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講故事|玉手攬線織黎錦 直播帶貨為傳承

2020-12-14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海口9月23日電題:玉手攬線織黎錦 直播帶貨為傳承

新華社記者夏天、陳子薇

一位赤腳姑娘席地而坐,腰上纏著腰織機的一端,足尖撐起另一端腳踏棍,拉動提綜杆開口經線,穿緯線再放緯刀打一下……這是黎族白沙姑娘張潮瑛正在直播織錦。

有甜美外形的張潮瑛不僅是個伶牙俐齒的帶貨主播,還是一名傳承非遺的「南海工匠」,她帶的「貨」,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

海南島黎錦紡、染、織、繡技藝是黎族人傳承了3000年的古老技藝。700多年前,黎錦讓黃道婆在異鄉重啟人生,從悲慘的童養媳轉而成為女紡織技術家。

黎族人紡紗、織布的原料是海南特有的吉貝棉,又稱海島棉。染料也源自熱帶雨林豐富的植被資源。三國吳國人萬震在《南洲異物志》中就曾敘述黎族先民已會用吉貝作「五色斑布」。相傳,一位姑娘上山穿的白筒裙被植物的汁液染上斑斕的顏色,十分漂亮,黎族人逐漸摸索出利用蘇木、黃姜、藍靛草、谷木、牛錘木和楓葉將紗線染成紅、黃、藍、綠、棕和黑等顏色。

傳統黎族女人一生中的每個重要時刻都需要黎錦來裝點。為了研究非遺智慧財產權,張潮瑛在文化館翻閱資料時,她驚訝於家鄉竟有如此瑰寶,「這樣的好東西不應該只是躺在檔案館裡。」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她決定成為黎錦的非遺傳承人。

一次比賽讓張潮瑛記憶深刻,雖然她穿上了夢寐以求的黎錦貫頭服和筒裙,但卻把筒裙穿反了,鬧了不少笑話。她意識到,傳承黎錦不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如果我自己都沒有吃透黎錦,怎麼傳承呢?」就這樣,張潮瑛從此一頭扎進黎錦,開始踏踏實實地學習。

白沙縣文化館館長符少玲非常看好這個年輕人,於是安排她參加了縣城的黎錦培訓班。黎錦的雙面繡再一次震撼了這位土生土長的黎族姑娘。來自黎族潤方言區的雙面繡,可以實現一根線、一次性繡出兩面完全一樣的圖案,華美而神秘。

但日新月異的工業化流水線衝擊著傳統手藝,黎錦也面臨這樣的困境。因為色彩單一厚重,黎錦早已不被年輕人所喜愛。但張潮瑛相信,這樣獨特的織繡工藝歷久彌新,祖先紋、人形紋和大力神形象的紋飾別具一格,「它們仍然有潛力結合服裝設計,有實力走進當下女孩們的時尚衣櫥。」

2016年,30歲的張潮瑛在老家白沙創立海南黎錦燦然合作社。合作社除了直接售賣各式各樣純手工定製的錦片以外,張潮瑛還會設計諸多帶有黎錦元素的商品。「只有生存下來才有傳承的可能。」張潮瑛孜孜不倦地奔赴多個省市學習,思路逐漸打開,她堅持在原汁原味的黎錦高級定製基礎上,嘗試著將黎錦元素融入到耳環、手包、擺件等飾品中,「非遺不應該只是被保護而傳承,而應該讓它『活』起來得以流傳。」

作為傳承人,張潮瑛把黎錦帶到線上「直播間」展銷,在線下開辦黎錦傳習班義務教學。黎錦的圖案是幾何圖形,所用的麻布針孔很小,繡起來難度極高。因此,張潮瑛專門為初學者定製針孔較大的布料,圖紋也更簡易,在課上就可以完成一幅簡單的作品,還能做成耳釘、頭繩等小飾品留作紀念。慢慢地,傳習班吸引了當地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學習。

