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糖,一年僅臘月吃一次,過去供灶王,平常想吃難吃到

2020-12-23 有間食堂

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小年來到,小年夜這天要祭灶王,說是灶王在人間工作一年了,年底來上上天去做一個工作總結。灶王神在民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神,他自上一個除夕日始便守在家中,人們認為他就是上天派往人間監督的善惡之神,所以在灶王爺神像兩側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用來提醒他多多美言並以祈福。

於是乎,民間選在這一天以麥芽糖做成的糖點心來祭拜灶王神,不過這裡好像也有人類的小滑頭,雖然你是神,但我們人類更聰明,用粘粘的麥芽糖來敬奉你,粘住你的嘴,讓你不得多言。

其實在更早的時代,人們在祭灶送灶的時候還會準備豐富的祭品,在宋代詩人範成大的《祭灶詞》中有著詳盡地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再說一下祭灶神所用的供品,粘牙無比的糖瓜或關東糖,都是以麥芽糖製作的,麥芽糖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糖類。

麥芽糖又稱為飴糖,也是最早的人工糖,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飴、餳在古代,主要指的是麥芽糖的製成品。相對而言,「餳」指稍硬一點的「飴」。植物種子發芽時一般會產生出糖化酵素,從而把澱粉水解成麥芽糖。麥芽糖不太容易結晶,但很容易製成膠裝物質。它是古人最早製作出的甜味劑。

麥芽糖產品的利用,從大約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為了研究中國的糖史,季羨林專門寫了一本厚厚的多達70萬字的《糖史》來揭開中國糖類的來龍去脈以及糖在中國各地的發展都一一做了介紹。

用餳糖祭灶,始於南宋後期,宋人周密《乾淳歲時記·歲晚節物》載:「二十四日,謂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餌。」花餳即是餳糖。由於南宋以後,餳糖多用於祭灶,因此它也由前代的「膠牙餳」更名為「灶糖」。有的地方將灶糖製成瓜形,故又稱為「糖瓜」。

在給灶王爺供灶糖這個環節,不同地區還是有所區別,灶糖從外形上會有變化,分長條形的糖棍和扁圓形的兩種,還帶芝麻和不帶芝麻的區分,一般長條形的糖棍是帶芝麻的,被叫做「關東糖」,扁圓形不帶芝麻,叫做「糖瓜」。最重的糖瓜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從古至今天,麥芽糖的製作方法無太大變化,大多是以大米和麥芽來做成,通常每做一次糖瓜,麥芽發酵生芽後備用;再將大米煮熟,和發酵生芽的麥芽混合,添加水,然後用火蒸煮,在適當的溫度下拉絲成瓜。

