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總理熊希齡與湖南芷江

2020-12-16 講那過去的事情

湖南神童,寄居懷化芷江;

民國總理,歸宿慈善教育。

曾出任過民國總理的熊希齡,出生的地方當時叫做鎮竿鎮,屬沅州府(府治今芷江縣)鳳凰廳(今鳳凰縣)。 鎮竿鎮也就是現在鳳凰旅遊景點集中的沱江鎮。

熊希齡在一個三代從軍的軍人家庭中長大,七歲的時候,隨父親來到芷江,寄居在爺爺的公館內。少年時期曾分別就讀於芷江城鎮的龍氏(龍弼成)私塾和潘氏(潘大任)私塾。熊希齡極有天賦,發蒙便「聞一知十」,讀一本《三字經》,只用三四天即能背誦。當時老師不給蒙童開講,他卻疑義很多,經常要求解答。

在私塾求學時,老師曾以「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為上聯,讓學生對出下聯,熊希齡稍作思索,即對以「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先生驚讚:「經綸之才也!」因為稟賦出眾、好學深思且勤奮過人,老師驚嘆其才氣,用一副嵌字聯寫道:「希有奇才,鑿水窺天成妙句;齡雖幼小,登科及第佔鰲頭。」在這副對聯裡,老師以「希齡」二字嵌頭,巧妙自然地頌揚了他的天資。熊希齡在少年時代便聞名遐邇,被譽為「湖南神童」。

湖南芷江

光緒年間,被譽為「神童」的熊希齡去省城趕考,走水路急赴長沙,吩咐船夫加速前行。忽遇某大官所乘之船在前,船夫不敢超越。熊希齡道:管他什麼官船,我們只管趕路要緊。船夫加快速度,很快就追上了那隻大官船,被幾個悍兵強勇大聲喝斥,熊希齡忙挺身站起來說道:「熊希齡在此,誰敢在此撒野。」

官大人聽說是熊希齡,心裡一陣高興,脫口說道:「既然是熊希齡,今天我正好會會他這位神童。」

官大人見熊希齡品貌端莊,氣度不凡,就想試試這位才學超人的神童,便笑著對熊希齡說道:「早聽說你才智過人,是湖南的神童,今天本大人向你請教,出題聯對,不知你尊意如何?」

熊希齡十分禮貌地回答道:「請大人多多指教。」

官大人不假思索,隨口吟道:「二舟並進,櫓速不如帆快。」上聯一語雙關,諧音指歷史上文武兩位風流人物,「櫓速」是諧音指三國時東吳孫權的大夫魯肅,是一個文人,「帆快」是指西漢高祖皇帝劉邦手下的開國功臣「樊噲」,是個武將。意思是儘管你熊希齡是個神童,只不過象魯肅一樣,怎比得上赫赫一世的武將樊噲呢。

熊希齡果然才智過人,聽完官大人出的上聯之後,早已胸有成竹,立即不慌不忙地對出下聯道:「雙管齊吹,笛清那及簫和」仍以雙關諧音歷史人物對歷史人物。「笛清」即指北宋名將「荻青」,是個武將,「簫和」即指西漢高祖皇帝劉邦的開國功臣「蕭何」,是個文人。言下之意,文人並不比武將弱,劉邦如果沒有蕭何那能得天下。熊希齡的下聯,非常工整,滴水不漏。下聯剛一念完,船艙跟隨眾官無不拍手叫絕。「湖南神童」果然名不虛傳,官大人也心悅誠服,即命快船送熊希齡去省城應試。

1889年,熊希齡進了設在芷江的沅州府沅水校經堂讀書,這是一所仿效長沙湘水校經堂創辦的新型書院。在這裡他閱讀了大量新書籍,在思想上受到很大影響。1891年,熊希齡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秋考中舉人,次年中貢士。

他在沅水校經堂讀書時,有一年的花朝之日,新科舉人、秀才聚集在一起觀賞奇花異草,吟詩作畫。有的畫了牡丹,有的畫了荷花,有的畫了蘭花。只見熊希齡在潔白的宣紙上畫了一株棉花,枝葉俊秀,蓓蕾初綻。大家暗想這等沒出息的畫怎登大雅之堂?這時,熊希齡揮毫題寫:「此君一出天下暖」,一時驚動四座,可謂技壓群芳,全場士人,無不刮目相看。熊希齡是在借棉花言志,足見青年熊希齡,抱負不同凡響。

1895年7月的一天,芷江城外一大戶人家到衙門告狀,說他家祖傳的金龜被盜。沅州太守朱其懿立刻派人偵察,抓了個幾個嫌疑犯,可是一連審了數天,竟無一個承認。熊希齡正好到衙門拜訪,知道此事後便主動提出幫助破案。朱其懿知道熊希齡的才學,便同意將案子交給熊希齡偵辦。