鸚哥嶺上的村莊星羅棋布,生態環保的盤山公路串起了白沙的一村一戶。平日面朝大地的織娘在農閒時,玉手攬線織黎錦,百轉千回間,探尋跨越千年的美。

相關焦點

  • 黎錦織娘符永英:留住手藝 傳承技藝
    黎錦是海南的名片,亦是黎族的名片,被譽為人類織造史上三千多年的「活化石」。東方東河鎮黎錦織娘、省級黎錦傳承人符永英,秉著對黎錦文化的崇尚和熱愛,在傳承黎錦傳統技藝的道路上,精心培育,熱情傳授,讓黎錦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 家中授技、直播推廣 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弘揚黎文化
    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弘揚黎錦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獨有的少數民族。考古證實,黎族人在3000年前已定居海南,其製作服飾使用的紡、染、織、繡方法,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紡織染繡技藝之一,被稱為紡織業的「活化石」。
  • 「非遺人做「電商」」王芝:直播「帶貨」帶來軟陶「粉絲」無數
    在人流如織的山東淄博周村古商城,藏著一家「有靈魂」的手作店——大街泥塑故事館。這是一處以淄博市級非遺項目淄博軟陶藝術為依託,進行創作、衍生品開發及產品營銷的文化藝術場所。該館負責人王芝便是非遺淄博軟陶藝術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 甘孜州非遺走進成都 直播帶貨引網友點讚
    6月12日,在成都東湖公園紅美術館展廳內的「雪域匠心·2020甘孜州非遺影像展與作品展」現場,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劉洪正左手戴帽,右手提著包,繪聲繪色地向網友展示著甘孜州的非遺文創產品魅力,其精彩的直播帶貨展示將甘孜州非遺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獲得網友們的一致點讚。
  • 北京13家非遺老字號上京東,直播帶貨撒優惠
    非遺產品也直播帶貨啦!4月1日14時—16時,電商平臺京東首次為北京非遺老字號開通直播,標誌著北京首批13家北京非遺老字號店鋪與電商平臺開展的「京城非遺裝點美好生活」在線宣傳展銷活動正式開始。未來三個月內,天福號、全聚德、榮寶齋等13家京城非遺老字號將通過直播帶貨、折扣優惠、秒殺抽獎、推出特款產品等方式開啟非遺惠民消費之旅。這也是在北京市文旅局支持下,北京非遺保護中心與電商平臺合作支持非遺保護單位復工復產、促文化消費的一次嘗試。
  • 劇本「直播帶貨」,寫故事的能講好故事嗎?
    聽過直播帶貨、直播逛博物館、直播演唱會,但你聽說過直播賣劇本嗎?最近,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的影視行業還沒有完全恢復,有這樣一場直播活動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幾位編劇輪流介紹自己的原創劇本,等待有意向的人前來合作。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一天,重慶市璧山區秀湖水街非遺小鎮格外熱鬧,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會場活動——重慶非遺購物節和第五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這裡開幕。
  • 電商扶貧大有可為|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直播帶貨讓章丘鐵鍋...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題: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直播帶貨讓章丘鐵鍋走向世界新華網 趙秋玥隨著「直播帶貨」興起,牛祺聖這位打了一輩子鐵的老鐵匠,居然也趕時髦走進直播間。右一為牛祺聖的兒子牛大偉(拼多多供圖)小鐵匠的大志願「牛家世代以打鐵為生,到我這兒是第五代。」眼前的老人,正是74歲的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
  • 「非遺」的網紅之路 「非遺+直播」產品「賣全球」
    「最強直播天團」亮相非遺購物節「最強直播天團」是以市文廣旅局長何新閣為團長,攜9縣1區文廣旅局長、非遺傳承人、有播公司主播組成的百人直播團,建立1+10個直播間矩陣,面向全球直播帶貨,為駐馬店非遺代言。這在我市甚至全國都刷新了一項紀錄。人民的公務員成為非遺產品的代言人,群眾眼中曾經嚴肅的官員如今面對全球直播,侃侃而談,網絡新詞脫口而出,氣氛活躍。
  • 直播帶貨、互動授課、在線表演 北京東城民間手藝人花式傳播非遺文化
    受疫情衝擊,線下門店長時間無法開業,各類文藝活動無法開展,許多民間手工藝人也面臨生存困境。北京東城民間手工藝人充分發揮線上平臺作用,通過直播帶貨、互動授課、在線表演、錄製網課等形式,讓民間工藝「活」起來,也讓非遺真正融入現代生活!
  • 非遺傳承大師組團直播助廣式餐飲傳承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遺產日」當天,中國烹飪協會聯合美團點評正式啟動「2020非遺美食節」,開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專場,通過開設非遺美食節線上專題、大眾點評App的十小時非遺美食直播、千餘家餐飲老字號聯合促銷等一系列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助力餐飲傳承。
