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美科學家聯手揭示降膽固醇藥物的新技能!促進T細胞活化...

2020-12-11 生物谷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中國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一種用於降低異常高水平膽固醇的注射用藥物在動物研究中似乎也能增強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癌藥物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

CRISPR-Cas9介導的PCSK9基因敲除及其對體內和體外腫瘤細胞生長的影響。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11-7。

根據這一研究結果,這些作者已提出開展人體研究,以確定依伏庫單抗(evolocumab,商品名Repatha)和阿利庫單抗(alirocumab,商品名Repatha)等抗膽固醇藥物是否可能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效果。這類癌症免疫療法有著巨大的前景,但仍然最多只能為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獲益。

論文通訊作者、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皮膚病學系的Chuan-Yuan Li教授說,「這一發現有可能立即轉化為臨床研究。它表明中和這些抗膽固醇藥物所靶向的蛋白PCSK9的活性,促進T細胞活化,從而使得腫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敏感。」

Li及其同事們的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之前研究---表明較高數量的活化T細胞能提高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的成功率,而且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似乎也能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基礎上。

他們試圖解決的問題是PCSK9蛋白是否參與調節腫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這是因為它是血清膽固醇水平的關鍵調節因子。在對小鼠腫瘤模型的研究中,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剔除了PCSK9基因,並發現這可以減緩腫瘤的生長。

當他們將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腫瘤植入因沒有T細胞而免疫力低下的小鼠中時,這些腫瘤的生長速度與正常小鼠中的腫瘤一樣快,這表明這些中和PCSK9的藥物對腫瘤產生影響需要T細胞的活性。

Li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啟示。因此,下一步是將PCSK9抑制劑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起來,解除免疫系統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

這些抗膽固醇藥物似乎增加了腫瘤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的數量,這種稱為MHCI的蛋白會向T細胞發出信號,以識別腫瘤細胞。這導致了對腫瘤的強大攻擊,克服了免疫療法取得成功所面臨的關鍵障礙之一:人體的T細胞經常失活、出現功能衰竭而無法識別腫瘤細胞。因此,這些靶向PCSK9的藥物提升免疫療法的能力與它們降低膽固醇的能力無關。

Li說,「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抑制PCSK9蛋白的作用,腫瘤生長速度較慢。我們已經在幾種不同類型的小鼠腫瘤模型中進行了測試,並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結腸癌中發現了有希望的效果。對之前發表的人類數據的分析也表明PCSK9蛋白可能潛在地成為包括肝癌、肺癌和腎癌在內的其他幾種類型癌症的良好靶點。」(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Xinjian Liu et al. 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11-7.

2.Cholesterol-lowering drugs appear to boost cancer immunotherapi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cholesterol-lowering-drugs-boost-cancer-immunotherapies.html

