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區現代農業種出「新花樣」萬畝菊花開啟劉店鄉村民幸福生活

2020-12-22 大河網

馬紹坤攝

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 祝傳鵬)這裡與滔滔黃河僅一堤之隔,萬畝菊花在風中搖曳生姿,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裡曾經是土地貧瘠的黃河灘區。6月11日,大河網記者跟隨「聚焦黃河生態帶 見證出彩河南」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開封市祥符區劉店鄉看到,1.2萬畝萬壽菊在這裡正爭奇鬥豔地盛開。

劉店鄉的萬畝菊花

「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能窮一輩子。」《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的這句話也是開封市祥符區劉店鄉村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了脫貧,2018年,劉店鄉引進了「萬畝菊花扶貧基地項目」,總體規劃種植面積10萬畝,將打造萬畝花海和千畝花園。

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集種植「萬壽菊」、提取葉素、生產眼部疾病藥品為一體,一期項目涉及劉店鄉劉店村、歐坦村、任莊村、尚店村,流轉土地1.2萬畝,帶動貧困戶1024人。

「目前,項目區內的4個村共有貧困戶372戶、1024人,佔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30%,全部參與到此次土地流轉中,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分紅,每畝分紅不低於800元。」

村民郭長青正在查看菊花長勢

據了解,貧困戶通過金融扶貧貸款資金,以育苗溫室大棚入股,每年分紅3000元,政府獎補2000元。該項目採摘1.2萬畝萬壽菊,預計需要4000名農業從業者連續工作5個月,預計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

菊花種出來了,銷路如何?大河網記者了解到,萬壽菊附屬產品有菊花茶、葉黃素飲料、葉黃素雞、葉黃素雞蛋、葉黃素鮮花餅、葉黃素鮮花菜系等一系列獨特旅遊產品。

不如來算一筆帳:萬畝菊花扶貧基地每畝產值可達4噸,每10噸可提煉葉黃素膏1噸,每噸葉黃素膏體在國際市場價格約為14萬元。

目前萬壽菊深加工企業已在祥符區黃龍產業聚集區投資6000餘萬元建設深加工車間,加工後的葉黃素膏體可出口墨西哥等國家。

同時,依託 「萬畝菊花扶貧基地」,劉店鄉將搶抓沿黃生態帶建設的機遇,利用黃河灘區的有利資源優勢,打造黃河生態旅遊業、生態農業採摘業、特色民宿產業、農家樂等產業,全鄉產業全部融入菊花元素,鼓勵村級農民合作社投入經營,提高農民參與度、增加群眾收入,加強黃河灘區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區域經濟收入,助力沿黃生態帶建設。

