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我們來探討一下,什麼時候是英文啟蒙的最佳時間?通常我們說,0-6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通過正確引導可以輕鬆掌握兩種甚至更多的語言。因此,對於啟蒙時間,理論上來說,越早越好,語言的發展隨著時間推移,母語就會成為強勢語種,從而導致孩子在接收英語的過程中出現排斥。但針對於具體的時間,並不代表較晚接觸英語的孩子就學不好,只不過相對於小寶寶來說,需要家長花更多的心思和耐心去引導 。
同時,個人認為學習英文,契機很重要,每個寶貝都會有對外界事物渴望和探索的階段, Bena正式踏出這一步也源於一次無意間的發現,大概在她三周歲的時候,我選擇了《愛冒險的朵拉》(現在看來適合3歲以上有基礎的寶貝)作為啟蒙動畫,第二天,她突然自己坐在沙發上用英文數數,說實話,當時比較震驚,雖然不是她第一次英文輸出,但我感覺契機到了,還是小小的激動了一番,呵呵……如何尋找契機,就需要我們家長前期做很多鋪墊,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如何進行英文啟蒙? 英語究竟該怎麼學才能事半功倍?這裡就是我們所說的「聽、說、讀、寫」。
⑴聽力辨音磨耳朵
想想母語是怎麼學的?先聽!我們在嬰兒時期經過一年左右的聽才開始慢慢開口學著說,等到已經能夠流利聽和說,才開始學讀,進而學寫,但為什麼英語我們都學不好,我覺得就是因為咱們的學習順序不對,上學就先讀寫,省去了大量聽的基礎,自然就是事倍卻功半,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繞過「聽」這個大量積累的過程,我想我們的學習效果會更比現在更好、更自然,至少不會懼怕英語。這個過程對於嬰兒要一到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需要更長時間,但這像蓋樓一樣,是夯實基礎的過程,看似漫長,不容易見效果,但對今後學習的順利過渡甚至是突飛猛進,絕對是有不容小覷的作用的。
很多媽媽都會說,我們沒有語言環境,我們自己也不會說,孩子怎麼聽?或者會說,我們都說不標準,怎麼敢說給孩子?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如何補上「聽」這一課?
① 聽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確「聽」什麼?聽,也就是所謂的磨耳朵,聽什麼來磨耳朵呢?聽原版童謠,聽原版繪本,聽原版兒歌,聽原版動畫片,總之就是聽原版語音。我個人是比較推薦像母語一樣的學習方式,聽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語國家孩子在聽的東西,這才是英語啟蒙聽力輸入的關鍵,也是聽力辨音能力的基礎。
磨耳朵資源的推薦--要選擇韻律節奏感強,曲調歡快,容易記憶的內容,孩子們喜聞樂見、樂於吟唱的兒歌和童謠,讓孩子們在優美的兒歌音樂中說說唱唱,蹦蹦跳跳,在歡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就習得了英語。
(《鵝媽媽童謠》、《語感啟蒙》、《我的第一本英文童謠》、《super simple songs》、《wee sing 》)是非常好的磨耳朵資源!
② 如何聽?
保證每天有15—20分鐘的磨耳朵,再加上睡前聽繪本、讀繪本。磨耳朵的音頻下載到播放器裡打開播放即可,播放的時間可以由自己設定,比如,早晨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平時在家裡遊戲的時間,等等,當然也碰到過很多家長給我的反饋是,我給她磨耳朵了,也播放兒歌給她聽了,但是孩子好像並不是很感興趣,不能安靜的不坐在那裡聽,也不跟著唱啊。在這裡大家有個誤區,我們給孩子進行磨耳朵不是讓孩子老老實實的坐好,馬上跟著音頻唱出來,是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就好,孩子該幹什麼還幹什麼,聽的多了她自然會唱出來,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能著急,一定要有靜待花開的心態,當然任何磨耳朵的資源都不如 媽媽學會後唱給寶貝聽,隨時隨地的給孩子磨耳朵,所以媽媽們在給孩子磨耳朵的同時自己也要先學起來,生活中和寶貝一起唱英文兒歌說英文童謠,關鍵不在每天讀多久,而在每天堅持細水長流式的浸入。
⑵親子閱讀(原版繪本和分級讀物)
如何有效利用英文繪本?
