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有時候會被家長拉著互相比比個頭。看著同齡的孩子比自己家娃高一頭內心難免焦慮,生怕孩子以後長不高。
雖說身高差異有 60%~80% 是由基因決定的,但還有剩下的 20%~40% 則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那麼哪些環境因素能改善孩子的身高?領悟了以下幾點,孩子至少多長高10cm。
1,合理的運動
合理的運動鍛鍊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骨骼的形成、發育,骨骼長度增加,同時也能增加食慾、改善睡眠,讓遺傳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有研究認為,有助於身高增長的運動包括三類:
1、彈跳運動:跳繩、跑步
2、伸展運動:仰臥起坐、體操
3、全身性運動:籃球、排球、羽毛球和遊泳
不同年齡段,可以給孩子選擇不同的運動:
▸1~3 歲寶寶,每天至少1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可以攀爬、跑步、跳躍
▸3 歲+寶寶,每天至少要保證 2小時的運動時間;可以跳繩、排球、遊泳
2,科學的飲食
營養是身高的基石。孩子太胖或者太瘦都是營養不均衡的表現,都可能導致孩子長不高。
尤其是甜食,簡直是長高路上的「絆腳石」!它不僅影響鈣的吸收,還會帶來血糖升高,引起胰島素大量分泌,而胰島素和生長激素互相抵制,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
甜食吃多了還有個隱形危害——不容易有飢餓感,影響正餐。
尤其是飯前1-2小時,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甜點、果汁。
骨骼的成長離不開「鈣」,合理飲食,可以多吃這些食物:
3,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孩子成長中十分重要的一環。睡眠對身高的影響甚至超過飲食和運動,因為80%的生長激素都是在睡眠中產生的。
不同年齡階段寶寶所需睡眠時間如下:
4,良好的心理狀態
有些孩子的身材和他們的年齡相比,顯得過分矮小,生長發育情況也不正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生理和遺傳上的多種原因。
但是,心理學家發現,缺乏家庭溫暖、得不到足夠的父母之愛往往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沒想到吧,情緒或者心理障礙,同樣會影響身高。這種現象被稱為「情感遮斷性矮小症」或「心理性矮小症」。
所以,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用愛來澆灌,才能茁壯成長。
保持良好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不僅僅是為了長高,對孩子而言,也是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