「俺是老百姓,大道理俺也不會講,但俺知道幸福生活是靠幹出來的,一塊一塊錢是靠雙手掙出來的。俺就知道現在種菊花又省事賺的又多。」正在侍弄萬壽菊的村民郭長青的這番話道出了劉店鄉村民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行記黃河灘②|搬上這個最大村臺,生活方式變了樣,村民和集體也
    11月30日,鄄城縣舊城鎮三合村村臺迎來最後一批入住的居民,至此,來自周邊6個村的6526名灘區村民全部搬進新居,開啟了新的生活。這個村臺是山東黃河灘區遷建中已建成的最大村臺。鄄城縣灘區面積132.6平方公裡,佔全縣總面積的12.8%;灘區耕地面積16.63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17%。灘區群眾世世代代以來,一直面臨居住、出行、就醫等諸多難題,尤其是灘區建房難以擺脫「三年攢錢、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的命運,生活相對貧困。
  • 黃河灘區遷建:告別「水窩子」 圓了「安居夢」
    菏澤是黃河入魯第一市,菏澤黃河灘區遷建工程涉及14.7萬人,2萬畝的築臺、造地、建房,是灘區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遠離洪災、擺脫貧困、實現富裕更是菏澤灘區人民的希望所在;搬離房屋簡陋、溝壑縱橫、街巷崎嶇的舊村居,住進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功能完備的新社區更是菏澤灘區人民的夢想所在。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進入新時代,行走千裡灘區,柳枝綠映黃河,卻鮮見「斷頭」。看來,斷頭柳的名號,是名不副實了。苦難,曾年復一年。黃河河槽和防汛大堤之間的土地為灘區,既發揮行洪、滯洪作用,又承載著灘區群眾的生產生活。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灘區面積1702平方公裡,60萬名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困擾。
  • 影像力|今天,東明縣668戶黃河灘區群眾喜搬新居:搬出「水窩子...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1月5日,在菏澤市東明縣沙窩鎮新建成的馬集社區裡,鞭炮齊鳴,鑼鼓聲聲,668戶群眾遷出黃河灘,搬進新社區,開啟了幸福的新生活。馬集村外遷社區馬集外遷社區是東明縣黃河灘區遷建工程中唯一的外遷社區,外遷社區安置工程位於東明縣城關鎮馬莊村北,佔地面積106畝。社區規劃建設11層小高層安置樓房21棟,共946套(80㎡戶型220戶、120㎡戶型484戶、160㎡戶型242戶),總面積11.7萬平方米。社區建設有幼兒園、服務中心、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
  • 濟南首個整建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正式搬遷
    黃河灘區的治理,一直是魯豫兩省數百萬住民的世紀難題。平陰縣東阿鎮的桃園村和大河口村,就在黃河灘區。這兩個村子共有四百餘戶居民,他們世世代代住在黃河邊,享受著黃河滋養,更煩憂於黃河帶來的災害。不過,這對他們來說即將成為記憶。9月29日,一場「搬遷入住儀式」在東阿鎮舉行。
  • 濟南最後的黃河灘區村:社區樓拔地起 搬新家成盼頭
    村口的「馮塘」有些歷史意蘊黃河北、大壩南,出門就見黃河水——這是天橋區大橋街道辦事處馮塘村的自然寫照,它是目前市區僅剩的一個黃河灘區村,仍保留著黃河灘區原始、完整的人居環境及生態面貌,訴說著黃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村臺築起黃河灘區人民的新生活
    中國日報菏澤7月27日電(記者 趙瑞雪) 「現在就想著早日搬進新房子,住在新村臺上就不用再擔心黃河發水了。」山東菏澤鄄城縣舊城鎮鞏莊村村民張秋菊說,灘區的老百姓天天盼,怎麼能有個安穩的家,過上好日子。是流傳在舊城鎮黃河灘區的一句話。這句話說出了灘區人民居住和生活條件的困難。為了解決灘區人民的居住條件,舊城鎮建設了4個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社區,佔地面積2859.7畝,將安置17771人,建設5335套社區住房及相關配套公建設施。長期以來,黃河灘區經濟發展滯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特別是受洪水威脅,住房安全長期得不到保障,因房致貧、因房返貧現象尤為突出。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幸福小康入畫來——齊魯大地描繪小康新畫卷
    新華社濟南8月15日電題:幸福小康入畫來——齊魯大地描繪小康新畫卷新華社記者袁軍寶、邵琨從泰山之巔到黃河兩岸,從魯西平原到黃渤海之濱,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高大上」現代農業轉變;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生態經濟帶來「金山銀山」;向海而興、向海圖強,耕海牧漁升級換代,海洋經濟挺進新藍海……山東正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唱出灘區百姓安居生活,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首演
    該劇透過孩子們的視角描繪出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後,灘區百姓生活水平改善、家庭團聚,處處欣欣向榮的美好新生活。演出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結尾時,觀眾情不自禁地與臺上的小演員進行互動。散場後,觀眾們還在哼唱劇中歌曲,對小演員們的多才多藝嘖嘖稱讚。
  • 山東平陰:黃河灘區便民服務出新招
