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期望
許多朋友抱著滿懷希望食用益生菌,那種期望不亞於吃了就能「包治百病」、「長生不老」!
首先確定,益生菌類產品不是什麼「神藥」,根本連「藥」都不算!目前人類對腸道菌群的認知跟不上大家的期望!
許多益生菌商家把食用益生菌產品後沒有效果歸結為「食用時間不對」,希望通過食用的時間來給大家「漲姿勢」,甚至搬出許多「專家」和「醫生」來做說服工作。
02有效性
我們先來探討一下益生菌有效性的問題
益生菌對人體有益,這一點首先是肯定的,即使是死的益生菌的菌體也是對人體有益的,但是能否達到每個消費者的心理預期,那就很難說了!
03影響因素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影響益生菌發揮「有效性」的因素:
筆者認為應該從兩方面看:一是益生菌產品本身;二是食用者的情況。
04益生菌產品
我們先來看下益生菌產品的情況
首先,可食用的益生菌的佔比。
人類對益生菌的了解還是很初級的,比如腸道菌群,到底有多少種細菌,沒有那個科學家給個準確數字;只是目前發現的有1000多種,每種菌到底起什麼作用?現在仍是科研方向。
我們國家公布的可用於食品的益生菌目前統計只有10大類35個小類,可用於保健食品的3個大類10個小類,和龐大的腸道菌群相比,微乎其微,大家期望它們能「包治百病」,好像本身就是天方夜譚!即使你的食用時間「吃對了」!
其次就是益生菌產品的本身的生產情況。我們知道,益生菌的產品品類是分許多種的,健字的菌粉,調製的益生菌飲料、價格不菲的益生菌酵乳粉,添加菌粉的益生菌配方奶粉等等,產品本身的菌活力、菌數量、菌類別都是各有差異。
再者,通常情況下,益生菌在面臨高溫、胃酸和膽汁的情況下都是嚴峻的考驗,這一點,商家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才有了包埋技術的出現,才有了馴化技術的發展!
05時間不對
所謂的「吃的時間不對」,那就是部分商家為了避開胃酸PH值和膽汁濃度的高峰期的一種說辭。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是這麼要求的,比如益生菌酵乳粉,它本身就是代餐食用,建議早晚分開,雖然也考慮到胃酸PH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強調是否有效與食用時間有關。
06消費者情況
我們再來看消費者本身的情況
每個人身體不適或者腸胃不適,都是由於各方面因素造成的,這真的是醫生的專業,我們一言兩語說不清,舉個例子:
同樣都是便秘,有的人吃益生菌好用,有的人吃了不好用,為什麼?
因為每個人便秘的原因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為腸道菌群紊亂,有的人是因為腸道的傳輸功能本身就慢,有的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狀況各異,即使時間吃對了,肌肉傳輸無力這類問題益生菌也解決不了!
07理性消費
那麼,它的有益性體現在哪裡呢?益生菌會抑制體內有害菌的生產和繁殖、減少體內毒素吸收、改善免疫等等,只是這些益處都不明顯,消費者的心理期望顯然不是這些,所以依然屬於「無效」範圍。
所以,建議大家購買和食用益生菌,理性消費,不要把益生菌當成藥品,治病記得看醫生!
食用益生菌沒效果是吃的時間不對,你找到答案了嗎?