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互動授課、在線表演 北京東城民間手藝人花式傳播非遺文化

2020-12-22 中國西藏網

  受疫情衝擊,線下門店長時間無法開業,各類文藝活動無法開展,許多民間手工藝人也面臨生存困境。北京東城民間手工藝人充分發揮線上平臺作用,通過直播帶貨、互動授課、在線表演、錄製網課等形式,讓民間工藝「活」起來,也讓非遺真正融入現代生活!

  直播帶貨 非遺產品很受歡迎

  「太愛了,這麼可愛的兔爺我該拿它怎麼辦呢」

  「買它買它」

  從2月8日起,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胡鵬飛的淘寶店鋪「吉兔坊」開始直播售貨併線上教授如何製作兔爺。

  2個多月以來,網上銷量對比以往的靜態銷售模式大幅提高。

  胡鵬飛出生於彩繪泥塑世家,作為非遺兔爺技法傳承人,他在2003年創辦了自己的非遺文創品牌「吉兔坊」。

  2016年開通淘寶店鋪,製作售賣傳統兔爺和新派兔爺手作,以及各種國風文創作品。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企業已發展成為具有2個線下門店、60多名員工和百餘名經銷商的成熟文創品牌,產品也作為「北京禮物」走進了國家大劇院、頤和園等各大文旅商店。

  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企業也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為了提高銷量,他迅速調整方向,組織在京和不在京的職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始居家辦公。

  經過分析,他們把重點放在「直播」上,重組吉兔坊設計開發團隊,調整工作重點,同時在淘寶、抖音上開啟線上「直播營銷」模式。

  他們將公司展室改造為直播間,同時組織直播人員進行主播培訓和相關知識學習。白天全程直播兔爺製作過程,邊直播邊講解與兔爺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晚上開啟直播銷售模式。

  「雖然銷量不能和平常相比,但開始直播後,銷量已明顯回升。這次疫情也讓我們開發了新的銷售渠道,相信熬過這段時間,企業一定能迎來更好的發展。」胡鵬飛說到。

  同樣面對不小壓力的還有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內畫鼻煙壺非遺傳承人王志江,原本在王府井工美大廈開了一家專門銷售鼻煙壺的文創店「王晉內畫」,在疫情的影響下,整個一季度只賣出了十餘件產品。為了打開銷路,他也在協會其他會員的帶動下,開始嘗試「直播帶貨」。

  「你到底要不要啊,不要我下手了啊!」

  「今晚太值了。」

  第一次直播便好評如潮,賣出去16支鼻煙壺,這遠遠超出王志江的預期。直播可以馬上看到顧客的反饋,這也帶給他很大的信心。「想不到鼻煙壺在網上這麼受歡迎,下一步,我也準備開通自己的直播號,定期直播售貨!」王志江說到。

  互動授課 非遺課程很有意思

  由於疫情的影響,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原本計劃的非遺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也擱置下來。

  為了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協會把非遺課程也搬進了直播間。

  從4月1日起,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曉迪每天都在她的抖音號「曉迪剪紙課堂」中教授剪紙。雖然剛開始做,粉絲還不是很多,但是學員們的熱情卻很高,這也給了劉曉迪很大的動力。

  每次直播一個半小時,從簡單到複雜的花式,逐步遞進,近一個月下來,學員們已經能剪出不少成型的作品。「曉迪剪紙課堂」也收穫了不少每期必跟的「鐵粉」,這其中還有小粉絲和外國粉絲。

  劉曉迪說:「我會堅持每天直播授課,讓網絡教學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服務。並結合學員們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讓傳統剪紙真正活起來。」

  直播表演 非遺節目很亮眼

  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國家級口技非遺傳承人方浩然也把表演舞臺搬進了直播間。

  學習口技20餘年,從事口技表演10餘年的他技藝純熟、風格獨特。

  前不久,他參加了湖南衛視《聲臨其境》的雲錄製,只靠一張嘴就能還原《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等大片中的高科技特效,「一開口就能給好萊塢省一個億」水平。

