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龍:一個出生卑微的華工,創建美國大學裡第一個中文系

2020-12-11 掌上讀歷史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歌詞中所表達的對中華文化的肯定,對中華文化產生一種共鳴的自豪感。然而,就在100多年前,有一位華工,他為傳播有價值的文字所做的努力,我們至今仍能看到。

丁龍

他的名字叫丁龍,一百多年前,僕人丁龍希望,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裡建立一個漢學系,以傳播祖國的文化,他為此捐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也因此,美國有了一所偉大的漢學中心。

一百多年後,後世的人們,苦苦地尋找著丁龍的足跡,揭開了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丁龍

丁龍的出生地據說是在廣東,丁龍年輕時被人販賣到美國當勞工,那時被販賣到美國的華工被蔑稱為「豬仔」,他們或從事開礦等重體力勞動,或為他人僕從,地位卑微,回國的希望很渺茫。

華工在美國修鐵路

他做事認真實在,為人和藹可親,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他能與脾氣暴躁的美國商人卡本蒂埃(音譯)結為知心朋友的原因。

卡本蒂埃自命將軍

丁龍曾是脾氣暴躁的商人美國商人卡本蒂埃的管家,卡本蒂埃因為有錢,所以自命為將軍,對於僕從也是又打又罵,許多僕從因此離開了,丁龍也不例外。但有一回卡本蒂埃家失火了,丁龍卻回到了卡本蒂埃家。

那將軍詫異說:「你怎麼又來了?」丁龍說:「聽說你房子被火燒了,正要人幫忙。我們中國人相傳講孔子忠恕之道,我想我應該來。」這位將軍更驚異,說:「孔子是中國幾千年前大聖人,我不知道你還能讀中國古書,懂你們中國聖人之道。」丁龍說:「我不識字,不讀書,是我父親講給我聽的。」那位將軍就說:「你雖不讀書,你父親卻是一學者。」丁龍說:「不是,我父親也不識字,不讀書,是我祖父講給他聽的,連我祖父也不識字,不讀書,是我曾祖父講給他聽的。再向上我也不清楚,總之我家都是不讀書的種田漢出身。」那將軍甚感驚異,留了丁龍,從此主僕變成了朋友,那位將軍卻受了感化。

丁龍

丁龍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在當時必須有卡本蒂埃的幫助才能實現。

丁龍希望卡本蒂埃出面,將自己畢生積攢的1.2萬美元捐獻給哥倫比亞大學用於建立一個漢學系,增進美國對中國文化的研究與了解。

遠在重洋的華工

可是,這個夢想並不容易實現,那一年正是中國的苦難年,就是在這一年,清政府被迫籤下《辛丑條約》,中國人被西方人瞧不起,排華聲潮一浪高過一浪,而這個卑微的中國僕人,以自己不同凡響的舉措,成了這個灰色年份,屬於中國人的稀有光彩。

幸運的是,卡本蒂埃為丁龍的助學之舉而感動,決定幫助他實現這一夢想。卡本蒂埃向自己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去信,讚揚丁龍是一個勤儉、謹慎、勇敢、仁慈的人,希望母校能開設一個以丁龍的名字命名的漢學系。

丁龍寫給哥倫比亞大學的信

這個願望實現起來很難,但他不願就此放棄。他誠摯地給哥倫比亞大學寫了這樣一封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先生:我謹此奉上一萬二千美元現金支票,作為對貴校中國學研究基金的捐款。落款是:丁龍,一個中國人。

在丁龍捐款的基礎上,卡本蒂埃又自掏腰包,追加捐款金額。不過哥倫比亞大學仍然希望能以卡本蒂埃的名字或是中國駐美人員的名字來命名這一漢學系,卡本蒂埃拒絕了這一建議,堅持必須使用丁龍的名字,否則將撤銷這筆捐款,最終校方做出讓步。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圖書館

為了創辦哥倫比亞漢學系,卡本蒂埃一生捐贈了37.5萬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他甚至賣掉了在紐約的房產,搬回老家居住,而一種關於丁龍歸宿的說法是他死後也安葬在當地卡本蒂埃家族的墓地中。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大樓

時至今日,「丁龍漢學講座教授」教席仍存在於哥倫比亞大學,榮膺這一教席的皆為在美國漢學研究領域學養深厚、成果豐富的人物。

1964年12月2日刊載丁龍故事的舊金山唐

丁龍這個名字,的確如聖人一般,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如尋人啟事中所評價的:丁龍捐出來的是錢,而更重要的是,貢獻了他的視野和理想。