第二天,熊希齡命布置一間密室,用棉被將窗戶嚴嚴堵住,室內伸於不見五指。他在密室門外設一香案,香案正中放著個金粉沾身的菩薩,十幾個嫌疑犯被押來站在熊希齡身後。熊希齡點燃三支香,焚燒一疊錢紙,口中念念有詞,對菩薩拜了三拜,又虔誠地禱告一陣轉身對犯人說:「這菩薩很靈驗,你們進室後,不用怕,誰偷了金龜,菩薩便會在他背上賜字,菩薩不會冤枉好人,也不會放走真賊。」說完,讓嫌疑犯魚貫地進人密室,然後關上門。又在外面禱告一陣,一袋煙的功夫,便讓犯人一個個走出密室。熊希齡逐一查驗,第六人走出來了,熊希齡看了片刻,拍著他的肩說:「金龜是你偷的!」那人一聽菩薩在身上賜了字,嚇得「撲」地跪地求饒,並說出了藏金龜的地方,熊希齡立即命人跟著犯人取來金龜。

原來,熊希齡利用做賊心虛的心理,事先叫人在密室裡粉刷了一層石灰,偷龜的賊生怕菩薩在他身上賜字,進室後便將自己的後背緊緊貼著牆,但他沒想到後背上沾滿了石灰,恰好中了熊希齡的計。

破了金龜案,熊希齡的名聲一時大震,朱其懿對他更器重了,保送熊希齡至長沙湘水校經學堂讀書。此後的成長道路上,熊希齡可謂一路春風,少年得志,才高氣傲,一發而不可收。他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35歲出洋考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熊希齡任唐紹儀內閣財政部長,7月辭職,旋任熱河都統(呵呵,電視劇《打狗棍》裡提到過這段歷史),次年被舉為進步黨名譽理事。1913年7月,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欲拉攏進步黨人組閣藉以打擊國民黨、排斥異端分子,逐步實現個人稱帝野心。於是,在袁世凱的支持下熊希齡內閣成立,時人稱之為「第一流人才內閣」,熊希齡擔任內閣總理兼財政總長。但熊希齡做事處處受到袁世凱的掣肘,熊希齡向來志向高遠,秉性耿直,不為屈服。1914年2月,袁世凱偽造了「熱河行宮盜寶案」嫁禍於熊希齡,熊希齡被迫辭職,「第一流人才內閣」也隨之煙消雲散。

熊希齡自此毅然與政治說再見,絕意仕途,轉入了他人生最輝煌的事業——慈善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還曾擔任過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9·18」事件爆發時,熊希齡組織「中華民國國難救濟會」,發布抗戰宣言,設立醫院、公墓,甚至和妻子、紅十字會會員一起奔赴前線。

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熊希齡始終沒有忘記芷江這塊曾經養育過他的地方,他以滿腔的博愛情懷,為發展芷江的教育及慈善事業而頗用心力。

1910年,熊希齡寫信給芷江好友邱昌藩先生,提議在芷江創辦一所職業學校,得到邱的支持。邱昌藩先生亦系熱心教育之士,雙方意趣相同,一經談妥,即便著手。熊希齡在長沙溝通官府備案,邱在芷江籌措開辦經費。熊希齡將其「翰林第」的一半捐作校舍,將其莊田百餘畝捐為校產。1904年,創辦沅州務實學堂,並招收學生。

1916年後,在熊希齡先生的大力爭取和贊助下,湖南省政府決定把「湖南省立第二甲種農業學校」設在芷江。這樣,公、私立兩所農業職業學校便同時在芷江興辦起來。

1922年至1923年,芷江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旱災,務實學校也被迫停辦。1933年,熊希齡派其長女熊芷來到芷江,重振因大旱停辦近十年的務實學堂,邀約縣內教育界著名人士成立新校董會,並把熊家的大部分田產和「翰林第」全部房產捐獻給學校。鑑於芷江婦女很少有求學機會,熊希齡指示其女將學校更名為「芷江私立務實簡易職業學校」。設染織、縫紉、蠶絲三科,學制三年,只招女生。同時還附設「熊朱義助小學」(熊、朱係指熊希齡及其第二任夫人朱其慧,朱其慧就是原沅州太守朱其懿同父異母的妹妹),均不收取學雜各費。

1937年,抗戰爆發。芷江作為抗戰後方重鎮,人口大增,急需發展普通中小學教育。熊希齡先生此時已在病中,其長女熊芷秉承父親的旨意,將「務實簡易職業學校」改為「北京香山慈幼院芷江分院附設初級女子中學」。同時將「熊朱義助小學」更名為「芷江熊朱私立雙陵小學」,並擴大了招生名額。 熊希齡畢後半生之力踐行著自己年輕時立下的「此君一出天下暖」的誓言。

