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城名醫生名護士系列報導》 周連道:鄉村醫生的懸壺濟世情

2020-12-25 浙江在線

2017-12-20 16:4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成成

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周氏堂骨傷膏貼療法傳承人兼傳承基地負責人,從醫25載,始終秉遵「醫者父母心」的祖訓;他始終牢記政協委員的社會責任,熱心公益,幫貧助殘,贏得群眾的廣泛讚譽。他就是瑞安市政協第十二、十三屆委員、雲周衛生院院長周連道。

紮根鄉村 行醫為民

上世紀70年代,周連道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爺爺那代從平陽遷入瑞安周萇定居。少年時期的周連道在看了電影《少林寺》後,痴迷武術,便遠赴嵩山少林寺學藝,不料藝還未學成,胳膊卻受傷骨折了。看遍了開封及西安的各大醫院都說要動手術,後周連道通過少林武僧輾轉打聽到洛陽平樂郭氏正骨第六代傳人、骨傷醫學大師——郭宗正先生。「郭醫生仔細看了我的胳膊後,說可以保守治療,由於住院床位緊張,只能臨時寄宿在醫院的車棚裡,接受了半個月的治療終於痊癒」。回想起第一次被授業恩師看病的經歷,周連道記憶猶新。

胳膊治好了,也讓周連道萌生了拜師學藝的念頭。「我祖輩都是當地比較有名的武學與跌打醫生,尤以擅長膏藥及藥酒的製作技術,而郭老的醫術又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我也很想成為懸壺濟世、妙手回春的好醫生」。儘管年紀尚輕,但周連道心意已決。1989年,17歲的周連道隻身一人來到古都洛陽,拜郭宗正為師,學習中醫正骨。

3年後學成歸來,他便在家鄉開設診所,為當地骨傷、風溼、疼痛及頸肩腰腿痛等患者診療,從此踏上了紮根鄉村的行醫之路。為了更好地傳承郭氏中醫骨傷醫技,周連道勤於思考、不恥下問,刻苦鑽研中醫理論,並跟隨名醫名家學習正骨技術。

作為一名紮根鄉村的醫生,周連道給自己訂了一條規定:「根在農村,本為農民」,凡是貧困、五保戶或是殘障患者前來就診,視情減免醫療費;對費用不夠的村民,先取藥治療,後補費用。在開診所的幾年間,他每年為患者減免診療費數千元。

1995年,因為醫術精湛,周連道被雲周衛生院聘用。轉到衛生院坐診後,他為患者墊付費用這個「習慣」,也一直延續至今。2015年上半年,文成的魯女士因骨質增生伴腰椎間盤突出症被送進了雲周衛生院,被衛生院收治後,病情有所好轉,但因家庭困難,在還未治癒的情況下,魯女士想出院。負責主治的周連道得知這個消息後,二話不說,為魯女士交了3000多元治療費,讓其安心住院治療。一個月後,魯女士康復出院。自此,每隔幾個月,魯女士就會來看周醫生。「周醫生是我一輩子的恩人,他的恩情我會記一輩子。」魯女士說。

像魯女士這樣的病人,周連道碰到過很多。碰到患者錢不夠,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掏錢為其墊付。「每回墊錢後,這些患者都會記著過來還錢,有些還千恩萬謝,所以我從不擔心他們會不還錢。」周連道說。他不僅在醫療費用上儘量為家境困難的患者減壓,而且對前來求醫問藥者總是細心照顧;對需上門出診的突發患者,無論是白天黑夜或路途遠近,總是隨叫隨到巡診;對無人照顧的患者,他還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照料。

熱心公益  播撒愛心

在周連道看來,受益於社會,就應加倍反哺社會。他說,自己不僅是一名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也是一名政協委員,肩上承擔著更多的責任。為此,他用自己的愛心善舉,促進鄉村社會和諧。

儘管平時工作繁忙,但他每年都會組織幾場義診及重陽節送健康活動,讓更多人受益。去年,雲周衛生院在港瑞新玉海、塘下前北、平陽坑等地開展了6場義診活動,接診近千人次。除了為群眾提供免費的診療服務外,每次義診,他們還會免費提供膏藥及藥酒。「早一點接受治療,就能早一點緩解病人的痛苦。」周連道坦言,只要看到病人開開心心地回去,他就覺得很有成就感,自己再忙再累,也是值了。

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讓周連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多年來,他多次獲得衛生工作先進個人、「好醫生」、「名醫生」等稱號。

[後記]