磨耳朵的重點在於為孩子提供語言環境,培養孩子對語言的親切感。但是如果讓孩子進行情景輸出,需要引入原版的英文繪本和分級讀物進行親子共讀,其實親子共讀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多少單詞和語法,而是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因為喜歡,孩子才會有繼續閱讀的動力,這個動力不但會推動孩子接下來的英語學習,更會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關於英文閱讀,個人認為單詞量還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首先,我會選擇一些Bena 平時熟知或者喜愛的動畫片相關的繪本,特別會選擇一些操作性強的書,要讓她對書產生興趣 ,有閱讀的欲望。啟蒙初期,寶媽們可以考慮選擇色彩鮮豔,畫面豐富,故事簡單,韻律節奏感強,重複性強,能夠吸引孩子培養孩子興趣的並且有原版配音的兒歌繪本,既可以增強她讀書的自信心,又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兒歌繪本類書籍適合家長和小朋友們吟唱,有原版配音的繪本便於家長學習後再講給孩子聽,比如廖彩杏書單裡的繪本,帶機關的翻翻書,洞洞書,都會讓孩子不由自主的想要一頁頁的翻下去,激發孩子的探索欲。這裡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養成睡前聽繪本、讀繪本的習慣會對孩子大有好處,也是培養促進親子關係的非常好的方法。當孩子有了一定基礎或年齡段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考慮科普類或科幻類書籍,如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神奇校車、神奇樹屋等。
讀繪本的注意事項:
英文繪本閱讀同中文繪本是一樣的,從最簡單的一個畫面對應一兩個單詞開始,逐步過渡到一兩行、三,五行……,這個過程也不要求她從中學到什麼,感興趣就讀,不要求她認讀,就是看著畫面聽。這個過程家長一定得有充分的耐心、再耐心,首先是注意講的過程中不解釋、不翻譯,除非孩子要求你來說,讓孩子看畫面或者看實物,不要用中文去翻譯,就是說,不要語言對語言,而是語言對實物或場景或畫面。就像孩子一歲以內咱們跟她說話是一樣的,指著,慢慢說(那時候你一樣以為她聽不懂,但卻並沒有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其次一定不要急於見效果,「聽」,也就是「磨耳朵」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過程,如果你急於看到效果,就很難堅持下去,必須要有平常心才可以堅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行,不要要求他聽懂,只要他還願意聽,就說明有興趣,家長如果心急要結果,總問他這是什麼,然後孩子不知道又去打擊他,孩子就會不願意聽了,時間長了你如果想檢驗可以順著他的興趣假裝你不懂讓她講給你聽。同時,適當的在孩子教育上「犯懶」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比如在繪本閱讀時,遇到不會或者讀不準的地方,我們就一起查電子詞典,再後來嘗試著讓Bena自己去查單詞,到現在,她完全不需要我,遇到不懂或者讀不準的自己就可以解決了。通常到了親子閱讀時間,我會要求Bena為我講一個英文故事,我為她講中文故事,過程中我又偷懶,和她耍賴說累了,要求她和我一起閱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她感覺自己是個能獨立閱讀圖書、解決問題的大孩子,遠比你為她講述英文故事來的更有效果。此外,我個人比較提倡將英文書和中文書分開,不是很喜歡雙語書籍,因為在中文強勢語種的大環境下,孩子很容易牴觸英語這種外來語種,特別是有一定中文識字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將雙語教材當成中文書籍來閱讀,反而失去了雙語書籍原本的意義。同理,輸出問題亦是如此,每個單詞和句型都要去解釋和翻譯,就失去了英語本身的魅力。
⑶ 原聲動畫片
這裡的動畫片指的是原汁原味的原版動畫片,這些動畫片能夠為孩子打造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地道的英語環境。幾乎每個寶寶都喜歡看動畫片,看英文原版動畫片是培養寶寶英語語感和學習興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當然了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喜歡看的動畫片也是不一樣的,下面說下選擇英文動畫片時家長們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發音必須是地道的原聲動畫;故事要生動有趣,適合反覆看的。對話要比較多,比較生活化的,語言要相對淺顯易懂。
因為通過動畫片學英語,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一部動畫片看10遍都不算多,僅peppa pig這部動畫片,Bena就看了十幾次,只有生動有趣的經典之作,才能百看不厭,才能拿來作為學習語言的素材。受大多數家長認可的,英語啟蒙的動畫片有:maisy mouse,penelope,peppa pig ,Dora 等。
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英文學習氛圍?
