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官員:發展人文色彩 華人新村應保留故事

2020-12-23 中國僑網

馬來西亞官員:發展人文色彩 華人新村應保留故事

  中國僑網1月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霹靂州甘光馬坡新村舉辦「迎接2020年」活動,州議員黃渼沄出席。活動除了備有美食招待村民,也安排了豐富的節目。

  活動上,黃渼沄鼓勵華人新村村民,通過各種方式把新村的故事與歷史留下,可通過包裝與宣傳,傳播給更多人,進而推動及發展新村的旅遊業。

  「隨著邦咯列成為免稅島,將帶動本區的旅遊業發展。而與邦咯島同屬一個縣市的曼絨各新村或城鎮也能集思廣益,通過居民發展揮創意與力量,推動及發展具本土人文色彩的旅遊業,讓遊客也可到周邊的城鎮與新村旅遊。」

  國會議員倪可漢的代表李奕皓髮表致詞,讚揚舉辦單位舉辦了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讓村民有機會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相關焦點

  • 承載華人集體記憶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亟待發展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2月23日電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日前刊載文章,介紹了幾位學者對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歷史與發展的看法。新村對馬來西亞華人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它承載了馬來西亞數百萬華人的集體記憶,隨著時代變遷,新村老化和人口外流等成了人民對新村的既定印象。
  • 馬來西亞官員:華人新村貼春聯有傳承意義
    &nbsp&nbsp&nbsp&nbsp中國僑網1月14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近日,由馬來西亞華總主催、森美蘭華堂主辦的「家家戶戶貼春聯」活動開幕,馬來西亞國會議員謝琪清出席並致辭。
  • 馬來西亞柔佛州首批109位華人新村村長名單出爐
    顏碧貞(坐者左起)、傅恿駺和黃俊歷公布柔州首批華人新村村長名單。(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1月1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柔佛州123個華人新村村長的名額獲得保留,首批上任的109位村長名單率先出爐,其中包括24名女村長,另外的14個空缺則相信在下個月就能填補。
  • 保持原貌增活力 馬來西亞雙溪威華人新村更上層樓
    中國僑網12月2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雙溪威新村成立於1949年,是當地最早成立的新村之一。雙溪威(Sungai Way)取名馬來文的Sungai及英文的Way,意即河的道路。  錫礦農業昔日紅,商業交通今日旺,這句話正適合形容現在的雙溪威新村。該村有約600戶居民,每戶村民在5000平方尺的土地上生活。
  • 田野調查手記|一個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的鄉野日常
    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我們期待通過講述田野故事,使讀者在收穫新知的同時拓展日常生活經驗的邊界。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papertydc@163.com,郵件標題請註明田野地點。
  • 那些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
    猶記得小時候,曾祖父總愛拉著我和妹妹聽他敘說當初從中國漂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的故事。但小時候的我們哪有心思聽曾祖父嘮叨半天,總是敷衍兩句就溜出去玩耍了。現在想想還真是後悔,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人,卻不了解馬來西亞華人的來源,小編甚是愧疚啊 ~那天無意中扒到了一篇關於馬來西亞華人以及所有南洋華人的前世今生,甚是有趣!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好好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
  • 關注馬來西亞沙撈越區域華人社會
    馬來西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作為東協中經濟比較發達的成員國,馬來西亞同中國的交往十分密切,中國曾連續多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而沙撈越州,又稱砂拉越,是馬來西亞十三個州中面積最大的,也是伊班人、華人和馬來人等27個族群的聚居地。
  • 不會講華語的華人,算華人嗎?馬來西亞謀殺華語!華人抗爭40年
    面對馬來西亞政府打壓的逐漸升級,及華語生存空間的日益縮小,馬來西亞華人發起了一場「文化遊擊戰」,並堅持40年,最終打贏了馬來西亞政府,在馬來西亞,保留下中華文化的火種。
  • 馬來西亞武吉不蘭律辦市集 打響華人文化節首炮
    中國僑網12月1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日前,經過3個月的籌備,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武吉不蘭律新村成功舉辦文創市集,為第37屆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節打響首炮。據了解,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各地的文創愛好者前來。
  •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 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的自白
