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楚菜大典》描述魚米之鄉的舌尖記憶

2020-12-24 騰訊網

《中國楚菜大典》描述魚米之鄉的舌尖記憶

12月26日從湖北經濟學院獲悉,由該校和湖北省商務廳聯合編著的《中國楚菜大典》(以下簡稱《大典》)付梓出版,該書首次全面梳理楚菜的重點技藝和特色菜品,揭示楚菜基本味型根本——鹹鮮。

中國楚菜大典編委會工作總結會12月28日在宜昌長陽召開

正宗楚菜只在一個「鮮」

方方愛武昌魚、排骨煨湯,池莉鍾情於菜薹,董宏猷愛熱乾麵,何祚歡寫過「香死街坊的糊湯粉」,許多荊楚名家撰文,表達對家鄉美食的喜愛、懷念。川菜「辣」,淮揚菜「甜」,粵菜「淡」,魯菜「厚」,正宗的荊楚家鄉味究竟是什麼味?

楚菜領軍人物、湖北經濟學院教授盧永良擔任《大典》主編,他介紹,楚菜的烹飪技法以蒸、煨、燒、炸、炒為代表,口味以原汁、味濃、鹹鮮、微辣為常見。其中「鹹鮮」,是楚菜基本味型的根,是湖北人千百年味覺記憶的基調,如果用一個字提煉,就是「鮮」。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湖北淡水產品產量連續20年名列全國第一。」盧永良說,蔥燒武昌魚、粉蒸鮰魚、原湯氽魚圓……淡水魚菜在楚菜菜譜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同時,「湖廣熟,天下足」,江漢平原歷來是中國糧倉,楚菜以米做菜,在全國也是一絕。「受環境、民族、文化等因素影響,湖北在菜餚製作上主要以稻穀、水產、山貨為主要食用原料。」

楚菜之十大經典名菜

湖北17個市州,哪個地方的楚菜最正宗?

該書副主編之一、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方愛平介紹,荊州地區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物產豐富,盛產淡水魚,被譽為傳統楚菜的發祥地。楚地常用的熱菜烹製技法有30多種,以蒸、煨、燒、炸、炒最具特色,對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南、四川、廣東、福建等地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目前,楚菜的制湯與煨湯工藝、滷水調製、刀工技巧、火候控制、烹調技法創新等,都達到較高水平,很多工藝技法在全國烹飪行業中首屈一指。

究竟哪些菜品是楚菜的代表作?《大典》明確列出「楚菜十大經典名菜」:蔥燒武昌魚、粉蒸鮰魚、原湯氽魚圓、鍾祥蟠龍菜、荊沙甲魚、蓮藕排骨湯、潛江油燜小龍蝦、臘肉炒洪山菜薹、沔陽三蒸、黃州東坡肉。