    中國發展網 為做好黃河灘區社區居民服務工作,平陰縣發展改革局多措並舉優化服務措施,灘區群眾排憂解難。黃河灘區外遷玫瑰安置社區成立一「心」一「處」,為灘區群眾提供服務。今年以來,自玫瑰鎮站西、站東、外山、丁口、東豆山、西豆山6個黃河灘區遷建村相繼搬入社區住上樓房後,居民的大大小小的住房問題時刻牽動著鎮政府的心,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為讓灘區村民住的舒心,由鎮政府牽頭,聯合濟南鑄成建築集團於9月8日成立「社區問題受理服務中心」和「維修登記處」,便於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的訴求。
  • 山東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濟南首演
    中新網山東新聞12月25日電 山東原創兒童音樂報告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12月25日晚在濟南歷山劇院成功首演,緊扣「脫貧攻堅」「黃河灘區舊貌換新顏」的主題,透過孩子們的視角描繪出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後,灘區民眾生活水平改善、家庭團聚,處處欣欣向榮的美好新生活。
  • ...青年突擊隊獲評「青春擔當好團隊」:決戰「黃河灘」 同築「幸福...
    在魯豫交界黃河岸邊,有這麼一個團隊,他們為實現12萬灘區群眾的「安居夢」「幸福夢」舍小家顧大家,在同時間賽跑,在與困難決戰,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人生華麗篇章,這就是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青年突擊隊。
  • 山東省將投資260億元遷建黃河灘區60多萬人
    新華社濟南8月19日電(記者邵琨)記者近日從山東省發改委了解到,《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在山東濟南成功首演
    整部劇採用音樂舞臺劇的形式,融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為一體,通過《回家》《星星的心願》《種下一個夢想》等一系列好聽的歌曲表達了孩子們內心深處對親人團聚的渴望和對美麗幸福新生活的嚮往。該劇音樂總體採用通俗流行風格創作而成,平易近人更易產生共鳴。
  •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祥符區:走出鄉村振興「開封...
    蔬匯高科、汴州糧倉、花開盛世、扶正本草、果趣農樂、汴都水韻6座主題場館,一路走來,足以讓遊客充分領略13條現代農業產業鏈的融合,目睹或體驗到2000餘種現代農產品、300餘項高新農業技術、200餘項產業模式、100餘項先進農業裝備帶來的獨特魅力,很多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就連幹了一輩子農活兒的農民都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惠民縣大年陳鎮黃河灘區居民奔向致富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劉燕 宋雪涵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事關灘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事關黃河安瀾,是灘區群眾多年期盼的一件好事,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2017年8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山東省發改委、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扶貧辦等相關負責同志對日前出臺的《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進行解讀。《規劃》提出,要加大黃河灘區脫貧攻堅力度,堅持分類精準幫扶。在確保黃河行洪安全前提下,結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考慮搬遷安置、經濟發展、就業創業、生態建設等,培育新的增長點,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中牟縣狼城崗鎮:鋪設彩虹跑道 繪就灘區幸福生活
    8月26日傍晚,中牟縣狼城崗鎮北堤村民程千夢給鄰村朋友打電話。「現在網絡很發達,微信朋友圈、各種視頻平臺很普及,大人小孩都愛玩,拍個照片錄個視頻,記錄一下美好生活。要是沒啥事我喜歡帶著孩子來轉轉,這條路現在可火了。」程千夢說。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12月25日首演
    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山東演藝集團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話劇院、山東藝術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省音協少兒音樂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的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將於12月25-26日19:30在歷山劇院首演。
  • 新春走基層·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
    鄄城縣董口鎮黃河社區「搬遷了更要加油幹」「我們魚骨村村民,從黃河灘區搬進黃河社區。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變化,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1月22日,在菏澤市鄄城縣董口鎮黃河社區,43歲的馮再國動情地說。馮再國的新房子110平方米,牆壁裝修典雅,空調均勻地吹著熱風。往窗外望去,社區小廣場的風景盡收眼底。馮再國說:「以前在魚骨村的房子四處漏風,冬天屋裡屋外一樣冷,不安全,交通也不方便。」魚骨村,地處黃河灘區,臨河南省地界,與同為一個行政村的其他3個村隔河相望。多年前,村民乘船過河,還發生過翻船淹死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