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不能只花錢,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學校不是託兒所

2020-08-10 教育思享

當今社會中有著​這樣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出現了大批的家長從孩子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胎教,出生以後早教,孩子剛會說話就迫不及待地報了啟蒙班。

每到周末本該是孩子們放鬆玩耍的時候,卻在馬路上看到家長帶他們奔波的身影,大多數是趕著去上補習班。上午英語,下午奧數,隔天還有美術和舞蹈,孩子們認為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仿佛那些沒有報補習班而在外面玩的才是「怪類」。

孩子們懂得越來越多,有些父母可能都沒有自己孩子懂得多,3、4歲的中國小孩跟外國人流利地對話,去學習越來越多精深的語言,開始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馬術,茶藝或插畫等等。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一節課500眼睛都不帶眨一下,反而自己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一瓶兩塊錢的水都不捨得買,孩子要是沒學好還會去怨老師。

殊不知,孩子不應該只受到知識教育,家庭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從孩子出生一睜眼見到的就是父母,每日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引導著孩子。

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有多麼重要。假如一個父母天天吵架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和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孩子相比,這兩個孩子不管是性格還是談吐都是截然不同的。

長此以往下來孩子就會出現差距, 這種差距不僅是性格、品德上的差距,還可能會體現在孩子厭學,成績下滑上面,出現了差距,父母往往去找老師,很少會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想,所以經常會出現「某某家長把老師罵哭」「老師因受不了委屈崩潰辭職」的新聞。

近日,還有一篇報導說12歲的女孩寫好遺書後跳樓離世,而記者採訪的時候,家長第一句話就是說老師當時為什麼不攔一下?可是孩子走到這個結果上,家長的責任遠遠大於老師。12歲的女孩像花朵一般,還沒有綻放就凋零了。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但是一個老師面對那麼多的孩子,家長只需要面對自己的孩子,應該以身作則,去好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所謂的把錢一出,責任一推,孩子教好了,是你的成果,教不好就是老師的責任。

況且孩子並不是商品,並不是由金錢能做決定的。孩子的成就(成績、品行)大小不是按金錢投入比例進行計算,而是與家長培養孩子所花費的精力有關係,即教育投入不是單指資金投入。我們經常能看到在假期的時候,家長給孩子報個補習班,交上錢之後就將所有的事情依賴老師。

不管是孩子的學習,還是孩子的生活。筆者曾開辦過小學補習班,許多家長總希望孩子從早上來到補習班直到晚上再回去,或者因為工作時間希望能讓孩子六點多就到這裡,而不是去問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習環境,仿佛當作了託兒所而不是補習班。

