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常常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備課時,辛辛苦苦準備了很多很多。結果進了教室,面對鬧哄哄的課堂,面對嘰嘰喳喳不聽招呼的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熱情備受打擊,最後只想早早結束本堂課,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只講了備課內容的三分之一,掃興又無奈地離開了教室。
在一個人人喜歡扯著嗓子大聲喊叫的教室裡,在一個人人喜歡毫無顧忌說話而不傾聽的教室裡,在一個老師只顧自己講而不注意傾聽學生發言並反饋的教室裡,這樣的教室,空氣中瀰漫的都是浮躁的味道。
這樣的課堂,老師心累,學生也無法靜心思考,更別提自主、合作之類的學習。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善於學習的學生,往往也善於傾聽;那些只顧自個講話,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學生,往往也不大可能學得好。那些課堂氛圍良好,思考比較深入的課堂,教師一定也是善於傾聽的老師。傾聽,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行為。
有研究表明:傾聽習慣較好的班級,課堂教學往往比較高效。在輕聲細語交流的教室環境中,更容易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更容易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習慣。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往往更善於思考,更願意把自己的思考講出來,從而帶動更多的人的思考和交流。
多年的實踐,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教室吵鬧,我怕學生聽不清楚,於是提高了自己嗓門,那麼,那些說話的學生也會相應提高自己說話的聲音。這個時候,就變成了比誰的嗓門大。切記,切記,千萬不要和學生比嗓門。
如果一個老師一遇到教室吵鬧,就通過提高聲音來解決,這個老師即便是金嗓子也受不了,何況,教學效果也不好。
01那麼如何讓教室儘快安靜下來呢?
當教室有雜聲的時候,並且老師多次暗示都無效的時候。
有經驗的老師通常是這樣處理的,既能保護嗓子,又能快速讓教室安靜下來,還能避免師生情緒激動時衝突的升級。
1、停止講課,讓教室戛然而止
製造出一種戛然而止的異常氛圍。比如說,老師正在講課,但是在你講課的同時,下面一直有人嘰嘰喳喳,很多時候,你甚至不知道到底是誰,只能大概判斷出一個方位。這時候,忽然停止講課,讓教室環境陷入一種「詭異」的寂靜中。那麼好戲才剛剛開始。
2、目光如炬,投向雜音處,吸引全班注意
當教師突然停止講課的時候,教室內自然就會瞬間安靜下來,這時只有那幾個人的雜音在室內飄蕩。
其餘的同學會很奇怪老師為何突然停止講課,會更加注意老師的舉動。
此時,老師目光如炬,一動不動死死盯著製造雜音的角落,但是儘量一言不發。
班內其餘同學就會緊緊跟著老師的目光去一探究竟,當所有的人齊刷刷盯著製造雜音的那幾個人的時候,他們也會忽然明白所謂何事,一般都會迅速保持安靜。
如果這幾位同學還是不停止講話,那麼教師可以繼續保持沉默,面無表情緊緊盯著不放。
此時,班級內部的就會有很多同學忍不住大聲提醒並要求他們安靜下來。
依靠群眾的力量製造壓力如若還不能讓他們停止下來,那麼這就不是本堂課該解決的問題了,背後有更多的問題,甚至可能需要聯合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師以及家長來解決了。
02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呢?
想要學生傾聽,教室必須靜下來,這是基本前提。
但是,在傾聽的時候,很多學生容易「假傾聽」,他們並不是真的去「傾聽」,而是為了「等說」,等到別人講完,自己好去表達。習慣更差點的,甚至會直接打斷別人發言就插話。這些都不利於傾聽習慣的培養。
1、教師做表率,儘量不插話,不打斷學生
傾聽,從老師開始。每一位學生的發言,老師都要去用心聽。不僅僅是聽內容,更要聽其中的態度、情感等。當一個孩子發言的時候,你要全心注視著發言的學生,給同學們做好示範。
一般情況下,即便是所問非所答,也儘量先不打斷學生,可以先聽聽學生的想法。在給學生的發言進行反饋的時候,不在乎反饋內容多少,而是要讓學生意識到你用心聽了他的發言,並給予了有效有針對的反饋。
用心傾聽是一種會傳染的良好行為,這種傳染從教師開始,效果會更好。
2、明確並細化聽的要求
其實,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清楚到底該如何傾聽,所以,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還是有必要明確並細化一下傾聽的要求。
我們需要告訴學生:
一要專心聽,當別人發言的時候,停下手上其他的事,並且腦子裡也要注意發言人的每一句話。
二要耐心聽,別人講話期間不插嘴。有意見先保留,別人講完我再說。
三要仔細聽,聽聽別人的看法,與自己所想的異同之處在哪裡。
四要虛心聽,對於觀點不一樣的地方,要邊聽邊思考,自己不合理的地方及時修改,要學會綜合別人的發言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
3、學會使用多種暗示方法提醒學生仔細聽
如果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老師講,則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暗示。。
老師可以忽然變化語調來暗示,可以忽然提高語調,也可以忽然降低語調,甚至可以忽然靜音。
如果該學生和老師目光相遇,則可以通過手勢或者眼神來提示。
以上方法都無效,則可以緩緩走下去,來到他的身旁,自然接觸式提醒,比如摸摸頭,敲敲桌子。
如果是學生沒有認真聽同學講,老師則可以輕輕走到其身旁,自然提醒。
4、精心備課,設計好學習活動很關鍵
想到哪講到哪,這樣的課堂,缺乏設計,一般也不會是一堂有趣好玩精緻的課。
只有教師提前精心備課,設計好學習活動,設計好精妙的問題,這樣有趣精彩的課堂,才可能會最大程度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形成互相傾聽的良好氛圍,才會有更多有趣有效的互動。
安靜,是一種教學環境;傾聽,是一種課堂藝術。
但傾聽的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這是一個長期甚至有點緩慢的過程,但卻極有必要。
只有創造好以「聽」為中心的課堂,才能創造出以「思而說」為主的深度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