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正式走進校園的第一天開始,寫作業就成了每個家庭面臨的難題,孩子每天寫作業都要耗費好幾個小時,爸媽監督輔導也成了心病。孩子痛苦,父母焦慮,寫作業似乎成了孩子學習的「魔咒」。
最近網上有位硬核爸爸走紅,因為他給兒子的規定是:「每天玩不夠2個小時,不準寫作業!」
整個暑假,爸爸都帶著兒子玩遍各種體育項目,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只要能玩的都嘗試嘗試,兒子羅漢年僅9歲,皮膚黝黑像15歲的少年。
兒子說:「我的字典裡沒有補習班。成績還好,我沒有什麼低分,也沒有什麼高分,中等的。爸爸只對我的視力、身體有很高的要求。」
這位「虎爸」的育兒觀念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學習重要得多。玩,是最好的學習。
現在的孩子們被禁錮在書桌前太久,每天面對的除了書本就是考試,大部分娛樂只被遊戲佔據,幾乎忘記了怎麼玩,更不要提戶外運動。
有網友說,這波反向神操作真牛!這樣孩子會覺得,舒舒服服坐著寫作業也很美好!
前段時間某中學發生悲劇,一名剛剛步入高中的學霸,在軍訓期間由於重度中暑,因熱射病生命被永遠定格。
這件事並不是個例,每年各地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一個簡單的軍訓,就有多名孩子殞命,讓家長痛心疾首。
據調查,僅一所中學的「軍訓暈倒率」就高達10%,本應該是朝氣蓬勃的孩子,因軍訓體現出令人擔憂的現狀:現在的孩子體質太差!
有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發力和耐力等身體素質全面下滑,近視眼和肥胖的比例不斷攀升。
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說:
現在青少年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跑得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大,力量卻越來越小,智力開發越來越多,靈敏素質越來越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現在孩子們被灌輸的思想,就是:「你唯一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其餘的都跟你沒關係。」
每天逼著孩子苦讀書,孩子對學習自然而然產生逆反排斥心理,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全面發展,在玩中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身體素質優秀的孩子,智力發育也高於常人
大腦中的神經系統支配著每一條肌肉和韌帶,肌肉活動神經信息也可以將刺激傳輸到大腦,大腦血液供應充足,血氧含量增高,腦細胞就得到更多滋養,變得活躍,神經網絡也變發達,反而對學習有利。
●身體素質優秀的孩子,思維模式更加多元
和運動成為朋友的孩子,因為要讓手眼和四肢保持高度協調,解決問題跳躍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比常人更強,思維模式不僵化。
●身體素質優秀的孩子,性格堅毅不怕困難
體育運動同時能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大有好處。會玩的孩子性格陽光,有完善的抗壓能力,不會形成成癮性人格,還能學會與人合作,培養責任意識,團隊意識。
與羅漢爸爸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一百年前另一位成功的爸爸,名叫卡爾·威特,他的兒子8歲就會6國語言,精通各種學科,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3歲出書,14歲獲得博士學位,一生家庭幸福,身體健康,精通各類體育項目,在當年人人都壽命很短的年代,活到了83歲。
這位爸爸從來不強迫孩子學習,每天只能學習2個小時,更多的時間用來參與各種體育項目,觀察動物植物,結識各種朋友,做實驗,玩科學,週遊世界。
因為他認為,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遠比學習重要的多,能給孩子打通更多通向快樂和成功的路徑。
李玫瑾教授多次倡導,放學第一件事,不要讓孩子寫作業,而是先讓孩子玩半個小時,不是玩遊戲看電視,而是要去戶外踢球、騎車、遊泳、跳繩……
現在的家長把玩和學完全對立起來,把學習當作是唯一的出路,封死了孩子所有的出口,切斷了孩子的無限可能。
而人生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學習不好,可以走其它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條路走到黑,孩子的人生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