相關焦點

  • 丁龍:創建美國大學首個中文系的卑微華工
    一百多年前,偉大學府哥倫比亞大學在「尊重知識」精神的感召下,創立了漢學研究項目。丁龍(Dean Lung)生前是加州奧克蘭市長賀拉斯·沃爾普·卡朋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的僕人。
  • 一個文盲華工,推動哥倫比亞大學建立全美第一個中文系
    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國家實力弱,國民就會受到欺負,當時的美國既需要華工,又瘋狂的虐待華工,華人當時跟黑人一樣都是可以被販賣的,而一個叫丁龍(DeanLung)的華人被當成「豬仔」販賣到了美國。丁龍而丁龍是千萬華工中幸運的一員,他被一個叫卡本蒂埃退役將軍聘為奴僕,賀拉斯·W·卡本蒂埃(HoraceWalpoleCarpentier,1824-1919)生於紐約今天唐人街所在的下城運河街附近,他是一個皮匠的兒子,自幼好學上進,其父竭其所能供他上了名校哥倫比亞大學。他不負父親厚望,以優異成績畢業,並成為當年的畢業講演者。
  • 他是中國旅美華工,大字不識幾個,卻促成了美國大學中文系的誕生
    他是中國旅美華工,大字不識幾個,卻促成了美國大學中文系的誕生文/歷史泡麵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高校在本校開設了中文這個專業,這看似非常平常的一件事,但是在100年之前,卻是十分難以實現的。因而在當時國外的眾多高校當中,沒有一所大學開設有中文系這個專業。但這種尷尬的情況被一位中國華工改變了,他就是丁龍。丁龍1857年出生於廣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小時候,因為丁龍家裡比較窮,所以沒有機會接受學堂的教育,這使得長大的他大字不識幾個。但文化上的缺失並沒有影響到他的人格,相反,他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好人。
  • 「文盲華工」丁龍:受美國人崇拜,卻離奇失蹤,被世界找了百餘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13年前發出了一則尋人啟事,這原本不是什麼稀奇事,但是,稀奇的是,他們要找的人竟然是一個100多年前的中國人。消息一出,在一夜之間令世界上的很多人都開始關注起這件事情,紛紛加入到了找人的隊伍中。那麼,這位被找的華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 一個被賣到美國的勞工,用畢生資產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建了中文系
    一個與生俱來的孔子追隨者,一個行動上的清教徒,一個信仰上的佛教徒,一個性格上的基督教徒。卡朋蒂埃這樣評價這個人。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人的身份。主角叫做丁龍,百科上說他18歲到美國,但據我所知,他是在十八歲那年被賣到美國去當勞工。
  • 百年前,一個在美華工捐獻一生積蓄,創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
    著名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個東亞系,創建之初為「漢學系」。它是120年前,在美國的中國勞工、卡彭蒂埃將軍的管家丁龍 (Dean Lung),捐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1.2萬美元,受他感動的僱主陸續又捐款將近50萬美元後創立的。,並且還創建了「丁龍講座」。
  • 丁龍:一個中國男僕和他創建的哥倫比亞中文系
    115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收到一筆12000美金的捐款。捐款人有這樣一個要求,我要捐助一所漢學系,這個要求讓校方頗為為難,因為專門設立這樣一個中國的研究機構需要多少人不知道,需要多少錢不知道,怎樣發展不知道,如何規劃不知道。
  • 119年前,哥倫比亞大學專門為一中國人設立講座,此人卻是文盲
    在他們的概念裡,中國人是一群只會抽食鴉片、留著豬尾巴一樣一樣辮子的野蠻族群或者崇拜魔鬼的未開化的人。他們不願意去了解東方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是一概而論是落後腐朽的文化。直到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第一個全美中文系,才使得西方人第一次系統對中國文化進行研究。而這一切卻和一個來自中國最底層的勞工有關,他的名字叫丁龍。
  • 丁龍:一個被賣美國的18歲華人勞工,卻讓美國的大學為他設立講座
    丁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販賣到了美國。卡朋蒂埃酒後趕人,丁龍盡心服侍丁龍於1857年出生在廣東的一個鄉村。在西方列強入侵的年代裡,廣東經常遭受西方殖民者的摧殘,以至於廣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生存,丁龍在18歲的那一年把自己當成勞工賣到了美國。
  • 一個中國勞工與美國哥大東亞系
    卑微華工的宏大心願     1901年春夏之交,在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發生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大事,其中一件的主角是當時按照美國人的習慣被稱為「豬仔」、來自中國廣東的華工丁龍。這位貧窮的華工為了宣揚彼時備受屈辱的祖國的文明和文化,終生未婚,孜孜矻矻省吃儉用,想將一生積蓄捐獻給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懇請它開設一個漢學研究系。