  • 「雲賞非遺 贛在傳承」——2020年非遺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
    活動現場寧都客家香大餘紅糖  近日,「雲賞非遺 贛在傳承」——2020年非遺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贛州非遺集客家文化之大成,匯贛南古今之風採,讓我們在6月一起感受多樣非遺。  據介紹,宣傳月活動內容豐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活動將分為「非遺購物節」「非遺文化創意作品展」「非遺攝影展」「非遺傳承人線上手工藝展示」「非遺交流講座」五個部分。並將在6月的每周三、周六安排一場直播。邀請知名度較高的網紅,如華農兄弟、全南小師妹在抖音、頭條等平臺同時在線直播帶貨。
  • 天天推出直播 講好每件文創產品背後的故事
    主播認真學習講好文創故事    以「解放」二字為封面設計元素、內頁記載著上海解放歷史的「有故事的筆記本」,飄揚纓帶纏繞衝鋒號的純銅書籤,復刻1949年上海解放時各類標語的膠帶……「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紀念記事本套組」去年甫一亮相,就成為詢問度頗高的「爆款」。
  • 臺上演著非遺劇種、臺下網紅直播帶貨 廣西非遺京城活起來
    據介紹,廣西全區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2項、傳承人49名,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14項、傳承人742人,壯族霜降節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擴展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性名錄。 廣西還先後設立了壯族、苗族、侗族、瑤族、桂派戲曲曲藝、壯族歌圩、銅鼓文化等8個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銅鼓文化(河池)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已成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全區現建有非遺展示中心、傳承基地、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扶貧工坊等各類非遺保護工作平臺386個,崇左市龍州縣列入全國第一批10個「非遺+扶貧」重點支持縣,百色市靖西壯錦廠和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獲評為
  • 【首屆廣西民族服飾徵集系列報導】梁建豪:結合現代科技 傳承傳統...
    作者:許靈然 鄧詩源 編輯:蔣堯 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8日訊(通訊員許靈然 鄧詩源)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徵集與展演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組委會對話設計師梁建豪,聽他講述他心中的民族服飾進階之法
  • 非遺潮look霸屏初秋,盡在唯愛工坊非遺仲秋公益專場
    廣州2018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在上周末,唯品會唯愛工坊帶著 「非遺潮」快閃店空降貴陽草莓音樂節,優雅的非遺民族風與潮酷時尚單品的完美融合斬獲了現場觀眾的芳心,搖滾樂隊「寵物同謀」更是為這些非遺潮品實力帶貨。既想足不出戶,又能pick到明星潮流爆款?
  • 直播帶貨、線上團購……「直播帶貨」帶火消費
    疫情期間,電商服務出新出彩,新型消費加速湧現,直播帶貨、線上團購、雲旅遊……這些線上消費新業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當前,線上新型消費新在哪兒?擴大居民消費,這些線上新業態有哪些優勢?推動線上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還需要哪些政策助力?
  • 東瞧西望(32)| 「直播帶貨」在英語世界的表達
    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英語語法、跨文化交際學、都市文化、非遺保護與傳承、高等教育、移民教育等。獨著和主編的著述、辭書、教材、研究報告等20餘部,發表論文80餘篇,隨筆、散文、評論等350餘篇。主要社會兼職為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上海分會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兼高等院校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留美分會會長、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協會副會長、上海師大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主任、《非遺傳承研究》主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講座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應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