相關焦點

  • 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可能引發保護性腸道細菌的變化
    據外媒報導,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詳細說明了服用一種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和更健康的腸道細菌之間的 「明確聯繫」。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一發現的全部含義,但該研究表明,對於腸道細菌不太健康的人來說,某些藥物可能是一種有用的預防治療方法,給他們帶來有益的促進,可能有助於減少或預防各種疾病。這項新研究來自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調查了腸道細菌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潛在聯繫。科學家們研究了2000多名歐洲成年人的數據,並將含有較少有益腸道細菌的人標記為「Bact2」組別。
  •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
    原標題: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病毒感染而近幾年新發或爆發的病毒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亟待抗病毒藥物或疫苗來預防和治療。該研究為抵抗新發或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提供了新型藥物靶點。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12月2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免疫》在線發表,相關發明已申請專利。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但最近的研究顯示,降低巨噬細胞的膽固醇合成還有助於抵禦病毒感染。本研究通過篩選「鎖定」了對DNA病毒、RNA病毒感染都會出現「異常表達」的一種還原酶「DHCR7」。
  • 肥胖女性患乳腺癌風險高 降膽固醇藥物或可減風險
    人們已經知道,膽固醇在血管裡積聚會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膽固醇在機體中代謝後,還會生成一種類雌激素分子,從而促進乳腺腫瘤的生長與擴散。這一成果首次解釋了為何肥胖女性乳腺癌風險較高。不過好消息是,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有助降低患癌風險。此前研究表明約75%的乳腺癌與雌激素有關。
  • 中國科學家發現機體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新聞—科學網
    而近幾年新發或暴發的病毒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亟待抗病毒藥物或疫苗來預防和治療。該研究為抵抗新發或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提供了新型藥物靶點。相關論文12月25日在線發表於《免疫》,相關發明已申請專利。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但最近的研究顯示,降低巨噬細胞的膽固醇合成還有助於抵禦病毒感染。
  • Nature:我國癌症免疫療法重大發現!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加T細胞抗腫瘤...
    因此,科學家還需要開發出讓更多病人受益的癌症免疫療法。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許琛琦團隊和李伯良團隊發現抑制膽固醇酯化能夠增強CD8+ T細胞(也被稱作殺傷性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
  • 柳葉刀|兩項研究進一步證實降膽固醇藥物可使老年人受益
    第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沒有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人群中,相較於其他較年輕的人群,70至100歲的人群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獲得的效益可能更顯著,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主要心腦血管病事件的發生的風險。另一項研究證實,降膽固醇治療在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方面對75歲及以上人群和年輕人一樣有效。
  • Cell:新發現!科學家揭示癌症藥物紫杉醇的作用機制!
    2019年10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化療手段剛剛被開發時,它的前體似乎相對簡單,即通過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來抑制癌症進展,如今很多藥物能通過不同的機制來發揮這樣的作用,而且已經被證明僅能針對某些腫瘤患者有用;就以藥物紫杉醇為例,其是一種用來治療一系列癌症的化療藥物,該藥物能干擾細胞分裂,但卻無法在每一位患者機體中產生想要的效應,這表明,該藥物的作用機制要比我們想像之中更為複雜
  • Nat Immunol:膽固醇天然衍生物能夠抑制T細胞活化
    一些結合能力較弱的多肽無法激活成熟的效應T細胞,卻能夠在胸腺陽性選擇過程中促進非成熟雙陽性T細胞的分化。另外,天然T細胞在向效應T細胞以及記憶T細胞分化的過程中也會伴隨TCR聚集程度的提高。因此,效應T細胞與記憶T細胞對特定pMHC的敏感度也會高於天然的T細胞。
  • 膽固醇百年研究: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對什麼人合適?| 117三人行
    圖1:美國CDC統計的各個年齡段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人數的百分比。統計顯示,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人數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大部分服用者在40歲以上。他汀類藥物的廣泛使用也開闢了新一輪的爭議: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到底有健康益處麼?誰需要服用?醫生們是不是過度使用他汀類藥物了?
  • 降膽固醇抑制素致健忘
    本報訊(記者 尹曉琳 楊錚)昨天,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發出了安全警示,稱該類藥物中的抑制素被廣泛用於眾多處方藥中,但是服用該抑制素可能會造成記憶衰退、血糖上升和肌肉疼痛。這是FDA首次公開警告他汀類藥物中的抑制素會造成諸如健忘、疑惑等問題。FDA稱,很多常見藥中都使用了該抑制素,包括數千萬人服用的立普妥、舒降之、可定和維妥力等。
  • 降膽固醇藥物辛伐他汀可以治療帕金森疾病嗎?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臨床試驗中利用降膽固醇藥物辛伐他汀來對帕金森患者進行治療文章中,研究人員進行的這項雙盲安慰劑控制實驗計劃招募198名帕金森患者,而如今該項試驗正在尋找帕金森患者及未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參與者,而這項研究將會在包括普利茅斯醫院在內的21個研究中心進行。
  • 血脂康和他汀類藥物,降血脂哪個效果好?來聽聽本文怎麼說
    隨著藥物研發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藥物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其實很多藥物都是基於植物或天然藥物提取而來的,從百年老藥阿司匹林,到我國科學家提取的青蒿素,這些藥用成分都是從植物中提取或者提取後轉化的藥物,而血脂康中的紅曲,其活血化瘀功效主要來自於其中類似於洛伐他汀的天然他汀物質,因此而具有明確的降血脂作用,大家也就不用奇怪了。
  • Nature 中文摘要 05 May 2016
    反向的機器學習模型揭示了關於成功合成產物條件的新假設。這裡我們報導一種新策略,通過結合基因組表觀遺傳信息和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人多功能細胞基因表達中調節基序的遺傳風險變體的順式作用。通過搭建基因精確調控實驗系統,我們確定非編碼遠端增強子元件的帕金森症相關的共同風險變體,該元件可調控帕金森病關鍵基因α-突觸核蛋白(SNCA)基因的表達。
  • Science:中美科學家聯手從結構上揭示RSC複合物作用機制,有助產生...
    大約20年前,Cairns發現了RSC複合物,後來通過鑑定出它的許多蛋白組分並揭示了它的類似機器的行為,從而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發現。如今,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確定了這種複合物如何與染色體協同發揮作用。這些發現將會對某些癌症的產生方式提供非常重要的新見解。
  • 吃花生能降膽固醇?專家:降膽固醇的「榜首」是它,很多人不知道
    花生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都十分豐富,同時它還富含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都是降低血清膽固醇的重要因素。但是實際上,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花生中所含的脂肪類物質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大量吃的話,對血管有利的部分和不利的部分都會同時攝入,因此,很難說降膽固醇能不能真正管用。所以,適量吃就好了!
  • 科學家揭示T細胞遷移至脾臟的血管網絡
    科學家揭示T細胞遷移至脾臟的血管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7 21:11:09 英國牛津大學Tal I. Arnon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Caetano Reis e Sousa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J Thro Hae:張雲等揭示潛在心血管疾病藥物研發新靶點
    近日,國際血栓與止血聯合會官方雜誌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Prohibitins are involved in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mediated platelet aggregation,」,文章中,作者揭示了潛心血管疾病藥物研發的新靶點
  • 上海藥物所等揭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受體的激活機制
    研究表明,CRF1R可能與壓力導致的酗酒和藥物濫用相關。CRF1R和CRF2R在體內被內源性配體CRF和UCN1-3 (urocotins 1-3)激活。CRF初次在羊下丘腦中被發現,能促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釋放從而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中發揮關鍵作用。
  • 為什麼醫生那麼重視降膽固醇,卻不怎麼提降甘油三酯?
    「我甘油三酯高了,醫生說不用治;我膽固醇在正常範圍,醫生卻說要吃藥。為什麼高血壓、冠心病降血脂,只提膽固醇,不提甘油三酯?」。我要是病人,恐怕也會這樣問的。所以,甘油三酯太高了也是要降的在降甘油三酯的藥物中,只有「貝特」類的藥物被證實能使高甘油三酯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人降低10%左右的心血管病危險,而且只是減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冠脈血運重建(支架、搭橋),對心血管死亡、致死性心梗、腦卒中沒有明顯影響,所以降甘油三酯治療就沒有那麼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