  •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百年前由華工丁龍捐畢生積蓄而建
    人民網8月14日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110年前,在美國當僕人的中國勞工丁龍捐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1.2萬美元,希望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設立漢學系,以傳播中華文化。他的主人卡本蒂埃為了實現丁龍的願望,陸續捐款將近50萬美元。這個漢學系,就是今天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為了用這筆捐款達成自己的心願,丁龍歷盡艱辛。
  • 他是卑微的華人勞工,卻被美國人崇拜,不凡傳奇驚動了慈禧太后
    就在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有一個被西方學界叫做「丁龍(Dean Lung)」的人成為了美國漢學界被奉為最高榮譽的代表,但是這個丁龍究竟是誰,為何在中國鮮為人知?(圖為丁龍)丁龍就是當年民工潮中的一個民工,他1857年出生於廣東,原名其實叫馬進隆,因為口音問題被誤傳為丁龍,他的經歷和大多數華工大同小異,都是為了生計出走海外,但是他的特殊之處在於胸襟氣度和中國的哲學氣質,也因為他與卡朋蒂埃家族的相遇。
  • 哥倫比亞大學有位傳奇人物,只是一個普通華工,事跡卻被歌頌百年
    但在20世紀初,卻有一位目不識丁,地位卑賤的中國人,讓美國人崇拜不已。此人是誰?究竟做出哪些事情呢?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此人名叫丁龍,於1857年出生於廣東,後來成為了美國人卡朋蒂埃的僕人。卡朋蒂埃原本是一名律師,不過,運氣爆棚的他卻在加州發現了金礦,因而一夜暴富。之後,擁有巨大財富的他創辦加州銀行,並建起新城奧克蘭,出任市長。
  • 丁龍:百年前的美國華傭 他和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有何淵源?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報導,經過多年追尋,終於在廣東臺山找到丁龍的身世,他原名叫馬進隆。因為方言發音和其他因素,在美國的名字改叫丁龍。一個百年前在美國以下層華傭身份生存的中國華工,何以發起這樣的義舉?並帶起全球華人數年來持續不懈的追尋。本文作者作為丁龍傳奇最初的史實披露者,多年來持續關注丁龍研究的進展情況。此文是作者為本報獨家撰寫。
  • 他是個卑微的文盲僕人,卻讓哥倫比亞大學發布啟事全球尋找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百變歷史秀,分享不一樣的歷史】公元2007年,美國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發布了一個奇怪的尋人啟事,因為這個尋人啟事是尋找的100多年前的一個人,他是一個中國人,曾在美國當僕人,是個文盲。
  •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奴僕,卻讓他的大名響徹美國
    丁龍就是這樣一個被騙到美國的中國人,他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一個字也不識,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到了美國之後,丁龍成為了美國人卡朋蒂埃的奴僕,主要負責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與其在美國社會裡飄飄蕩蕩,倒不如就留在卡朋蒂埃的身邊,也能有一個安穩的落腳點。 除了不知道去哪裡之外,丁龍對於卡朋蒂埃其實也有一絲同情。卡朋蒂埃在清醒的時候各方面都非常的正常,這也是為什麼他身邊能長時間維持非常多幫傭的原因。醉酒之言並非出於有心,丁龍對於卡朋蒂埃並不十分痛恨。
  • 失蹤100多年後,中美合力找他:一個華人勞工,為什麼能創造傳奇
    在中國,提起「丁龍」,鮮為人知;在美國漢學界,這個名字卻無人不曉。這個中國人,到底是何許人?百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從未停止。100多年前,有個普通的中國華工,曾努力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一個普通的華工推動了中美文化交流的發展,是個奇蹟。但他的具體身份卻是一個謎。安德爾夫婦對這個華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走火入魔」。
  • 一個卑微的中國文盲,讓美國人崇拜,失蹤百年後全世界在尋找他
    2007年,享譽全球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起了一則尋人啟事,中央電視臺也加入其中。他們要找的是一個100多年前的中國人。這個人是廣東的一個豬仔,是個僕人,還是個文盲,他就是—丁龍。
  • 丁龍是臺山人?央視新聞調查無比接近真相,敬請期待!
    丁龍是臺山人?央視新聞調查無比接近真相,敬請期待!(Dean Lung),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名字。2019年,《新聞調查》遠赴美國,追尋Dean Lung的足跡。2020年4月,《新聞調查》再度踏上尋找Dean Lung之路......一百多年前,有一位赴美華工Dean Lung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捐款1.2萬美元,主張設立漢學研究。如今,這位華工備受矚目,但他的身世卻始終像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