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老三記」
老蔡記是賣蒸餃的,也是鄭州「老三記」的代表(老三記:合記燴麵、葛記燜餅、蔡記蒸餃)。老三記是經過大眾一致認可的傳統美食,接地氣,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老三記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當屬老蔡記的餛飩。京都老蔡記餛飩館,創辦人是蔡士俊。蔡士俊出生於中國著名的廚師之鄉——河南長垣。清末時期,蔡士俊在宮裡幫廚,後因時局混亂,從皇宮離開,輾轉在北京城開了一家小飯館,主營的就是餛飩和蒸餃。後來老蔡回到鄭州,在鄭州的二七街重操舊業,開了一家店起名為「京都老蔡記餛飩館」。一家百年老店,就此誕生。
「面用的是精粉,煮出來透亮,人稱『玻璃餛飩』。蒸餃上籠蒸時用松針鋪底,叫『松針蒸餃』。餡瘦二肥一,手工剁碎,加水用筷子不停地打上勁兒,最後12斤肉要加1斤半香油。」
在那個缺油少糧的年代,肯這麼實在用料的飯館,不多見。老蔡記在鄭州能站穩腳跟,傳承百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僅是因為口味。現如今,京都老蔡記在鄭州,足足開了得有十家分店左右了吧。
蔡記蒸餃和餛飩
來到老蔡記,吃的就是餛飩和蒸餃。昔日的「老」字號,如今也有了「新」傳承。除了傳統的豬肉蒸餃外,還有三鮮味兒的,也是特色。尤其是這個三鮮蒸餃,比傳統的大肉要貴上十塊錢左右。貴在了哪裡?三鮮蒸餃裡有大肉、海參、魷魚、蝦仁。
我們平日裡吃的比較多的蒸餃,可能是沙縣小吃裡的蒸餃。小小的一份,蒸餃也比較迷你。而老蔡記的不同,一個蒸餃估計要頂上沙縣裡的三個。這種大的蒸餃,比傳統的水餃還要大。一份兒十個,估計一位女士的話,一份兒應該就能吃飽了。薄皮大餡,晶瑩剔透。裡面的湯汁都能透過餃子皮可以看到,「水晶蒸餃」名不虛傳。
一口下去,第一感覺就是「一整顆蝦仁」進到了嘴裡。各種海鮮的味道在嘴裡打旋兒,真的是特別的鮮。一口咬不完,湯汁順著餃子皮下流。感覺不吃裡面的餡兒,僅僅是吃餃子皮,都特別夠味。大肉餡兒的蒸餃,就一個字:香!特別解饞過癮。搭配醋和辣子調和的料汁兒,吃起來更是口味多重,風味十足。
店裡的餛飩也是特色。湯鮮味美,就是傳統的大肉餛飩。
寫在最後
吃完總結,餃子好吃在哪兒,我覺得是口感。當然除了餡兒的鮮和香之外,就是餃子皮的口感,特別薄,特別筋道。雖然說吃精粉如今不被大眾所接受,但這種餃子配上精粉做的餃子皮,真是絕了。另外就是蒸餃的醃製,包起來特別好看,一排排排列整齊的餃子鎖邊兒,看起來一個個晶亮剔透,真的是美不勝收。
還是要實話實說,店裡的味道不錯,配得上百年字號的名頭。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就是平常中的美味,來到鄭州,嘗一嘗,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