  此外,他還參與了「地球一小時」的「熄燈直播」。

  一開場的傳統口技《百鳥朝鳳》技驚四座。

  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仿佛置身於雨後清晨,鳥兒婉轉的啼叫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惟妙惟肖地口技,讓想像中的景色仿佛看得見摸得著了一樣。

  當大家還在聲聲鳥鳴中意猶未盡時,他又重現了阿凡達中的經典片段,在各種音效中切換自如。

  用網友的一句話總結就是:「為什麼我的嘴只能用來吃飯!」

  多措並舉 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雖然疫情不方便出門,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金馬派」風箏傳承人呂鐵智卻一點也沒閒著,他一口氣錄製了24節網課,系統講解風箏文化、製作技藝等。

  等後期剪輯製作完成後,這些課程將作為「非遺進校園」的網絡教學視頻,送到全市多個學校讓孩子們學習。

  錄製網課的還有「金光洞兔爺」傳承人林愛幸、「邱氏花燈」傳承人邱志剛、「內畫鼻煙壺」傳承人王志江等。

  呂鐵智說到:「疫情給我們關上了一扇門,但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作出了許多思考和調整。傳統手藝要發展,一定不能只靠傳統手段,也不能只靠我們這幾個手藝人。非遺不僅要有文化底蘊,還要有趣、有用、有生活氣息。下一步,在線下授課和錄製網課的同時,我們準備動員協會會員陸續開通網絡直播號,開展直播教學、直播表演、直播帶貨等工作。同時生產研發一批材料包和文創產品,讓非遺真正融入現代生活!」(石榴 朱豔秋)

