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戈:構建雙循環,消費頂梁柱要立穩

2020-12-20 環球網

從銷售額上看,雙11早已取代起源於美國的「黑色星期五」,成為全球第一大購物促銷日。這個轉換耐人尋味,一方面在西方,百貨業日漸式微,同時消費日趨理性化,「黑色星期五」已經很難掀起波瀾,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另一方面,在中國,十多年前電商以行業「攪局者」的身份崛起,雙11是他們撼動傳統零售業的號角。而現在,雙11已經成為中外品牌商、零售商及消費者的狂歡日,成為測量中國邁向消費型社會的一支溫度計。

中國正處於從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過渡、工業化向信息化過渡的雙重迭代期,需要依靠這種儀式感烘託出的熱烈情緒來助推經濟轉型。尤其是在疫情對經濟的嚴重影響之下,雙11激發大量消費品生產者、銷售商投入到一種積極的備戰狀態,這就像是經濟肌體所分泌的多巴胺,有利於他們對於未來產生相對樂觀的預期,而這種預期是可以通過就業和收入傳遞到終端消費者那裡的。

目前,中國正在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實際上是世界各大工業國,尤其是後發工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結果。內循環為主的經濟就是以消費作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消費就是這一階段經濟的頂梁柱,消費穩,內循環自然也就穩了。

作為後發工業大國,美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經歷過兩次明顯高速增長的消費大潮期,分別是1920年至1929年以及1940年至1970年期間。在兩次消費大潮中,商業模式創新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在第一次消費大潮期間,信用卡獲得廣泛普及,信貸消費出現並漸成主流,極大促進了耐用消費品的普及。19世紀20年代中後期,超過60%的汽車消費通過一般信用支付或分期付款完成,洗衣機、留聲機、家具、珠寶、高檔服裝等耐用消費品開始廣泛提供信貸消費服務。

在第二次消費大潮中,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店、連鎖餐飲等零售和生活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成為消費增長的助推器。這一期間主流消費人口迅速擴大,整個社會經歷最後一次城市化浪潮,城市人口從60%左右過渡到80%以上,基本完成城市化。在美國,從麥當勞到肯德基、從沃爾瑪到好市客、從GAP到NIKE,都是在這一發展階段誕生的。這些品牌在美國一直屬於不折不扣的大眾日常消費。

中國目前正處在類似於美國第二個消費高潮前的工業化階段。而此時疊加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所帶來的消費信息化,成為商業模式創新最稱手的工具。各行各業都在應用這一工具迭代自己和別人的商業模式,而雙11就是工具使用的比武大賽。

據統計,2019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8.8%,遠低於美國68%、德國52%以及韓國49%的消費率。高儲蓄、低消費既被看作是一種傳統美德,同時也是中國快速工業化的法寶之一。但這對以消費支撐的內循環來說無疑將產生負面影響,而要真正實現內循環,確實需要更大的消費購買力支撐。

在既往的雙11促銷日中,年輕人是購物的絕對主力,與美國「黑色星期五」曾經的全家出動盛況相比,雙11更像是「青年購物節」。中老年人大多身處這場狂歡之外。對商家及對消費增長來說,這讓雙11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掘。如何提高中老年人的消費欲望,把錢花在必要的地方而不是被非法金融或各種不正規銷售套路是一個難題,也是商家和機構應該開動腦筋解決的問題。

目前急需提升的是中老年人群的消費意願。造成中老年人群高儲蓄低消費的原因,一是傳統文化觀念,二是醫療健康方面的後顧之憂,三是住房貸款形成的支付壓力。針對這些,政府在刺激消費方面可以有更多的針對性。文化觀念方面不太好改變,但從國力上來看,醫療健康方面的公共支出已經到了可以提高保障比例的時期,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在增加國民福祉的同時,也會刺激消費的增長。另外在消費券的使用和發放方面也可以更多向家居、裝修、旅遊、汽車等方面傾斜。

