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一個充滿濃鬱歷史氣息的東歐國家
獨特的歷史和優美的景色使很多人都很嚮往俄羅斯
從某種程度上說
飲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實誠
其傳統飲食也簡單粗豪
下面跟我一起來了解吧!
1、俄羅斯美食
俄羅斯飲食的發展應該是在15世紀莫斯科成為其首都後才開始的,當時俄羅斯文化受到西歐文化的強烈影響。飲食文化方面俄羅斯的貴族比較崇尚法國,所以俄式菜受法式菜的影響比較大,後來結合自身的飲食習慣,從而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俄式菜。
俄羅斯的飲食傳統不僅與歷史相關,而且與氣候也有關。在俄羅斯的大部分土地裡,蔬菜和水果成熟得都很晚,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在俄羅斯有黃瓜、蘿蔔、白菜和蘑菇醃菜...不僅如此,這種處理食物的方式也可以讓食物安然度過漫長的冬季。
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傳統菜油脂較大。由於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氣候較嚴寒,人們需要較多熱能,所以傳統的俄式菜油脂較大。這種燒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式菜才逐漸趨於清淡,但是有些非常傳統的菜式仍保留著這個特點。
2. 口味濃厚。俄式菜的口味比較濃厚,酸、甜、鹹、辣各味具全,並且喜歡用酸奶調味,喜歡生吃大蒜、蔥頭。
3. 冷小吃。俄式菜講究冷小吃,酸黃瓜、酸白菜、醃青魚、魚籽醬等,口味酸、鹹爽口,其中魚籽醬最為有名。
2、美食趣談
俄羅斯人吃啥?擇其要者,有麵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腸——「五大領袖」,圓白菜、蔥頭、胡蘿蔔和甜菜——「四大金剛」,以及黑麵包、伏特加、魚子醬——「三劍客」。
俄羅斯把外形花哨的甜麵包是當茶點的,只有微鹹的「羅宋麵包」才是當地餐餐不離的「主食」。至於牛奶,更是俄羅斯人的最愛,早在上上世紀,這裡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用牛奶熬粥視為赤貧的標誌。
赫魯雪夫曾把共產主義簡化為「土豆燒牛肉」,可見俄羅斯人對土豆的鐘愛;蘇聯時期的外交部發言人曾引用過一句俗話:發言越短越好,香腸越長越好,足見他們對香腸的深情;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則寓言說的是狐狸誘烏鴉張嘴,騙走了烏鴉口中的奶酪,由此可見俄國人把奶酪當做美食的代名詞。
如今在莫斯科,從法國的綠菜花到中國菜,從土耳其的西葫蘆到西班牙的柿子椒,什麼蔬菜都能買到,但是價格最低、味道最正的依然是當地產的圓白菜、蔥頭、胡蘿蔔和甜菜。用這「四大金剛」加牛肉做紅菜湯,滋味醇厚,喝了通體舒泰。
3、用餐習慣
俄國人對朋友十分熱情實在,不論家境貧富,烹飪技藝高低,都要像俄諺所說,「爐子裡有啥,往桌上端啥」。俄羅斯人待客禮數周到,提前一周預約,熟客進門握手擁抱,換上舒適的毛氈拖鞋;餐桌上必鋪桌布,並備餐巾,刀叉、瓷盤一定擦得無半點水漬。
俄國知識分子講究「主隨客便」,喝不喝,喝什麼,喝多少,悉聽尊便,決不勸酒;愛吃的菜,你吃個盤底朝天,主人反倒高興。席間頻頻祝酒,因為俄國人不說祝酒詞是不端酒杯的。千萬別忘了為女主人祝酒,俄國爺兒們一般是不下廚房的,為了請客,女主人也許忙了一兩天。
正菜吃過,主婦就撤去刀叉和菜盤,端出自製的大蛋糕或甜餡餅,以及果醬、巧克力、水果和冰淇淋,沏上一壺濃茶,就是一通閒聊。有時主人會彈起吉他,客人很自然地分成多聲部,合唱俄羅斯歌曲……對俄國人來說,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藉機會同朋友交往。
窺一斑而見全豹
從這些俄羅斯飲食文化中
便能知道有些固有印象是不全面的
撕掉固有印象的標籤
便會對俄羅斯有更深入和新鮮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