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接受父母、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任何情況下,不得請假」;「檢舉揭發者,一次獎勵20班幣」;「嚴禁與校內外黑道分子接觸」。
不知看到以上這些規定的人會有怎樣的感受,有沒有和我一樣直接聯想到了少管所?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並非什麼少管所的管理規定,而是南昌一所重點中學的班規。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有了那一絲絲魔幻?
據悉,這部被譽為史上最嚴的班規共有22條,不但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了苛刻的要求,還要求每名入學的新生必須背誦並嚴格執行。
特別是「嚴禁與外班學生接觸」這一條,直接讓人聯想到了「邪教」。難怪有人質疑,制訂班規的老師不是想「建班」而是想「建國」啊。
而班規中「要求學生音樂課上不得發出聲音和動作」這一條,更是堪稱荒誕和奇葩,忍不住讓人想到了美國著名的諷刺小說《第22條軍規》。
由於該班規實在過於魔幻,目前其已被當地學校叫停,並要求涉事教師整改。不過,該校也明確表示,儘管班規確實有點頭,但涉事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明顯一副「你們人多,所以我錯了,但我保留意見」的態度。
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份奇葩班規的突然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它背後的奇葩管理思維。因此,如果該校原有的管理思維不能根除,就算這次的「22條班規」消失了,未來也一定會有類似的「23條班規」或「24條班規」。
當然,對於思想和意識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學校出於教書育人目的,採取適當的獎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整個社會和生活是有其運行規則的,如果學校能夠通過在校的學習生活讓學生早日了解是非對錯,無疑是好事一件。
只是這一切必然要有合理為前提,所謂合理,就是要以其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為大前提。如果學校本身都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合理的,卻任由教師按自己個人對合理的理解和喜好來設置規則,那出問題幾乎成了必然。
事實上,學校給出的「出發點是好的」或「個性化管理」等理由,在現實中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而且學校在未經過科學論證的前提下,就自作主張地對在學生身上隨便進行教學探索和管理實驗,那不僅是違規,而是違法。
因此,對涉事的學校來說,還是抓緊時間重新以學校的名義做一份合理合法的校規和班規吧。就算真的想搞「個性化管理,也要在此基礎之上,切莫任由某些人按照自己的個人喜歡亂搞一通,這樣不但對學生好,對大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