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宮廷御膳,今日百姓餐桌美食,百年字號京都老蔡記,鄭州美味

2021-01-12 人間滋味JYM

鄭州「老三記」

老蔡記是賣蒸餃的,也是鄭州「老三記」的代表(老三記:合記燴麵、葛記燜餅、蔡記蒸餃)。老三記是經過大眾一致認可的傳統美食,接地氣,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老三記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當屬老蔡記的餛飩。京都老蔡記餛飩館,創辦人是蔡士俊。蔡士俊出生於中國著名的廚師之鄉——河南長垣。清末時期,蔡士俊在宮裡幫廚,後因時局混亂,從皇宮離開,輾轉在北京城開了一家小飯館,主營的就是餛飩和蒸餃。後來老蔡回到鄭州,在鄭州的二七街重操舊業,開了一家店起名為「京都老蔡記餛飩館」。一家百年老店,就此誕生。

「面用的是精粉,煮出來透亮,人稱『玻璃餛飩』。蒸餃上籠蒸時用松針鋪底,叫『松針蒸餃』。餡瘦二肥一,手工剁碎,加水用筷子不停地打上勁兒,最後12斤肉要加1斤半香油。」

在那個缺油少糧的年代,肯這麼實在用料的飯館,不多見。老蔡記在鄭州能站穩腳跟,傳承百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僅是因為口味。現如今,京都老蔡記在鄭州,足足開了得有十家分店左右了吧。

蔡記蒸餃和餛飩

來到老蔡記,吃的就是餛飩和蒸餃。昔日的「老」字號,如今也有了「新」傳承。除了傳統的豬肉蒸餃外,還有三鮮味兒的,也是特色。尤其是這個三鮮蒸餃,比傳統的大肉要貴上十塊錢左右。貴在了哪裡?三鮮蒸餃裡有大肉、海參、魷魚、蝦仁。

我們平日裡吃的比較多的蒸餃,可能是沙縣小吃裡的蒸餃。小小的一份,蒸餃也比較迷你。而老蔡記的不同,一個蒸餃估計要頂上沙縣裡的三個。這種大的蒸餃,比傳統的水餃還要大。一份兒十個,估計一位女士的話,一份兒應該就能吃飽了。薄皮大餡,晶瑩剔透。裡面的湯汁都能透過餃子皮可以看到,「水晶蒸餃」名不虛傳。

一口下去,第一感覺就是「一整顆蝦仁」進到了嘴裡。各種海鮮的味道在嘴裡打旋兒,真的是特別的鮮。一口咬不完,湯汁順著餃子皮下流。感覺不吃裡面的餡兒,僅僅是吃餃子皮,都特別夠味。大肉餡兒的蒸餃,就一個字:香!特別解饞過癮。搭配醋和辣子調和的料汁兒,吃起來更是口味多重,風味十足。

店裡的餛飩也是特色。湯鮮味美,就是傳統的大肉餛飩。

寫在最後

吃完總結,餃子好吃在哪兒,我覺得是口感。當然除了餡兒的鮮和香之外,就是餃子皮的口感,特別薄,特別筋道。雖然說吃精粉如今不被大眾所接受,但這種餃子配上精粉做的餃子皮,真是絕了。另外就是蒸餃的醃製,包起來特別好看,一排排排列整齊的餃子鎖邊兒,看起來一個個晶亮剔透,真的是美不勝收。

還是要實話實說,店裡的味道不錯,配得上百年字號的名頭。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就是平常中的美味,來到鄭州,嘗一嘗,不會後悔!