400餘人耗時5年寫楚菜

《大典》由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武漢商學院、湖北省社科院等400多名學者、專家和楚菜烹飪大師、名師,歷時5年編纂而成,共計143萬字。盧永良介紹,編撰《大典》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楚菜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這部書是近年湖北地區飲食文化研究一項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對推動楚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7月底,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楚菜創新發展的意見》,為楚菜確定發展目標,力爭到2020年,全省餐飲營業額超過3500億元,年均增長14%;到2025年,打造萬億楚菜產業,建成美食強省。「楚菜興,為湖北增色。」盧永良認為,作為文化軟實力,楚菜已與經濟硬實力融為一體,勢必對湖北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楚菜產業發展大會叫響楚菜品牌
    記者 梁健 楊昊立 通訊員 王靈兒2018年,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楚菜創新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將湖北菜簡稱統一規範為「楚菜」,其目的是打造楚菜萬億產業,「魚米之鄉、蒸煨擅長、鮮香為本、融合四方」的楚菜特色正被業界所認同。
  • 湖北發布首批21項《楚菜標準》
    中新網武漢12月3日電 (記者 梁婷)第三屆楚菜美食博覽會3日在武漢舉行,當天的楚菜產業發展大會上,湖北首批21項《楚菜標準》正式發布。湖北省於2018年啟動楚菜《標準》的編制工作。《楚菜標準》由湖北省商務廳提出並歸口,華中農業大學、盧永良技能大師工作室與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編制,由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批准發布實施。此次發布的首批《楚菜標準》選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深受民眾歡迎的經典菜品,兼顧不同地域、不同類型菜品,體現不同風味流派的楚菜文化。
  • 楚菜傳承人盧永良:文化使美食更精彩,美食使文化更深遠
    2020年12月10-11日,中國烹飪大師、高級烹飪技師、高級經營師、楚菜傳承人、湖北經濟學院教授盧永良大師一行,蒞臨行膳餐飲研究院進行餐飲交流指導。、千湖之省——湖北,也滋養了文化楚菜。這一次,楚菜傳承人盧永良大師,帶著文化楚菜武昌魚、蓮藕排骨湯、魚圓獅子頭等等這些「楚味」菜餚走進行膳,我們也有幸,用舌頭品味荊楚美味佳餚,也用心領略荊楚的文化魅力。
  • 留住家鄉味——楚菜三代傳承人的故事
    17歲時,他在武漢大中華酒樓開始學習烹飪;29歲,以「茄汁鱖魚」「海參武昌魚」「清湯橘瓣魚氽」「白雲黃鶴」四大作品一舉成名,躋身「全國十佳廚師」之列,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烹飪領軍人物」。盧永良說,魚米之鄉的湖北人愛吃魚,目前食用魚類有50多種,他能製作近千道楚菜,其中「海參武昌魚」「紅燜武昌魚」等入選「湖北名菜」、「中國名菜」。同時,盧永良也是省級「非遺」武昌魚製作技藝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
  • 楚韻後宮原味文藝餐廳亮相龍華,書寫楚菜文化新傳奇
    據了解,楚韻後宮原味文藝餐廳由楚韻後宮(深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重金打造,主打的楚菜,以發揚傳統楚文化為立足點,充分展現「魚米之鄉、蒸煨擅長、鮮香微辣、兼容四方」的湖北地方特色。走進楚韻後宮,極具特色的湖北裝修風格讓人倍感親切,湖北地圖、手工插畫、農耕器具彰顯藝術的氣息的同時,也充滿了故鄉的記憶,拉近了湖北遊子的心理距離。
  • 今天,首批21項《楚菜標準》正式...
    12月3日,2020年第三屆楚菜美食博覽會在武漢舉辦。在楚菜產業發展大會現場,首批21項《楚菜標準》正式發布。據了解,湖北於2018年啟動了《楚菜標準》的編制工作。《楚菜標準》由湖北省商務廳提出,華中農業大學、盧永良技能大師工作室與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編制,由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批准發布實施。
  • 「湖北工匠杯」楚菜技能大賽落幕 鄂州大碗廚代表隊喜獲4特1金
    12月19日,2019年「湖北工匠杯」楚菜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五屆中國(天門)蒸菜美食文化節在天門市陸羽廣場隆重舉行。全省17個市州代表隊,300餘名烹飪大師齊聚天門。省商務廳、省人社廳、中國烹飪協會、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以及天門市政府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
  • 湖北楚菜標準發布!為什麼這道荊沙甲魚最為耀眼?
    這兩年,為了提升湖北菜的知名度,將原來的「鄂菜」更名為「楚菜」,躋身為我國十大菜系。楚,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最大的諸侯國,勢力範圍的核心在湖北和湖南兩省,比「鄂」這個小諸侯國強大太多了。自古以來,荊楚大地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正所謂"無魚不成席,無魚不成禮"。司馬遷在《史記》裡稱這裡為"飯稻羹魚"。2020年12月,湖北公布了《楚菜標準》,首批有21道楚菜入圍。21道菜中,江漢平原地區的就佔到近半,有荊沙甲魚、潛江油燜大蝦、沔陽三蒸、鍾祥蟠龍菜、排骨藕湯、簰洲灣魚圓、洪湖鴨燜蓮藕、雞茸筆架魚肚等。
