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暑假已經來臨,不少家長都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但你們知道嗎?興趣班並非多多益善,裡面也是有鄙視鏈的。
興趣班到底該不該上?
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影響,很多父母都會在暑假給孩子抱各種興趣班來「加餐」,據統計,近九成的兒童都接受了課外班訓練,從社會大環境發展的趨勢來看,全面型人才確實搶手,而兒童階段又是接收新知識、消化新知識最快的時候,所以通過上興趣班學到不同的東西,或許真能成為加分項。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看,玩樂是屬於孩子們的天性,如果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興趣班上面無疑是扼殺其天性,而且機械化的訓練反而會扼殺其想像力。
那麼,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專家認為,興趣班還是可以上的,混沌理論也認為,在合適的年齡給予孩子足夠的信息刺激,如果他們真的具有這方面的天分,當成長到某個年齡段的時候,這樣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
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孩子是否真的對此感興趣,之前電視上熱播的《虎媽貓爸》,裡面的「虎媽」就給剛剛上小學的女兒安排了各種興趣班,最終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讓全家人都備受困擾。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會陷入這些誤區,把自己從小未實現的夢想或者看到哪些比較熱門搶手就去給孩子孩子報,絲毫沒有考慮他們的興趣和天賦,最終不僅讓孩子難受,大人也會心累。
如何給孩子選興趣班?
最為重要的就是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來選擇,下面給大家舉幾個比較常見的例子:
1、鋼琴
從生理學以及心理學的角度上看,一般需要4~5歲左右開始報,不過具體還要結合孩子手部骨骼以及聽力的發育情況。
2、遊泳
美國兒科協會一直認為孩子在4歲以前不應該學習遊泳,不過在2015年之後,其標準發生了一些改變,認為1歲以下的不適合,1~4歲的不再阻止。
按照兒童生理的發育情況,如果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3歲左右就可以讓孩子學習遊泳,5歲左右完全可以報班。
3、跳舞
關於這一點,其實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孩子身體發育的情況是不同的,所以沒法確定在進行培訓聯繫時,做下腰、劈叉等動作時是否會出現意外。不過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建議5歲左右以後再報班,這樣既能保護好脊椎,又能讓孩子快速進入狀態。
4、畫畫
建議5歲左右,是最佳的啟蒙時間。按照正常的發育軌跡,孩子在1歲左右就會對塗鴉感興趣,此時父母可以讓他們盡情地畫畫,不過不用報班學習,3~4歲左右,認知能力相對比較簡單,加上他們此時手部精細動作還沒發育好,可能沒辦法握住畫筆,而到了5歲左右,這些都有明顯的進步,此時家長給他們報興趣班能讓其繪畫水平有明顯的進步。
5、英語
英語還是應該從小學起,鍛鍊其發音和語感,建議3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隨著年齡的增大,到了5歲左右,母語習慣已經開始塑形,這就會對孩子學習新的語言帶來一定的幹擾。
延伸閱讀:興趣班也有鄙視鏈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一篇「興趣班的鄙視鏈」,感覺十分有趣,分享給各位家長,不過純屬娛樂,別太較真。
1、時間規劃鄙視鏈
班多規劃好>班少規劃好>班多規劃差>班少規劃差>無班無規劃
興趣班本來開展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孩子們的潛能,豐富其生活,結果現在因為各種現實問題,變成了名利的角逐場,很多家長好面子為了不讓孩子低人一等,或者是過於貪心想讓孩子未來出人頭地,一次性報好多班,結果又沒有詳細的規劃,然而打亂了孩子們的節奏。
請記住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真正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是那種懂得規劃時間,即使報了好幾個班也能安排過來的父母。
2、科目鄙視鏈
高爾夫、馬術、禮儀>電子琴、畫畫、舞蹈、跆拳道>語、數、外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小眾貴族」與「大眾屌絲」之間的比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貧富差距開始拉大,人們對上流社會趨之若鶩,所以會從小教孩子高爾夫、馬術等比較小眾貴族的東西,而畫畫、舞蹈和語數外的興趣班,已經成為了比較平民的東西。
其實,興趣班本來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而出現的,但不知何時,它慢慢變成了大人攀比、炫耀的工具,人們總是被動或者主動陷入這場旋渦之中,難以脫身,這完全已經違背了初衷。有時候父母真的該學會放下,一切從孩子的幸福出發,不要急著用成年人的標準來催促著他們成長。(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