相關焦點

  • 京都老蔡記,來鄭州必吃的百年老字號!
    所謂老三記,就是鄭州的三個老字號,分別是合記燴麵、葛記燜餅和蔡記蒸餃。蔡記蒸餃現在叫「京都老蔡記「,在這三記中,老蔡記以其近百年的歷史位列三記之首。 1919年在西二街開店重操舊業, 定名為「京都老蔡記餛飩館」。 慕名來到京都老蔡記,這是鄭州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從最初的街邊小店到如今分店遍布鄭州,這是蔡家幾代人用畢生的精力打造出來的。
  • 河南老字號:百年文化 京都老蔡記餛鈍館
    鄭州聲名遠播的百年老三記,是老蔡記的蒸餃餛飩、老京都的葛記燜餅以及合記的燴麵,這裡面京都老蔡記餛飩館為第一家。   1928年的京都老蔡記餛鈍店  老蔡記在鄭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位於德化街的老蔡記餛飩館經營,是鄭州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  「老三記」裡的一個「老」字,蘊涵有說不盡的傳奇故事。
  • 京都老蔡記英協路店,記憶中的老味道
    對於老鄭州人來說,餛飩蒸餃做的最正宗的還是鄭州老三樣之一的蔡記蒸餃。從民國創立到至今,老蔡記已有百年歷史,而且還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位於鄭州市英協路與商城路的京都老蔡記,多年來,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種類豐富,薄利多銷的理念,收穫了一眾美食愛好者的好評。
  • 別只知道老蔡記了,在鄭州還有這些「百年老字號」,你都知道嗎?
    說到鄭州的老字號,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老三記」,還有蕭記燴麵,四廠燴麵,馬仁鴻涼皮等擁有幾十年歷史的美食店。但是在列舉的這些老字號之中,只有京都老蔡記才是百年的老字號。除了老蔡記之外,在鄭州還有一些其它的「百年老字號」,這些有的是從開封等地來鄭州開店的,有的是咱們鄭州自己的。京都老蔡記老蔡記這個老字號的品牌,基本上所有的鄭州人都知道。蔡記蒸餃的創始人是河南長垣縣蔡士俊先生。
  • 一代老鄭州人的記憶 耳熟能詳老蔡記美味開張
    編者按:合記燴麵、葛記燜餅還有老蔡記,是老鄭州耳熟能詳的「老三記」,而在這三記中,老蔡記以其近百年的歷史位列三記之首。
  • 京都老蔡記的蒸餃 美食家蔡瀾也曾回味無窮
    豫見美食,鄭在發聲。如同武漢的老字號蔡林記一樣,鄭州也有一家京都老蔡記,也是聞名的百年老店,今天我們走進的是協英路上的一家京都老蔡記。創始人為清朝的御廚,曾為末代皇帝做過幾年飯,先在北京前門開飯館,後又回到鄭州經營蔡記餛飩館,也經歷過公私合營,也在改革開放後重新註冊商標,02年後更是更名為京都老蔡記,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也在文章中特意強調,「鄭州有多家老蔡記,請認清冠有『京都'二字這一間。」
  • 非遺鄭州京都老蔡記一口蒸餃滿口留香
    有幸參加百家號「百城百味」探店美食活動,7.10號來到鄭州地處英協路的京都老蔡記百年老字號店,這家的蒸餃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至今已是第五代傳人了,好多大師級的人物都來這裡品嘗過。京都老蔡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河南人蔡士俊曾在皇宮裡幫廚。
  • 鄭州老三記中的蔡記蒸餃,歷經百年,還是熟悉的味道
    2015年9月,蔡記蒸餃的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中華名小吃》、《河南老字號》等等。但某些榮譽還是值得爭辯的,畢竟有不止一個版本的蔡記、老蔡記、京都老蔡記、松針蔡記、鄭州「老三記」,只有蔡記搞得人面目全非,其實味道好,或許是王道。這兒的侍者都是有條不紊的,許多老人都說蔡記才是三季之首。
  • 昔日宮廷宴 今朝民間餚——非遺絕技傳統御膳製作技藝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模仿御花園池塘景色烹飪出的「魚躍荷香」,以蝦球為花、蟹籽為蕊精心製作的「雪夜桃花」,看起來形如鴛鴦戲彩蓮、吃起來吱吱作響的「紅娘自配」……這些昔日宮廷菜餚,經過遼寧省非遺傳統御膳製作技藝四代傳承人的努力,如今已被端上尋常百姓的家宴餐桌。
  • 名品薈萃之「蔡記蒸餃」
    時局的變遷,使蔡士俊攜家輾轉來到鄭州,在鄭州的西二街(今鄭州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西側)開了一個餛飩館1992年擴大經營,遷至德化街100號(今二七紀念塔旁邊)。蔡士俊為人厚道,在那時他的大名在鄭州幾平家喻戶曉。
