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什麼?這「4寶」別忘記吃,助你順利度苦夏

2020-12-20 美食作家梅依舊

三伏天,別錯過這「4寶」,清熱又解暑,助家人順利度過苦夏

7月16日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南方悶熱,北方高溫。

入伏,代表著長夏的開始。

什麼是「伏閉不出」?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漢官儀》曰:「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戶,不涉他事。」

古人認為,「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伏就是陰氣,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時,亦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陰氣迫於陽氣而藏伏,故名「伏」,所以應該閉門在家,「伏藏」起來,古代的「入伏日」是休假一天的。

入伏後,高溫多雨,毛孔擴張,溼熱會趁虛而入,若人體正氣不足,或因天氣炎熱而嗜食生冷,以致水溼內停,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溼邪而病。

入伏了,拒絕寒涼之物是對自己最大的愛。

「三伏」美食講究多,這「4寶」別忘記吃,助家人順利度苦夏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暑熱當頭,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疲乏無力,不注意還會發生中暑,百姓說的「苦夏」就是這個意思。「三伏天」各地食俗很多,這其中頗有講究。

丨夏食姜丨

姜,是個被神話的食物,都知道姜好,所以亂吃的人可真不少。

孔子有一年四季不離姜的習慣,他在《論語鄉黨》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說。南宋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幫不撤。」

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也許會有人說夏天這麼熱,吃薑會不會上火?

其實生薑辛溫,功效在於溫補,具有促進血行、祛散寒邪的作用。所以生薑能把體內多餘的熱氣帶走,也能把體內的溼氣、寒氣一同帶走。

生薑是生發陽氣的,而早晨7~9點氣血剛好流注陽明胃經,這個時候吃薑,能生發胃氣,促進消化。而午後陰氣開始升起,陽氣開始收斂,所以晚上不宜吃薑。

白扁豆丨

如今人們的生活中,溼邪是無處不在,而在夏天,這個溼一遇到熱就變成了「溼熱」,「溼」與「熱」糾纏在一起,是很麻煩的,所以會出現胸中滿塞發悶,或出現口苦、溼疹、小便赤短、女性白帶渾濁黏稠等。

李時珍說「嫩時可充蔬食茶料,老則收子煮食」。扁豆嫩莢時,炒菜清爽可口,那麼它成熟的種子,就是純粹的白扁豆了。直接用豆子和大米煮粥,是最經典健脾養胃的吃法。

出自《壽世青編》的綠豆扁豆飲方,白扁豆30克,綠豆50克,將二者洗淨放入砂鍋,適量水,煮到豆子都熟爛為好,然後濾渣取汁。每日一劑,空腹時可以隨意飲用。它能很好地幫助你清熱解毒,健脾化溼。

白扁豆「中和輕清,緩補」,就是藥性不夠強勁,最好炒制一下,炒到顏色微黃有些焦斑的時候為好,可以增加它的溫性,在健脾的基礎上加強了止瀉的效果。

扁豆中含有毒蛋白、凝集素及能引起溶血症的皂素,烹調前用冷水浸泡或焯水處理。

|吃伏羊|

入伏後吃什麼?入伏吃羊肉(適量)意外不?都覺得大熱天吃羊肉會燥熱?錯!

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的夏天,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伏羊節」 ,「沒有一隻羊能活著離開伏羊節。」可見徐州的吃貨們真是把羊肉當成消暑的美食。

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溼氣驅除,吃伏羊時,應多喝水避免排汗過量,還應多食用偏鹹一點的食物以補充電解質。

|三豆湯|

入伏三豆湯,伏天不用慌,三豆湯的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有綠豆、赤小豆和黑豆,既安全,又是清熱、解暑、下火、祛溼,健脾開胃的好方子。

三豆湯微甜而清爽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藥茶。整個三伏40天時間裡,都可以飲用,不僅清熱除暑、健脾利溼,還能祛痘除痱子;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