本報《陽光衛生》專欄推出的《瑞城名醫生名護士》系列報導至今天結束。期間刊發了20位名醫生、名護士的先進感人事跡,他們救死扶傷、忘我工作,他們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他們是衛生系統所有醫務人員學習的楷模。系列報導雖結束,但他們「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的精神面貌和風採依舊。

個人簡介

周連道,雲周衛生院院長。從1989年起,一直從事骨傷疼痛及外治療法的臨床與研究。曾多次被評為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好醫生」、「名醫生」等榮譽稱號;2010年被中華正骨人才協會,全國傳統療法學會骨傷分會授予「中華骨傷突出貢獻獎」;2011年被國家醫學教育發展中心載入《中華名醫文庫》。


1513759299000

相關焦點

  • 《焦點訪談》報導蕪湖國醫李濟仁:傳道授業 懸壺濟世
    原標題:《焦點訪談》報導國醫李濟仁:傳道授業懸壺濟世中國有句古話,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懸壺濟世可以說是古老的中醫文化的一種傳承,一種傳統。中醫博大精深,為促進保障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麼中醫發展到今天是怎麼傳承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致敬逆行者(明德書院)
    截至2月15日,國家衛健委共派出醫療隊217支,25633名醫療隊員支援湖北省的醫療救治工作。支援武漢女護士的除夕與初六對比圖!上圖是除夕夜,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員,西南醫院肝膽科主管護師劉麗隨隊支援武漢。當時,已在機場過安檢準備去看女兒的她被召回,當晚又登上去武漢的飛機。
  • ...鄉村健康最美守護人——環球網基層(鄉村)醫生全媒體系列報導啟動
    【環球網報導】20世紀50年代,他們被稱為「赤腳醫生」,響徹世界,農村合作醫療被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範」;80年代後,他們被稱為「鄉村醫生」。進入新時代,他們被國務院稱為「貼近億萬農村居民健康的『守護人』」。
  • 周連道:百年膏藥 推陳出新
    「阿道」就是瑞安雲周衛生院的周連道醫師,在那裡,有一個已傳承上百年的傳統醫藥項目——「周氏堂骨傷膏貼療法」。2014年,該項目被列入第八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就是瑞安雲周衛生院院長、溫州市少林骨傷研究所所長周連道。在這裡,周連道攜家傳骨傷秘藥,向大家講述傳統醫藥技藝的百年傳承故事。
  • 一壺千金 懸壺濟世(成語裡的中醫)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古人壺、匏、瓠三名皆可通稱。」北方人統稱為葫蘆,一分為二是為瓢,成為舀水用具。雖然不值錢,但生活中真離不開,能吃、能用、能治病。葫蘆的藥用部分,是其成熟而未老的果實,具有利水通淋之功,對水腫、腹脹、黃疸、淋病的治療均有效果,古代醫書都有記載。
  • 「湖南省白求恩獎」得主張滌:妙手郎中懸壺濟世
    中新網長沙4月15日電 題:「湖南省白求恩獎」 得主張滌:妙手郎中懸壺濟世  記者 唐小晴 劉雙雙  問病情、看指紋、觀舌象、聽肺音、寫處方.....。.見到張滌時,一身白大褂的他正在診室為兒童看病。接診完一批小兒病患,張滌從脖子上取下聽診器,走向等候良久的媒體記者。「採訪要快一點,千萬不要耽誤接診時間。」
  • 神醫大招牌:神醫在此,懸壺濟世,內外婦兒,疑難雜症
    城南開了一家「神醫館」,坐診的醫生是位鶴髮童顏的老者,一派儒雅風範。他自封「神醫」,服務範圍一欄寫得清清楚楚:神醫在此,懸壺濟世,內外婦兒,疑難雜症,均是本神醫診療範圍。他中醫大學研究生畢業後,考了職業醫生資格證書,在源城租了門面,當個體醫生。可對於這個年輕的中醫師,人們根本就不信任,他縱有一身本領,也無法施展。後來,他偷偷暗訪別的中醫門診,原來每個店裡都有一個招牌:老中醫師坐診。
  • 熱門專業解析:懸壺濟世—臨床醫學
    一身白大褂,一柄聽診器,懸壺濟世,妙手仁心。崇高的精神,高超的醫術,淵博的知識,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似乎都成為醫生職業的標籤。也引得眾多考生醫學專業情有獨鍾,每年報考時,臨床醫學熱度都居高不下。如果你也有從醫的志願和決心,那以下內容你一定需要了解。
  • 關於葫蘆的「懸壺濟世」的由來
    至於用以讚揚名醫的詞語「懸壺濟世」中的「壺」字,也是因一段和葫蘆有關的神仙故事而起。   葫蘆為藤本植物,遠在甲骨文時期已有對葫蘆的記載,「壺」就是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而古籍上的「匏」、「瓠」、「甘瓠」均是指葫蘆。