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一個工作,是長期而且不容易看到成效的工作。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和學校兩方共同努力,只寄託學校來進行教育孩子往往行不通,更好的辦法是學校教育傳授知識,家長引導孩子做人做事。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花錢,需要老師和父母共同參與,學校不是託兒所
    可是孩子走到這個結果上,家長的責任遠遠大於老師。12歲的女孩像花朵一般,還沒有綻放就凋零了。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但是一個老師面對那麼多的孩子,家長只需要面對自己的孩子,應該以身作則,去好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所謂的把錢一出,責任一推,孩子教好了,是你的成果,教不好就是老師的責任。
  •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如果在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去大鬧學校和老師,只會讓老師覺得家長無理取鬧,給老師留下的這樣的負面印象,自然對孩子很不利。02不把學校、老師的規定當回事對於學校和老師的規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學校會規定不讓學生帶手機,不管家長是否贊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學校的規定。
  • 花錢上私立學校不是成績直通車,家長鬚明白,學習不好是誰的責任
    老師不重視孩子,並不但是因為成績不好,也有可能是家長很少跟老師溝通,在家校關係的建設上是個盲區,老師得不到家長的支持,自然不會關注你的孩子。但是,換一個私立學校,孩子的學習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嗎?花錢上私立學校不是成績的直通車,家長得先明白一件事: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是誰的責任?
  • 家長過度參與學校教育是好還是壞?
    但是這其中有多少是學校教育義務的轉嫁呢?作業,其目的在於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同時也用以檢驗老師教學成果,從來都不應該是檢驗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試金石。每個學生成長環境和個性不一樣,意志力有所差距,家長作為其監護人督促完成作業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非得要有一定水平的家長協助才能解決的難題,出題者怕不是刻意刁難?
  • 孩子跳樓不能只讓學校和老師負責,我們家長該做些什麼?
    跳樓的小學生說是因為老師給孩子找茬,批了她的作文「太過負能量」,讓孩子感到委屈最終跳樓。跳樓的大學生說是老師太過嚴厲的抓了他作弊,事後又不管不顧導致該學生跳樓。這兩件事學校和老師有責任嗎?很客觀的說,有。可是作為孩子最貼心的引導者-家長卻也缺失了自己本該扮演的角色,學校、老師、家長三方的錯誤共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 家長多給老師一些尊重和理解,家校教育才能共同作用在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需要家長、老師、學校相互協作,但是很多家長卻經常把老師、學校的關係搞得劍拔弩張,逼的老師對他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好放任自流。 如果在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去大鬧學校和老師,只會讓老師覺得家長無理取鬧,給老師留下的這樣的負面印象自然對孩子很不利。
  • 學校和老師終於發聲了,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學校的錯,家長也有責任
    1、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能不能據此判斷老師教啥啥不行?能不能判斷全班學生整體成績就不行?2、對於問題學生,老師該不該叫家長到學校跟老師溝通,實行家校聯合共同教育學生?不是看一兩個學生的成績,而應看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看全班學生的潛力是都得到最大開發,全班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養。全班一兩個後進生的成績或一兩個優生的成績不能代表一位老師的教學成績和能力。教師的思想教育不是萬能的,法律允許的適當的懲戒,對於個別學生也不一定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叫學生家長到校了解情況,實行家校共管,是十分必要的。
  • 為什麼多數家長花錢讓孩子上私立學校,也不願去免費的公立學校?
    現今國家對發展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九年制義務教育使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的起學,家長只需要花費很小的費用就能讓孩子接受教育,可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將孩子送到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去讀書呢?
  • 教育理念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致家長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教育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家長崇尚快樂教育,認為要釋放孩子的天性。家長反對嚴厲、反對批評,堅持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
  • 孩子成績不好,家長不敢找老師溝通。老師:家長只需要這樣和我說
    1、 平等自然地和老師溝通正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來幫助孩子改正學習方法,共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孩子學習不好,更應該跟老師多溝通。很多家長礙於面子,又怕老師批評,所以不敢找老師去溝通。
  • 新學期致家長的一封信:教育若只靠老師,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了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但千萬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很多家長都不解,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己家的孩子卻不讓人省心呢?因為,教育真的不能全靠老師。記得一位資深班主任說過:「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 所以火爆,還有孩子在日本少子化,卻等著進入託兒所?
    根據小欣所在學校日本幼兒園教育局的規定,幼兒保育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到2點左右時,只接受3歲至學齡前兒童。託兒所通常從7點到晚上8點照顧0-6歲的兒童。父母有工作,不能照顧子女的,選擇託兒所;全職太太的子女進入幼兒園。因此根據戲裡的設置,小欣不能在日本託兒所學習。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與其親近那些嚴苛他的家長和孩子,他更願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的家長和孩子。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但現如今有很多父母,因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責任,都推給學校、推給老師。「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然。老師不是萬能的,有些教育老師真的無能為力。
  • 很多老師家長發聲,學校教育風氣需要更好的維護
    家長:教師節能不能放假一天?這樣老師可以休息學生也不用送禮了。教師節這天,很多學校門口都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走向學校大門的學生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大包小包,包裡全是送給班級老師的教師節禮物。種類豐富,價錢也不低。有的是名勝建築紀念品,有的是房屋模型,有的是水果,更多的是花束和水杯。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與其親近那些嚴苛他的家長和孩子,他更願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的家長和孩子。 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 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
  • 家長會是家庭和學校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紐帶
    所以,家長會上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坦誠各自對孩子學習成長狀態的了解情況。首先,家長要如實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成長表現,以便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制定有計劃的輔導方案;其次,老師也需要以事例的方式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轉達給家長,以爭取將孩子有些個性化的成長問題消化在家庭之中;最後,同學家長之間應該多分享育兒經驗,坦誠各自優勢的教學方法。
  • 老師打學生,學生救老師:學校和教育局做了壞人?
    校方認為該老師違背了師德師風,理應開除,但學生們卻寫聯名信挽留老師,家長們也致電學校希望減輕處罰。最終,學校決定給該老師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對其進行了罰款1000元、兩年內不得參與評優評選和職稱評定的處罰。》
  • 家長是溝通學校、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學校給予科學的指導。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相互補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師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現,二者相互脫節,就會形成教育的盲區,不利於對孩子的培養。所以,家長必須與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 為什麼有的家長免費的公立學校不上,而是花錢送孩子讀私立學校?
    導語:為什麼有的家長免費的公立學校不上,而是花錢送孩子讀私立學校?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現在我們的教育水平也是提高了不少了,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們也都是能夠開開心心地上學了,可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了。
  • 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就是給老師教育孩子的底氣
    家校合作,不僅體現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為學生成長助力,更體現在,當遇到衝突和矛盾時,家長和老師的應對方式。每一次矛盾和衝突的成功化解,不僅會讓家校關係更近一步,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和家長是鐵定的合作夥伴關係,絕不是敵對的雙方。只有真誠合作,彼此信任,才能贏得孩子的好未來。所以,最需要這種合作的,不是老師,也不是家長,而是孩子!在很多不均衡的家校較量中,表面上是贏了家長,損了老師。但事實證明,這樣忘卻了真實目的的較量,最終輸掉的,卻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