眾所周知,學習英語,語言環境很重要,家長平時跟孩子的接觸時間比較多,所以家長是最適合給孩子創設真實英語學習氛圍的人,讓孩子在快樂中順便就把英語學了。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她才不會覺得孤單。各位媽媽可以在家裡製作很多讀書角,讓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徜徉於書籍的海洋。
同時,選擇一本內容簡單的教材(不用糾結於教材的內容和形式),每天和她重複書裡的內容,開始的時候她學的快忘記的也快,於是我決定和她在生活中探索學習,遇到每個常見事物,我都會用英語重複,只要有她學習過的句子,我們就經常運用。例如,每天早上起床時,我會和她說:「Honey,It’s time to get up.」 出門上學的路上我會問她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How do you go to school?」過馬路時會說「Watch out. Car is coming.」在這種真實地情境中孩子很容易就聽懂了,你再多說幾次,孩子自然就會脫口而出了。這些日常用語都很簡單,相信即使英語水平零基礎的家長也可以每天學一句,然後跟著寶寶一起使用。
推薦幾本親子英文的書:1.我的第一本親子英文書;2.跟小小孩說英文;3.媽媽牌生活英語。
我最喜歡的是跟小小孩說英文, 這是一套家長和寶寶日常生活英文用語的最佳寶典,內容涵括了生活中的大小事和常用語,這本書在港臺地區熱銷幾百萬套,深受家長喜愛。
再後來就有了屬於自己的親子遊戲——接龍,開始玩簡單的單詞接龍,比如選擇一個主題(水果、蔬菜、動物……),然後每個人說一個相關的單詞,看誰的詞彙量大,這樣就可以把時間化整為零,利用上學和放學路上。逛超市的時候,也可以看到蔬菜水果等進行練習 「I can see the bananas.」。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應該放低自己的高姿態,適當的做loser,讓她找到「遊戲」的樂趣和成就感。在這裡需要補充一點,很多家長認為自己英語口語不好,語音不正等等問題,而不敢去和孩子溝通,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糾結於某個單詞的拼寫、或某種語法的釋義、究竟是英式發音還是美式發英,因為那並不重要,純正的倫敦腔並不是英語的最高境界,只是一種出身的象徵。培養孩子的英文思維遠比這些更重要,語音、語調等問題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得很好解決,家長作為孩子最初的啟蒙老師,一定要教給孩子敢於開口的自信。
(5)自然拼讀(Phonics)
自然拼讀是指看到一個單詞,就可以根據英文字母在單詞裡的發音規律把這個單詞讀出來的一種方法。即從「字母發音-字母組合發音-單詞-簡單句子-整段句子」逐步學習,讓孩子輕鬆掌握「自然拼讀」法,培養孩子正確的英語語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在英語母語國家的幼兒園裡,孩子們從三歲起,就開始接受自然拼讀法的學習了,Bena 現在的閱讀也是得益於這種方法,自然拼讀是美國及很多英語母語國家孩子學習自己母語的基礎方法。自然拼讀首先建立字母與字母自然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繫。能夠成功拼讀元音+輔音(c-a ca a-t at),輔音+元音+輔音(d-o-g dog);雙音節或多音節單詞(sw-ea-t-er sweater);能夠聽音辨字,即聽到單詞讀音就能拼出該單詞;單詞量大量擴充,能夠閱讀英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