  • 黃岡職院學生獲中國楚菜職業技能大賽特金獎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楊清)為叫響楚菜品牌、融合產業發展,12月2日至3日,「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中國楚菜職業技能大賽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酒店管理專業5名學生代表黃岡市同來自全省17個市州的500餘名選手同臺競技。
  • 湖北首批21項《楚菜標準》正式發布
    央廣網武漢12月4日消息(記者左艾甫)3日,第三屆楚菜美食博覽會在武漢舉行,當天的楚菜產業發展大會上,湖北首批21項《楚菜標準》正式發布。湖北菜古稱楚菜,又稱「鄂菜」,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湖北於201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首家楚菜博物館。
  •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決戰中國楚菜職業技能大賽斬獲佳績
    為叫響楚菜品牌、融合產業發展,2020年12月2日至3日,「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中國楚菜職業技能大賽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
  • 湖北首批楚菜標準21道入圍,江漢平原佔了近半,為何無荊州魚糕
    縱觀這八大菜系,基本每一種都有著極為突出的特點,讓人舌尖回味。比如川菜以麻辣著稱,而湘菜是香辣,徽菜是鮮辣。正是由於湖北地處我國的中部,對東西南北各菜的風格兼容並蓄,形成了湖北菜的家常風味,缺乏獨樹一幟的亮點。為了提升湖北菜的知名度,將湖北菜的簡稱從「鄂菜」更名為「楚菜」。
  • 首批楚菜標準發布,十堰兩道名菜入選
    荊楚味道 楚菜飄香活動現場遊人如織12月3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曹廣晶,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鍾芝清,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秦軍,省商務廳黨組成員、省口岸辦專職副主任楊青松,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傅龍成,中國烹飪大師盧永良教授,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孫桃香,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監事長劉國梁及省市商務
  • 開國大典:來自天安門城樓的記憶
    開國大典過去60年了,當年在天安門城樓見證盛典的600多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雷潔瓊、呂正操、孫起孟、田富達、謝邦定、方光宇等幾位老人仍然健在。幾經輾轉,記者採訪到了孫起孟、謝邦定、田富達和方光宇。儘管幾位老人已年至耄耋,但他們腦海中的這段記憶依舊鮮活。憶及當年,他們無不感慨:「參加開國大典,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
  • 記憶之謎:「舌尖現象」背後的真相
    話已到嘴邊、舌尖,就是怎麼也想不起這個詞或這個名字,可能並非是你記憶不好,而且,這個令人惱火的短暫失憶有簡單的訣竅可以預防。你曾有過怎麼也想不起別人名字的事嗎?或許你甚至能在腦海中看到這個人的臉容,如果朋友給你提示是某人,你馬上就會想起來。儘管一時想不起的事經常發生在人名上,但其實,這也會發生在任何一個單詞上。
  • 全球華人共聚拜祖大典 尋根祭祖
    2002年中國新鄭"炎黃文化節"始祖山拜祖大典2002年4月15日,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經貿委、河南省旅遊局、鄭州市經貿委、鄭州市旅遊局主辦,新鄭市委、市政府承辦的中國新鄭"炎黃文化節"始祖山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鄭市始祖山軒轅閣隆重舉行,來自美國、法國、泰國、日本、馬來西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來到這裡尋根祭祖。
  • 平凡的「魚米之鄉」,白城大安市我無法割捨的家鄉!
    中國人過日子總是追求「有滋有味」這「滋味」二字也是「家」給我們最溫暖最實在的記憶我的家鄉在白城大安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地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魚米之鄉要說起大安的特色,那麼不得不提的便是魚和米。
  • 《舌尖2》中的「路菜」英語怎麼說?
    上周末剛播出第一集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讓大家熟悉了「路菜」,「路菜」的特徵有三:好吃,不容易壞,好帶。英文表達是travel-ready dishes。
  • 台州WALK丨那些舌尖上的鮮美記憶
    故鄉的食物留給我們的 遠遠不只味蕾上留下的酸甜苦辣鹹 它是記憶,是親情,是鄉愁 它牽動的
  • 舌尖上的中國2 福建泉州潤餅蘿蔔飯(圖)
    資料圖PZB瀟湘晨報網  4月18日晚,在觀眾的萬眾期待中《舌尖上的中國2》終於拉開大幕。相比於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2》中更加突出了大社會下的人文關懷,渲染了當代中國變遷中鄉愁情感。瀟湘晨報旅遊頻道就此盤點了在第一集《腳步》中重點描述的城市和美食,讓您在重溫中,再次體會由「舌尖」所折射出的細膩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