1937年12月25日,正在為抗戰募捐的熊希齡突發腦溢血在香港逝世,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毛澤東曾評價熊希齡:「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做過許多好事。」

1992年5月,熊希齡的遺骨從香港歸葬北京。在歸葬儀式上,雷潔瓊代表中央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充分肯定了熊希齡的歷史功績:「熊希齡先生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在舊中國奮鬥了半個世紀。他的一生是忠於慈善教育事業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與進步的一生。」

順便說一句:熊希齡出任過民國總理,但並不是「民國第一任總理」,也不是「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地方上為刺激旅遊而一廂情願過度宣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沅水夕照

相關焦點

  • 民國歷史人物——熊希齡
    熊希齡——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  熊希齡(1870.7.23—1937.12.25),字秉三,別號明志閣主人、雙清居士。出生於湖南湘西鳳凰縣,祖籍江西豐城石灘。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實業家和慈善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國務總理。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  熊希齡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後點翰林。
  • 民國總理熊希齡:年幼被譽為神童,66歲為娶37歲嬌妻剃20釐米鬍鬚
    1870年7月23日(清同治九年庚午六月二十五日),熊希齡出生在湖南湘西鳳凰縣,一個三代從軍的軍人世家。其父親熊兆祥從軍的時候,正好遇上太平天國起事,曾國藩便回到老家組建湘軍。他提倡的是文人治軍,也就是說他底下的人必須上馬能殺賊,下馬能訓練士兵。熊兆祥聽了這一番教導,很是羞愧,因為他完全是武夫。
  • 湖南芷江意外發現毛澤東學生檔案 湖南一師畢業
    圖為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畢業時的部分畢業檔案。(資料照片)  華聲在線-湖南日報1月9日訊(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龔衛國 唐昭軍)近日,芷江檔案館工作人員在清理民國檔案時,發現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範畢業時的檔案。
  • 百年香慈永留芳———記愛國慈善教育家熊希齡
    35歲出洋考察,40歲出任民國首任財政部長,43歲成為民國總理。熊希齡自幼聰穎過人,文採斐然。吟詩作對,大氣浩然,因為稟賦出眾且勤奮過人,在少年時代就聞名遐邇,被譽為"湖南神童"。老師驚嘆其才氣,以"希齡"二字嵌頭,用一副對聯寫道:"希有奇才,鑿水窺天成妙句;齡雖幼小,登科及第佔鰲頭"此處老師巧妙自然地頌揚了他的天資。
  • 老照片1941:熊希齡創辦的北京香山慈幼院舊影
    (更多民國各地老照片,盡在關注!)第二年水患已平,慈幼局準備解散,但還有兩百餘兒童無人認領。如此一來,熊希齡不得不考慮建一所永久性機構,收養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通過多方交涉,清皇室內務府把已經廢棄的前清行宮香山靜宜園讓出,香山慈幼院便創建於此,熊希齡出任院長。在慈幼院職教員俸給表上,院長熊希齡的項目下寫的是「義務職」,不拿薪俸。
  • 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及其家族瀏陽東鄉高坪船倉貝氏
    貝元徵即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元徵是其字,瀏陽東鄉高坪船倉人,是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湖南解元劉人熙的女婿。之前寫湖南省第一位經選舉產生的省長瀏陽劉人熙時有提到,劉人熙的大女兒劉敬止嫁給了光緒戊子科(1888年)舉人貝允昕。
  • 嶽麓故事 || 民國時期的湖南土匪患亂
    長沙和平解放,偽省府由長沙移駐芷江,官匪結合,負隅頑抗。1949年12月,白崇禧據守衡陽頑抗,黃杰任臨時省長,為支援這批政治土匪,派運輸機一架,載銀元10萬元,輕機槍五百挺,由衡陽飛芷江。天懲惡魔,雷電轟擊,飛機應付事變,將銀元與機槍,沿漵浦、懷化沿途扔出減重,抵芷江時,所剩無幾。沿途數縣,土匪搶機槍、百姓搶光洋之怪現象,維持至舊曆年前。
  • 民國現金支票面額二百五十五億
    □盧伯雄    筆者收藏的這張民國現金支票,面額大得有點驚人,憑票祈付金額為:國幣255億多。    支票是民國時期中國實業銀行使用的宣紙單色印刷品,幣額、籤發時間均由出票人手工書寫。
  • 不應遺忘的民國流浪兒童救助機構
    在連年戰亂、社會動蕩的民國時期,兒童流浪乞討現象嚴重,張和平以上海街頭乞兒為原型創作的《三毛流浪記》,牽動幾代人的心。但也是那一時期,現代意義上的慈善家群體成長起來,救助兒童的民間慈善機構發展壯大。這些機構都有各自的時代局限,且因為社會環境變遷,難以複製,但那些先驅的精神和經驗,仍是今天值得借鑑的遺產。
  • 芷江小鴨越重洋