雙11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越其作為一個購物促銷日的價值,既是一面舞動的旗幟,也成為某種社會的隱喻和暗號。這一被賦予了複雜印記,在原本平常的日子裡被激發出的消費熱情,或被有些道德家掛上「物慾橫流」的標籤,或被有些文化學者戴上「消費主義」的小帽。但從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角度看,這一被商家人造的「虛假」節日,依然值得社會乃至官方給予多方支持。(作者是財經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形成「大循環」 構建「雙循環」
    下一步,我們要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有更大作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目前,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
  •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我省構建雙循環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把新發展格局作為謀劃下一步經濟工作的大坐標,以省內循環為牽引,支撐國內循環、推動東亞循環、促進國際循環。江蘇作為開放大省,構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針對國際發展環境和產業變化規律,聯動考慮外資外貿,同步布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形成更具黏性和吸引力的產業生態圈。
  • 前瞻「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全面開放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以說,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對於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設,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楊姝琴: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楊姝琴-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意義 有效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存在的主要問題 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今年前三季度,作為三架馬車之一的消費需求並沒有呈現出強勁反彈,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制約了經濟復甦進程。
  •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動雙循環,構建發展新格局
    下面為大家分享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動雙循環,構建發展新格局。國家公務員招考信息 | 閱讀資料 | 考試題庫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動雙循環,構建發展新格局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部署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劉俏:需提升消費能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雙循環格局要著力抓好國內大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如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國內大循環,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從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引發了全球經濟的持續萎縮,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 曾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信用卡行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編者按:今年5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獨立自主的國內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的主體,這要求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作為我國消費金融「主力軍」的銀行信用卡業務也因此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陳文玲: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打通雙循環的堵點——陳文玲在中國...
    本屆年會主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會議重點學習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並圍繞主題就「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國內大循環」「積極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積極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分論壇主持人姜增偉副理事長,發言嘉賓有朱光耀、王一鳴、劉元春、陳文玲、張國慶等。
  • 國務院參事夏斌:關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十項建議
    所謂「雙循環」,就其實質而言,是要追求中國經濟有效率、高質量、可持續地發展。從可比較、可計量、可操作的角度看,就是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三是從GDP可持續增長這一角度(GDP的形成按支出法分析,由消費、投資及淨出口組成),當前形勢下做好消費、投資、出口三方面的工作內容,就解決好了「雙循環」所要解決的問題。
  • 如何解讀雙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解讀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提振國內居民消費、促進「雙循環」的稅收政策研究 - 中國稅務網
    一、提振國內居民消費以擴大內需是進一步順暢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將在長期內指導我國宏觀經濟發展。
  • 八大發展戰略|當動能轉換遇到「雙循環」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山東思辨
    著眼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於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拓展消費空間,擴大有效投資,提升供給質量。「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必須突出內需的引領作用,解決『能夠消費』和『敢於消費』的問題。」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在對外開放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長江經濟帶要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正確處理發展、開放和安全之間關係,織牢開放安全網,推動構建高標準開放經濟體制。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使然。
  • 每經專訪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構建雙循環有三個關鍵詞,統一...
    我們目前的命題是:如何在這樣一個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基礎之上,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我估計,雙循環有很大可能會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詞。NBD:經濟增速目標一直是歷次五年規劃設定過程中社會關注的焦點。您預計「十四五」時期是否會繼續設定經濟增速目標?
  • 發展新業態 融入「雙循環」 「成都天府新區華陽消費新場景深圳...
    推介會上,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芬蘭溫佩利市正式籤署《區域新消費經濟圈夥伴關係協議》,組建起「新消費產業鏈朋友圈」;華陽街道與數家高能級企業籤下投資服務框架協議,華陽街道轄區新消費場景項目「中海環宇坊」與4家新消費項目完成現場籤約。
  • 向松祚:全面深化改革是構建「雙循環」的破題之道
    而要全方位實施國內大循環,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應在進一步鼓勵國內投資和消費,儘量實現產業和消費的內循環,並確保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 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要摸清情況、及時核銷或處理不良資產。對於監管部門而言,要徹底改革體制機制尤其是考核激勵機制,促進脫虛向實。此外,還應穩妥實施金融對外開放和資本帳戶自由兌換,保持外匯儲備和匯率的基本穩定。 其二,必須矢志改革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整體經濟效率,解決日益嚴峻的財政困難和壓力。
  • 朝陽區:形成高精尖產業體系構建雙循環經濟格局
    高度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在不斷探索實踐中,朝陽區持續挖掘「涉外第一區」的外事資源稟賦優勢,充分把握全球化快速推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周期,深化擴大開放、集聚國際資源、引領消費轉型、完善設施布局、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營商環境,承擔起首都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功能樞紐作用。服務業已逐漸成為支撐朝陽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王俊:粵要打造為雙循環新發展...
    所以,我們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新戰略布局。這就要求我們挖掘和釋放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以國內市場效應作為國內經濟循環和國際經濟循環的連接「橋梁」。 同時,要構建以我為主的產業鏈和現代產業體系,統一的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和成熟的現代產業體系,是我們雙循環暢通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