  [ 責編:張悅鑫]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手藝人在線直播欄目《工匠說》,歐洲尋匠記即將開播!
    《工匠說》是由班墨空間攜手鳳凰網風直播聯合推出的在線直播欄目。《工匠說》以尋找世界工匠,講述工匠故事,傳播工匠文化為初衷。前4期節的做客嘉賓都是中國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民間匠人,累計觀看量已超過100萬。
  • 北京13家非遺老字號上京東,直播帶貨撒優惠
    非遺產品也直播帶貨啦!4月1日14時—16時,電商平臺京東首次為北京非遺老字號開通直播,標誌著北京首批13家北京非遺老字號店鋪與電商平臺開展的「京城非遺裝點美好生活」在線宣傳展銷活動正式開始。未來三個月內,天福號、全聚德、榮寶齋等13家京城非遺老字號將通過直播帶貨、折扣優惠、秒殺抽獎、推出特款產品等方式開啟非遺惠民消費之旅。這也是在北京市文旅局支持下,北京非遺保護中心與電商平臺合作支持非遺保護單位復工復產、促文化消費的一次嘗試。
  • 甘孜州非遺走進成都 直播帶貨引網友點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黎萍):「你們看,這個理塘的牛仔帽,這個牛皮包包,搭配起來,是不是很有迪克牛仔的味道?還有丹巴這款嘉絨刺繡的披肩,特別精美是不是?」6月12日,在成都東湖公園紅美術館展廳內的「雪域匠心·2020甘孜州非遺影像展與作品展」現場,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劉洪正左手戴帽,右手提著包,繪聲繪色地向網友展示著甘孜州的非遺文創產品魅力,其精彩的直播帶貨展示將甘孜州非遺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獲得網友們的一致點讚。
  • 非遺地圖|傳承鳳翔泥塑文化,這位90後手藝人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胡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胡超,男,1990年出生於鳳翔縣,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西安工藝美術協會;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 北京老字號直播增速全國第一 達人帶貨與店鋪自播並進
    增速全國第一,北京老字號電商玩起「新媒體」熱氣騰騰的東來順火鍋、身著漢服講解阿膠糕的同仁堂主播、沉浸於茶藝表演的吳裕泰非遺傳承大師、納鞋底的內聯升大師傅……走進北京老字號的淘寶直播間,總會被迎面而來的京味道所吸引。今年,北京老字號淘寶直播增速達到全國首位,像東來順開播5個月就曾衝頂行業類目第一,吳裕泰茶葉雙十一1小時直播成交達40萬元。
  • 民間有絕活 手上真功夫——內江市「十大民間手藝人」專訪
    資中木偶製作傳承人唐友民:言傳身教,努力傳承木偶製作技藝省級非遺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唐友民,從事木偶製作近40年,獲得「內江市十大甜城工匠」「內江市首席技師」等多項榮譽。他不僅能夠製作木偶,而且擅長木偶操縱表演。
  • 「非遺人做「電商」」王芝:直播「帶貨」帶來軟陶「粉絲」無數
    王芝直播帶貨現場幾年前,王芝就開始了非遺傳承與傳播的線上探索,做淘寶店,錄短視頻,而首次「帶貨直播」,大約是兩個月前的事。見同行搞直播,加上一些老客戶提了要求,王芝躍躍欲試。她在張店、周村各設了一個直播間,添置燈、支架等一些設備,甚至到許多「網紅」那裡學習取經,開始了從「面對面」接觸觀眾向「屏對屏」直播的轉型。「在線上,沒有人數限制,進入直播間,大家可以充分互動。
  • 「北京東城」App「網上商城」上線 助力老字號企業線上銷售
    根據公告,東安市場將於12月11日晚22時結束營業,改造期間市場閉店不歇業,將通過線上帶貨推動轉型。屆時,消費者可通過「北京東城」App「老字號商城」,購買東安市場尖貨好物,享受「雲逛街」的樂趣。今年3月以來,北京市琺瑯廠已成功舉辦網絡直播30餘場。通過各平臺推廣宣傳,企業在直播中獲得直接經濟效益近150萬元。
  • 體驗龍鳳字、剪紙…還有香囊、團扇DIY,七寶古鎮非遺手作集市來了
    有著千年歷史的七寶見證了文化發展,也見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龍鳳字、糖畫、麵塑、剪紙、各式DIY……本次集市設有14個攤位,既可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還可以現場進行DIY製作,把文化帶回家。
  •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第八屆非遺文化體驗周開幕!持續到10月7日!
    >「科技+冰雪及體育藏品展示」「戲曲文化展示」、「茶文化展示」「書畫筆會」等五大板塊的活動內容屆時市民可以與眾多非遺項目傳承人零距離互動新增設書畫家現場授課講座環節,邀請書畫愛好者現場聽講座,講座後書畫家可以和書畫愛好者一起互動,共創繪畫作品。亮點三:「京津冀非遺傳承展示」——走近非遺文化(時間:9月28日至30日)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展示「一地之源血脈相連」的京津冀三地非遺項目。
  • 「星紅代言帶貨」亮相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
