐洲、日本及我國廣泛應用,為甲亢治療的首選。
  • 長沙一女子反覆發熱10多天,竟是忽視了這件事
    在診所打「消炎」針治療5天後,李女士咽痛、大拇指甲溝處疼痛明顯改善,雖然還有反覆發熱,但她並未在意。上周,李女士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常規複查,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血常規顯示,李女士白細胞極度減少,粒細胞基本處於缺乏狀態,意味著她身體沒有抵抗病毒、細菌、真菌等外界病原體侵犯的能力,如果不及時治療,感染控制不住,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 長沙女子反覆發熱10多天 原來是忽視了這件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劉璐)長沙市天心區的李女士發熱、咽痛10多天,當成「流感」治療,致血液中粒細胞缺乏,全身失去抵抗病原體侵犯的能力,險釀大禍。今日,長沙市第三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黃德斌提醒,甲亢患者要規律用藥、不可擅自停藥,並且警惕抗甲狀腺藥物副作用。
  • 交大一附院科研人員發現中國北方漢族人抗甲狀腺藥物導致粒細胞...
    甲亢是臨床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抗甲狀腺藥物(ATD)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治療甲亢的有效方法。應用抗甲狀腺藥物絕大部分需要長療程,一般至少2年。臨床中少數患者在使用抗甲狀腺藥物後會發生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比如粒細胞缺乏、肝損傷,這也是長期以來甲亢治療的主要問題之一。
  • 如何正確看待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朱盼盼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相信很多患者及家屬都已明白堅持服藥的重要性了,而很多人看到藥物說明書中的多條副作用後,心裡就非常忐忑不安了,擔心長時間服藥會給身體帶來損害,有些甚至放棄服藥,導致病情復發。
  • 抗精神病藥物亡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在這種背景下,醫生、患者和家屬越來越關注藥物所帶來的另一面-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以及對精神疾病的影響。臨床抗精神病藥物存在多種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經常面臨3-4種藥物問題。這一直是醫生和病人頭疼的問題。畢竟在當前的全球環境下,權衡有各種各樣的優缺點,沒有任何治療方法可以完全取代藥物治療。按分類,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如下。
  • 科普|反覆發熱10多天,甲亢患者誤以為流感險釀大禍……
    經詢問病史,原來40天前李女士曾因胸悶、氣促症狀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醫生為她開了「甲巰咪唑」進行抗甲亢治療服用藥物一周之後複查見各項指標都正常李女士自認為沒什麼事了便沒有再遵醫囑繼續複診這一懈怠就是一個多月出現了咽痛、甲溝疼痛等抗甲亢藥物所致的粒細胞缺乏的症狀經過一周的治療
  • 藥物副作用說明,你在意嗎?
    藥品說明書上有關副作用的描述總是那麼長,還讓不讓人安心吃藥了?這樣的疑問相信在不少人的腦海裡出現過。一些人看到說明書上註明的副作用,寧願硬扛也不願吃藥。大家常說的「是藥三分毒」,指的是潛藏在藥物中的副作用。藥物副作用一定會發生嗎?在選擇用藥時,是不是要選副作用相對較少的藥?如果說明書上寫著「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是否代表著更安全?
  • 降糖藥也有副作用?醫生帶你揭秘8種常見藥物,謹慎用藥
    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會出現行動不穩、出汗、頭暈和意識錯亂。 嚴重的低血糖會危及生命。為了防止這種狀況,要定時吃飯,不能不吃飯。 其他副作用可能會是體重增加、尿液深色以及胃部不適。磺脲類藥物還可能引發皮疹和對陽光有反應。 是否與其他藥物發生衝突?
  • 吃抗精神病藥物會變傻嗎?這些藥有哪些副作用?
    抗精神病藥可引起哪些副作用? 1.錐體外系統反應 這是抗精神病藥最常見、最突出的副作用,也是專家們正在力圖攻克的一個難題。它有四種表現形式: 類帕金森症候群:表現為震顫、肌肉催直、動作緩慢、表情呆板(面具臉)、碎步等。
  • 不得不面對的抗抑鬱症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應對方法
    藥物治療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方法。我們的醫生開出的藥物會因人而異。和所有的藥物一樣,我們將會面臨一些副作用影響。大部分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對藥物反應不佳。如果我們發現我們的副作用顯著影響我們的生活,儘快聯繫我們的醫生商討對策。我們不應該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擅自停藥。
  • 食物影響藥物效果,忽視細節,會帶來副作用
    特定藥物與某些食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也可能抑制藥效,還會增加或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甚至出現新的不良反應。對於化學合成藥物,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西藥而言,西柚,是1個有代表性的例子。西柚,可以影響80多種藥物的代謝及藥效發揮,比如,西柚可以增加他汀類藥物的血藥濃度;能夠降低抗組胺藥的藥效;西柚汁所含的柚皮素,可以影響肝臟中的某些酶的作用,對降壓藥及抗心絞痛藥物的代謝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如果難以理解相關細節,慢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藥期間,最好避免食用西柚。
  • 放過「抗生素」吧,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近日,西安市胸科醫院醫務科聯合藥劑科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辦了2020年提高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現場諮詢活動,在門診大屏滾動播放視頻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的重要性,倡導大家齊心協力,安全合理應用抗微生物藥物,減少藥品不良反應,遏制細菌耐藥。
  • 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高 甲狀腺疾病怎麼治
    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高名稱比較複雜,非專業人士可能並不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其實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高的原因其實也有很多的,那麼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高這類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高大多與自身的身體因素有關係,如果不能很好的找到原因及時的治療可能會有很多併發症出現,所以積極治療也很重要。
  • 怎樣了解藥物的副作用?
    怎樣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5-16  來源: 光明網 近日,感冒發燒的孩子又開始多起來。退燒藥,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備的藥物之一了,那麼哪種退燒藥最安全?怎麼用呢?
  • 如何才能減少藥物副作用?
    甲狀腺在人體最大的一個功能就是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人體的代謝。如果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減少,或者組織利用不足,就出現了甲減。所以,甲減的治療原則就是補充甲狀腺激素。而優甲樂是使用最多的一種藥物,很多患者想知道是不是得了甲減,就得需要終身服用藥物呢?
  • 抗癲癇藥物價格
    抗癲癇藥物價格?癲癇病是慢性的腦部神經疾病,發病後會嚴重損傷患者的腦部神經,發病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所以癲癇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癲癇病的病因很多,會產生很多的發病類型和症狀,並且具有反覆發作的特點,因此給癲癇的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
  • 抗生素抗過敏藥易引起藥物熱 使用應遵醫囑
    後來醫生發現,她的發燒等症狀是藥物引起的,停藥後不久,燒就退了。   這位患者最初只是感冒,通常5~7天就能康復,濫用抗生素後,反而因過敏引起了「藥物熱」。為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徵,避免濫用。例如此案例中,患者可能不需要用抗生素卻濫用,就出現了問題。多種藥物都能引起藥物熱,大家有必要了解這些藥物和引起發熱的特點。
  • 含片不管用咽痛還需藥物治療,咽炎藥哪種好
    最近,有位女士向專家反映,說自己老公幾乎天天要在外邊應酬喝酒,別人遞煙也推不得,時間一長,咽部可受不了了,總是咳嗽,半夜都睡不著覺,吃東西時也總是下咽困難,口袋裡的各種含片從來不斷,但咽幹、咽痛的情況一點也沒有好轉,這可怎麼辦呢,時間長了會不會更嚴重?其實,這位女士的擔心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