    立秋了,湖南還是有些燥熱。但記者來到芷江縣蹲點,卻被從青山綠水中的一群群芷江鴨逗得暑氣頓消、神清氣爽。該縣縣長吳飆如數家珍:芷江有「三寶」——白蠟、鴨子、綠殼蛋。其中又以芷江鴨最負盛名。    芷江鴨名氣大,但芷江人卻一度「抱著金鴨過窮日子」。     如何把小鴨做成大產業?記者在蹲點時發現,芷江縣早已轉變思路,把「賣產品」變成了「賣品牌」:縣裡不僅成立了「芷江鴨研究會」、編制芷江鴨生產標準,還下力氣拓展芷江鴨經濟形態,投資500萬元建立了鴨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起「農民經紀人」隊伍。芷江鴨發展成為了一大地方特色品牌。
  • 湖南湘西鳳凰古城旅遊景區導遊詞
    這裡地方雖小,卻出過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內閣民選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齡;定海浴血抗英「萬古流芳」的民族英雄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怒斬外國不法傳教士」的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影響遍於世界的文學巨匠沈從文;還有一代「鬼才」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鳳凰古八景。
  • 醴陵民國瓷業改革:攻苦食啖的實業精神,破除當今瓷業窠臼方法論
    一、熊希齡與醴陵瓷業改革熊希齡,字秉三,湖南鳳凰人。從早期籌辦新式學堂、創建報館,到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總理,熊希齡一直走在探索救國的時代前端。1904年,他親赴日本考察工業,回到湖南後,即上書巡撫端方,提出一整套創興湘省實業的設想,包括引進機器製造業、興辦實業學堂等等。
  • 臺灣飛行安全基金會董事長李萬裡一行到芷江參觀
    臺灣飛行安全基金會董事長李萬裡一行到芷江參觀 2012年04月26日 15:0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26日芷江消息 4月24日,臺灣飛行安全基金會董事長李萬裡一行10人在湖南芷江參觀。
  • 除了鴨和酸蘿蔔,芷江還有什麼美食?這幾樣特色美食不能錯過!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湖南芷江,這是全國僅有的五個侗族自治縣之一,那麼來到這裡旅行品嘗侗族特色美食是必不可少的。說起芷江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芷江鴨和芷江酸蘿蔔。芷江鴨知名度甚廣,不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對這道特產讚不絕口。而且,芷江鴨還頗有歷史淵源,自元朝開始,這道菜便是芷江中秋節必吃的傳統美食。
  • 芷江:貧困雙胞胎姐妹成功圓夢大學
    黃婷,浙江大學的準大學生;黃靖,湖南農業大學的準大學生。2020年的高考中,這對雙胞胎姐妹均成功圓夢大學,雙雙考入一本院校。她們來自芷江侗族自治縣洞下場鄉洞下場村,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村,家中只有幾分薄田。爺爺曾任鄉村醫生,在她們出生之前就已退休。奶奶在家一個人做著農活,為了貼補家用,爸爸媽媽在她們2歲左右就外出打工謀生。
  • 湖南芷江古衝村侗族文化館迎來益陽團隊遊客
    本網訊(羅建軍 楊青華)12月5日,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禾梨坳鄉古衝村侗族文化展覽館正式開館,同時迎來了來自益陽市區與安化縣金湖村的10多位遊客。遊客們參觀了侗族歷史圖片展、侗族文化實物展的同時,還了解了紅二、六軍團長徵經過古衝、經過芷江的歷史,接受了一次紅色文化教育與黨性教育。古衝村是芷江南部的一個侗族村寨。原來旅遊資源匱乏,是一個典型的旅遊資源空白村。
  • 芷江:30所學校5800餘名學生順利開學返校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8日訊(通訊員 向華)「終於開學了,從沒想到會這樣期待回到學校。」早上6點,芷江一中高三年級張同學興奮不已,早早就來到學校東門外排隊等待入校:「學校規定了入校時間,但我有點等不及了!」
  • 芷江春陽灘水電站光纖通信系統、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項目成交結果公示
    芷江春陽灘水電站光纖通信系統、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項目成交結果公示湖南芷江春陽灘水電有限公司的芷江春陽灘水電站光纖通信系統、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項目於2020年12月21日結束,現將成交結果公告如下:一、 採購項目名稱:芷江春陽灘水電站光纖通信系統、調度數據網及二次安防項目預算金額:87.94萬元二、編號:委託代理編號: HNZY2020-ZJ03三
  • 砥礪奮進做好「五」字文章——訪芷江侗族自治縣委書記龔紅果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室外寒風刺骨,心中熱情似火。12月11日,芷江侗族自治縣委書記龔紅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重要講話,為芷江謀劃「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帶來了戰略機遇、注入了強勁動力。芷江將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和使命自覺,科學謀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