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於清朝末年,由清廷大內御廚創立!在鄭州奮鬥的你吃過這家老字號嗎?
由民國1919年至今,伴隨鄭州人民味蕾記憶的「老三記」之一。上世紀50年代末,中共中央在鄭州召開會議,蔡記餛飩應召為參加會議的毛澤東主席和中央其他首長們製作蒸餃,受到了與會首長的大加讚賞。朱德、陳毅等中央領導同志來到鄭州,也親臨吃老蔡記籠蒸餃,喝碗餛飩。
這籠似彎月新輝的蔡記蒸餃,松針芳香鋪底,是其獨特之處。松針都是從長白山買的馬尾松,經過一洗、二煮、三放油後,乾淨衛生不粘皮,和蒸餃一起蒸,會有一股清香。
創始人蔡老先生是宣統年間的皇宮御廚。蔡武順是蔡記蒸餃的第三代傳人,從小跟著父親學這門手藝,如今父親已經離世多年,他說:「做這個蒸餃,其實就是我對父親的一個回憶。」
傳承的蒸餃手藝要求非常嚴格!蒸餃只用豬肉,用的都是豬後腿肉。一斤肉裡七分瘦肉,三分肥肉,吃起來比較香。
蔡記蒸餃皮薄微黃,色澤光亮,造型精緻美觀,灌湯流汁。食客評價:這個味兒不油膩,很香。/皮兒不幹,餃子餡兒裡邊還有汁!
花園路上三千平的大店來重新詮釋「出門百步外,餘香口中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味!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個美味兒已經烙在鄭州人心裡,無論老蔡記的店搬到哪裡,吃貨們哪怕奔赴千裡也要吃上一口!
鄭州老蔡記地址: 花園路紅旗路南50米路西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