    這個時期,我們的祖先基本上還是以中國人自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華僑、抗日戰爭時期全體華僑出錢出力、著名的華僑陳嘉庚創辦廈大、集美大學..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後來,居住馬來西亞日久,我們的命運漸漸在這片土地上生了根。從馬來西亞(大馬)方面來看,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大馬的政治,與馬來族、印度族聯手爭取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獨立。
  • 文化的傳承—為何馬來西亞華人的華語很好?
    縱觀東南亞國家,大多有華人下南洋的身影,可是這些國家相比,華語文化保留最好的當屬於馬來西亞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馬來西亞有著自己獨特的中華文化教育體系,打從幼兒園開始,華人孩子們就開始接觸華文教育,小學也進入了華人小學。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高校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
  • 馬來西亞華裔州議員:霹靂州行政議員需有華人代表
    中國僑網4月2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霹靂州前行政議員楊祖強表示,希望霹靂州行政議員陣容內能有一名華人代表,至少要掌管華人新村和非伊斯蘭事務。他說,很多人向他投訴為什麼霹靂州是單一種族的政府,也有人問如果沒有華裔代表,華人新村和非伊斯蘭事務該如何處理。「我回答這是大臣的權力,不過我希望會有一個華人在裡面。州內有158個華人新村,華裔市縣議員和村長有數百人,若行政議會裡沒有華人代表,如何去委任?
  • 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
    中新社馬六甲2月13日電 題: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中新社記者 陳悅大年初八午夜,和家人一起莊重的往供桌上擺放金豬(烤豬)、燒肉等菜餚以及甘蔗、鳳梨等水果後,馬來西亞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告訴中新社記者
  • 馬來西亞為何留不住華人?種族「玻璃天花板」逼走百萬華人
    香港《亞洲周刊》曾歷數海外馬來西亞華人精英——從社交網站Plurk創辦人云惟彬到創作女歌手戴佩妮,從為英國王室成員設計鞋子的周仰傑到率先研發隨身碟的潘健成……他們都有一個身份——旅居海外的馬來西亞人。他們為追求更大發展空間而去海外,背後是馬國政策的缺失、留不住人才。在馬來西亞,馬來人一向享有優越地位,華人只在商界活躍。
  • 馬來西亞全國華人文化節在檳城舉行
    中新社檳城9月23日電 (記者 陳悅)以「百年傳承,千載文化」為主題的馬來西亞第35屆全國華人文化節開幕儀式22日在檳城舉行。  當晚8時30分許,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總會長方天興、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等共同點燃主席臺上的主火炬,為華人文化節正式揭幕。
  • 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對待華僑華人的政策比較研究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華人移民於此的數量更是不斷增加。在政治領域,華人的地位同樣較高,雖然華人在泰國總人口中佔比相對較少,然而華人幾乎是包攬了泰國總理寶座。泰國自從設立總理一職以來,10位總理中起碼有八位是華人,最典型的就是他信兄妹加上妹夫三人。除此之外,泰國在中央的高官以及地方的實權官員,也有不少華人,這自然對泰國的華僑華人政策有著很積極的影響,使得華人在泰國能夠享受到非常好的待遇。
  • 根植在大馬的土地上: 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人的口述故事
    在研究華文媒體時,馬來西亞與之有割不斷的聯繫:不僅因為《察世俗每月統紀傳》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創刊,由此揭開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的序幕;更因為目前馬來西亞華人眾多、華文媒體發展勢頭迅猛。然而,百年以來,華文媒體在馬生存並非一帆風順,期間歷經政治風雨,華文媒體人也面臨著自我身份認同的缺失。讓我們聆聽四位長者的故事,一起回望這條來時路。
  • 馬來西亞華人:支持華教,功德無量
    但當你以為是遇到了同胞上前詢問他們來自哪裡時,卻會得到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我來自馬來西亞。「哦,馬來人啊。」當你這樣稱呼他們時。「不是馬來人,是馬來西亞華人」不管多麻煩,他們都一定會鄭重地糾正。目前華人在當地的經濟地位很高。
  • 「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族群認同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0年11月1日,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族群認同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線舉行。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家莫泰熙,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令狐萍,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盛靜,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韓晗等學者擔任本次會議的發起人,邀請到了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王潤華、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範若蘭、暨南大學華人華僑研究院教授陳奕平、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主任潘碧華與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主任安煥然等來自世界各地二十餘位馬華文化研究國際知名學者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