  • 老鄭州人都會推薦的老三記,首位就是這家的蒸餃,一份只賣12元錢
    來鄭州前,便開始尋找這裡的美食。畢竟在這裡呆的時間不多,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遊覽這座城市的名勝古蹟,選擇品嘗「老字號」的味道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關於鄭州的美食,有很多的推薦,方中山胡辣湯、四廠燴麵、合記燴麵、風味羊肉燴麵館、京都老蔡記、葛記燜餅等等,其中推薦最多的便是鄭州「老三記」,所謂老三記,就是鄭州的三個老字號美食,合記燴麵、葛記燜餅和蔡記蒸餃。老三記之中,老蔡記又居首位。而我乘坐火車來到鄭州,便先去了距離最近的德化路上的老蔡記。初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路況不熟悉,公共運輸是不錯的選擇。
  • 鄭州夏天漫遊地圖:德化街、南陽路、伏牛路,一個比一個美
    德化街:76人老燴麵德化街是鄭州的老地標之一,建立於1905年,已經有了上百年歷史。在這條街道穿梭,入目的是熱鬧的商鋪、滿目琳琅的小吃、熙攘的人群。但到了晚上,逛街的人盡數散去,反倒靜謐了不少。這條街上的美食不少,但最具有老鄭州味道的美食莫過於一碗老式燴麵。
  • 老饕遊之二十——鄭州篇:鄭州老三記
    老饕遊之二十鄭州篇:鄭州老三記到鄭州之前不知道老三記,到了以後網上搜索美食才知道老三記在鄭州的分量,鄭州近百年來聲名遠播的老三記,是京都老蔡記、葛記燜餅以及合記燴麵,它們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鄭州飲食業中不可不傳承的歷史。
  • 鄭州美食,百年老字號,燴麵燜餅雞絲餛飩
    鴻茂齋(CBD店)商務外環路1號丹尼斯百貨1天地3層鄭州老字號涮羊肉,30多年的店鋪,傳統火鍋和景泰藍大鍋,清水為湯,鮮切羊肉同勝祥食府(杜嶺街店)人民路與杜嶺街交叉口向北30米路西(新華建國飯店對面)一個以羊肉泡饃而文明的中華老字號清真飯店,一碗羊肉泡饃加上倆小菜,糖蒜必點,吃的很舒服~京都老蔡記
  • 鄭州6條老街歷史悠久,每條街都藏有經典美食,確定不去嘗嘗?
    要說鄭州什麼最多?對於大多數吃貨來說,肯定就是那些藏在老街深巷中的美食了,每逛一條街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胖三斤。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在鄭州的6條美食老街上最有名的傳統美食,每一道都很經典,排隊自然是常有的事,快來看看都有哪些是你的菜吧!
  • 慈禧的宮廷御膳不簡單,其中有道泥子菜,竟然是超級美味
    每日御膳房的菜品都要用御鍋溫著,老佛爺什麼時候想用膳,只要招呼一聲,太監們便立馬送來熱騰騰的菜品。不僅如此,菜品也要分出很多種類,煎炒烹炸樣樣俱全,往往每次餐桌上的菜品都要達到108道,即使吃不完,但是太后的排場還是要講究的。當然,宮中也時常要舉行大型的宴會,以表彰賞賜群臣,因此,宮廷中的招牌菜必然少不了。
  • 「百年老店」,鄭州著名的漢族小吃,很接地氣可以嘗試一下!
    老蔡記,屬於豫菜系,有皮薄微黃、色澤光亮、餡飽透明、造型美觀、灌湯流油的特點,鄭州老三記之一,油有點大,國營飯店裡面的蒸餃是特色,要地三鮮大肉蒸餃,味道確實不錯,鄭州老人嘴裡,會經常提到「老三記」,分別是「老蔡記」、「葛記燜餅館」、「合記燴麵
  • 當皇妃貢米遇上御廚傳人 金龍魚傳承中華御膳文化
    貢米,意味著天賜好物,自古就是皇家餐桌上的至尊特供。今時今日,貢米已成為品質生活的質優選擇。因為隨著時代的變更,人們對大米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溫飽作用,更多的是看重品質,而貢米則代表著尊貴禮遇。
  • 帝都美食眾多,宮廷點心獨具一格,精緻的傳統美味宛如藝術品,贊
    拜現在宮廷劇火熱所賜,經常會有小夥伴問到我一個問題:「你在北京那麼多年,又那麼愛吃,那些電影電視裡演過的御膳房的點心你有沒有吃過」?我說我當然吃過了,但在北京打著御膳房招牌的北方點心可不是一家兩家的,能做得好、味道正的可不多。此次有幸跟隨百家號「百城百味」體驗團去品嘗了一次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宮廷裡的好味道,而我們體驗團的小夥伴也享受了一把皇族的待遇。
  • 專研故宮美食40年,80餘篇御膳檔案,她用一本書揭秘宮廷生活!
    《故宮宴》按農曆十二月為章節,以薦新的角度出發,結合《膳底檔》的記錄,用80餘篇御膳檔案,並輔以80餘道皇家復刻美食,介紹皇宮中不同時節的飲食文化內容,勾勒出皇家生活百態,朝堂盛衰,宮廷趣聞。所謂薦新,是一種祭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