  • ——追憶沁源縣王陶鎮任家莊村鄉村醫生王思正
    王醫生聽說後,趕緊跑到我家給我兒針灸。過了好一陣子,我兒『哇』的一聲哭出來,我們家人的心才落了地。」  「1995年時,我父親年老了,身子弱,經常鬧病。一鬧病,就叫王思正來給看。我父親怕打針,一看要打針,哭鬧的就像個小娃娃。這時候,王醫生像大人哄小孩兒一樣,一邊開導,一邊給說笑話,讓老人在不知不覺中,打完了針。」
  • 宜昌最美家庭故事(1) 李道新家庭:中醫世家懸壺百年傳家風
    一心向黨、孝老愛親、科學教子、熱心公益、誠實守信、自強不息、低碳環保……每個家庭都有感人的故事,荊楚網聯合宜昌市婦聯推出「宜昌最美家庭故事」系列報導,為您講述最美故事,探尋幸福密碼,見賢思齊向善向美,讓榜樣的力量綻放光芒,讓優良的家風傳遍四方。今天推出李道新家庭故事——懸壺百年傳家風。
  • 懸壺濟世「寶芝林」醫者仁心「黃飛鴻」
    說起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這八個字也許是對行醫之人最高的評價了吧,所謂懸壺濟世意思就是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
  •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要做到:1、要有懸壺濟世的善心。2、要有敬畏生命的意識。3、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4、要有持續學習的激情。5、要時刻保持醫德和底線,要讓醫者的光輝形象深入人心。1、要有懸壺濟世的善心。
  • 浙江有這樣一群愛寫書的醫生 一手書寫性靈 一手懸壺濟世
    在一個個他親手觸摸過的生命故事背後,除了涉及醫療規範制度流程、法律法規、臨床思維外,還有許多迷茫、經驗教訓和對醫患關係的思考,同時還傳遞了身為醫生的哲學科學思維,換一點「將心比心」。書裡,有醫生的自白。
  • 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醫生的手是醫者武器,是病人的解藥。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舞臺上曾出現過一雙手指嚴重變型的手,讓主持人董卿溼了眼眶,也讓臺下的觀眾側目動容。這雙手的主人就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者,也是中國肝膽醫學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之一。
  • 2歲女孩在家「懸壺濟世」火了,狗子: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最近就有個2歲小女孩火了,因為長期看一些醫生的電視劇的關係,孩子對於醫生或者護士這倆職業可謂非常感興趣,因此就在家裡扮演起懸壺濟世的神醫了在圖片裡面我們可以看出這名小女孩穿著護士的衣服,神情專注地給面前的狗子和貓做診療,而那隻狗子的神情也非常淡定,仿佛看破了一切
  • 安樂鎮曙光村衛生室醫生劉科獲評河南「十大基層好醫生」
    日前,「健康中原·2017河南(首屆)基層好醫生」頒獎典禮在河南電視臺8號演播廳舉行。洛龍區安樂鎮曙光村衛生室35歲的醫生劉科捧得「十大基層好醫生」獎盃。當記者見到劉科時,他說:「我是『醫三代』,我,無悔。」
  • 德醫雙馨,濟世懷仁的鄉村醫生——杜林芝
    在不知所措之時,同事告訴我們:你們可以去找杜林芝杜醫生啊!前幾天,我家小孩感冒,咳嗽咳得很厲害,去找杜醫生,他看完之後,拿了4塊5的藥,回家吃了兩天,好了。我和老楊同時詫異:1.杜醫生是誰?2.會有這麼靈驗?3.現在4塊5還可以取到藥?同事接著講:杜醫生很有名的,他上了「中國好人榜」,正好我這兩天也咳嗽,我們一起去找杜醫生看看吧!
  • 盤點中國古代有哪些懸壺濟世的醫生
    本期我繼續給大家繼續介紹中國古代的醫生,看看今天這幾位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皇浦謐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魏晉醫學家。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學家,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被稱為「針灸鼻祖」,他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 「太乙真人」在南安懸壺濟世,一個舉動至今仍讓水頭人受益!
    楊肅,又名楊樵,原籍河南固始,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期間進入福建,原居樸兜郊尾鄉(現南安市水頭鎮樸裡村),後代最先遷移至官橋鎮新圩村社莊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