相關焦點

  • 三伏天,記得每天早上喝一碗紅糖薑茶,祛溼防暑,助你順利度苦夏
    自從入伏以後,這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尤其是中午,都熱的不敢出門。但其實整天躲在空調房裡也是不好的,容易感冒。這個時候,多吃點姜就是極好的了。俗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吃薑是很有好處的。可以預防感冒和中暑,還能開胃。
  • 入伏安康,這五種食物三伏天多吃,順應節氣,家人順利度過苦夏
    入伏安康,這五種食物三伏天多吃,順應節氣,家人順利度過苦夏。今日入伏,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時間也是比較長的,三伏天氣候悶熱潮溼,是一年的重要養生時刻。入伏後天氣炎熱,很多人還喜歡貪涼食,還喜歡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冷風對著吹,這其實都是很不健康的習慣,入伏後雖然很熱,但飲食上也是有所講究的,三伏天吃對了,不僅能養人身體好,還能順利度過苦夏。伏天既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同時熱天容易出汗,及時補鉀也是很重要的,又熱又潮溼,祛溼也非常關鍵。接下來分享5種三伏天不可錯過的食物,入伏後不妨多給家人吃。
  • 適合夏天喝的5款茶,清熱又解暑,尤其三伏天要多喝,順利度苦夏
    今天就分享大家5種,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吧。適合夏天喝的5款茶,清熱又解暑,尤其三伏天要多喝,順利度苦夏。1、薑茶三伏天,雖然人總是感覺很熱,但其實是外熱內寒的,再加上夏天人們喜歡吃冷的食物,所以需要吃點熱性的東西,姜就是很好的選擇。
  • 三伏天如何養生 多吃這六種豆有好處
    三伏天是陽盛陰衰之時,也是邪氣容易上升的時期。「伏」在古代是指「潛藏」,也就是說「三伏天」是「伏邪」之際。這裡的伏邪指的是「六邪」: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夏天炎熱之際,暑邪潛伏於人體內部,容易造成人的精神不濟,食慾萎靡,嚴重者使人中暑,造成人的頭昏腦脹、渾身乏力、反應遲鈍,影響身體健康。
  • 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入伏是什麼意思?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根據農業生產的時間有了三伏天的劃分,古人對入伏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詩歌描寫。那麼,三伏天的起源由來是什麼呢?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大家了解入伏是什麼意思嗎?哪些人適合敷貼三伏貼呢?一起來了解三伏天的起源由來吧!
  • 今年三伏天幾月幾號開始 三伏天吃什麼最養生
    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人們更易遭遇「苦夏」的折磨,怎麼吃才健康?中醫專家認為,三伏天氣候炎熱,飲食應以「消暑去火」為原則。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科普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溫長路說,中醫養生講究「冬養三九,夏養三伏」,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容易耗氣傷津,食欲不振,因此,要在防暑降溫的同時注重養生保健,尤其要注意合理飲食。
  • 頭伏吃餃子,別錯過這餡,鮮香營養又消暑,順利度過三伏天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的好習俗,我們要把這種傳統習俗好好地傳承下去。進入伏天后,人們的胃口難免會更差一些,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這時候必須做一些開胃又消暑的食物,給家人補充營養。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既營養又開胃,此時吃餃子再合適不過了。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初伏"餃子又有"元寶藏福"的說法。
  • 今年「三伏」40天,「苦夏」之時怎麼吃?
    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人們更易遭遇「苦夏」的折磨,怎麼吃才健康?中醫專家認為,三伏天氣候炎熱,飲食應以「消暑去火」為原則。「夏令三伏,陽氣旺盛。」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科普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溫長路說,中醫養生講究「冬養三九,夏養三伏」,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容易耗氣傷津,食欲不振,因此,要在防暑降溫的同時注重養生保健,尤其要注意合理飲食。
  • 三伏天入伏這天吃什麼 2019三伏天為什麼要吃羊肉
    三伏天吃羊肉好嗎?今年7月12日進入伏天,三伏天有吃羊肉的食俗, 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稱「伏羊」,歷史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所謂伏羊,即入伏以後的羊肉。三伏天吃羊肉,再喝上一杯燒酒,吃後全身大汗淋漓,據說可「驅散五臟積熱,釋放體內毒素」。那麼三伏天吃羊肉好嗎,吃羊肉有哪些好處?
  • 明日入伏,這「福袋」別忘了給家人吃,鮮香營養,順利度過三伏天
    明日入伏天,這「福袋」別忘了給家人吃,又鮮又營養,順利度過三伏天。明天就入伏了,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在這40天的高溫潮溼氣溫下,我們日常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不同的地區在三伏天也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我們當地人三伏天習慣喝綠豆湯、下火的苦瓜豬骨湯、還有三伏天喝羊湯的習慣。在北方地區的習俗中都也有在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麵條、三伏吃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因為三伏天中容易出汗,吃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寒氣,對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好處。