糖瓜的外形確實如同一個南瓜狀,外表堅實緊固,糖瓜內部呈現空心狀帶著些微小的氣泡,它是空糖瓜是空心的,咬一口嘎嘣脆,但入口之後不久又會變得軟筋黏牙。

雖然灶糖供的是上天之神灶王爺,但每年臘月有灶糖這天最開心的是孩子,灶糖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變成他們口中的美味。吃完這顆最古老的灶糖後正式就走入準備新年到來的最忙碌時期了。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四?從哪天過小年最正宗說起
    這麼看,雖然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才最傳統,但似乎臘月二十三也不能說不正宗,不僅有宮廷以國禮加持,而且在北方也有300多年的歷史了。若說小年的傳統,我們現在生活裡大概就剩下吃了,節令食品也就是那塊粘牙的糖,這倒是南北通吃的。別小看這塊糖,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記載宋代生活的《東京夢梁錄》裡就說:「二十四日不以貧富,皆備蔬食餳豆祀灶。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臘月廿三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說說他的來歷和習俗
    文/張華泰臘月,天寒地凍,然而人們的心情似乎熱氣騰騰。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即將到來,處處充滿濃濃的年味;又逢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小年夜,是傳統的祭祀「灶王爺」升天告白的節日。那麼讓我們說說:「灶王爺」的來歷和習俗。」
  • 萊蕪小年:糖瓜甜了灶王口 二十三送走除夕迎
    清掃好灶臺,為辭灶做準備原標題:萊蕪小年:糖瓜甜了灶王口 二十三送走除夕迎進入臘月,當在萊蕪的街頭巷尾、商超集貿看到糖瓜的時候,小年便要到了。灶神關係到一家人的飲食,所以送灶神儀式不敢耽擱,舊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安置灶神神龕,現在萊蕪大多數農村百姓家中依舊存留著安置灶神神龕的習慣。小年這天,萊蕪百姓會辭灶,主要用到香、果菜、酒食,還有紙錢或元寶等。首先把供果和酒菜擺在桌子上,在灶神上天之前請他吃上一頓,供奉好以後要上香。
  • 小年夜「送灶王」 香積寺裡供奉著全國唯一的灶侍菩薩
    浙江在線1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胡昊 董慶鵬 王新雷 通訊員 葉佳)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農曆小年,也是除夕、春節到來前最重要的節日。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今天下午,杭州香積寺舉行了「臘鼓辭舊歲 送灶迎新春」民俗年味活動,這當中就有最重要的「送灶王」活動。
  • 舌尖上的灶王爺:全國各地小年祭灶供品大盤點,灶王爺都吃什麼?
    到了宋代以後,祭祀灶神逐漸成為民間小年的主要習俗,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所謂的灶神,也就是咱們民間俗稱的「灶王爺」啦,各地還有「灶老爺」、「司命灶君」等等不同的稱呼。據說呢,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間,管理各家灶火的神官,同時呢也肩負著監察人間善惡的任務,所以在過去幾乎是家家都供奉著灶王爺,可以說是老百姓的「一家之主」了。
  • 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中國的民俗充滿著這樣的智慧,就拿臘月和正月來說,講究就挺多的。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鴨」,臘八前後,是一年裡最冷的日子。這個時令,大家記得做什麼事嗎?對,就是喝臘八粥。別小看這一碗不起眼的粥,可是有非常高大上的來歷的。
  • 灶王爺的小八卦,爆竹和對聯的由來《小年》,祭灶、吃灶糖和餃子
    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沒關係,想一想,北方就比南方早!過小年,要祭灶,這習俗千萬別急躁,灶王爺爺得匯報。灶王爺爺管什麼?不光是、你家的灶!為了防止他說壞話,關東糖讓他吃到飽。灶王爺嘗到了甜,吉祥如意都來到。貼春聯、吃水餃,大紅燈籠高高照。
  • 大掃除、拜灶王、貼窗花,這些古代小年習俗,你們那還有嗎?
    每年的農曆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是中國傳統的「小年」,也叫做灶王節。古時的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官家過二十三,民間過二十四,水上人家則過二十五。現在北方地區的小年多是二十三,南方地區多將二十四作為小年。古時,在外地經商、學習、或者做官的人都要在這天趕回家中,團團圓圓吃頓小年夜飯,向灶王祈福,祈求來年平安。
  • 小年說灶神:灶神原本是個美女,是中國最古老的神仙
    關於小年臘月二十三與二十四之爭我們就不說了,說說這兩天的絕對主角灶神。灶神,民間俗稱灶君或灶王老爺,很明顯是一個中老年男人的形象。但是,在古人那裡,早期的灶神其實是個美女,專事人們的吃喝,為何後來變成了男的呢?在中國人祭拜的神仙中,灶神是最古老的之一,源於原始人對火的崇拜。
  • 以前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灶王爺」,現今的人卻對灶王爺知之甚少了
    說到「祭灶」,可能許多年輕的朋友對此知之甚少。其實,中國人過的「小年」就是「祭灶節」。古人敬畏鬼神,舊社會的老百姓都覺得陰曆臘月二十三是各路天神返回天宮述職的日子,守護著老百姓灶臺的灶王爺自然也不例外。灶王爺在匯報了凡間百姓一年的飲食情況後,還會說些家長裡短、善惡是非,玉皇大帝往往會根據這些作為賞罰的依據。
  • 網評最難吃的零食,薑糖上榜毫無疑問!吃最後1種好處多!
    有一些零食,是大家公認的特別的難吃!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吃過這些難吃的零食吧!薑糖薑糖,肉質細膩,柔韌透明,味道甜中帶辣,不含防腐劑,品味獨特高雅。你吃過薑糖嗎?檳榔在中國湖南地區,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這樣的東西,可是這樣的東西嚼起來就是感覺在嚼木頭一樣,而且味道也很奇怪,有點像是酒的感覺,所以除了在一些特產地意外,很多人都接受不了這樣的零食。
  • 從小年夜到除夕,如何準備過年?一首臘月歌,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這一天人們要祭拜灶王爺,傳說我國民間的灶神是掌管人間衣食和禍福的神靈,又被稱為「廚房之神」,他在每一年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都要返回天庭述職,向玉帝匯報人間的是非善惡。人們為了讓灶神在匯報時多說好話所以要用隆重的儀式來供奉他,並希望用「糖瓜」來黏住他的嘴,也因此祭灶成為小年夜最重要的一項習俗。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大家好,今天是1月28日,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爺辭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間說法,家家都有個灶神,在人間監視著人的舉動,特別是有沒有浪費食物的舉動。
  • 老外評選:中國最難吃的黑色食物,皮蛋僅排第二,第一吃了想扔
    以下五種黑色食物,是老外評選出中國最難吃的黑色食物,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五名:蜂窩煤蛋糕,它曾在網上非常火,但是火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涼涼了。
  • 過小年迎大年|「小年」到,年味足!小年習俗早知道!好運連連來!
    
  • 農村3個古老童謠,道盡農村臘月習俗,提上句知下句的都是農村娃
    農村娃從小會背農村口口傳承的古老童謠。這些童謠形象又生動,也是北方進入臘月後,備年活動的真實寫照。一、給家人添置新衣物,買買買「辭灶,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老婆兒要件新棉襖。」據說灶王爺這天要上天匯報看到的這一家人一年情況,老農心誠,自己想想一年裡難免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希望灶王能夠上天言好事,粘住牙,少說不好的地方。二十四日大掃除(未辭灶時怕驚動灶王,因農村大掃除很徹底,要把屋內所有東西和家具都搬到院子裡,杆子上綁了笤帚,從屋芭到牆壁底下,犄角旮旯,都要清掃乾乾淨淨,牆壁重新粉刷(過去就是和了白灰,刷一遍到兩遍)。
  •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你必須了解的灶王爺
    灶王爺是中國民間被百姓信仰最多的神祇,幾乎家家戶都有供奉,而且是不分民族的供奉,據最早記載,在先秦時祭灶習俗已經流行。灶神的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小年到了這些事情你注意了嗎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那麼下面這些事情,你做了嗎?㈠吃糖瓜「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古老的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灶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關東糖供著,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麼一句歇後語:「灶王爺升天---好話多講」。
  • 人人又敬又怕:給他買糖吃
    人人又敬又怕:給他買糖吃結合名著,「源易緣」在系列文章裡,談到了三界中的不少大羅天仙,比如鴻鈞老祖、三清四御,如來佛祖、女媧娘娘、王母娘娘,觀音菩薩等,還有地府的地藏王菩薩、閻羅王、黑白無常等。今天,「源易緣」為大家介紹的這一位,看似很不起眼,不吸引人注意的小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