    日前,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星紅代言帶貨」市場復甦助推直播活動已正式啟動。  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自2013年創立以來,已成功舉辦7屆,成為北京市培養文化消費理念、引領文化消費意願、激勵文化消費行為、促進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品牌活動。
  • 「非遺」的網紅之路 「非遺+直播」產品「賣全球」
    據悉,我市整合了近100多個非遺類商家參與非遺購物節,圍繞「吃」「穿」「用」「藏」等,打造生活場景購物模式,同時增設「秒殺」環節增加直播趣味性。餘氏鉤編傳承人餘水雲說,利用網絡媒體直播帶貨,打通非遺產品在線上的流通渠道,使廣大網友能夠「眼見為實」,喚起更多人對非物質文化的情感,提升對非遺產品的消費熱情,通過直播和電商結合,形成規模化的市場生態。
  • 作非遺文化的守望者——記開封壹脈非遺文化館
    在河南省開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遠處,三五成群的遊客,爭相與壹脈非遺文化館門口「迎賓」的兩個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此刻,民間手藝與民俗街相映成趣,渾然天成。步入非遺館,五彩斑斕的的泥泥狗散發著生命的色彩;俏皮的泥塑「馬上封侯」表達著對人們的美好祝願;精神矍鑠的二夾弦傳承人田愛雲正在給遊客表演,唱腔純正,韻味醇厚,火紅的圍巾正如她對二夾弦的滿腔熱情;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宋室風箏」第五代傳承人宋天亨父子在自家展位前講述著風箏的製作技藝;宋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素花為遊客介紹著正在她的宋繡藝術館裡展出的作品《清明上河園
  • 電商扶貧大有可為|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直播帶貨讓章丘鐵鍋...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題: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直播帶貨讓章丘鐵鍋走向世界新華網 趙秋玥隨著「直播帶貨」興起,牛祺聖這位打了一輩子鐵的老鐵匠,居然也趕時髦走進直播間。正是有了成功的經驗,讓這位老鐵匠相信,直播帶貨能夠讓中國傳統手工藝品迎來了再次騰飛的新機遇。74歲高齡的牛祺聖,幾乎還是每天拎起錘子,堅持著古法的手工鍛造。
  • VLOG探館|雲上南博會,直播帶貨好熱鬧
    (簡稱在線展)正在火熱進行中,本次在線展最大的亮點就是形式豐富多樣的線上直播。  于榮光在一部手機雲品薈為雲上南博會帶貨 張瑪睿 攝  「同時,我們在消費扶貧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王金合在「消費扶貧」直播間前告訴記者,該直播間帶的貨都是來自雲南相對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通過直播的形式,向全國消費者推介,邊消費邊扶貧。」
  • 趕「非遺」大集 品文化大餐
    非遺傳承「亮點多」 項目展演異彩紛呈 金山牛雜、清涼山綠茶、尚記鹽焗雞、梅塘梅菜等美食,還有客家剪紙、傳統服飾、傳統舞蹈、民間文學、曲藝等數十項非遺項目和老字號企業在現場集中進行展示和展銷。現場群眾可以逛展覽,看表演,還可以來到非遺品嘗區倒一杯清茶、吃一口鹹煎餅、喝一碗仙人粄,聽各個店家講傳承故事。
  • 傳承鳳翔泥塑文化,這位90後手藝人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胡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胡超,男,1990年出生於鳳翔縣,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西安工藝美術協會;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
  • 47歲麻餅手藝人用中英文雙語表演 年收入30萬保底
    浙江在線3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盛偉)春節長假以來,直到元宵佳節,這段時間到訪衢州龍遊紅木小鎮的遊客一直熙熙攘攘,大伙兒在這裡體驗濃濃的民俗。陳振忠雙手抖動著簸籮,30隻龍遊素麻餅在空中翻飛。「甩餅哥」創新老傳統用中英文雙語表演陳振忠是地地道道的龍遊人,他的老父親也是龍遊麻餅的手藝人。陳振忠稱自己「腦子靈光,學東西快」。他初中畢業後就考取了中專。
  • 北京景泰藍「直播帶貨」亮家底兒,絕大部分都是孤品
    「老物件」桶子瓶、雙喜罐,曾作為「國禮」贈送泰國公主的銅胎掐絲琺瑯周器壘瓶,以及各種日常生活可用的景泰藍火鍋、茶壺、首飾盒……疫情期間,北京景泰藍也亮亮家底兒,玩玩「直播帶貨」,這些出自大師之手的非遺工藝品,從陳列館走進天貓直播間,進入尋常百姓家。
  • 探尋非遺傳承新出路,傳承從傳播開始
    作者:楊琴玲 蔣雪妍 微信公眾號:強國融媒智庫3月下旬以來,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題不斷熱起來。抖音於4月初發行全新音樂專輯《國韻潮聲》,並圍繞「非遺音樂」開展系列直播,通過新形式向廣大網民普及非遺音樂,吸引了數十萬名網友觀看,互動評論超過3萬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