  • 三伏天為何還要多吃肉?因為伏羊一碗湯,賽過吃生薑
    什麼?三伏天還要多吃肉?有沒有搞錯?肉在夏天這麼容易變質,還不好消化,三伏天為什麼多吃肉?您先別急,今天讓您多吃的這種肉,還真就適合伏天吃,並且這種傳統吃法已有很久遠的歷史,其食用價值賽過吃生薑,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伏羊一碗湯,賽過吃生薑;伏羊一碗湯,不用醫生開藥方!
  • 三伏天胸悶、心悸、精神不濟?這樣吃調陰陽、養臟腑,輕鬆度夏
    民間素有「苦夏」一說,因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溼悶熱的日子,這一時節最容易誘發各種夏季流行疾病,所以,三伏養生保健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三伏天怎麼吃才能不生病。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三伏天如何養生
  • 三伏天指的是什麼,為什麼一年中三伏天最熱,古人怎麼推算三伏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當中,是一年中平均氣溫最大且又溼冷、炎熱的日子。說白了的「三伏天兒」,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之中最火的一段時間。能夠 那樣了解:「伏」便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適合動。可是三伏天往往稱作「伏」,是由於也是有許多 嚴寒要素以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火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測算的,大概處於陽曆的7月中旬至八月中下民俗有句俗話說得好︰「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說,一年中最亮的情況下是三九天,最火是三伏天。那麼,為何一年中最火的日子稱之為「三伏天」呢?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伏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三伏天時間計算公式...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伏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三伏天時間計算公式了解一下時間:2020-07-06 17:58   來源:今日新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20三伏天幾月幾日結束
    三伏天是指的是夏季中溫度最高最悶熱的一段日子,三伏天是按照農曆來算的,每年入伏的時間段都不一樣,可以通過查詢曆法書籍或者曆法網站來了解,那麼2020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呢?什麼時候結束呢?接下去就讓老黃曆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吧。
  • 入伏的古詩句有哪些 古人描寫三伏天語句匯總
    <<<2018三伏天開始與結束時間表  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那麼,古人對夏季入伏有什麼感觸呢?古人寫了哪些入伏的詩?有關三伏天的古詩又有哪些呢?  《長興裡夏日寄南鄰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開鎖洞門遠,捲簾官舍涼。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
  • 夏天,喝此茶比可樂雪碧強多了,祛溼暖胃還排毒,順利度苦夏
    導語:夏天,喝此茶比可樂雪碧強多了,祛溼暖胃還排毒,順利度苦夏夏吃薑是老一輩傳承至今的習俗,其實吃生薑的方法非常多,不僅是可以用其烹飪菜餚,而且生薑還可做成飲品,姜棗茶便是不錯的選擇,生薑、紅棗和紅糖搭配煮茶喝,口感好,而且還能起到好的作用,
  • 三伏天吃餃子開胃解饞 推薦6種餃子做法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伏天吃餃子,可是不少人都不明白其中緣由。其實,三伏天吃餃子主要是起到幫人開胃解饞的作用。那麼,三伏天吃什麼餃子好?今天就為大家推薦6種餃子的做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天熱人就覺得疲乏倦怠,由此食欲不振,老百姓白天還要勞作養家,所以為了增加食慾,犒勞自己所以頭伏吃餃子,因為餃子被百姓認為是最好吃的吃食,所以增加食慾最好的辦法就是吃餃子了。又因為餃子狀似元寶,所以順道也求了財,一舉兩得了。
  • 三伏天將至,「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嗎?
    小暑節氣後,氣溫會越來越高,降雨也會越來越頻繁,三伏天也即將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階段,也是作物生長最快速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三伏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是伏包秋還是秋包伏呢?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冬有數九、夏有三伏」,一年之中數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
  •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三伏天什麼時候結束
    每到夏天老人們口中常會提到「三伏」這個詞,兒時的記憶裡三伏天和奶奶手中搖曳的扇子是分不開的,但很多人並不明白什麼是三伏天。在這個悶溼炎熱的季節裡,人往往會感到口乾舌燥、無心進食,究竟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又在什麼時候結束?日常養生又該注意什麼呢?什麼是三伏天「三伏」,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